消费类半固态电池

搜索文档
从IBIE 2025看下一代电池竞争锚定:价格战或退潮,场景战将成主战场
环球网· 2025-10-14 09:53
回溯中国电池产业的发展历程,过去十年,依托产能扩张与成本优势,中国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全球市场份额持续领先。但行业内部也逐渐显现隐 忧:随着产能基数扩大,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加剧,部分领域同质化竞争导致的 内卷现象开始凸显。"行业不能再靠拼产能、压价格求生存,要靠技术创新、 质量提升、服务优化赢市场。" 刘宝生强调,这一观点在论坛期间的企业交流中,得到了多数参会代表的认同。 【环球网财经 记者 陈超】"面对新阶段、新机遇,中国电池产业要坚持创新驱动,拒绝'内卷',共同构建健康产业生态!"10 月 10 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电 池工业博览会(IBIE 2025)期间,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在致辞中说道。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方面向环球网记者表示,从深圳会展中心 15000 平米展区内的展品布局,到同期举办的 2025 中国国际电池应用大会,IBIE 2025 成为这场 产业转向的集中缩影 —— 在未来新兴场景竞争新赛道,企业不再单纯比拼产能规模,转而聚焦场景解决方案;行业不应纠结价格战,而需深耕价值竞争, 中国电池产业正集体驶入场景驱动的新航道。 从 "规模之争" 到 "价值之战" "当前,中国电池产业已进 ...
欣旺达:消费类半固态电池量产突破800万颗
DT新材料· 2025-10-12 00:05
【DT新材料】 获悉, 10月11日,中国国际电池工业展上,欣旺达技术专家蔡挺威博士介绍到,2021年9月, 欣旺达 正式立项推进研发半固态电池; 2024年3月完成核心技术定型后累计产量突破800万颗。 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欣旺达通过系统研究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组成与微观形貌对其性能的构效关系,并深入探索固-液两相间的协同作用机理,确定了半 固态电池的关键性能优化路径以及界面调控的设计方案。 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浆料制备工艺,解决超细粉体的团聚与均匀分散难题,实现了半固态电 池的高效、高品质制备。截至目前,消费类半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70余项。 其半固态技术更是通过材料、结构、工艺 等 多维度协同创新,系统性地破解了传统电池的 典型 痛点,形成了四大核心优势: 无惧低温 : 依托固液协同机制,在 -30℃ 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 70%以上的容量与稳定放电性能,攻克传统锂电池低温性能短板 。 安全随行 : 内部构筑高强度防护网络,极大提升耐滥用极限,直面挤压、冲击等严苛考验, 让每一次 用电体验 都有 "安全兜底" 。 更宽温域 : 突破传统锂电池 "怕冷怕热"局限,实现 - 30℃~60℃宽温域稳定工作,完 ...
6大固态电池上市公司披露最新进展
DT新材料· 2025-08-15 00:04
固态电池行业布局进展 - 鹏辉能源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从280Wh/kg提升至320Wh/kg,新一代产品无需加压模组且性能更稳定,计划2025年9月建成中试线,应用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2] - 鹏辉能源研发的消费类半固态电池已通过针刺测试,正在准备送样,核心优势为高安全性[2] - 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电芯良品率达90%,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采用硫化物路线能量密度350Wh/kg,单次充电续航1000公里,计划2027年小批量量产[2] 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动态 - 德尔股份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第二代产品能量密度260Wh/kg,第三代目标突破400Wh/kg[3] - 恩捷股份子公司完成百吨级硫化锂中试线和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线建设,具备供货能力但尚未规模化收入[3] - 恩捷股份判断全固态电池将优先应用于航空航天、深海等高性能需求领域[3] 固态电池材料进展 - 泰和科技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项目处于中试阶段,部分产品已送样验证[4] - 道氏技术与珠海冠宇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材料,珠海冠宇建成全固态电池实验线并投产富锂锰正极材料[4] - 珠海冠宇开发的消费类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850-900Wh/L,已应用于部分产品[4] 固态电池产业化展望 - 行业预计2025-2026年中试线密集落地,2027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装车,2028-2029年在低空经济等领域率先放量[5] - 国内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7GWh增长至2030年65GWh[5] - 固态电解质材料路线逐渐向硫化物路线收敛[5]
鹏辉能源(300438.SZ):近期有研发消费类半固态电池,目前已通过针刺测试
格隆汇· 2025-08-12 15:53
公司动态 - 鹏辉能源近期研发消费类半固态电池 [1] - 该产品已通过针刺测试 [1] - 正在准备给大客户送样 [1] 产品优势 - 消费类半固态电池相比液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优势 [1]
珠海冠宇(688772) 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里程碑突破 惰性气体保护实验线正式投运
搜狐网· 2025-06-16 12:49
新能源领域技术进展 - 公司全固态锂电池实验线正式建成投产 具备全惰性气体保护环境 标志着自主研发能力跨越式升级 为材料验证 工艺优化及样品测试提供核心基础设施支撑 [1] - 在消费电池领域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已成功应用于部分产品 显著提升安全性能和低温放电能力 [1] - 结合自研高电压钴酸锂正极和高克容量第二代硅碳负极 消费类半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达850-900Wh/L 平台送样已通过客户端验证 [1] 动力电池技术突破 - 公司牵头承担的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准固态动力锂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通过验收 突破固体电解质膜卷对卷制备 高面容量电极低阻抗界面构筑等多项产业化核心技术 [4] - 开发的"准固态动力锂电池电芯"和模组荣获"2023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技术突破已转化为行业示范性实体成果 [4] - 在高镍三元 高电压钴酸锂 富锂锰基单晶正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方面进行自主研发或合作开发 部分材料已具备量产能力 [4] 材料研发与产能布局 - 定向开发出高克容量(≧270mAh/g)富锂锰基单晶正极材料 实现公斤级制备 搭配金属锂负极有望使动力类全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500Wh/kg [4] - 控股子公司珠海冠启新材料已建设年产2000吨富锂锰前驱体和2000吨富锂锰正极材料生产线 第一代产品实现对外销售 [5] 公司背景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07年 总部位于珠海 拥有珠海 重庆 浙江三大生产基地及印度工厂 是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 [5] - 长期服务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 智能穿戴 电动工具 无人机等领域客户 [5] - 在动力电池领域已成为多家汽车厂商合格供应商 进入高端电动摩托车 汽车启动电池 储能等领域 将逐步拓展至乘用车BEV和高压储能市场 [5] - 拥有跨学科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涉及电化学 材料学 机械自动化等领域 多次获得国家级 省级荣誉奖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