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孚能科技(688567.SH):第三代半固态电池在正负极引入固态电解质
格隆汇· 2025-09-16 16:37
技术进展 - 公司第三代半固态电池在正负极引入固态电解质并采用原位固态化技术 计划于2026年量产[1] - 软包电芯能量密度目前已达到400Wh/kg 目标实现500Wh/kg以上能量密度[1] - 电解液含量进一步减少 固态氧化物电解质提升对高能量密度活性材料的兼容性[1] 产品性能 - 固态电解质技术有助于提高电芯安全性[1] - 结合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实现能量密度突破[1]
第398批公告:中创新航配套小鹏首款混动MVP
高工锂电· 2025-08-22 16:43
新车公告概况 - 工信部第398批公告披露128款新车 其中BEV车型67款 PHEV/HEV车型61款 增混与纯电车型数量差距缩小 [2] - LFP/锰基锂电池车型达104款 三元电池车型仅24款 LFP电池技术路线保持主流地位 [2] 电池配套格局 - 宁德时代以配套50款新车位居榜首 其中LFP电池车型33款 三元电池车型17款 BEV车型32款 PHEV/HEV车型18款 [2] - 弗迪电池配套17款新车 包括16款比亚迪矩阵车型(海豹/海狮/海鸥/宋/夏/秦/方程豹/仰望)及1款外供车型 [2] - 中创新航配套11款新车位列第三 覆盖埃安i60/V系列 东风风神L8 北汽北京 极狐T1 小鹏X9 长安深蓝L06等车型 [3] 重点车型与技术突破 - 小鹏X9作为品牌首款混动车型(7座增程MPV)由中创新航配套 CLTC纯电续航450km 综合续航达1500km 计划第四季度内地上市 [4] - 上汽名爵MG4搭载清陶锰基半固态电池 电解液含量降至5% 预计售价10万级别 较欧洲售价折半 加速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 [4] - 仰望U9实现LFP电池性能突破 定位电动超跑高端市场 [2] 其他电池企业动态 - 楚能新能配套东风风神 瑞浦兰钧配套东风日产N6插混车型 国轩高科配套奇瑞/森源予风/远程 亿纬锂能配套零跑/极狐/远程 [4] - 蜂巢能源配套长城/哈弗系列 正力新能配套昊铂/红旗 国轩高科另配套奇瑞/五菱等品牌 [4]
四款新品发布 诺达智慧多极耳+半固态圆柱电池100%过针刺
起点锂电· 2025-08-06 17:43
诺达智慧电池技术发展 - 公司产品总监黄毅彪在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上展示四款多极耳圆柱电池产品,并分享多极耳及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1] - 多极耳/全极耳技术和半固态电池获行业关注,公司多极耳工艺成本与传统产线持平,当前总产能达3GWh [1] - 2024年9月研发成功的圆柱半固态电池采用耐500度高温隔离膜,安全性、比能量提升,电芯针刺测试通过率100% [1] 产品矩阵与优势 - 主推18650和21700型号圆柱电池,小批量生产26650和32650型号 [5] - 四款产品优势:通过国内外安全检测(含半固态电池第三方认证)、适温范围广(-15℃充电/-60℃放电)、工艺精湛(柔性产线快速切换) [7] - 应用领域覆盖数码、储能、动力及高低温特殊型,包括电动车、便携储能、电动工具等12类场景 [7] 核心技术突破 - 多极耳技术通过增加极耳数量降低内阻,提升倍率性能,解决电动工具堵转、过热、低温限制等四大痛点 [10] - 21700系列搭载20极耳,未来将推出35极耳的32140大圆柱产品,激光模切工艺加速市场化 [10] - 半固态电池机械强度高且标准化生产,支持80℃以上连续500次循环,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提升30%-50% [13][15] 产业链与知识产权布局 - 完成上游原材料至下游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专利累计51项(发明专利10项) [7][8] - 多极耳技术全球专利62项,欧美专利已获批,固态电池技术覆盖电解质材料、隔离膜及系统解决方案 [12] - 自研半固态电池去除电解液,功率提升30%、循环寿命延长1-2倍,充电20分钟达90%以上 [15] 行业技术动态 - 沧州中孚新能源研发"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原位固化技术降低液态电解质固载率,兼容传统产线 [17] - 该技术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失控耐受等级,具备无感化产线适配、化学稳定、原生阻燃等四大核心优势 [18][19]
搭载半固态电池 全新MG4预售价7.38万元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08:34
其中,搭载半固态电池版本车型的价格将于9月公布,年内批量交付。据悉,MG4搭载的半固态电池, 可实现零下20度甚至更低的极低温环境下正常充电和行驶。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8月5日,全新MG4开启预售,价格区间为7.38万~10.58万元。新车采用高通骁龙 8155芯片,率先搭载基 于上汽零束自研架构与OPPO生态深度融合的新车机系统,全球首发半固态电池将批量上车。 ...
孚能科技:公司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7:11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 - 公司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远高于液态电池 [2]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30Wh/kg 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 [2] - 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 预计2026年量产 [2] 半固态电池安全性能 - 公司半固态电池可通过针刺测试 [2] - 热箱加热测试温度超过200℃ 安全性能优异 [2]
蜂巢能源Q4试产2.3GWh半固态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7-22 18:18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四季度在量产线试生产半固态电池,产能规划为2.3GWh [2] - 公司已锁定一家国际车企及一家央企eVTOL的定点项目,技术获关键客户商业化验证 [2] -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成本优势显著 [2] - 2026年计划推出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60wh/kg,目标市场包括低空飞行器和机器人 [2] - 更长远目标瞄准400wh/kg的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主攻eVTOL和高端汽车领域 [3] 技术路径与工艺创新 - 采用创新隔膜技术和优化半固态电解质配方,与现有液态电池产线完全兼容 [3] - 坚持使用叠片工艺而非卷绕工艺,提升产品良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3] - 研发"热复合转印固态电解质技术",将四道工序合并为一道,生产效率提升一倍以上 [3] - 取消等静压工序,显著提高电池热失控温度 [3] 商业化战略 - 在全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前,以半固态方案抢占市场先机 [2] - 通过快速量产和对eVTOL等新兴市场的专注建立先发优势 [4] - 战略核心是以时间换空间,将GWh级产能转化为市场份额 [5]
独家| 蜂巢能源拟Q4在量产线试生产半固态电池
快讯· 2025-07-22 09:42
蜂巢能源半固态电池量产计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于2.3GWh量产线试生产第一代半固态电池 [1] - 首款半固态电池容量为140Ah 采用独创隔膜转移技术实现低成本量产 [1] - 该产品拟于2027年为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大规模供应 [1] 技术路线与产能规划 - 半固态电池量产线设计产能达2.3GWh [1] - 隔膜转移技术是公司实现规模量产的核心工艺突破 [1]
上汽集团将推10万级半固态电池车型
高工锂电· 2025-07-21 18:37
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上汽集团在MG4纯电车型搭载新型半固态电池,打破前沿技术通常应用于高端车型的惯例,直接进入10万人民币级别大众市场 [1] - 该电池由清陶能源研发,固态化程度实现关键突破,电解液含量降至5%,带来安全性和低温性能提升 [1] - 电池通过"360度针刺测试",未发生起火或爆炸,在-7℃环境下续航达成率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高13%,极寒放电功率提升20% [1] - 系统能量密度达400Wh/kg,支持12分钟快速充电400公里,循环寿命较传统电池提升30% [2] 生产工艺革新 - 清陶能源采用"干法正极工艺",通过摒弃溶剂缩减工序、降低能耗和成本 [3] - 2024年实现干法正极技术中试阶段的卷对卷生产,通过干法热复合实现极片和电解质的连续制造 [4] - 上汽与清陶专利布局覆盖从设备到材料全链条,包括多级辊压设备精细设计和改性粘结剂材料研发 [5] - 先惠技术与清陶合作研发的干法辊压设备已交付调试,单GWh产线约需5-6台设备,单台价值量600万人民币 [5] 材料体系选择 - 清陶选择锰基正极材料路线,利用固态电解质解决锰溶出问题,释放其低成本、高电压优势 [7] - 锰基正极低温容量保持率可达95%以上,镍锰酸锂能量密度接近三元材料且安全性更优 [7] - 清陶采用正极包覆设计和单晶、多晶锰酸锂复合策略,拦截溶出的锰离子保证循环性能 [7] - 清陶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年产2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项目,已进入试生产状态,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 [8] 战略与产业化 - 清陶第一代产品解决固态化基础工艺问题,第二代通过锰系正极和干法工艺解决成本和大规模产业化问题 [8] - 清陶提出"平台化"思路,以全固态电池为基础平台,灵活选用不同正负极材料组合 [8] - 战略目标是通过构建完整产业链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系统性解决成本、续航、低温等痛点 [8] - 上汽MG4的发布将检验"工艺+材料"双轮驱动的实际效果及其对行业格局的影响 [8]
vivo X Fold5折叠屏手机首发第四代硅负极技术 ,望驱动硅负极材料市场空间加速打开
选股宝· 2025-06-25 23:26
vivo X Fold5折叠屏手机技术突破 - 行业首发第四代硅负极技术,能量密度达866Wh/L,常温下提升13%,低温环境下提升20% [1] - 行业首发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技术,实现-30℃电池正常供电 [1] - 采用双层电极架构,负极硅含量达12%,约为上一代2.5倍 [1] - 硅负极电池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传统石墨负极的10倍以上,且安全性更高 [1] - 第四代气相沉积硅碳技术通过多孔碳和CVD沉积工艺降低硅体积膨胀率,提升循环性能和能量密度 [1] 硅负极技术应用前景 - 硅负极技术已在3C电子产品小批量试用,并逐渐向动力电池和高端乘用车领域渗透 [1] - 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硅负极材料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1] 相关公司动态 - 中科电气:锂电负极业务持续投入硅基类负极,已建设中试产线,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和平台开发阶段 [2] - 翔丰华:储备硅碳负极、硅氧负极材料生产技术,适用于固态/半固态电池,产品已移交电池厂商测试,计划2025年小批量试产 [2]
587Ah半固态电芯!双登股份6.25MWh液冷储能系统新品发布
产品发布 - 双登股份发布Power Warden3 0半固态液冷储能系统 标准20呎高柜 单舱容量6 25MWh 兼容组串 构网及长时储能场景 [1] 电芯技术 - 系统搭载587Ah半固态电芯 体积能量密度达416Wh/L 循环寿命20年 能量效率95% [3] - 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实现液态电解液向半固态电解质的突破 极端条件下产热功率更低 热失控风险大幅降低 [6] - 电芯具备高机械强度与稳定性 有效抑制电极材料体积变化 日历存储2年额定能量零衰减 [6] 安全设计 - 构建从电芯到系统的五级安全防护体系 包括热失控预防 阻燃蔓延和兜底设计 [8][9] - 采用高强度一体化框架 网格化阻燃结构 模块化安全分区隔离 气液双循冷却技术 [11] - 首创六维梯次消防保护 联动五级智能监控体系 支持C5-H级防腐与IP55防护 [11][13] - 系统可在-40℃至55℃极温和5000米超高海拔稳定运行 承受9级地震和强飓风冲击 [13] 智能系统 - 深度融入AI智眸系统 基于Deepseek大语言模型提升运维决策效率300% [16] - 内置智能交易辅助引擎 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 自动构建多种收益模型 [16] - 6 25MWh系统较传统5MWh方案可降低20%占地面积 减少15%运维工作量 LCOS降低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