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大气田

搜索文档
财经聚焦丨打好组合拳 塑造新优势——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新动向观察
新华社· 2025-07-17 21:50
央企上半年运行态势 - 1至6月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81.6万元/人(同比增长2.3%),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 [2] - 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公司通过提质增效、价值创造专项行动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强调需保持战略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 下半年重点举措 - 要求央企密切关注宏观形势与市场趋势,强化集中采购和精益管理以压减全流程费用,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设备更新 [3] - 锚定全年"一利五率"目标,重点提升经营效益与降本增效,中国华能提出需加强风险防范与稳健经营 [3] 新质生产力培育 - 上半年央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如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投产、三大运营商发布通用大模型 [4] - 国资委强调需将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核心,优化科研机制并借鉴民企"敏捷创新"模式,央企已牵头建设23个创新联合体 [4] - 计划加大中试验证平台开放力度,布局新兴产业平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三首"采购绿色通道 [5]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2025年为改革收官年,当前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超80%,需对照短板弱项确保高质量完成 [7] - 下半年将推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等新组建企业展业,深化油轮、动力电池等领域整合,健全并购决策机制培育新增长点 [8] 监管与效率提升 - 改革重点包括统筹"放活"与"管住",优化新领域政策供给的同时强化资金流向与关键环节监管,构建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 [8]
中国最大海上气田这样建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项目投产与产能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于6月25日全面投产,23口水下气井全部投入生产,最高日产能达15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 [2] - 气田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所产天然气通过香港、海南三亚、广东珠海等地陆岸终端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并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 [9][10] 技术挑战与突破 - 二期项目面临"深层、高温、高压"极端地质条件:总井深超6万米(相当于7座珠穆朗玛峰高度)、地层最高温度138摄氏度、最高压力69兆帕(家用高压锅的1000倍) [4] - 开发过程中形成5项世界首创的深水高压井钻完井关键技术,带动一批装备产品国产化,作业整体提效超30% [8][9] - 国产自研第一代脐带缆终端光连接器成功问世,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8] 开发模式与设施集群 - 首创"水下生产系统+浅水导管架平台+深水半潜式平台远程操控系统"开发模式 [9] - 新建1座导管架平台、1套水下生产系统、5条海底管道和5条深水脐带缆,构建作业水深跨度超1500米、地理跨度超170公里的超大规模油气生产设施集群 [9] 行业地位与战略意义 - "深海一号"是我国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 - 海洋原油增量占2024年全国原油增量的约八成,其中约2/3的海洋油气新发现集中在深水区 [6] - 项目技术体系未来有望带动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开发,提升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保障能力 [10] 团队协作与创新 - 采用"一井一策"策略,累计进行5轮超过1800组实验,研发国产高密度无固相完井液,节约成本近亿元 [7] - 通过多专业协同、实时数据跟踪和远程决策,实现钻头在千米岩层中的精准穿行 [7]
新华每日播报|6月25日
新华社· 2025-06-25 20:08
能源行业 - 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 [4] - 项目位于南海水域 2025年4月已完成能源站建设 [4] 交通运输行业 - 邵永高铁全线首孔箱梁成功架设 工程进入新阶段 [6] - 邵永高铁全长96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是"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 [6] - 东航开通西安—伊斯坦布尔直达往返航线 拓展国际航空网络 [13] 体育用品制造业 - 浙江慈溪市体育用品产业快速发展 800多家企业纳入全国体育产业名录库 [8] - 当地35家规上企业 特色产品包括皮划艇/冲浪板/轮滑鞋等 [8] - 2025年1-5月慈溪体育用品出口8.6亿元 同比增长49.7% [8] 旅游业 - 三亚推出"清凉三亚·浪漫天涯"主题旅游季 迎接暑期旺季 [15] - 三亚湾海域游艇活动密集 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 [15] 国际政治 - 北约海牙峰会在分歧中开幕 预期成果有限 [20] - 会议聚集欧盟/乌克兰等多方领导人 安保措施严密 [20]
高质量增储上产,中国海油为全球深水油气开发提供中国方案
环球网· 2025-06-19 09:23
深海油气资源概况 - 全球70%油气资源蕴藏于海洋 其中44%分布在300米以上深水及超深水区域 [1] - 近10年深水石油和天然气年均新增探明储量全球占比分别达45%和38% [1] - 深水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全球占比分别达8%和20% 且占比逐年提高 [1] 中国海油渤海油田发展现状 - 渤海油田已建成约60个在生产油气田 200余座生产设施 是中国海上最大油气生产基地 [1] - 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大关 占全国原油产量近六分之一 [3] - 垦利10-2油田3座生产平台正在进行海上调试 计划年内投产 [3] - 目标2025年实现年产4000万吨油气当量 [1][3] 中国海油技术突破与勘探成果 - 突破1500米超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关键技术体系 [5] - 近10年取得"深海一号"大气田等规模深水油气发现 [5] - 2025年第一季度获得2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14个含油气构造 [5] - 涠洲10-5发现展示北部湾盆地潜山领域勘探前景 绥中36-1南有望成为中型油田 [5] 深海开发能力与国际合作 -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投产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超深水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家 [6] - 南海东部油田与16个国家60余家石油公司签署110个对外合作合同 累计合作生产油气超1.8亿吨油当量 [6] 资本开支与产量规划 - 2025年资本开支预算1250亿-1350亿元 其中开发板块占比61% [5] - 2025年产量目标760-780百万桶油当量 目标中枢同比增长5.9% [5] 企业社会责任 - 2024年创造全球就业岗位超2.2万个 参与海上抢险救助58次 [6] - 对外捐赠和公益项目总投入13,312万元 其中乡村振兴投入超8300万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