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数海算

搜索文档
“乘数效应”打造10万亿市场 海洋经济成中国经济增长“蓝色引擎”
央视网· 2025-07-20 08:50
央视网消息: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劈波斩浪,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领跑国民经济。今年两 会"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本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海洋 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 在我国南海海域1500米的海床之下,我国首个超深水自营大气田——"深海一号"开足马力,每年稳定输出超过45亿立方米的天然 气,达到了设计的最高产能。通过海底管道天然气跨越数百公里,抵达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的工业以及民生用户,并接入全国天 然气管网。 与此同时,"深海一号"大气田两期项目建设搭建起的生产设施集群和完整的技术体系,未来有望带动宝岛21-1等深水复杂油气藏的 经济高效开发,进一步提高海洋油气对国内能源供给的支持保障力度。 中海油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 李达:我们就在制定相应的综合能源岛的方案,叫海洋的多种能源融合开发,还有比较好的 风能资源,也有海上产出来的油气,它可以就地生产出化工产品,更加拉低了后续油气田开发的门槛。 中海油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钻完井) 李中:近十年全球油气重大发现中,深水及超深水区域的贡献稳定在70%至 ...
“陆数海算”重塑深海科技格局
证券日报· 2025-06-28 00:32
海底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 全国首个海上风电融合型海底数据中心——上海临港海底数据中心将于2024年9月上线,采用封闭式"大机房"设计,距离海岸10公里[1] - 海南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作为1.0版本已稳定运行超两年,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1] - 临港项目总投资16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规模2.3兆瓦,绿电供给率95%[2] 技术模式创新 - 临港项目实现"海上风电直供绿电+海水自然冷却"双技术融合,散热能耗从陆地数据中心的40%-50%降至10%以内[4] - 通过海洋冷却和绿电直供实现低碳计算,打造"陆数海算"样板[4] - 采用"风电场—数据舱"共生模式,通过直流微电网实现绿电直供,优化能源就地消纳率和单位算力碳强度[5] 商业应用前景 - 临港项目已吸引公有云运营商、电信运营商、智能算力运营商及跨境数据应用企业等意向用户[2] - 将支持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等产业,探索覆盖电子商务、高端航运及国际贸易的跨境数据服务[2] - 中国电信构建"全光+智能调度"的陆海一体化高速通信网络,实现一毫秒时延圈[7] 产业链协同 - 海兰云作为核心技术服务商主导临港项目,中国电信参与数据舱机电及网络建设,中交三航局负责EPCI工程[8] - 需突破"风—储—算"动态调节技术,推动从示范走向普惠[9] - 我国在数据中心和海上风电领域的基础设施及供应链建设位于世界前列[9] 政策与战略意义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8] - "陆数海算"通过沿海200公里近海算力圈解决数据富集区的低延迟需求[7] - 海底数据中心2.0版本标志着中国在"海洋能源化"与"算力绿色化"交叉领域实现全球首创性突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