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红利主题ETF
icon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猛买!“五朵金花”,为何这么红
天天基金网· 2025-06-19 13:23
港股"五朵金花"格局形成 - 近期港股医疗、科技、消费、红利、金融板块持续走高,形成"五朵金花"格局,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创近五年新低,部分龙头股H股甚至出现溢价 [1]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港股逾6900亿港元,达2024年全年净买入量的85%,资金集中流入医疗、科技、消费、红利和金融板块 [4] - 港股医药主题ETF涨幅居前,年初至6月17日涨幅均超40%,科技和互联网ETF涨幅超25%,金融和非银ETF涨超20%,消费和红利主题ETF涨幅分别达20%和15%以上 [4] 板块表现驱动因素 - 科技和消费板块受业绩驱动实现戴维斯双击:全球AI产业爆发带动算力和应用增长,新消费产业(潮玩、美妆、贵金属)契合人口结构变迁和文化自信增强 [8] - 医疗板块受估值驱动:创新药企业进入成果转化期,政策优化和低估值推动股价上行,部分基金重仓港股创新药股票区间回报率高达98% [5][8] - 红利和金融板块以估值修复为主:因"A股映射"效应及险资配置需求,低波动、高股息特性吸引资金流入,香港交易所股价年内涨幅约40%带动相关ETF [4][8] 市场趋势与机构观点 - 港股上涨动力来自价值回归而非短期博弈,科技和消费的业绩驱动更具持续性,AI、半导体、智能驾驶等创新领域被长期看好 [10] - AH股价差收敛趋势可能延续,沪深港通机制优化和规则趋同将提升定价效率,低估值蓝筹H股价格或进一步接近A股 [11] - 中金公司指出,美元周期下行、中国基本面韧性及AI产业趋势支撑港股价值重估,当前估值仍低于全球主要市场 [11]
“新时代五朵金花”绽放大资金加速抢滩香江
中国证券报· 2025-06-19 04:58
港股市场"五朵金花"表现 - 港股医疗、科技、消费、红利、金融板块近期表现亮眼,形成"五朵金花"格局 [1]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触及近五年新低,H股相对A股折价大幅收窄 [1]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金额逾6900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净买入规模的85% [2] 板块涨幅数据 - 港股医药主题ETF涨幅居前,区间涨幅均超40% [2] - 港股通科技ETF和港股通互联网ETF涨幅超过25% [2] - 港股金融ETF和港股非银金融ETF涨逾20%,香港证券ETF涨超15% [2] - 港股消费主题ETF涨幅在20%左右,港股红利主题ETF涨幅在15%以上 [2] 个股及基金表现 - 香港交易所今年以来涨幅超40%,拉动金融ETF和非银金融ETF上涨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C今年回报率接近99%,重仓港股创新药品种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中银港股通医药A/C回报率在70%左右 [3]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C回报率超60%,信澳优享生活A/C、南方香港成长回报率均超40% [4] 上涨驱动因素 - 科技和消费板块受业绩驱动,全球AI产业爆发带动AI基建和下游应用增长 [5] - 医疗板块受估值驱动,政策优化和估值低位推动创新药上涨 [5] - 红利品种和金融板块因估值修复上涨,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偏好低波、稳定收益品种 [6] 未来展望 - 港股五大行业上涨逻辑持续存在,中长期看好业绩驱动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7] - 科技创新是长期投资价值源泉,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被看好 [7] - 港股估值仍较低,AH股长期价差可能进一步收敛 [7] - 内资对港股影响力上升,A股和港股相关系数持续走高 [7]
股息率超8%!
中国基金报· 2025-05-16 11:17
港股高股息资产吸引力 - 部分港股通高股息指数最新股息率超过8%,显著高于A股红利指数股息率(6.65%和6.31%)[1][6]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股息率达8.31%,港股通高股息(全)指数股息率为8.08%[6] - 低利率环境下,高息资产配置价值凸显,港股红利资产成为资金关注方向[1][3] 港股红利主题产品资金流入 - 全市场港股红利主题ETF年内净流入超110亿元,规模达462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40%以上[3] - 摩根基金港股红利指数ETF规模104.26亿元,年内净流入37.67亿元,规模较去年底翻倍[3]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规模34.86亿元,净流入18亿元,较去年底增长116%[3] - 景顺长城港股央企红利50ETF规模48.65亿元,净流入13亿元,增幅超30%[4] - 主动管理型产品中,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净申购11亿份(比例60.49%),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净申购比例达390.16%[4] 港股红利资产表现 - 港股通高股息(全)指数近一年上涨16.63%,远超中证红利指数(-2.37%)和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2.29%)[6]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金融、电讯、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获重点配置[4] 投资逻辑分析 - "科技+红利"哑铃策略受推崇,红利资产可对冲科技成长波动风险[8] - 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市盈率仅6.72倍,低估值与高股息形成"双击"潜力[8] - 指数成份股以央国企为主,政策推动经济基本面修复将利好其长期发展[8] -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下,机构资金持续增配现金流稳定的分红资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