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
icon
搜索文档
权益ETF系列:关注结构变化,行情可能临近变盘点
东吴证券· 2025-07-12 22: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注结构变化,行情可能临近变盘点,后续市场或呈相对震荡行情,结构性行情持续涌现,建议进行均衡型的ETF配置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股市场行情概述(2025.7.7 - 2025.7.11) - 主要宽基指数:排名前三为万得微盘股日频等权指数(2.99%)、中证1000(2.36%)、创业板指(2.36%);后三为红利指数(0.23%)、北证50(0.41%)、上证50(0.60%) [5][10] - 风格指数:排名前三为小盘价值(2.71%)、小盘成长(2.31%)、巨潮小盘(2.15%);后三为大盘价值( - 0.18%)、中盘成长(0.40%)、国证价值(0.44%) [5][11] -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排名前三为房地产(6.12%)、钢铁(4.41%)、非银金融(3.96%);后三为煤炭( - 1.08%)、银行( - 1.00%)、汽车( - 0.41%) [5][15] A股市场行情展望(2025.7.14 - 2025.7.18) - 观点:关注结构变化,行情可能临近变盘点 [5][17] - 复盘:本周赚钱效应好,多数指数正收益,但市场轮动快,持有待涨体验或更好;月度宏观模型7月评分为 - 5分,预测7月大盘价值相对占优,万得全A指数或调整;日频宏观模型本周是持有信号,数据延续本周表现下周可能触发拐点信号;技术择时模型显示万得全A指数风险度为99.89,综合动量分数为74.86,趋势良好但位置偏高;近期大盘步入业绩预告期,可关注相关标的表现 [5][17] - 后续走势:短期看涨大盘指数,但行情临近变盘点,或出现结构性震荡,建议关注相对低位板块和标的;港股可关注AH溢价指数表现,近期A股可能阶段性强于港股 [5][20] 大盘指数宏观模型结果展示 - 低频月度宏观模型:更新时间为每月1号,分数范围 - 10分~10分,截至2025年7月11日分数是 - 5分,判断7月红利风格可能占优,万得全A指数或震荡调整 [24][26] - 高频日度宏观模型:更新时间为每天开盘前,分数范围 - 10分~10分,截至2025年7月11日自7月2日起持续发负向信号,预测万得全A指数后续临近拐点,会震荡 [26] 各大指数技术分析模型结果展示 - 主要宽基指数模型结果:截至2025年7月11日,综合评分前三为深证红利(62.19分)、科创50(57.09分)、深证成指(47.55分);后三为万得微盘股日频等权指数(30.59分)、红利指数(31.57分)、中证2000(31.86分) [32][35] - 风格指数模型结果:截至2025年7月11日,综合评分前三为大盘成长(54.96分)、国证成长(54.06分)、小盘成长(48.52分);后三为大盘价值(26.09分)、稳定(风格.中信)(30.67分)、周期(风格.中信)(30.99分) [43][46] -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模型结果:截至2025年7月11日,综合评分前三为食品饮料(84.79分)、钢铁(57.92分)、美容护理(56.12分);后三为银行(24.65分)、综合(26.49分)、轻工制造(26.51分) [55][58] 基金配置建议 - 以ETF为主,筛选要求基金成立时间满一年且最新一期季报基金规模大于一亿元,建议进行均衡型的ETF配置 [65][66]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全年有望吸金超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07:29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三大指数年初以来涨幅均在20%左右[1] - 截至7月8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初迄今分别涨20.33%、19.41%和19.09%[3] - 同期A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仅为4.35%、1.67%和1.84%[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港股市场已达7031.49亿元完成2024年全年总和的94%[5] - 银行、商贸零售、医药生物和非银金融是2025年资金最为富集的四大申万一级港股行业分别获得净买入额2124亿元、1683亿元、1224亿元和633亿元[5] - 三大恒生指数的区间日均成交额合计高达4193.96亿元是2024年同期1841.77亿元的2.28倍[5] - 高盛将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预测从750亿美元上调至1100亿美元[6] - 国泰海通证券预计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有望超1万亿元[6] 资金主体偏好 - 公募基金在港股投资中偏好科技与消费板块[9] - 全市场跟踪恒生类指数的ETF共有51只年内区间净流入额最大的5只均为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9] -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以42.84亿元的区间净流入居首基金份额在年内增长了56亿份[9] - 险资更倾向于配置金融、能源等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股息的行业[10] - 富国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和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机构投资者占比均为71.17%[12] 市场吸引力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港股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加约22%暂列全球第一[14] - 年内港交所IPO数量高达42宗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增加约40%[14] - 恒生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10.68股息率高达3.93%[17] - 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20.10市盈率历史分位数为8.95%处于历史较低估值水平[17] 行业配置建议 - 金融、能源和必需消费等传统行业具备较高的股息率[18] - 科技、医疗、创新消费等板块展现出强劲的成长性[18] - 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和非必需消费板块现金流和回购能力较强[18]
南向资金“扫货”港股!机构最新测算:万亿资金入场可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21:27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初以来涨幅均在20%左右 [1][2] - 港股市场在二季度经历波动后修复,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初迄今分别涨20.33%、19.41%和19.09% [2] - A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仅为4.35%、1.67%和1.84%,AH股溢价收敛 [2]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初以来累计流入港股市场达7031.49亿元,完成2024年全年总和的94% [3] - 沪市港股通、深市港股通分别流入4881.84亿元和2149.65亿元 [3] - 银行、商贸零售、医药生物和非银金融是南向资金主要流入的四大行业,净买入额分别为2124亿元、1683亿元、1224亿元和633亿元 [3] - 外资在港股市场小幅流入,主要流入科技板块,尤其是软件服务、非银金融、硬件设备等领域 [4] 行业偏好 - 公募基金偏好科技与消费板块,科技板块包括互联网、半导体、软件服务等,消费板块主要是可选消费、新消费领域 [6] - 险资倾向于配置金融、能源等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股息的行业 [7][8] - 散户资金偏好科技与创新药板块,尤其是具备高成长性和市场关注度的个股 [9] 市场流动性 - 三大恒生指数区间日均成交额合计4193.96亿元,是2024年同期1841.77亿元的2.28倍 [3] -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以42.84亿元的区间净流入居首,基金份额增长56亿份 [7] - 易方达、大成、汇添富、华夏旗下的4只恒生科技ETF累计净流入116.15亿元,份额增长137.75亿份 [7] IPO市场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加约22%,暂列全球第一 [11] - 港交所IPO数量达42宗,同比增加约40%,前10大IPO募资额占募资总额超过8成 [11] - 宁德时代410亿港元的IPO是年内最受瞩目的项目,新经济企业如蜜雪冰城、古茗等登陆港股 [11] 估值水平 - 恒生指数市盈率TTM值为10.68,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为63.98%,股息率高达3.93% [13]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值为20.10,市盈率历史分位数为8.95%,处于历史较低估值水平 [13] - 金融、能源和必需消费等传统行业具备较高股息率,科技、医疗、创新消费等板块展现强劲成长性 [14]
华安基金:港股红利逆势上涨,险资配置红利正当时
新浪基金· 2025-07-08 16:48
行情回顾 - 港股红利板块逆势上涨,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涨1.11%,恒生指数下跌1.31%,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34% [1] - 恒生一级行业中医疗保健、工业领涨,可选消费、资讯科技业领跌 [1] - 外资净流入港股9.16亿美元,南向资金净流入139亿港元 [1] 资金面与险资配置 - 险资面临资产荒压力,低利率环境和非标资产压降促使险企转向红利类资产 [1] - 国有大型险企每年新增保费的30%需投资A股,预计每年新增数千亿元长期资金 [2] - 红利类资产因稳定股息率和低波动特性成为险资重要配置方向 [1][2] 港股央企红利优势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7.87%,PB为0.63,PE为6.88,显著优于中证红利 [2] - 全收益指数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19%,超额收益115% [2] - 低利率环境和经济弱复苏背景利好红利策略,央国企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 [2]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聚焦港股通央企高股息标的 [3]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远海控(权重4.6%,股息率13%)、东方海外国际(权重4.6%,股息率11.1%)等 [5] - 权重股行业分布以工业(中远海控、东方海外国际)、能源(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股份)为主 [5] 指数成份股表现 - 上周成份股中环球医疗涨幅7.7%,中远海能微涨0.2%,中国石油股份持平 [5] - 中远海控、东方海外国际、新华保险周跌幅分别为2.4%、2.5%、2.7% [5]
罕见!一天31只新基金扎堆发行
财联社· 2025-07-07 22:33
基金发行市场动态 - 7月7日至11日当周全市场迎来39只新发基金 仅7月7日单日发行31只 涵盖主动权益 ETF及联接基金 量化基金 债券ETF 纯债基金以及REITs等多种类型 [2] - 权益基金占据主导地位 7月7日新发17只权益基金 其中主动权益6只 ETF及联接基金11只 主动权益发行呈现回暖趋势 [2][4] - 成长风格产品发行积极 布局方向包括红利主题基金 机器人 航天航空 科创芯片等 反映市场对科技板块轮动的预期 [3]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详情 - 大成基金发行大成洞察优势混合 公司及高管 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 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 此前6月初发行浮费基金时曾自购2000万元 [4] - 摩根资产管理发行摩根汇智优选 采用主动量化策略 以中证A500指数为基准 通过三步量化模型构建投资组合 [4] - 财通基金发行量化选股产品财通成长量化选股 鹏扬基金发行鹏扬研究精选 兴合基金 鑫元基金等中小公司也有新产品开售 [5][6] ETF发行特点 - 采用杠铃策略 高股息红利与成长风格并重 嘉实 博时 永赢 汇添富等公司发行红利主题ETF [7] - 成长风格ETF涵盖宽基与主题行业 包括机器人 创业板软件 航天航空 科创芯片等方向 汇添富 华夏 华安 鹏华 兴业 工银等公司参与发行 [7] 科创债ETF发行情况 - 7月7日10只科创债ETF集中发行 其中富国 招商 易方达 广发 博时 鹏华 华夏等7家公司产品仅售一天 多只产品当天下午已售罄 [8] - 10只科创债ETF预计带来300亿元新增规模 全市场29只债券ETF合计规模达3876.76亿元 年内净流入1789亿元 债券ETF总规模或将突破4000亿元 [8] 公募REITs市场发展 - 公募REITs总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 已上市产品数量达68只 超越新加坡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 资产类别扩展至十大类 [9] - 创金合信首农REIT网下获131.3倍认购 华夏华电清洁能源REIT网下拟认购数量达215.7亿份 为初始发售份额的205.43倍 [10] - 两只REITs发行后 年内新发产品达12只 总数将扩容至73只 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指数化产品落地可期 [10]
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涨1.35%,成交额3677.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6-24 15:10
基金表现 - 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333)6月24日收盘涨1.35%,成交额3677.61万元 [1] - 该基金今年以来份额增加2.32%,规模增加14.75%,最新份额为4.41亿份,最新规模为5.89亿元 [1] - 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6.84亿元,日均成交金额3418.91万元 [1] - 基金经理杨坤自2024年8月21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33.64% [1]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成立于2024年8月21日,全称为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1] - 管理费率每年0.50%,托管费率每年0.10% [1]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率调整) [1] 持仓情况 - 重仓股包括中远海控(7.71%)、东方海外国际(3.06%)、中国海洋石油(2.77%)、中信银行(2.76%)、中国石油股份(2.65%) [2] - 其他重仓股有中国外运(2.62%)、中国银行(2.54%)、中国神华(2.47%)、交通银行(2.36%)、中国联通(2.34%) [2] - 具体持仓情况:中远海控361.75万股(4086.13万元)、东方海外国际15.25万股(1622.64万元)、中国海洋石油86.00万股(1469.81万元) [2]
华安基金:美联储降息周期延续,险资青睐港股红利
全景网· 2025-06-24 14:58
行情回顾 - 港股上周整体下跌,恒生指数下跌1.43%,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03%,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跌幅较小,下跌0.70% [1] - 恒生一级行业中资讯科技业领涨,医疗保健和能源业领跌 [1] - 被动外资净流入大幅增加,EPFR口径下外资净流入境外中资股16.4亿美元(前一周仅0.3亿美元),其中被动型外资净流入18.2亿美元,主动型外资流出1.8亿美元 [1] - 南向资金保持高额净流入,上周净流入163亿港元(前一周155亿港元) [1] 资金动向 - 保险资金频繁举牌港股红利股,平安人寿6月17日举牌招商银行H股,年内已有13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其中5家为银行 [1] - 险资偏好红利板块的低波动、高股息特性,在长债收益率跌至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增量资金有望更多流向红利板块 [1] - 美联储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两次共50个基点,2026年降息25个基点,低利率环境或利好港股红利板块 [1] 港股央企红利板块优势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达7.90%,显著高于中证红利的5.56%,PB为0.62,PE为6.79,估值更低 [2] - 该指数全收益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累计收益114%,相对恒生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113% [2] - 国内降息周期下的低利率环境和经济弱复苏背景利好红利策略,央国企在市值管理指挥棒下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 [2]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是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 [3] - 该ETF上周规模为31.87亿元,周成交额10.12亿元 [4] - 场外相关产品包括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联接A(020866)和联接C(020867) [3] 指数成份股表现 - 前十大权重股中,中远海控(1919.HK)权重4.7%,近12月股息率13.0%;东方海外国际(0316.HK)权重4.5%,股息率11.4% [5] - 其他高股息权重股包括中远海能(1138.HK,股息率8.8%)、中国外运(0598.HK,股息率8.1%)、中国神华(1088.HK,股息率7.3%) [5] - 能源业成份股较多,包括中国海洋石油(0883.HK)、中国石油股份(0857.HK)、中石化炼化工程(2386.HK)等 [5]
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投资价值分析:看好港股央企红利的长期配置价值
东吴证券· 2025-06-18 19:03
报告核心观点 看好港股央企红利的长期配置价值,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 ETF 是布局港股央企红利板块的投资工具 [1] 看好港股红利的长期配置价值 配置视角 今年以来红利资产在市场波动中韧性佳,3 月起 A/H 市场红利风格阶段性占优,未来一年成长风格赔率占优但红利风格胜率突出,弱美元背景下红利资产仍有绝对收益配置价值,可作底仓资产 [1][14][15] 比价视角 年初以来港股红利表现优于 A 股,当前港股红利股息率更具吸引力,即使扣除 20%分红税,经税后实际收益水平仍显著优于 A 股同类资产 [23][24] 资金视角 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对红利资产的刚性配置需求支撑价格中枢,后市部分交易型资金或向成长板块迁移,但险资等中长期资金仍将为红利资产带来长期稳定资金流入,港股红利有望成中长期资金入市增配核心方向 [3][29][33] 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价值投资分析 指数编制 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由国新投资定制,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名录中分红稳定且股息率高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反映港股通范围内高股息央企整体表现 [4][38][39] 市场表现 2020 年以来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累计收益率达 35.0%,跑赢 A/H 宽基指数与同类指数,收益风险比较高,2018 年以来年化夏普比率为 0.45 [5][40][41] 成分结构 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重仓石油石化、通信、交运央企,“金融地产含量”低,行业集中度高,前 5 大行业权重占比达 84.1%,有助于投资者差异化配置 [6][46][50] 基本面与估值 该指数股息率显著优于主流宽基指数,近年估值上行后股息率相较其他港股红利指数略低,整体分红能力高于同类,叠加央企市值管理政策导向,未来估值提升逻辑有望强化 [7][54][58] 产品介绍 基金产品简介 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 ETF 于 2024 年 6 月 26 日成立,主要投资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紧密跟踪标的指数,截至 2025 年 6 月 13 日流通规模达 49.2 亿元 [8][60] 基金管理人简介 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6 月 12 日,是国内首家中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截至 6 月 13 日在管公募产品规模为 6281 亿元 [64] 基金经理简介 该基金由张晓南和龚丽丽共同管理,张晓南有 15 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龚丽丽有 14 年相关从业经验 [65]
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跌0.60%,成交额4033.7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6-18 15:10
6月18日,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333)收盘跌0.60%,成交额4033.79万元。 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成立于2024年8月21日,基金全称为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交易型开放 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简称为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该基金管理费率每年0.50%,托管费 率每年0.10%。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收益率(经估值汇 率调整)。 规模方面,截止6月17日,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最新份额为4.42亿份,最新规模为5.92亿元。回 顾2024年12月31日,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份额为4.31亿份,规模为5.14亿元。即该基金今年以 来份额增加2.55%,规模增加15.32%。 流动性方面,截止6月18日,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近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金额6.30亿元,日均 成交金额3150.75万元。 最新定期报告显示,港股央企红利ETF(159333)重仓股包括中远海控、东方海外国际、中国海洋石 油、中信银行、中国石油股份、中国外运、中国银行、中国神华、交通银行、中国联通,持仓占比如 ...
华安基金:港股红利延续上涨,年度调仓吐故纳新
新浪基金· 2025-06-17 10:45
行情回顾 - 港股上周整体上涨,恒生指数上涨0.7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66%,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领涨4.43% [1] - 行业表现分化明显:医疗保健和原材料业领涨,消费和资讯科技业领跌 [1] - 资金流向方面,被动外资转为净流入2.6亿美元(前周净流出4.8亿美元),南向资金持续高额净流入155亿港元(前周149亿港元) [1] 央企红利指数调整 - 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进行年度调仓,金融板块持仓大幅切换至工业和能源业,前十大成分股新增航运类公司 [1] - 调仓原因:金融板块股息率下降,工业和能源业股息率优势凸显 [1] 央企回购与增持 - 年内65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总金额86.72亿元;53家股东增持,总金额73.9亿元,合计达160.62亿元 [2] - 港股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8.17%(高于中证红利的5.62%),PB为0.62,PE为6.77,全收益指数自2021年初累计收益116% [2] 市场展望 - 国内降息周期和经济弱复苏环境利好红利策略,央企分红意愿和能力较强,港股通央企红利配置价值显著 [2]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该指数,为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 [3] 基金数据 -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最新净值1.4995,规模32.42亿元,周成交额10.41亿元 [4] 成分股表现 - 中远海控(1919.HK)周涨幅7.1%,股息率12.7%;东方海外国际(0316.HK)周涨幅7.3%,股息率11.1% [5] - 能源业个股表现突出:中国石油股份(0857.HK)周涨8.2%,中国海洋石油(0883.HK)周涨6.0% [5] - 工业股中远海能(1138.HK)周涨幅达16.5%,股息率9.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