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灯塔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俞浩基金会发起“灯塔计划” 探索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
央广网· 2025-11-12 11:57
教育战略转型 - 教育核心命题正从知识学习转变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构建科研创新成长通道 [1] -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持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 社会对高质量全链条教育资源需求显著提升 [1] - 教育现代化被定位为全社会使命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科教协同 产教融合 强基育才等工程 [1] 教育公益模式演变 - 过去二十年教育公益以物质帮扶为主线 侧重修建校舍 捐赠设备 发放助学金 [2] - 社会发展进入科技驱动新阶段 教育公益新增培养创新能力与科学思维的任务 [2] - 2020年起实施的强基计划制度化体现转型 旨在选拔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重点面向高端芯片 智能科技 新材料等关键领域 [2] 灯塔计划实验室模块 - 灯塔实验室突破高中科技教育重理论轻应用局限 聚焦创新能力进阶培养 [3] - 首批建设三大主题实验室:无人机足球竞技场 激光创客空间与教学级芯片光刻初探 [3] - 同步在校园展示四足机器狗 人工智能 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应用 为学生提供从问题定义到成果展示的完整科研训练路径 [3] 灯塔计划课堂模块 - 灯塔课堂承担思想启迪与精神滋养使命 邀请理工 人文 社会等领域专家开展互动式课堂 [4][5] - 帮助学生系统多样化理解科学 培养科技思维和人文关怀 思考科技与人文关系及技术进步对社会影响 [5] - 契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胸怀家国放眼世界的时代新人 [5] 项目实施与战略意义 - 灯塔计划首站落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 通过引入产业资源与科研机制激活学生创新潜力 [6] - 项目构建科研—教育—社会贯通链条 为科技教育融合找到新范式 为企业形成可持续造血的新公益生态 [6] - 项目是社会及产业力量助力中国教育体系科教协同的创新尝试 让教育成为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而非产业前置环节 [3][6] 宏观战略框架 -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统筹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3] - 二十大将教育 科技 人才统筹部署为三位一体战略体系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关键作用 [6] - 项目理念强调理工科提供发展动力 人文社科决定前进方向 教育 科技与文理人才需三者并进协调 [7]
从"未来教室"到"灯塔计划",俞浩基金会推动科技教育公益迈向体系化
格隆汇· 2025-11-11 09:16
项目核心内容 - 俞浩基金会于11月10日启动教育公益项目“灯塔计划”,旨在通过“灯塔实验室”和“灯塔课堂”构建从基础教育到产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桥梁 [1] - 该项目是继今年8月推出“未来教室公益计划”后,基金会在科技教育公益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 [1] - 项目首站落地于江苏省海门中学,围绕“实践赋能”与“思想引领”两大核心理念展开 [1] 灯塔实验室 - 实验室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响应国家“强基计划”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3] - 提供无人机足球竞技场、激光创客空间与教学级芯片光刻机等先进实验设备及阶梯式课程体系 [3] - 通过贴近产业实际的课题,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搭建实践平台 [3] 灯塔课堂 - 课堂注重拓宽学生科技与人文视野,致力于点燃学生的创造内驱力 [3] - 首期课堂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作家许知远等知名学者进行互动式公益讲座 [3] - 将深厚学术积淀转化为高中生可感知、可共鸣的智慧启迪,帮助学生构建更开阔的知识视野与思想格局 [3] 项目协同效应与目标 - 通过两大载体协同运作,精准对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两大核心需求 [5] - 探索构建一种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5] 基金会公益路径演进 - 今年8月发起的“未来教室公益计划”已在江苏、四川、浙江等地建成4间未来教室,累计惠及约3000名学生 [7] - 从“未来教室”到“灯塔计划”,基金会公益路径逐步拓展,覆盖学段不断延伸,展现出从“资源支持”向“生态构建”的持续深化 [7] - “灯塔计划”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系统培育,整合企业技术资源、高校智力支持与社会导师力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7] - 未来将持续推动政府、企业、学校与社会各方协同合作,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助力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青年人才 [7]
前置科研与产业认知,俞浩基金会“灯塔计划”助力培育未来创新力量
新华日报· 2025-11-10 23:24
项目核心内容 - 由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发起设立的俞浩基金会正式宣布发起“灯塔计划” [2] - 计划依托AI、无人机、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真实产业场景,整合社会名人、知名高校导师资源 [2] - 通过“灯塔实验室+灯塔课堂”双载体,以“真实产业课题+双轮驱动培养”为核心 [2] - 旨在为教育公益带来一种从“输血”到“造血”的新范式 [2] 灯塔实验室 - 首间灯塔实验室计划落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 [3] - 实验室建设包含无人机足球竞技场、激光创客空间、教学级芯片光刻初探三大主题 [3] - 引入四足机器狗、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应用进校园 [3] - 课程体系计划持续融入人工智能、算力开发、设计思维等方向 [3] - 目标是构建创新生态,助力教育内容与产业趋势同步迭代,打造“产教创新试验田” [3] 灯塔课堂 - 计划邀请人文社科、理工科领域卓有建树的名家走进校园,以互动式大师课形式进行 [4] - 首期课堂将于11月落地海门中学,嘉宾包括清华大学吴国盛、北京大学罗新、作家许知远等 [4] - 旨在架起科技与人文对话的桥梁,培养理性思维与人文关怀,激发科技创新内驱力与使命感 [4] 项目定位与意义 - 项目是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创新教学途径的积极回应 [6] - 区别于解决“从无到有”的启蒙,项目致力于实现优质高中科创教育“从有到优”的创新实践 [5] - 构建“资源整合-能力培养-生态延续”可持续体系,为教育公益提供从单点帮扶到生态共建的新范式 [5] - 目标是在孩子们心中筑起思想灯塔,前置“科研思维+产业认知”积累,助力培养未来创新力量 [6]
从“未来教室”到“灯塔计划” 俞浩基金会推动科技教育公益迈向体系化
证券日报网· 2025-11-10 21:28
项目概述 - 俞浩基金会于11月10日正式启动教育公益项目“灯塔计划”,这是继今年8月推出“未来教室公益计划”后,在科技教育公益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 [1] - 项目旨在通过“灯塔实验室”和“灯塔课堂”两大载体,构建从基础教育到产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桥梁 [1] - 首站落地于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的母校江苏省海门中学 [1] 项目核心内容 - “灯塔实验室”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无人机足球竞技场、激光创客空间与教学级芯片光刻机等先进实验设备,并配备阶梯式课程体系和贴近产业实际的课题 [1] - “灯塔课堂”致力于拓宽学生科技与人文视野,首期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作家许知远等学者进行互动式公益讲座 [2] - 项目围绕“实践赋能”与“思想引领”两大核心理念运作,精准对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两大核心需求 [1][2] 项目目标与意义 - 计划探索构建一种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2] - 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系统培育,整合企业技术资源、高校智力支持与社会导师力量,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3] - 未来将持续推动政府、企业、学校与社会各方协同合作,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助力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青年人才 [3] 基金会公益路径演进 - 今年8月发起的“未来教室公益计划”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科技学习环境与资源,探索从“物质帮扶”到“个性托举”的新型教育公益 [2] - 截至目前,“未来教室公益计划”已在江苏、四川、浙江等地建成4间未来教室,累计惠及约3000名学生 [2] - 从“未来教室”到“灯塔计划”,基金会的公益路径逐步拓展,覆盖学段不断延伸,展现出从“资源支持”向“生态构建”的持续深化 [2]
从“未来教室”到“灯塔计划”,俞浩基金会推动科技教育公益迈向体系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20:18
项目概述 - 俞浩基金会于11月10日正式启动教育公益项目“灯塔计划”,这是继8月推出“未来教室公益计划”后,在科技教育公益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 [1] - 项目旨在通过“灯塔实验室”和“灯塔课堂”两大载体,构建从基础教育到产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桥梁 [1] - 首站落地于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的母校江苏省海门中学 [1] 项目核心构成 - “灯塔实验室”聚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无人机足球竞技场、激光创客空间与教学级芯片光刻机等先进实验设备及阶梯式课程体系 [3] - “灯塔课堂”致力于拓宽学生科技与人文视野,首期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作家许知远等学者进行互动式公益讲座 [3] - 两大载体协同运作,精准对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两大核心需求,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 [3] 基金会公益路径演进 - 今年8月发起的“未来教室公益计划”已在江苏、四川、浙江等地建成4间未来教室,累计惠及约3000名学生 [5] - 从“未来教室”到“灯塔计划”,基金会公益路径从“资源支持”向“生态构建”持续深化,覆盖学段不断延伸 [5] - “灯塔计划”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系统培育,整合企业技术资源、高校智力支持与社会导师力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5] 未来发展方向 - 基金会将持续推动政府、企业、学校与社会各方的协同合作,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助力人才培养 [5] - 致力于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青年人才,为中国科技研发与创新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