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公益
icon
搜索文档
做公益,为什么需要海康威视这样的“技术派”?
第一财经网· 2025-10-29 16:44
这项新计划,带着海康威视科技公益"基因"——作为STAR科技公益的组成部分,安装商的加入,将进 一步让各界伙伴专注发挥自己所长,共同确保公益项目可落地、可持续、见长效,最终将科技转化为解 决社会痛点的"数字化工具"。 自2020年STAR科技公益发起以来,5年间,海康威视科技+公益路径清晰可见:从单个项目拓展到平台 化合作,从单个领域拓展到多领域助力,从国内拓展到国际项目,每一步都在加速科技与公益的融合, 也在深化一个核心理念。即公益的路径不只有"授人以鱼",还有"授人以渔",依托技术和产品,也能够 助力公益组织更好的落地项目。 | | 海康威视STAR公益 | | | --- | --- | --- | | 公益 品牌 | 海康威视ESG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致力于在商业以外,进一步推进更 | | | | 多社会公益议题的解决,让世界看见更多美好和希望。 | | | | STAR 科技公益 | STAR 员工公益 | | | 系海康威视STAR公益的亮点和 | "每个Hiker都可以做公益"。区别于 | | 公益的 | 特色。2020年正式发起,旨在通 | STAR科技公益的技术门槛以及长周期 | | 构 ...
从福耀大学到何享健基金:“科技公益”迎范式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9:43
日前,"何享健青年科学家"首期名单揭晓,2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获得200万元科研资金支持。南京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应佚伦就是获得资金支持的20位青年科学家之一。 "民间活水"流入基础研究领域 基础研究是科学大厦的地基,也是破解一切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钥匙。只有把地基打深、打牢,才能实 现高水平科技自立,也才能在世界科技强国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 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98.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500.9亿 元。 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基础研究超过90%的投入来自政府财政,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严重不足。而美 国基础研究经费的55%左右来自企业、大学和非盈利组织,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有私人基金会和 慈善机构资助基础研究的传统。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政府财政经费绩效导向明确,对风险较高、共识度尚低的前沿领域支持相对有限, 亟需社会资金补位,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为潜在原创突破预留"孵化土壤"。 应佚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何享健青年科学家"项目在基金管理上解决了青年科研者长期面临 的"经费申请难、研究周期短"痛点,"相当于给予我们一笔非常关键的创业基金,帮助我们在科研路 ...
海康威视启动安装商伙伴计划 “STAR科技公益”联合全球共护生态
长江商报· 2025-10-24 09:27
公司公益活动 - 公司于10月22日在杭州召开国际安装商与技术达人大会,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安装商及技术人才参与 [1] - 公司正式启动STAR科技公益安装商伙伴计划,旨在联合全球安装商力量推动科技公益项目落地 [1][2] - STAR科技公益计划于2020年10月23日启动,已与全球30余家公益机构合作,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 [1][2] - 合作项目领域涵盖生物多样性监测、环境治理、数字乡村建设及文化保护等 [1][2] 安装商伙伴计划详情 - 该计划面向国际安装商招募,为公益项目提供专业可靠的技术实施支持 [2] - 安装商可通过公益场景实践拓展能力边界,实现社会价值和专业能力提升 [2] - 公益项目常面临实施环境复杂、部署难度大等挑战,例如高原、深海、密林等偏远地区 [3] - 公司发起人表示,邀请安装商参与可发挥其专业所长,协助公益组织克服落地难题,提升项目执行质量 [3] 科技赋能具体案例 -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合作冰湖监测项目,在廓琼岗日、枪勇、珠峰绒布等冰川-冰湖区布设臻全彩视频监测设备 [5] - 新技术实现长期、实时、高分辨率观测,通过RGB影像与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发现冰湖水色与实测水质关联性极强 [5] - 2024年5月与7月,系统精准捕捉到枪勇冰川冰湖水色显著变化和浊度波动,效率远超传统人工监测 [5] - 科技监测可有效捕捉冰湖在几小时内完成的结冰融化突变,直接估算浊度等关键参数 [6] - 团队已积累上百TB数据,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为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提供新路径 [6] 行业背景与需求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加速,数据显示我国冰川60年间消失约26% [4]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球三分之一的世界遗产冰川将消失 [4] - 冰川退缩衍生的冰湖形成高寒水生生态系统,但其溃决风险、水质突变及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对下游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 - 青藏高原现存约2万个冰湖且数量持续增加,但科学家对其变化规律的认知仍处起步阶段 [4] - 传统人工监测需科研人员携带设备深入冰湖,历经7天7夜连续采样,面临极端天气与安全风险,效率低下 [4]
科技助力公益 海康威视STAR公益5周年再推新计划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13:04
公司活动与战略 - 公司于10月22日在杭州举办“国际安装商与技术达人大会”,汇集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安装商及技术人才 [2] - 公司正式启动“STAR科技公益安装商伙伴计划”,旨在联合安装商力量推动科技公益项目落地 [2] - 该计划在“海康威视STAR公益”5周年之际推出,标志着公司公益战略的深化 [2] 公益项目发展历程与成果 - “STAR科技公益”于2020年10月23日发起,并同步推出“STAR科技公益伙伴计划”,向全球公益组织、学术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开放 [2] - 该计划通过智能物联技术与产品,为全球公益合作伙伴解决具体问题,助力项目落地 [2] - 迄今为止,计划已成功合作30多家公益机构,项目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 [2] - 合作领域涉及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环境监测与保护、数字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 [2] 公益项目实施挑战与技术需求 - 公益项目常面临实施环境复杂、部署难度大的挑战,许多项目地点位于偏远地区,如高原、深海、密林等,对设备安装要求极高 [2] - 例如,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合作的冰湖监测项目,需在强风、极寒、天气多变的条件下完成立杆与设备架设,技术实施难度很大 [2] 合作伙伴参与与行业价值 - 公司发起人表示,部分公益机构具备一定技术能力,但更多组织缺乏专业支持,因此今年专门邀请安装商伙伴共同参与 [3] - 安装商伙伴能够发挥专业所长,为守护家园、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
海康威视联合安装商共同助力科技公益项目落地
新浪财经· 2025-10-23 09:58
公司动态 - 公司于10月22日启动“STAR科技公益安装商伙伴计划” [1] - 该计划旨在联合国际安装商为科技公益项目提供专业可靠的技术实施支持 [1] - 安装商可通过参与公益场景实践拓展能力边界并提升社会价值与专业能力 [1] 项目背景与成果 - “STAR科技公益”项目于2020年10月23日正式发起 [1] - 项目面向全球公益组织、学术科研单位及其他非盈利机构开放 [1] - 项目利用智能物联技术与产品助力全球公益合作伙伴解决具体问题 [1] - 迄今为止,STAR科技公益伙伴计划已成功合作30多家公益机构 [1] - 合作项目覆盖14个国家和地区 [1] - 合作领域涉及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环境监测与保护、数字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 [1]
百事可乐启动“渴望燎原计划”,向山区孩子捐赠数字化教学设施
新京报· 2025-09-30 09:12
在揭幕仪式上,百事集团大中华区公共政策与政府事务及社会影响力事务负责人焦燕表示:"'渴望就可 能'不仅是百事可乐的品牌精神,更是我们在'百事正持计划'框架下将品牌精神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又 一实践范例。我们相信,科技能够成为赋能每一份渴望的桥梁。通过'渴望燎原计划',我们希望让山区 的孩子们也能触摸前沿科技。" 长期以来,百事可乐始终关注中国本土的发展需求。未来,百事将依托"乡村赋能中心"的规模化平台, 持续探索"科技+公益"的多元落地形式,将人形机器人互动课堂、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创新体验带入更多 山区。通过丰富"乡村赋能中心"教育服务内涵,为教育普惠与乡村振兴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科技公益 路径。 编辑唐峥 新京报讯(记者王子扬)9月29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百事集团旗下品牌百事可乐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 金会,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上普雄民族学校正式揭幕"渴望燎原计划"。这是百事可乐首次将人 形机器人家族成员之一"百事酷宝"带入大山深处,通过捐赠数字化教学设施、开启互动公益课堂等方 式,为乡村教育注入科技创新力量。 "渴望燎原计划"旨在助力大山的孩子们拥抱前沿科技。此次百事可乐捐赠的多媒体教室,配备了先进的 ...
联想“梦想未来”公益行动在高原播下AI种子
环球网· 2025-09-11 16:38
公益活动实施 - 公司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甘肃省漳县盐川学校捐建"梦想未来联萌图书馆"与"梦想未来联萌再生电脑教室" [1] - 公司提供电子设备再生及再生电脑教室运维资源支持 并进行一定比例的电脑配捐 [3] - 公司为乡村学校学生开设"AI第一课" 邀请AI专家进行AI启蒙教学 [1][3] 战略方向与愿景 - 公司自2021年启动"联萌看见计划" 在阿拉善种植联萌林助力荒漠环境改造 [3] - 公司持续聚焦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不断拓展科技公益边界 [3] - 公司将环境保护与教育帮扶有机结合 通过书籍和电子设备循环再生减少电子污染 [3] 社会价值主张 - 公司希望图书馆成为学生的"精神城堡" 电脑教室成为"科技起点" AI启蒙帮助学生打开看世界的窗 [3] - 公司承诺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同行者" 陪伴学生探索学习并拥抱未来 [3] - 公益活动旨在为乡村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与信息技术学习条件 帮助孩子跨越数字鸿沟 [3]
上海成立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
长江商报· 2025-08-01 08:41
基金会成立背景 - 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于7月30日揭牌成立,由上海市国资委担任业务主管单位,联合16家市属国企共同捐赠发起 [1] - 这是全国首个由国资主导设立的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 [1] - 基金会宗旨为"汇聚国资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助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1] 基金会重点支持领域 - 攻坚"卡脖子"技术: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支持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创新项目 [2] - 探索"无人区"领域:聚焦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等前沿基础学科和交叉融合领域 [2] - 贯通"转化链":链接创新场景、孵化器、产业基金等资源,打通"实验室"到"产业端"的最后一公里 [2] - 培育"生力军":重点支持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强化对青年人才的早期资助 [2] 基金会运作模式 - 发起方涵盖金融、制造、能源、消费等多领域,形成"跨行业、全链条"协同效应 [2] - 上海国际集团设计"基础研究+产业投资"复合型基金产品 [2] - 上海隧道工程将地下空间开发需求转化为地质探测技术攻关课题 [2] - 太平洋保险通过保险产品创新为高风险研究提供风险对冲方案 [2] 近期动态 - 揭牌仪式上发布了上海国资国企20个基础研究需求,覆盖免疫治疗、蛋白定量技术、人工智能药物设计和算力调度等领域 [3] - 基金会将通过产学研联动、跨资源整合、揭榜挂帅等方式运作 [2]
上海科技金融领域再创新——16家市属国企联合设立公益基金会 引资金活水注入基础研究动力
解放日报· 2025-07-30 10:03
基金会成立背景与意义 - 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 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地方国有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支持基础研究的公益基金会 [1] - 上海基础研究投入资金90%来自财政资金 尚未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发达国家近一半基础研究投入来自企业与社会捐赠 [2] - 基金会通过无偿捐赠方式支持前瞻性颠覆性基础研究及其成果转化 弥补企业直接投入基础研究的动力缺口 [1][2][3] 基金会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 - 由上海市国资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 上海国际集团 上海国盛集团 上海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联合发起 16家市属国资国企共同出资筹建 [3] - 基金会采用公益化运作降低技术攻关风险成本 推动产业需求与科研方向对接 [3] - 将成为促进基础研究支持前沿技术突破推动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 通过概念验证产业转化金融支持园区孵化等多重渠道放大成果 [3] 重点投资领域与方向 - 重点关注卡脖子技术攻关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 [4] - 支持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深海深地探测等前沿领域从0到1突破 [4] - 资助成果转化与交流活动 打通实验室到产业端的最后一公里 [5] - 重点支持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自主选题 加大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高风险基础研究或概念验证 [5] 合作网络与生态建设 - 与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未来产业领域加强捐赠资助资源赋能信息交流专家资源共建等合作 [5] - 与上海市国资委揭榜挂帅研究课题联动择优予以定向支持 [5] - 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科技公益事业 撬动多元化资金支持科创 推动上海科技公益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共建升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