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FSD

搜索文档
汽车行业周报:理想i8即将月底上市,尚界发布首款车型预热海报-20250713
招商证券· 2025-07-13 19: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汽车行业整体下跌0.6%,2025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6%,同比降5.7个百分点,环比升3.9个百分点,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环比下降 [1] - 推荐销量表现优异或有爆款车潜力的比亚迪、赛力斯、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关注华为主要合作车企北汽蓝谷、长安汽车和上汽集团;商用车推荐宇通客车、中国重汽和潍柴动力;零部件看好具备成本、产品优势的优质企业,推荐福耀玻璃等,关注低空经济相关核心标的宗申动力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市场表现 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上证A指涨1.1%,深证A指涨2.0%,创业板涨2.4%;各行业板块多数上涨,涨幅居前为CS综合金融(+6.7%)、CS房地产(+6.1%)和CS非银行金融(+3.9%),跌幅居前为CS汽车(-0.6%)、CS家电(-0.2%)和CS银行(-0.1%) [2][8] - 汽车板块整体下跌0.6%,二级板块多数下跌,汽车服务板块周涨3.1%,乘用车和商用车板块周跌1.4%和1.0%;三级板块部分上涨,汽车经销商和汽车综合服务周涨3.6%和2.8%,商用载客车和其他运输设备周跌1.8%和1.1% [2][10] 个股表现回顾 - 汽车板块个股上涨居多,涨幅居前为长春一东(+17.4%)、九菱科技(+14.5%)和福赛科技(+13.7%),跌幅居前为秦安股份(-10.0%)、泉峰汽车(-9.0%)和宁波方正(-8.0%) [2][14] - 重点覆盖个股周度下跌居多,上涨幅度居前为云意电气(+6.6%)、华纬科技(+6.1%)和中熔电气(+5.8%),下跌幅度居前为秦安股份(-10.0%)、新泉股份(-6.7%)和嵘泰股份(-5.6%) [2][18] 近期上市新车 - 7月重点新车包括小鹏G7(2025/7/3上市,指导价19.58 - 22.58万元)、零跑B01(7月下旬上市,预售价10.58 - 13.58万元)、理想i8(7月29日上市,预计35 - 40万元) [21][23][32] 本周行业相关新闻/政策 - 奇瑞汽车将携两款全新SUV进军英国市场 [24] - 比亚迪实现媲美L4级智能泊车并为安全兜底 [25] - 阿维塔进军非洲市场并计划2026年进军欧洲市场 [26] - 特斯拉FSD欧洲测试范围扩至西班牙,将在旧金山湾区推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27] - Alphabet旗下Waymo在费城开展自动驾驶测试 [28] - 小马智行迪拜启动自动驾驶试点测试 [28] - 宁德时代与吉利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9] - 佛吉亚中国与广汽华望成立新合资公司 [29] - 赛力斯上半年盈利,净利同比预增66.20% - 96.98% [30][31] - 尚界发布首款车型预热海报,首款车型为SUV [31]
雷军距离马斯克有多远?
搜狐财经· 2025-07-01 16:13
小米YU7与特斯拉Model Y的竞争 - 小米YU7对标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25.35万,比Model Y便宜1万元 [3][4] - 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量达24万台,相当于特斯拉Model Y 2024年内地总销量48万台的一半 [4] - 美国媒体The Verge将YU7称为"中国版苹果汽车"和"特斯拉Model Y的直接竞争对手",引发美国读者复杂情绪 [3]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进展与挑战 - 特斯拉完成首辆全自动驾驶汽车从工厂到客户的交付过程,全程无人介入 [4] - 特斯拉Robotaxi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小规模运营,每次费用4.2美元,但配备安全员 [6] - 外媒The Verge批评Robotaxi存在驶入错误车道、突然刹车等问题,质疑其安全性 [6] - 特斯拉在北美和欧洲市场销量下滑,部分原因是中国竞争对手加剧 [6] 小米汽车的发展规划 - 小米汽车计划2027年出海,当前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市场稳住阵脚 [15] - 2027年小米汽车三大主力产品将成型:SU7、YU7和增程SUV(代号昆仑) [15] - 增程SUV将进入问界和理想汽车的舒适区 [15] 特斯拉的全球市场表现 - 特斯拉全球前三大市场为中国、美国和欧洲,中国市场销量占比近一半 [16] - 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3%,5月欧洲市场销量下滑27.9% [16] -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总销量同比增长85%,市场占有率达5.4% [16] 特斯拉的应对策略 - 特斯拉可能推出低价版Model Y(代号E80),售价或降至15万元 [18] - 花旗银行建议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免费提供FSD软件并提供更多优惠 [18] - 分析师预测若无产能限制,小米YU7成熟阶段月销量可达6-8万辆 [18] 自动驾驶安全与声誉管理 - 小米SU7曾发生碰撞爆燃事故,导致行业对智能辅助驾驶宣传降温 [7] - 特斯拉2016年因两起死亡事故将"自动驾驶"改为"自动辅助驾驶" [9] - 2021年特斯拉在近400起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事故中占据273起 [12] - Waymo无人出租车出行次数突破1000万次,未发生严重事故 [13] 产能与交付挑战 - 小米YU7 Max版本交付周期需7个月以上,标准版需12个月 [14]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用户要求退款和转单,主要因等待时间过长 [14] - 特斯拉Model 3曾因产能问题导致20%预定者要求退款 [8]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深度报告:国产智驾方案龙头,迈向高阶新征程
民生证券· 2025-06-04 22: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产智驾方案龙头,具备软硬结合全栈技术能力,形成覆盖L2到L4级智能驾驶芯片方案完整布局及主流高级辅助驾驶到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组合,以开放理念赋能车企,有望凭性能与性价比扩大市场份额 [4] - 2025年是智驾平权元年,高阶智驾加速渗透,行业收敛,具备强软硬一体能力的龙头第三方供应商迎来机遇;人形机器人2025年或量产,为智驾芯片厂商带来增量空间 [2][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历经十年成智能驾驶方案龙头,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秉持开放理念赋能行业 [11] - 2025年是智驾平权元年,公司有全栈技术,定位“芯片 + 软件”,有望巩固地位;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全资子公司地瓜机器人布局机器人赛道,有望成新增长极 [11] - 报告与市场不同观点在于高阶智驾渗透斜率、第三方供应商定位、软硬一体技术路线、机器人芯片与智驾芯片相通性 [12] 地平线:国产智驾方案龙头 历经十年蝶变 历经十年蝶变 成长为智驾方案龙头 - 公司发展分初创期(2015 - 2018年,融资组建团队,研发探索,推首款AI芯片)、成长期(2019 - 2020年,达车规级突破,商业落地,发首款车规级芯片)、高速发展期(2021 - 2023年,技术量产应用,拓展产业生态,发高算力芯片)、战略转型期(2024年至今,港股上市,布局国际和机器人业务) [18][19][20][21] - 创始人余凯博士有绝对控制权,股权结构多元,多方产业与财务资本参与 [22] - 核心管理层技术背景强,产业经验深厚 [26] 构建全栈产品组合 覆盖庞大优质客户群 - 产品和服务涵盖汽车和非车解决方案,汽车解决方案2024年营收占比97%,含产品解决方案(营收占比27.9%,有Horizon Mono、Horizon Pilot和Horizon SuperDrive)和授权服务业务(营收占比69.1%);非车解决方案2024年营收占比3% [29][34] - 公司建立庞大优质客户群,覆盖全球头部主机厂和汽车Tier1,十大国产主机厂选用其方案,与大众等成立合营企业,与Tier1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24年获100多款车型定点,累计达310多款 [35] 营收强劲增长 有望迎来盈利拐点 - 2021 - 2024年公司营收从4.67亿元增至23.84亿元,CAGR为72.2%,收入结构优化,汽车业务占97%,非车业务占3% [38] - 2021 - 2023年毛利率稳定在70%左右,2024年提高至79%,费用率大幅缩窄,营业亏损可控,有望近年盈亏平衡 [38][42] 小结 - 公司深耕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涵盖汽车和非车解决方案,汽车解决方案含产品和授权服务业务 [45] - 公司收入规模高速增长,营业亏损稳定可控,有望近年盈亏平衡 [46] 行业端:智驾平权提速 龙头供应商迎来机遇期 比亚迪智驾平权加速 2025迎智驾平权元年 - 2025年有望成智驾平权元年,2024年高阶智驾车型价格带下降,2025年供给释放,高阶智驾选装包降价推动普及 [48] - 小鹏以低成本方案实现全系智驾标配,比亚迪自研“天神之眼”平台适配全系车型,华为智驾方案降价,多车企加速城市无图NOA落地 [56][59][63] - 智能驾驶行业迎来三重拐点,高阶智驾功能技术突破,渗透率有望提升,未来或进入大数据智驾模型时代 [67] 智驾平权打开增量空间 行业格局有望重塑 - 2024年高速NOA及以上智驾芯片市场,英伟达占38.63%居首,特斯拉23.43%,华为17.21%,地平线10.68% [68] - 英伟达产品量产验证早、软件生态完备,占据市场主导;新势力发力芯片自研,传统主机厂加码智驾平权,智能驾驶向主流价格区间渗透 [72][78][81] - 传统主机厂在高阶智驾起步晚、积累弱,渗透率低于新势力 [83] 软硬一体为智驾最优解 龙头供应商迎来机遇期 - 软硬一体技术路线可优化算法和芯片适配度,提升算力效率和数据闭环利用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提升性能 [85] - 以特斯拉为例,FSD芯片做到极致软硬一体化,提升底层硬件计算资源利用率 [86] - 全栈自研资金、人才与技术门槛高,具备强软硬一体能力的龙头第三方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 [95] 人形机器人产业拐点已至 打开全新增量空间 - 2025年人形机器人进入产业化拐点,全球预计达万台级别 [98] - 机器人与智能汽车产业链协同性高,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为智驾芯片带来全新增量市场空间 [102] 小结 - 2025年是智驾平权元年,多车企推动高阶智驾普及和城市无图NOA落地,行业进入“全场景智能驾驶”竞争阶段 [104]
对话|小鹏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我们不再是这条路上的孤勇者”
晚点LatePost· 2024-10-23 20:38
核心观点 - 公司坚定加大智驾投入,坚持AI路线和全球化战略,目标是以L2成本提供L3体验[5] - 公司已完成从分段式到one model架构的端到端转型,技术路线与特斯拉趋同[8][17][19] - 智驾功能将全系标配且不收费,通过平台化实现车型全覆盖[12][14] - 云端算力计划2025年底达10EFlops,较2024年增长2.6倍[11][13] - 端到端技术使行业竞争门槛提高,头部厂商优势可能扩大[26] 战略规划 - 智驾研发投入占比重大,2023年AI研发总投入35亿元[30][31] - Robotaxi业务规划2026年推出车型,专注软硬件不涉运营[32] - 云端大模型将服务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多生态,参数规模达千亿级[23][24] - 组织架构调整为AI模型开发/应用交付/效能三大部门[11][31] 技术进展 - 天玑5.4.0系统即将发布,算法架构全面升级[8] - 已实现"三网合一"one model架构,神经元连接替代规则接口[19][20] - 车端模型参数量行业领先,云端模型达车端80-100倍规模[21] - 城区智驾月度用户渗透率83%-86%,X9车型Max版选装率73%[10][12] 行业竞争 - 特斯拉FSD V12验证技术方向,但公司早于2022年启动研发[16][18] - 车队规模不等于数据优势,车型多样性更利高质量数据采集[13][14] - 端到端分三种路线:规则堆叠/车端模型/云端大模型,公司选择后者[23] - 激光雷达未完全放弃,但倾向轻雷达方案追求全国适用性[14] 产品策略 - P7+起全系标配高阶智驾,选装率将达100%[12][14] - 智驾软件采用终身免费模式,包含泊车/城区/高速等全场景[14] - 不同车型传感器配置平台化,新增车型仅需补充数据采集[14] 数据与算力 - 训练数据强调质量非数量,工程能力决定数据利用效率[13] - 云端训练集群利用率保持80%-90%高位[13] - 2023年1-9月交付9.9万辆,弱于部分新势力但更重长期终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