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瑞普利

搜索文档
君实生物(688180):JS207(PD1/VEGFA双抗)临床前数据发表 展现二代PD1抗肿瘤潜力
新浪财经· 2025-06-20 14:37
JS207药物特性 - JS207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PD-1和VEGF双特异性抗体,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具有高亲和力结合PD-1和VEGFA的能力,抗原亲和力、免疫活化及血管增殖调控作用与同类药物相当或更优 [1] - JS207在多种肿瘤模型中表现出强劲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热稳定性,在40℃条件下放置96小时或55℃高温下24小时仍能保持较强活性(24小时时活性约65%) [2] - JS207以特瑞普利为骨架,兼具特瑞普利的内吞优势以及与VEGFA的亲和力,体外细胞试验验证其阻断PD1/PDL1以及PD1/PDL2的能力与特瑞普利相当,抑制HUVEC增殖的能力与AK112相当 [2] JS207临床前研究结果 - 在小鼠肿瘤模型中,JS207在MC38结肠癌模型中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抗肿瘤作用,优于特瑞普利单药或联合VEGF DotAb治疗 [2] - 在人源化A375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JS207在10mg/kg的剂量下优于11.1mg/kg的AK112 [2] - JS207刺激T细胞分泌IL-2与IFN-γ的能力与AK112相当 [2] JS207临床研究及市场潜力 - JS207已开展多项I-II期临床研究,涉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细胞癌(HCC)、肾癌(RCC)、结直肠癌(CRC)等多种肿瘤 [3] - JS207在特瑞普利优势适应症如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等领域具有较大潜力,且与公司其他产品如DKK1抑制剂、CTLA-4单抗、CLDN18.2ADC有联用潜力 [3] - JS207具备BD潜力,海外药企如Summit、BioNtech、默沙东、辉瑞、Instil已分别引进中国PD1/VEGF产品,仍有MNC未布局二代PD1产品 [3] 公司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6、35、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 45%、34 62%、28 57%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 85、0 29、3 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 53%、104 18%、968 22% [4]
行业思考:出海、盈利和行业叙事
青侨阳光投资交流· 2024-09-14 12:43
中国创新药市场发展 - 中国创新药市场过去10年高速发展,占药品市场比重从约5%提升至10%以上,市场规模从小几百亿增长至接近2000亿人民币[1] - 2023年海外创新药市场占比接近60%,年销售规模达6-7万亿人民币,仅帕博利珠单抗2024年销售额超2000亿人民币,美国市场是中国10多倍[1] - 中国创新药全球占比从1%-2%提升至3%,即使以15%-20%增速再发展10年,全球占比仍难超10%[1] 创新药出海关键节点 - 政策层面:2015年药审改革启动,2017年加入ICH,2020年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提高准入门槛[1] - 商业化突破:2019年泽布替尼首款自主临床开发美国上市,2022年西达基奥仑赛首款授权开发美国上市,2023-2024年君实、和黄、百济等产品相继欧美获批[1] - 出海药品销售额从2020年2000万人民币增至2024年预计超200亿人民币,4年增长3个数量级[1] 创新药研发转型 - 2023-2024年对外授权产品中过半为2018年集采/2020年新规后立项,药企从"copy-to-china"转向"innovation-from-china"[3] - 早期授权产品多为改良型(如PD1单抗),2023-2024年涌现EGFR*HER3双抗ADC、PDL1*VEGF双抗等全球首创产品[5] 医疗器械出海特点 - 影像/诊断设备依赖度低,2023-2024H1海外营收保持20%增速,市占率稳步提升[8] - 高值耗材厂商海外营收规模较小但增长快,2023年头部企业合计增速50%,行业中位增速35%-40%[9][11] - 出海路径:成熟赛道采取"国产替代→出口海外→突破核心市场";新兴赛道通过原创产品弯道超车[9] 创新医疗器械突破 - FDA突破性认定数量从2020年前累计1项增至2023年10多项,涌现大医集团TAICHI(全球首款x/γ放疗设备)、博动医疗uFR系统(全球首创造影FFR)等原创产品[12] - 心血管介入领域多款"同类首创/最优"产品推进美国注册临床,如VenusP-Valve瓣膜、Litos膝下药球等[12] 港股创新药械盈利改善 - 高值耗材企业:2024H1合计净利率从2023年1.8%升至7.2%,预计2-3年内恢复至15%以上[19] - 创新药企:2021年亏损600亿(亏损率-200%),2024H1亏损收窄至100亿(-35%),预计2026-2027年行业整体盈利[21][23] - 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交易对冲融资压力,2023年对外授权首付款超一级/二级市场融资[19] 市场认知偏差 - 行业基本面与市场表现背离:医药行业创新爆发且国际竞争力提升,但港股/A股呈现危机叙事[24] - 市场叙事规律:放大波动(情绪钟摆效应)、滞后反应(线性外推错误)、顶底区背离(基本面与价格脱节)[28] - 投资策略需增加对极端位置的包容性,避免过早重仓或清仓[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