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博利珠单抗

搜索文档
深度|生物医药资产大爆发后,中国创新药能走出“下一个药王”吗
第一财经· 2025-08-17 10:53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创新药资产日益获得全球认可,在全球创新药授权出海交易中占比显著提升,交易金额占比达32%,交易量占比27% [1][6] - 中国A/H股上市创新药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78%,较三年下行周期谷底反弹182%,大幅跑赢医疗保健板块及美国同业 [1] - 中国贡献全球临床管线三分之一的创新药物,2025年新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50%来自中国,十年前这一比例仅17% [6]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出现多个"10倍股",德琪医药涨幅近10倍,和铂医药涨幅超6倍,康方生物、科伦博泰涨幅近3倍 [4] - 2025年上半年10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港交所,募资总额155.9亿港元,恒瑞医药以98.9亿港元占据主导 [5]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下半年将迎来"热度极高"的IPO潮,目前40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排队等待上市 [5] 重点领域与产品 - ADC及双抗药物是中国主要的差异化领域,肿瘤、减重、心脏代谢类疾病疗法是当前创新焦点 [1] - GLP-1减重药成为市场热点,银诺医药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85%,歌礼制药股价8个月翻6倍 [3][4] - 康方生物肺癌创新药依沃西单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优于默沙东K药的生存率,计划在美国申请上市 [7] 对外授权交易 -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占比从2020年3%飙升至32%,2025年上半年总交易规模达480亿美元 [6] - 肿瘤药占中国对外授权交易数量60%以上,心血管和代谢领域(尤其是GLP-1药物)交易数量逐渐上升 [12] - 恒瑞医药、诚益生物等多家企业通过对外授权与阿斯利康、默沙东等跨国巨头合作开发减重药 [13] 全球市场挑战与机遇 - 美国FDA批准的新药中中国占比不到3%,全球后期临床开发中中国创新药占比不足5% [11] - 中国制药和生物科技上市公司总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恒瑞医药市值4200亿元,远低于礼来6600亿美元 [7] - 跨国药企倾向于收购中国"生物改良创新药",因其成本效益高且无需支付上百亿美元资金 [9] 研发进展与未来展望 - 再鼎医药DLL3 ADC药物在二线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示同类最优潜力,正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 [8] - 诺诚健华计划年底前公布BTK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2b期数据,TYK2、BTK药物具有出海潜力 [8] - 行业预计未来十年将有更多源自中国研发的药物进入美国市场,中国新药研发速度震惊全球 [9]
跨国药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
国际金融报· 2025-08-13 19:4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跨国药企营收排名前三为强生(456.36亿美元)、罗氏、默沙东 礼来凭借替尔泊肽增长41%跃升至第六位 [1] - 行业面临专利悬崖压力 未来几年将有近200种药物失去专利保护 包括69种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 预计累计损失超3000亿美元 [2] - 营收前十企业竞争激烈 第四至第八名营收接近 具体排名为强生、罗氏、默沙东、艾伯维、辉瑞、礼来、阿斯利康、诺华、拜耳、诺和诺德、BMS [2] 强生表现 - 上半年营收456.36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创新药板块收入290.75亿美元(增长3.6%) 医疗科技板块165.61亿美元(增长5%) [3] - 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927-931亿美元 预计增长4.5%-5% 肿瘤业务表现突出 收入119.9亿美元(增长21.1%) 主要来自达雷妥尤单抗(67.76亿美元)、阿帕他胺(16.79亿美元)和伊布替尼(14.44亿美元) [3] 默沙东表现 - 上半年总营收313.35亿美元同比下降2% 制药业务收入276.88亿美元(下降3%) 中国区收入下滑70%至10.75亿美元 [4] - 核心产品K药销售额151.61亿美元(增长7%) HPV疫苗销售额24.53亿美元(下降48%) 启动优化计划预计每年节省30亿美元成本 [4] - 未来五年多款重磅产品面临专利悬崖 已投入338亿美元布局ADC领域 [4] 礼来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2.862亿美元同比增长41% 中国市场收入9.17亿美元(增长20%) [5] - 替尔泊肽系列产品表现亮眼 降糖版Mounjaro收入90.407亿美元(增长85%) 减肥版Zepbound收入56.933亿美元(增长223%) 两款产品合计147.34亿美元 接近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166.83亿美元 [5][6] 阿斯利康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中国区收入35.15亿美元(增长5%) 成为MNC中国区营收第一 [7] - 完成4笔BD交易居中国区榜首 上半年行业共达成52项出海交易 其中18项超10亿美元 总金额超647亿美元 [7] 中国市场动态 - MNC中国区表现分化 罗氏增长9% 诺华8% 赛诺菲仅0.1% 礼来以19%增速领涨 [8] - 行业加速与中国创新药企合作 成熟产品战略性撤退 如默沙东HPV疫苗和赛诺菲波立达退出中国市场 [8]
司美格鲁肽,二季度蝉联全球药王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2 17:52
诺和诺德2025年上半年财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549亿丹麦克朗(约223亿美元),按固定汇率同比增长18% [4] - 营业利润722亿丹麦克朗(约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9%,主要驱动来自肥胖症治疗业务销售额大增56% [4] - 糖尿病与肥胖护理部门销售额1454亿丹麦克朗(215.1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其中肥胖症药物收入387.96亿丹麦克朗(57.40亿美元),同比跃升58% [4] 司美格鲁肽产品线细分表现 - 降糖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上半年销售645.20亿丹麦克朗(96.46亿美元),同比增长15% [6] - 口服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销售113.48亿丹麦克朗(16.79亿美元),同比增长5% [6] - 减肥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创收368.88亿丹麦克朗(54.58亿美元),同比增长78% [6] 市场竞争与药王地位更替 - 司美格鲁肽各剂型合计营收在2025年一季度达80亿美元,超越默沙东K药(72.05亿美元),成为新全球药王 [8] - 帕博利珠单抗(K药)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151.61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18%明显放缓 [8] 市场预期与挑战 - 公司下调2025年营收和经营利润预期,主因美国肥胖症市场增速下降、GLP-1糖尿病市场增速下滑及部分海外市场渗透率低于预期 [8]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334亿丹麦克朗(约48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345亿丹麦克朗 [7] 渠道建设与非法配制问题 - NovoCare药房及远程医疗合作项目每周开出约1.1万份减肥用司美格鲁肽处方,零售现金渠道每周约2万份,但渗透率仍低于预期 [10] - 美国FDA宽限期结束后,非法配制GLP-1类药物行为持续,公司通过诉讼等手段打击假冒产品 [10] - 公司加大对NovoCare药房等直达患者项目的投资,并深化远程医疗合作以应对传统分销障碍 [10]
呈井喷之势的国产创新药再迎机遇
中国青年报· 2025-07-19 10:56
创新药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获批1类创新药数量达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上半年已近40种,呈现"井喷效应" [1] - 2024年美国FDA批准创新药50种,仅比我国多2种,显示我国创新药研发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 - 抗肿瘤药物是创新药研发重点领域,我国在肺癌治疗领域已从跟随模仿转向领跑,在新靶点药物研发、新技术突破等方面取得进展 [1] - 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从10年前的33.3%提升至2023年的43.7%,相当于每年多挽救50万患者生命 [4][5] 重点创新药产品 - 依沃西单抗是全球范围内获批的4种肺癌治疗双抗类药物之一,目标治疗患者最广 [2] - 依沃西单抗三期临床试验显示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1.1个月,优于"药王"帕博利珠单抗的5.8个月 [2] - 芦康沙妥珠单抗是我国获批的全球首个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已获得肺癌和乳腺癌适应症 [3] - 依沃西单抗纳入医保后价格从2299元/支降至736元/支,降幅达68% [4]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等多方面提供政策保障 [3] - 新药从获批到纳入医保时间从5年缩短至1年,约80%创新药可在上市两年内纳入医保 [4]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真创新和差异化创新 [6] - 政策明确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帮助企业确定研发方向和布局管线 [7] 商业健康保险支持 - 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重点纳入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高价值创新药 [8][9] - 2024年商业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9773亿元,同比增长8.2%,接近居民医保筹资总水平 [9] - 商保创新药目录将尊重商业保险公司市场主体地位,保险公司和行业专家参与决策 [11] - 首个商保创新药目录将于2024年10-11月公布,企业可同时申报医保目录和商保目录 [10][11] 行业挑战与应对 - 行业存在跟随创新多、同质化严重、临床价值优势不明显等问题 [6] - 依沃西单抗上市后引发多家企业跟进,导致同靶点药物"内卷式竞争" [6] - 医保部门将通过药物经济学评估等方法,形成符合药品临床价值的医保支付标准 [7] - 对合理使用创新药的病例,支持医疗机构自主申报特例单议 [7]
创新药研发数量超1250种,中国药企超欧赶美!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15 01:35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崛起 - 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在创新药物研发数量上已超越欧盟并接近美国 2023年进入研发阶段的新药数量达1250种 美国为1440种 [1][2] - 中国从2015年仅贡献全球6%创新药物研发管线(160种)到2023年占比大幅提升 改革药品监管体系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动行业发展 [2] - 中国已成为临床研究首选地 自2021年起启动全球数量最多的新试验 得益于庞大患者基数和高效招募体系 [11][13] 创新质量与国际化进展 - 中国生物科技创新质量显著提升 获得FDA和EMA快速审评资格数量已超越欧盟 如传奇生物的细胞疗法获多项快速审评资格 [5] - 跨国公司加速收购中国创新药资产 2022年Summit Therapeutics以5亿美元首付款获得科济药业抗癌药权益 2024年辉瑞以12亿美元预付款与三生制药达成协议 [9] - 2020-2024年全球新增创新药物研发管线数量前50公司中 中国公司占比达40%(20家) 较前五年(5家)显著提升 恒瑞医药新增数量全球第一 [14] 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势 - 中国完成癌症和肥胖症药物早期试验患者招募时间仅为美国一半 临床试验推进速度显著领先 [11] - 低成本优势使中国企业能同时开展多项试验 或在科学理念验证后快速启动新项目 [12] - 中国医生在试验招募方面效率明显更高 集中化医院网络成为研发加速器 [11][13] 行业格局与未来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包括海归创立的生物科技初创(如百济神州)和转型的传统药企(如恒瑞医药) [13][14] - 美国政界担忧中国生物科技发展 国会报告警告可能失去领先地位 已采取出口管制等措施限制 [15] - 行业预测中国将在未来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药研发来源地 高质量创新将逐渐成为常态 [2][14]
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官方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8:18
基本情况 - 患者李某美于2013年6月诊断为宫颈癌,2016年8月起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2023年8月病情复发后经PD-L1检测为阳性,医生李某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患者于2024年4月17日开始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2] - 患者唐某莲于2017年6月诊断为宫颈癌,2024年1月复发后经多学科会诊推荐使用帕博利珠单抗,但医生李某推荐价格更低的卡度尼利单抗,患者于2024年1月30日开始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2] 核实处置情况 医生李某医疗行为 - 医生李某向患者唐某莲推荐销售人员冉某元,违反《重庆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存在补开处方的违规行为,被给予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 [5] - 医生李某与销售人员冉某元暂未发现利益输送或商业贿赂行为,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 [5] 患者获取药品 - 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6月28日获批上市,市场售价13220元/支,患者可通过自费购买、慈善赠药(买1送1)或入组临床研究获取 [6] - 患者李某美共获取70支药品,其中自费购买6支(79320元)、慈善赠药5支、临床研究药品59支;唐某莲共获取90支,其中自费购买6支(79320元)、慈善赠药6支、临床研究药品78支 [7] - 该药于2025年1月1日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实际支付300-1000元/支,但2名患者自费购药均发生在纳入医保前 [7] 临床研究药品来源 - 康方药业销售人员伪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的研究立项及伦理审批文件,套取临床研究药品并通过3家药店发放给患者 [8] - 3家药店因违规储存发放临床研究药品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处罚 [9] 药品质量核查 - 患者使用的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卡度尼利单抗为已批准上市药品,生产质量符合规范,未发现质量问题 [10][11] 涉事诊所 - 患者输注药品的沙坪坝区刘某芬诊所具备合法资质,但依据伪造处方进行输液,存在未核查药品、未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等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4.1万元,涉事医生被罚款1.5万元 [12] 行业监管动态 - 重庆市卫生健康、药品监管部门已开展专项整治,排查临床研究药品管理风险,修订完善诊所输液、药店存储等制度 [12]
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官方通报调查结果
第一财经· 2025-07-13 21:59
事件基本情况 - 患者李某美2013年确诊宫颈癌 2023年复发后经检测PD-L1阳性 医生李某推荐使用已上市的卡度尼利单抗 患者通过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冉某元自行院外购药[2] - 患者唐某莲2017年确诊宫颈癌 2024年复发后医生李某推荐卡度尼利单抗替代指南建议的帕博利珠单抗 同样通过冉某元购药[2] 医生行为调查 - 医生李某推荐治疗方案符合诊疗指南 但向患者唐某莲推荐销售人员行为违反廉洁从业准则 存在补开处方违规行为 被给予警告 暂停处方权等处分[5][6] - 医生李某与销售人员冉某元暂未发现利益输送证据 纪检监察机关仍在调查中[6] 药品获取渠道 - 卡度尼利单抗2022年6月上市 市价13220元/支 患者可通过自费购买 慈善赠药(买1送1)或临床研究三种途径获取[7] - 两名患者共获取160支药品 其中自费购买12支(79320元) 其余为慈善赠药和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药品[8] - 药品于2025年纳入医保后患者实际支付降至300-1000元/支 但两名患者自费购药均发生在医保覆盖前[8] 临床研究药品违规问题 - 康方药业销售人员伪造医院研究文件 套取临床研究药品并通过3家合作药店发放给患者[9] - 涉事药店因违规储存发放研究药品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10] - 涉事药品经核查为已上市药品 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非未获批的临床试验药品[11][12] 诊所违规行为 - 患者输注药品的诊所具备合法资质 但依据伪造处方操作 存在未核查药品 未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等问题 被处以4.1万元罚款 涉事医生罚款1.5万元[13]
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官方通报!
财联社· 2025-07-13 21:31
事件背景 - 重庆市2名宫颈癌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卡度尼利单抗引发社会关注 联合调查组对医生行为、药品来源、质量等展开核查[1] - 患者李某美2013年确诊宫颈癌 2023年复发后PD-L1检测阳性 医生推荐使用已上市的卡度尼利单抗 患者自行联系康方药业销售人员购买[2] - 患者唐某莲2017年确诊宫颈癌 2024年复发后医生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替代帕博利珠单抗 同样自行联系销售人员购药[2] 医生行为核查 - 医生李某根据诊疗指南推荐已获批的卡度尼利单抗属正常诊疗范畴 但向患者推荐销售人员冉某元违反廉洁从业准则[5] - 医生李某存在应患者要求补开处方的违规行为 被给予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 涉事医院被约谈整改[5] - 调查暂未发现医生与销售人员存在利益输送 纪检监察机关仍在进一步调查[5] 药品获取渠道 - 卡度尼利单抗2022年6月上市 售价13220元/支 患者可通过自费购买、慈善赠药(买1送1)、临床研究三种途径获取[6] - 两名患者均通过购买6支获赠1年用药的方式获取药品 李某美共获70支(自费6支79320元) 唐某莲获90支(自费6支79320元)[7] - 该药于2025年1月纳入医保 患者实际支付300-1000元/支 两名患者自费购药均发生在纳入医保前[7] 临床研究药品问题 - 患者使用的"临床研究药品"标注来自两家医院 但调查发现医院并未开展相关研究 系康方药业销售人员伪造材料套取[8] - 销售人员伪造医院研究立项文件、伦理审批文件等 从企业套取药品并通过三家合作药店发放给患者[8] - 涉事药店因违规存储发放研究药品被警告处罚 销售人员伪造印章和处方行为被公安机关批评教育[8][9] 药品质量核查 - 患者使用的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卡度尼利单抗属于已上市药品 不是临床试验药品 与市售药品生产工艺一致[10][11] - 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220018" 生产质量管理符合规范 未发现质量问题[10][11] 涉事诊所问题 - 患者在某个体诊所输注药品 诊所具备合法资质但依据伪造处方操作 存在核查不严、文书不规范等问题[12] - 诊所被警告并罚款41万元 涉事医生被警告罚款15万元 均纳入信用监管[12] 后续整改措施 - 重庆市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医德医风专项整治 排查临床研究药品管理风险[12] - 修订完善诊所输液、药店药品存储、临床研究药品管理等制度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12]
重庆通报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调查核实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7-13 21:22
基本情况 - 患者李某美于2013年6月被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手术治疗 2016年8月起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2023年8月病情复发并转移 医生李某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 患者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2] - 患者唐某莲于2017年6月被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手术治疗 2024年1月诊断为宫颈癌术后复发并转移 医生李某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 患者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2] 核实处置情况 医生李某医疗行为 - 医生李某向患者唐某莲推荐销售人员冉某元 违反了《重庆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试行)》 存在应患者要求补开处方的违规行为 给予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 [5] - 医生李某与销售人员冉某元暂未发现存在利益往来行为 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 [5] 患者获取药品 - 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6月28日获批上市 市场销售价格13220元/支 患者可通过自费购买、慈善赠药、入组临床研究项目等途径获取 [6] - 患者李某美共获取药品70支 其中自费购买6支(79320元)、获慈善赠药5支、免费领取临床研究药品59支 [6][7] - 患者唐某莲共获取药品90支 其中自费购买6支(79320元)、获慈善赠药6支、免费领取临床研究药品78支 [7] - 该药品于2025年1月1日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患者实际支付费用300-1000元/支 [7] 临床研究药品来源渠道 - 康方药业重庆销售人员伪造医院研究立项文件、伦理审批文件等材料 从企业套取临床研究药品 经冷链配送至3家药店 由患者免费领取 [8] - 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实施了伪造印章、伪造医生处方签的行为 公安机关已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批评 [8] - 3家药店因不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给予警告处罚 [9] 涉事药品质量 - 患者使用的标注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字样的药品属于"临床研究药品" 不是尚未批准上市的"临床试验药品" 未发现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10] 涉事诊所 - 患者领取药品后到沙坪坝区刘某芬诊所输注 该诊所具备合法资质 但存在医务人员未认真核查药品、未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等违规行为 被给予警告 罚款4.1万元 涉事医生被警告 罚款1.5万元 [11]
中国创新药能否持续让世界买单?券商分析师最新观点
券商中国· 2025-06-30 23:24
创新药板块表现 - 港股创新药ETF年内大涨57.87%,翻倍个股屡见不鲜 [1]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6月中旬以来单周下行超过8% [15] - 创新药板块近期遭遇回调,但长期仍被看好 [14][16]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迎来"Deepseek"时刻,是过去一二十年厚积薄发的结果 [2][10] - 行业从"跟跑"迈入"并跑"阶段,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领域实现"局部领跑" [12] - 未来3~5年有望加速全球化布局,向源头创新升级 [13] - 行业将步入高速成长期,分化加大,同质化产能将被加速出清 [11] 企业表现与案例 - 百济神州2024年收入38亿美元,核心产品泽布替尼收入26亿美元 [7] - 泽布替尼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13亿美元,成为中国药企首个十亿美元重磅药 [6] - 2025年1-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超过2024年上半年总额 [8] - 康方生物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超越K药,被视为中国医药的突破性进展 [8][9] 驱动因素 - 龙头药企创新药业绩兑现,包括商业化产品放量增长和临床试验资产对外授权交易爆发 [4] - 中国创新药企凭借高效、低成本的研发模式在全球市场地位提升 [10] - 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资本助力推动行业发展 [13] - 国际化进展和商业化放量推动行业进入成果兑现期 [12] 市场观点 - 创新药长期上行趋势明确,近期波动属暂时性调整 [3][16] - 港股创新药估值仍处历史低位,盈利改善和国际化进展支撑修复 [16] - 传统药企创新转型有望迎来产品兑现期和国际化新起点 [16] - 创新药企将在创新成果不断兑现中实现更高市值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