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JS207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技术:下一代免疫肿瘤(IO)领域的机遇;管线更新及目标价变动-China Biotechnology_ Opportunities in Next-generation IO Space; Pipeline Updates and TP Changes
2025-07-30 10:33
Opportunities in Next-generation IO Space; Pipeline Updates and TP Changes CITI'S TAKE V i e w p o i n t | 25 Jul 2025 09:58:42 ET │ 28 pages China Biotechnology Next-generation immuno-oncology (IO) therapeutics, such as bi/trispecific PD-1/VEGF, PD-1/IL-2, PD-1/VEGF/CTLA4,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shape the landscape of cancer IO treatment. We think investors are keen to value next-generation IO candidates in company pipelines – we summarize our work in Figure 1, while our framework factors in market share ...
新药审批百花齐放,重视技术赛道及产业链机会
华安证券· 2025-07-14 17:45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重视IO2.0确定性,长期关注突破性技术布局,内生外延双重增长逻辑下,海外创新药集中BD out,国内医保与集采政策回暖,可按技术赛道分类关注相关企业,同时对不同盈利情况的药企进行了估值分析,并对部分企业给出投资建议 [3][5] 各部分总结 2024及25Q1制药企业业绩复盘 行业整体情况 - 行业整体一季度暂时承压,毛利率稳步提升,化学制药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提升,25Q1因高基数和政策影响暂时承压,归母净利润增速2024年显著增长,25Q1表观降低;其他生物制品公司25Q1收入与利润承压,毛利率提升,费用率因产品商业化投入增加 [12][13] 不同类型药企情况 - A股综合制药企业24FY增收增利,25Q1相对略降,部分企业营收和利润有不同程度变化,研发和销售费用占比也各有差异 [15] - A股创新药企增收增利明显,25Q1中小市值多家扭亏,如百济神州、百利天恒等企业营收和利润表现不同 [18] - 港股综合制药企业24FY业绩分化,数家取得高双位数增长,如翰森制药、三生制药等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变化 [21] - 港股创新药企24FY整体增收,部分亏损有所扩大,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营收增长但部分企业亏损增加 [23] 股价及业绩表现 - 2025年至今制药行业股价强势,港股biotech数家股价倍增;头部市值药企Q1营收有所收窄,部分中部市值药企产品放量;头部市值药企Q1利润环比下降,部分中部市值药企亏损减少;25Q1多数药企净利润率环比升高,费用控制增效显著 [25][28][32][36] 2024及25Q1新药审批及医保复盘 新药审批情况 - 2024年获批新药数量创新高,肿瘤及小分子数量居前,完成审评任务类型中多项申请审评完成数量同比增加,新药和仿制药品种数量也有增长;NMPA共批准93款创新药,国产新药崛起,小分子数量最多,肿瘤仍是最大疾病领域,且不乏国产FIC获批 [40][45][51] 医保情况 - 医保基金当期结余24年12月承压严重,2025年初反弹恢复,单月呈现“两头高,中间低”趋势,表明居民住院及用药需求提升使医保支出扩大,DRG等医保控费政策发挥作用 [53] 相关标的分析 君实生物 - IO2.0进展靠前,高潜赛道全面布局,产品管线丰富,推进多条优势管线,加码前沿研发资产;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有不同程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61][62] 泽璟制药 - FIC多抗平台逐步验证,产品密集获批注册,ZG005和ZG006等药物有良好进展和潜力;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68][70] 博安生物 - 潜在FIC黑马,抗体 + ADC平台前途可期,现金流和平台输出良好,布局一线实体瘤大适应症;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5][79] 康哲药业 - 产研销综合能力,海内外平台布局,创新价值亟待重估,创新药连年上市,布局多款创新产品,拓展海外业务;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85][92] 亿帆医药 - 亿立舒发货环比持续增长,多个大单品蓄力中,子公司有多个在研产品;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96][99] 艾迪药业 - Q1扭亏超预期,HIV增长势头回升,HIV领域布局完善,人源蛋白原料业务向制剂升级;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102][106]
君实生物午后涨超10% PD-(L)1/VEGF赛道景气度提高 机构称JS207具备BD潜力
智通财经· 2025-07-04 14:09
公司股价表现 - 君实生物(01877)午后涨超10%,截至发稿涨9.17%,报26.2港元,成交额4.52亿港元 [1] 研发进展 - 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抗PD-1和VEGF双特异性抗体JS207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前研究结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全文发表 [1] - JS207详细描绘了分子设计、体外特征、功能和临床前抗肿瘤疗效 [1] - 方正证券指出JS207(PD1/VEGFA双抗)临床前数据发表,展现二代PD1抗肿瘤潜力 [1] 商业合作潜力 - 方正证券认为JS207具备BD潜力,海外药企看重PD1/VEGF的大药潜力 [1] - Summit、BioNtech、默沙东、辉瑞、Instil分别引进康方、普米斯、礼新、三生、宜明昂科的PD1(L1)/VEGF(R)双抗 [1] - 仍有MNC未布局二代PD1产品,JS207具有BD潜力 [1] 行业动态 - 阿斯利康与Summit正在商谈AK112药物合作事宜,合作金额高达150亿美元 [2] - PD-(L)1/VEGF双抗作为有望迭代PD-(L)1单抗市场的下一代IO基石药物 [2] - 后续与ADC/TCE等联用将持续拓宽市场空间 [2] - 截至2025年5月,MNC中仅辉瑞和默沙东通过引进布局此赛道 [2] - 中国其他早期PD-(L)1/VEGF双抗也将有机会BD出海 [2] - 目前PD-(L)1/VEGF双抗赛道景气度不断提高,相关标的有望持续受益 [2]
君实生物(688180):JS207(PD1/VEGFA双抗)临床前数据发表 展现二代PD1抗肿瘤潜力
新浪财经· 2025-06-20 14:37
JS207药物特性 - JS207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PD-1和VEGF双特异性抗体,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具有高亲和力结合PD-1和VEGFA的能力,抗原亲和力、免疫活化及血管增殖调控作用与同类药物相当或更优 [1] - JS207在多种肿瘤模型中表现出强劲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热稳定性,在40℃条件下放置96小时或55℃高温下24小时仍能保持较强活性(24小时时活性约65%) [2] - JS207以特瑞普利为骨架,兼具特瑞普利的内吞优势以及与VEGFA的亲和力,体外细胞试验验证其阻断PD1/PDL1以及PD1/PDL2的能力与特瑞普利相当,抑制HUVEC增殖的能力与AK112相当 [2] JS207临床前研究结果 - 在小鼠肿瘤模型中,JS207在MC38结肠癌模型中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抗肿瘤作用,优于特瑞普利单药或联合VEGF DotAb治疗 [2] - 在人源化A375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JS207在10mg/kg的剂量下优于11.1mg/kg的AK112 [2] - JS207刺激T细胞分泌IL-2与IFN-γ的能力与AK112相当 [2] JS207临床研究及市场潜力 - JS207已开展多项I-II期临床研究,涉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细胞癌(HCC)、肾癌(RCC)、结直肠癌(CRC)等多种肿瘤 [3] - JS207在特瑞普利优势适应症如黑色素瘤、肺癌、尿路上皮癌等领域具有较大潜力,且与公司其他产品如DKK1抑制剂、CTLA-4单抗、CLDN18.2ADC有联用潜力 [3] - JS207具备BD潜力,海外药企如Summit、BioNtech、默沙东、辉瑞、Instil已分别引进中国PD1/VEGF产品,仍有MNC未布局二代PD1产品 [3] 公司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6、35、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 45%、34 62%、28 57% [4]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 85、0 29、3 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 53%、104 18%、968 22% [4]
君实生物高折价配股募资10亿,股价应声跳水!百亿研发“烧钱”路漫漫
新浪证券· 2025-06-18 09:59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发布配股公告后股价连续三日下跌 跌幅分别为6 65%、0 91%、3 1% [1] 配股融资细节 - 公司以每股25 35港元配售4100万股新H股 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11 52% [2] - 预计募资净额约10 26亿港元 其中70%投入创新药研发 3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2] - 研发资金重点投向JS207、JS212、JS213等双抗及ADC药物管线 [2] 研发投入与财务状况 - 2021至2024年累计研发费用超76亿元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26 89%至3 51亿元 [3]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70 03% [3] - 核心产品拓益®一季度销售收入增45 72%至4 47亿元 推动总营收增长31 46% [3] - 公司仍录得2 35亿元亏损 账面现金及金融资产仅30 22亿元 [3] 资本市场反应 - 年内H股累计涨130% A股涨幅超32% 主要受益于BD交易及行业回暖 [4] - 折价配股引发获利盘抛售 反映市场对创新药企持续融资模式的敏感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创新药企面临研发后期资金消耗加剧的普遍困境 [5] - 公司当前30亿现金储备需支撑20余项临床项目 10亿港元融资仅能短期缓解压力 [5] - 市场关注核心产品拓益®能否支撑百亿市值 考验中国创新药企的资本耐受度 [5]
摩根大通:中国生物制药_ 哪些因素可能推动再鼎医药和君实生物股价上涨
摩根· 2025-06-18 08: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RemeGen - A:当前评级为N(Neutral),截至2025年5月1日,价格为50.68元,目标价为41元 [20] - RemeGen - H:当前评级为N(Neutral),截至2025年5月1日,价格为38.05港元,目标价为31港元 [22] -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A:当前评级为UW(Underweight),截至2025年5月15日,价格为28.88元,目标价为18元 [24] -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H:当前评级为N(Neutral),截至2025年5月15日,价格信息未提及,目标价为12港元 [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12日,RemeGen A/H股分别上涨约18%/20%,君实生物A/H股分别上涨约6%/12%,均大幅跑赢整体市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4.3%),两家公司均有PD - 1xVEGF双特异性抗体(bsAbs)处于研发中 [2] - 考虑到几家生物科技公司近期进行了融资,预计君实生物可能会效仿,因其研发需要大量投资 [2] 各公司情况总结 RemeGen - 6月12日股价表现优异或因潜在的泰它西普(telitacicept)授权合作交易预期,上周欧洲肾脏协会(ERA)大会上有15篇关于泰它西普在IgA肾病(IgAN)的真实世界应用报告,预计其IgAN的3期试验将成功并获中国批准,公司社交媒体发布ERA'25数据展示,提及跨国药企业务发展经理洽谈合作,或重燃投资者对泰它西普自身免疫疾病授权合作的希望 [5] - 市场持续期待PD - 1xVEGF双特异性抗体RC178的授权合作潜力,管理层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公布其1b期数据,预计与10月的ESMO'25会议时间吻合,公司于2023年启动1期试验,已招募超100名患者,目前已启动两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2期试验 [5] Junshi - JS207(PD - 1xVEGF bsAb)正在进行多项2期试验,基于1期数据,管理层认为其疗效与其他PD - 1xVEGF bsAbs相当,安全性可能更优,公司专注于10mg/kg剂量以获取更多数据,暂无具体数据报告计划,打算随临床数据增加开展更多业务合作讨论 [6] - 2025年第四季度或2026年第一季度可能在中国启动JS207的注册试验,此外还有两款PD - 1xIL - 2R bsAbs,一款已开始1期试验,另一款处于临床前阶段,均从其他生物科技公司引进并获得部分全球权利 [6] RemeGen与Junshi在PD - 1xVEGF bsAbs方面对比 - 两家公司的PD - 1xVEGF bsAbs(RC178和JS207)市场均有授权合作预期,RC178可能很快公布首批临床数据,JS207已有临床数据但君实生物暂无具体报告计划 [6] - 两款药物均已启动2期试验,君实生物的JS207 2期试验更多,探索的适应症范围更广,两家公司在2期试验中均采用联合疗法而非单一疗法 [6] - 两家公司都有重大授权合作交易,如RemeGen将其HER2 ADC授权给Seagen,君实生物将其PD - 1药物授权给Coherus,疫情期间还将一款SARS - CoV - 2抗体授权给Lilly [6]
谁是下一个三生制药?
虎嗅· 2025-06-09 12:25
PD-1/VEGF双抗赛道概况 - PD-1/VEGF双抗成为创新药研发最热门赛道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合作 首付款12 5亿美元 总交易额60 5亿美元 普米斯BNT327授权给BMS 首付款15亿美元 总金额超90亿美元 [1] - 中国药企在PD-(L)1/VEGF双抗研发中占据主导地位 研发进度领先国际同行 并通过高价值BD交易获得国际认可 [2] - PD-(L)1/VEGF靶点热度由中国药企推动 康方生物2022年将AK112以50亿美元总金额授权给Summit 首付款5亿美元 [3] 临床数据与市场表现 - 康方生物AK112在头对头试验中战胜K药 客观缓解率50% vs 38 5% 疾病控制率89 9% vs 70 5% [4] - AK112再次在头对头试验中战胜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 替雷利珠单抗2023年销售额38 06亿元 2024年44 67亿元 [4] - Summit市值因AK112在不到一年内翻18倍 [5] - AK112在无进展生存期(PFS)上优于K药 但总生存期(OS)未达统计学意义 [6] - 三生制药SSGJ-707在II期临床中单药治疗NSCLC ORR达70 8% DCR达100% 联合化疗鳞癌患者ORR达81 3% 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23 5% [7] 行业竞争格局 - PD-(L)1单抗市场已成熟 竞争激烈 国际K药 O药专利保护期临近 国内PD-(L)1已有十余款上市 [9] - 未吃到PD-(L)1红利的MNC强烈希望通过新一代产品抢夺市场 AK112的成功为其指明方向 [9] - PD-(L)1/VEGF双抗通过双重阻断机制实现协同增效 直接打击肿瘤细胞并优化肿瘤微环境 [10][11] - 双抗相比传统联合疗法具有明显优势 单一药物提高患者依从性 更好空间协同效应 减少叠加毒性 [12] 潜在受益企业 - 全球14款PD-(L)1/VEGF双抗进入临床 中国Biotech占一半 [15] - 君实生物JS207 PD-1/VEGF双抗 拟投入7 67亿元募集资金 [15] - 宜明昂科IMM2510 预计2025年底完成II期临床试验入组 [17][18] - 华海药业HB0025 PD-L1/VEGF双抗 ORR 83 9% DCR 100% 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III期 [20] - 荣昌生物RC148 正在进行多种实体瘤I/II期临床 [2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从跟随创新转向引领创新 注重靶点创新和平台技术创新 追求First-in-class药物 [24] - 研发模式创新 采用"中美双报"策略 按国际标准开展临床试验 提高国际认可度和商业价值 [25] - PD-1/VEGF双抗面临科学 临床开发和商业层面的多重挑战 需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确定最佳给药方案 证明成本效果优势 [26] - 投资者需警惕市场过热引起的同质化问题 关注临床进度领先和差异化优势 [27]
BMS与BNT达成90亿交易 狂赚普米斯“筹码”差价 中国创新药价值重塑进行时
新浪财经· 2025-06-03 19:05
核心交易事件 - 百时美施贵宝(BMS)以90亿美元收购德国BioNTech(BNT)的PD-L1/VEGF双抗BNT327 其中包含15亿美元首付款(创2025年肿瘤领域授权首付纪录) 20亿美元非或有性周年付款及7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2] - BNT327原为中国药企普米斯生物自主研发的PM8002 2023年11月普米斯以5500万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款总计超10亿美元)将其除大中华区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BNT [2] - 2024年11月BNT以8亿美元现金和1.5亿里程碑款全资收购普米斯 将其变为BNT中国研发中心 [3] 中国双抗药物BD交易动态 - 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SSGJ-707全球(除中国内地)权益授予辉瑞 交易总金额60.5亿美元(首付款12.5亿美元创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最高纪录) 含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销售额两位数百分比分成 [4][5] - 石药集团SYS6010计划于2025年6月完成海外授权 预计全年新增3笔合作交易总金额达50亿美元 [5] - 2025年初至今国内创新药BD出海交易总金额达455亿美元(首付款22亿美元) 18项License-out交易超5亿美元 其中7项受让方为MNC药企 [5] 行业趋势分析 - MNC加速扫货中国双抗管线 2025年以来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的License-in项目42%来自中国 [5] - 跨国药企面临PD-1单抗专利到期压力(如O药、K药2028年到期) 急需迭代产品 [6] - 中国创新药企凭借海量患者资源 廉价生物医药人才 开发效率和成本优势吸引MNC [6] 中国药企研发管线进展 - 荣昌生物RC148(非小细胞肺癌Ⅱ/Ⅲ期)和君实生物JS207(肺癌Ⅱ期)被业内视为潜在BD标的 荣昌生物股价因BMS交易单日涨幅超10% [7] - 截至2024年底国内有数十个PD-(L)1/VEGF双抗在研 涉及康方生物 礼新医药 宜明昂科等企业 [7] - 行业认为近期BD交易潮将增强中国Biotech研发投入信心和出海预期 [7]
君实生物拟变更募投子项目 9年连亏2020上市2募资8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5-30 15:52
募投项目调整 - 公司调整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的"创新药研发项目"部分临床试验子项目及金额 募集资金投资总金额保持不变 [1] - 新增JS207 JS107 JS125 JT002 JS203 JS015境内外研发子项目 所需资金来源于调减JS001 JS004 JS007 JS014 JS110-JS113 JS013 JS018 JS120-JS123等14个子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 [2] - 调整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和产品研发进展 旨在提高募集资金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支持产品研发 符合长期发展规划 [3] 募集资金情况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7000万股A股 发行价53 95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37 765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37 448亿元 实际到账37 593亿元 [4] - 2020年科创板上市发行8713万股 发行价55 50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48 36亿元 净额44 97亿元 超募17 97亿元 [5][6]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86 13亿元 [7] 财务表现 - 2016-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为-1 35亿 -3 17亿 -7 23亿 -7 47亿 -16 69亿 -7 21亿 -23 88亿 -22 83亿 -12 81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 01亿元 同比增长31 46% 归母净利润-2 35亿元 同比减亏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433万元 同比改善 [7][8] 股价表现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220 40元 此后震荡下滑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6]
聚集更有国际化潜力研发管线 君实生物拟调整募投项目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11:29
募投项目调整 -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总计39 69亿元 其中创新药研发项目拟投入36 71亿元 上海君实生物科技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拟投入2 98亿元 [3] - 公司拟调整创新药研发项目中的部分临床研发子项目 变更前后募投项目总金额保持不变 旨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3] - 新增JS207 JS107 JS125 JT002等子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 调减JS001 JS004 JS007等子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 [3] 资金投入情况 - 创新药研发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7 31亿元 上海君实生物科技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已投入2 23亿元 合计已投入9 55亿元 [4] 重点研发项目JS207 - JS207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抗PD-1和VEGF双特异性抗体 主要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治疗 [6] - 该靶点产品临床研究数据积极 在肺癌 肝癌 乳腺癌 胃肠道肿瘤等多个实体瘤中显示临床获益 有望成为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重磅产品 [6] - JS207目前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 公司拟开展其在多种晚期实体瘤中的关键临床试验 在全球同类靶点药品中研发进度靠前 [6] 调整目的与影响 - 本次调整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和产品研发进展 旨在提高募集资金利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6] - 调整有利于为公司产品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增强商业化造血能力 促进长远发展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