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

搜索文档
九洲药业涨2.06%,成交额3.2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48.8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3:2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9日盘中上涨2.06%至19.32元/股 成交额3.25亿元 换手率1.94% 总市值171.8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48.81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995.37万元(买入1479.84万元/卖出484.47万元) 大单净卖出846.55万元(买入4954.47万元/卖出5801.02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46.52%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68%/2.05%/28.87% [1] - 年内1次登龙虎榜 最近4月15日净买入5109.56万元 买入总额1.15亿元(占比13.92%) 卖出总额6375.58万元(占比7.73%) [1]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71亿元 同比增长3.86% 归母净利润5.26亿元 同比增长10.70%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CDMO业务79.81% 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18.22% 其他业务1.96%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8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45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37万户 较上期减少0.57% 人均流通股16571股 减少0.08% [2] - 华宝中证医疗ETF增持46.77万股至1778.54万股(第四大股东) [3]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减持438.84万股至1342.63万股(第六大股东) [3] - 香港中央结算减持208.39万股至1255.55万股(第七大股东) [3] 行业属性与业务定位 - 所属申万行业: 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 [2] - 概念板块涵盖: CRO概念、创新药、生物医药、融资融券、中盘等 [2] - 公司专注于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九洲药业涨2.11%,成交额2.6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21.86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4 11:2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4日盘中股价18.43元/股,上涨2.11%,总市值163.92亿元,成交额2.60亿元,换手率1.60%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21.86万元,特大单买入633.96万元(占比2.44%)、卖出1322.41万元(占比5.09%),大单买入5655.62万元(占比21.75%)、卖出5389.03万元(占比20.73%)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39.77%,近5日下跌8.90%,近20日上涨4.41%,近60日上涨23.34% [1]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4月15日净买入5109.56万元,买入总计1.15亿元(占比13.92%),卖出总计6375.58万元(占比7.73%)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8.71亿元,同比增长3.86%,归母净利润5.26亿元,同比增长10.7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8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2.45亿元 [3] 业务结构与行业分类 - 主营业务构成:新药定制研发和生产服务(CDMO)占比79.81%,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占比18.22%,其他业务占比1.96% [1] - 所属申万行业: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概念板块包括CRO概念、创新药、生物医药、合成生物、中盘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5.37万户,较上期减少0.57%,人均流通股16571股,较上期减少0.08%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宝中证医疗ETF(512170)持股1778.54万股(较上期增加46.77万股),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003095)持股1342.63万股(较上期减少438.84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255.55万股(较上期减少208.39万股)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外沙路99号,成立于1998年7月13日,2014年10月10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九洲药业跌2.21%,成交额1.0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924.5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10:0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3日盘中下跌2.21%至18.58元/股 成交额1.07亿元 换手率0.64% 总市值165.2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924.52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6.79%和7.58%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6.06%和23.9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40.91% 近5日/20日/60日涨跌幅分别为-8.29%/1.85%/23.44% [1] 经营业绩与业务构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71亿元 同比增长3.86% 归母净利润5.26亿元 同比增长10.70%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CDMO业务79.81% 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18.22% 其他业务1.96%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37万户 较上期减少0.57% 人均流通股16,571股 [2] - 华宝中证医疗ETF增持46.77万股至1778.54万股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减持438.84万股至1342.63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208.39万股至1255.55万股 [3] 市场交易与分红记录 - 年内1次登陆龙虎榜 最近4月15日净买入5109.56万元 买卖总额占比分别为13.92%和7.73%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83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2.45亿元 [3] 行业属性与业务定位 - 属于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CRO/创新药/生物医药等 [2] - 公司专注于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九洲药业(603456):CDMO业务保持高增长,新分子业务布局有望打造全新增长点
信达证券· 2025-08-07 16:05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投资评级 [1][7] 核心观点 - CDMO业务保持高增长:2025年H1实现营业收入22.91亿元,同比增长16.27%,毛利率41.02%,临床I/II期项目1,086个,临床III期项目90个,商业化项目38个 [2] - 原料药业务承压:2025年H1收入5.23亿元,同比下滑28.48%,毛利率23.26%,推测因呼吸道疾病需求减弱 [3] - 新分子业务布局加速:多肽、偶联及小核酸药物技术平台已搭建完成,2025年H1引入20多家新客户,海外订单增速快 [4] - 行业增长潜力:全球TEDIS CRDMO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55亿美元增至2032年373亿美元(CAGR 23.8%),ADC及偶联药物CRDMO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15亿美元增至2030年110亿美元(CAGR 28.4%) [5] 财务表现 - 2025年H1业绩:营业收入28.71亿元(+3.86%),归母净利润5.26亿元(+10.70%),扣非净利润5.26亿元(+12.40%),经营活动现金流8.45亿元(+164.50%) [1] - 2025年Q2单季度:营业收入13.81亿元(+7.15%),归母净利润2.76亿元(+15.70%),扣非净利润2.75亿元(+17.62%) [1] - 盈利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8亿元、10.66亿元、12.07亿元,对应PE估值17.70倍、15.40倍、13.60倍 [7] 业务结构 - CDMO业务占比提升:2025年H1收入占比达79.8%(22.91亿元/28.71亿元) [1][2] - 原料药业务占比下降:2025年H1收入占比18.2%(5.23亿元/28.71亿元) [1][3] 行业数据 - 全球TEDIS CRDMO市场:2023年55亿美元→2032年373亿美元(CAGR 23.8%) [5] - 全球ADC及偶联药物CRDMO市场:2022年15亿美元→2030年110亿美元(CAGR 28.4%) [5] 技术平台建设 - 多肽技术平台:具备从定制肽到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服务能力,GMP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投产 [4] - 偶联药物技术平台:覆盖ADC/PDC/SMDC等,拥有OEB4/OEB5级高活设施 [4] - 小核酸技术平台:完成中美两地研发平台建设,推进GMP中试及商业化车间 [4][5]
皓天科技曲线上市三度折戟,雅本化学称“双方想法不一致”
华夏时报· 2025-08-01 20:37
雅本化学终止收购皓天科技 - 雅本化学于7月30日宣布终止对皓天科技的收购意向,原因是双方在客户发展方向和核心条款上未能达成一致 [2][3][4] - 皓天科技是一家从事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8000多平方米研发场地和3.5万平方米生产场地 [3] - 这是皓天科技两年来第三次上市失败,此前曾于2023年撤回科创板IPO申请,2024年与莫高股份的重组也告失败 [4][5] 皓天科技的上市历程 - 2023年6月皓天科技申报科创板IPO,计划融资8.23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和平台建设,但于12月主动撤回申请 [5] - 2024年8月莫高股份拟收购皓天科技51%股权,但10月因市场环境变化和核心条款未达成一致而终止 [5] - 皓天科技2023年营业收入较2022年下滑,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均为亏损状态 [5] 雅本化学的战略方向 - 公司仍将加强医药中间体业务发展,与恒瑞医药签署战略协议推动特定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产品的技术创新 [6] - 公司表示目前大客户战略实施良好,未来将继续以大客户为主 [2][4] - 尽管连续两年亏损,但公司认为被ST的风险不大,因目前法规要求连续三年亏损且审计机构出具负面意见才会被ST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