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工艺晶圆代工
搜索文档
华虹公司股价跌5.21%,财通证券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104股浮亏损失3.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10:06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22日公司股价下跌5.21%,报收110.38元/股,成交额11.71亿元,换手率2.57%,总市值1915.59亿元 [1] - 公司股价已连续4天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6.89%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提供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逻辑与射频等多元化特色工艺平台代工及配套服务 [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94.60%,其他4.78%,租赁收入0.62% [1] - 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21日,于2023年8月7日上市 [1] 基金持仓影响 - 财通资管鑫逸混合A基金二季度持有公司股票5104股,占基金净值比例0.74%,为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在10月22日单日浮亏约3.1万元,连续4天下跌期间累计浮亏4.4万元 [2] - 财通资管鑫逸混合A基金最新规模为2039.01万元,今年以来收益20.73%,成立以来收益66.94% [2]
华虹公司10月17日获融资买入3.88亿元,融资余额20.37亿元
新浪证券· 2025-10-20 09:27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10月17日公司股价下跌2.81%,成交额为38.79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3.88亿元,融资偿还额为5.02亿元,融资净买入为-1.14亿元 [1] - 截至10月17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0.42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0.37亿元,占流通市值的4.24%,该余额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1] - 当日融券卖出3300股,金额38.85万元,融券余量4.28万股,融券余额504.37万元,同样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21日,于2023年8月7日上市,是一家主要从事特色工艺晶圆代工的中国投资控股公司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集成电路晶圆代工94.60%,其他4.78%,租赁收入0.62% [2] - 公司提供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逻辑与射频等多元化特色工艺平台的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74万,较上期减少20.53%,人均流通股为10478股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18亿元,同比增长19.09%,但归母净利润为7431.54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1.95%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发现金分红2.58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588200)为公司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968.66万股,相比上期增加266.91万股 [3]
900亿芯片巨头官宣大动作,港股逆势下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1:03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力微电子控股权 同时配套募集资金 标的资产为华力微运营的华虹五厂股权 涉及65/55nm和40nm同业竞争资产 [1] - 交易旨在履行IPO时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 构成关联交易但不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不构成重组上市 [1] - 交易对方初步确定为华虹集团、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大基金二期及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基金 目前处于筹划阶段 [4] 资产与同业竞争背景 - 华力微(华虹五厂)拥有中国大陆首条12英寸全自动芯片生产线 工艺覆盖65/55nm和40nm节点 月产能3.8万片 2011年4月投片 [4] - 同业竞争仅限于65/55nm工艺平台下的独立式/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及逻辑与射频三个重合平台 2022年华力微相关收入或毛利占比均低于30% [5] - 上市时已进行业务划分:65/55nm存储平台由华虹半导体承接 逻辑与射频平台由华力微承接 客户重叠仅3家 华力微承诺不再扩产该节点 [5]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A股停牌前市值约900亿元 自8月18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港股未停牌 8月18日开盘跌超9% 但前一周港股累计涨幅达16.6% [2] - 部分投资者认为收购标的为成熟制程(65/55nm和40nm)而非先进制程 低于市场预期 导致资金撤退 [3] - 市场期待的先进制程资产(如华力二期28/22nm)本就不属于同业竞争范畴 此次收购严格围绕IPO承诺解决重合工艺平台问题 [3][6] 战略意义与产能整合 - 收购彰显大股东履行IPO承诺的担当 同时体现公司对特色工艺晶圆代工行业的信心 核心目标是消除内耗和整合资源 [6] - 华力微12英寸产线有望补足公司产能短板 通过协同效应提升盈利能力和估值中枢 [8] - 公司持续扩大12英寸产能 无锡项目规划月产能8.3万片(65/55nm-40nm) 2025年Q212英寸营收占比升至59.0%(上年同期48.7%) 营收额从2.33亿美元增至3.34亿美元 [7][8]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Q1毛利率17.75% 净利率-9.67% ROE 0.05% 负债率28.14% [2] - 2024年预计收入144亿元(同比-11.4%) 净利润3.81亿元(同比-80.3%) 2025E收入170亿元(同比+18.0%) 净利润6.81亿元(同比+78.8%) [2]
900亿芯片巨头官宣大动作,港股逆势下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0:58
收购交易概述 - 华虹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力微控股权 同时配套募集资金 标的资产为华力微运营的华虹五厂65/55nm和40nm同业竞争资产对应的股权 [1] - 交易目的为解决IPO承诺的同业竞争事项 构成关联交易但不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不构成重组上市 [1] - 交易对方初步确定为上海华虹集团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国家大基金二期 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基金 [5] 标的资产详情 - 华虹五厂是中国大陆首条12英寸全自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线 工艺覆盖65/55nm和40nm 月产能3.8万片 2011年4月投片 [5] - 华力微与华虹在65/55nm工艺节点存在三个重合工艺平台: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 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 逻辑与射频 2022年相关收入/毛利占比均低于30% [6] - 上市时双方已做业务划分:前两个平台由华虹承接 逻辑与射频平台由华力微承接 客户重叠仅3家 [6] 市场反应与解读 - A股停牌前市值约900亿元 港股未停牌次日盘中跌超9% 此前一周港股累计涨幅达16.6% [2][3] - 部分投资者认为收购成熟制程资产低于预期 但公告明确解决同业竞争本就针对65/55nm等重合工艺 [3][7] - 市场期待先进制程资产(华力二期28/22nm)注入 但该资产本就不构成同业竞争 [7] 战略意义 - 履行IPO承诺消除同业竞争 华虹集团2023年承诺三年内注入华力微 [5] - 扩充12英寸产能:华虹无锡项目规划月产能8.3万片12英寸线 2025Q2 12英寸营收占比升至59%(上年同期48.7%)营收同比增长43%至3.34亿美元 [9] - 通过整合华力微12英寸产线补足产能短板 提升协同效应和估值中枢 [10] 财务数据 - 2025Q1毛利率17.75% 净利率-9.67% 负债率28.14% ROE 0.05% [2] - 2024年预测收入144亿元(同比-11.4%) 2025E收入170亿元(+18%) 2026E收入202亿元(+19%) [2] - 2024年预测净利润3.81亿元(同比-80.3%) 2025E 6.81亿元(+78.8%) 2026E 11.7亿元(+7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