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猿编程
icon
搜索文档
编程教育不是造“代码工人”,而是培育“未来科学家的思维DNA”
环球网· 2025-05-14 11:24
行业趋势与教育理念 - 编程教育从工具技能转向思维范式培养,成为未来科学家思维训练的关键路径,尤其在AI重构人类认知边界的时代背景下[1][2] - 编程能力被视为理解AI底层机制的核心,量子计算崛起将彻底改变编程规则,未来人机协作中掌握算法逻辑者占据主动[2] - 传统编程教育存在"技能至上"误区,而行业领先实践更强调通过编程提升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包括计算思维、创造性思维等[2][6] 公司战略与成果 - 猿编程累计服务学员超600万,拥有1000余项知识产权,三项国际AI赛事全球第一,并构建国内领先少儿编程社区(20万活跃学员,100万件创作作品)[5] - 公司首创"4C体系":以底层认知能力(Cognitive)为基础,延伸至复合思维(Compound)、跨学科融合(Cross-discipline)及自我效能(Confidence),形成系统性培养框架[6][9] - 提出"Programming To Learn"理念,通过编程载体实现知识学习与AI素养的同步提升,例如用编程可视化数学函数、模拟物理实验等跨学科实践[7][10] 教学方法与技术应用 - 采用"code-run-debug"即时反馈循环机制,在4-16岁关键期训练专注力、记忆容量和控制能力,为学科学习奠定认知基础[9] - 计算思维课程体系包含200多个案例,涵盖分解问题、模式识别等能力,通过AI互动课和项目实践(如抽奖程序开发)培养实际应用能力[6][9] - 跨学科项目如"追光太阳能板""智能体感车"融合传感器原理、运动学计算与编程,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应用[10] 行业领袖观点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指出,自动驾驶等AI系统依赖算法理解,未来人类需通过编程掌握创造性决策权,而非重复性劳动[2][3] - 中国青少年展现跨学科思维优势,猿编程案例显示学员能协同AI完成作文创作(AI提供语法修正,人类负责情感表达)[3][6] - 编程被视为"思维体操"而非技术培训,其即时成果反馈机制能持续强化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和探索动力[6][10]
谁是压倒猿辅导员工的最后一根稻草
36氪· 2025-04-28 11:28
公司管理问题 - 猿辅导武汉公司一名员工在2025年4月23日猝死,公司最初以"网络故障"为由通知调休,后经警方证实为猝死事件[2] - 公司回应称员工猝死期间正值倒休假期,团队未安排加班,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处理后续事宜[2] - 内部员工透露班主任岗位工作压力大,每人需负责400-500名学生,续报期日均工作15-16小时,常加班至23:30[7][9] - 公司设置严格惩罚机制,续报期电话未达标会被通报批评,续报失误按严重程度扣除50%-70%绩效[9][11] - 员工流动性高,15人小组每月至少离职2人,40人团队月离职3-5人,但公司认为更换成本低(培训成本80元/人/日)[11][12] 业务运营模式 - 分公司员工(班主任/助教)本质是销售,工作聚焦家长社群维护和课程续报,续报期90%工作为电话销售[6][7] - 续报期KPI压力大,员工日均呼出200+电话,续报率需达90%-95%才能升职,部分班型需95%以上才能获得奖金[7][9][10] - 公司采用五级管理体系(城市负责人-高级主管-主管-组长-基础岗位),武汉运营中心员工规模达800-1200人[6] - 班主任薪资结构:基本月薪3K+500元餐补,按学生数提成(初入职每人5元),月均收入8K-9K[13] - 晋升机制透明(每年两次机会),但核心依赖数据表现(续报/卖课成绩),"开单触发恐龙动画"作为激励手段[16] 行业竞争态势 - 教培行业在"双减"松绑后复苏,但面临线下机构竞争和家长偏好转变(更倾向"语文是语文,数学是数学"的线下模式)[19] - 公司转向硬件市场,小猿学练机2024年销量80万台收入30亿元,但遭学而思X3冲击致线上销量排名跌至第三[21] - 行业集体布局AI领域,发展智能硬件和AI自习室,但猿辅导因贩卖升学焦虑被北京广播电视台曝光[21] - 定价受政策限制(素质教育科目单次最高收费1500元,课程周期最长3个月),需保证续报率才能盈利[18] 员工工作生态 - 员工普遍反映工作与生活失衡,续报期牺牲休息时间答疑(有员工加班至凌晨2-3点处理450名学生问题)[9] - 管理层强调"数据优先",员工生病请假可能被拒(有案例显示发烧41.8度仍被要求完成小组业绩)[16] - 晋升需同时满足"数据表现"和"听话"条件,存在管理层任务层层下压导致基层超负荷现象[16][18] - 离职流程苛刻,需提前1个月申请并缴纳"甩班费",且存在背调时HR说坏话的情况[12]
员工在公司猝死,猿辅导回应:当天没安排加班!相关人士:死者的工作态度和绩效评估表现都不错,公司正与家属沟通,警方已介入
新浪财经· 2025-04-26 09:51
以下文章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经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 .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 4月24日,"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的消息冲上社交媒体热搜。 4月25日,猿辅导就舆论关注的"员工猝死在公司"事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4 月23日,武汉公司员工李某某突发意外不幸离世,我们和员工的亲人十分悲痛。李某某是 公司优秀的员工,加入公司的5年时间,工作上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业绩表现一贯保持优 秀。 猿辅导 不幸的发生给员工家庭带来了灾难,恳请大家尊重逝者隐私,照顾员工亲人情绪,不传播、 不扩散未经核实信息,感谢大家的理解。 目前,是什么导致了年轻生命的仓促离去还未有定论。但事件激发了"教培人"对工作环境 的声讨。业内认为,教育企业绞尽脑汁转型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要在不同环境下"细水长 流",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都需随之调整。 相关人员:死者约二十六七岁 长期的工作态度和绩效评估表现都不错 4月24日,"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的消息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事 情经过、公司处理方式等内容询问猿辅导方面,截至发稿未获有效回复。 4月 ...
员工在公司猝死?猿辅导相关人士称正与家属沟通 公司武汉地区仍在招人,招聘信息强调“双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5 00:57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4日“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消息引发关注,公司正配合调查并与家属沟通,事件激发“教培人”对工作环境声讨,业内认为教培企业转型时需调整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1][22] 事件概况 - 4月24日“猿辅导员工猝死在公司”消息冲上热搜,截至发稿公司未公开回应 [1][2] - 猝死员工为男性,在公司工作四五年,约二十六七岁,从事教师岗位,工作态度和绩效评估不错 [1][5] 公司处理情况 - 公司积极配合劳动等部门推动事件解决,具体情况待警方调查结果 [1][8] - 公司真诚与员工家属沟通,有诸多事宜需沟通,如社保部门配合提供资料 [8] 工亡认定相关 - 单位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发病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可认定为工亡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8] - 工亡由相关部门认定,通常在单位注册地申请,单位及家属都有权申请,家属申请需按地区规定准备资料 [9] - 若员工有社保,由社保机构支付赔偿;若无社保,单位承担所有损失 [9] 招聘情况 - 以猿辅导品牌招聘的公司有多家,北京猿辅导线上学科培训学校、北京猿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在某招聘软件上均有逾千个岗位,武汉办公区也有不少职务在招 [10] - 不少招聘信息强调“双休”,如“助教+双休(可保证)”等,部分岗位标明未完成目标需加班1小时,正常每月加班时长不超36小时 [10] 加班情况 - 前员工大勇称在职时公司下班时间为晚上10点,但员工基本留到11点左右,续费期可能干到12点甚至凌晨2点,问题出在“狼性文化”包装加班 [15] - 前员工莉莉称近一两年加班过度,销售岗位要求有效通话时长不低于团队平均水平,未达报名目标需减少休息时间补上 [15] - 涉事公司相关人员未正面回应加班及办公压力追问,称老师工作时长与排课情况有关 [16] 公司业务及转型 - 猿辅导品牌开发者为北京猿力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有多款在线教育及数字内容产品,对外投资27家公司(除一家注销外均100%持股) [17] - 猿辅导最初在K12“黄金时代”被熟知,“双减”后需剥离K12业务,向素质教育转型,投流遇瓶颈,资源获取和开发困难,业务效益受影响 [20][21] - 猿辅导加码教育硬件,2023年进入学习平板行业,今年4月推出小猿AI学习机及“小猿AI”,但市场竞争激烈 [21] 行业反思 - 随着事件热度攀升,不少教培从业者爆料所在机构有加班及“狼性文化办公”情况 [22] - 教培产业此前吃到红利,高增长收入模式难以为继,企业转型时需调整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以“细水长流” [22]
雷军的“顺势而为”过时了吗?没有,AI是当下最猛烈的风
混沌学园· 2025-04-10 19:26
"做小米之前我至少悟透了成功的关键,我觉得聪明的人、勤奋的人这个世界上多的去了,这 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这些不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 " 每个大的成功 , 都是由时代决定的。可能一个创业者成功了,我们就把他封神,就觉得他 很牛,甚至他自己也觉得自己很牛 。 其实不是的, 大成 都是时代造就的 。 所以后来我说 , 当台风来的 时候, 连猪都会飞 。 作为一个创业者 , 你的任务 就 是找到这样的台风口 , 这 是成功的最核心的因素。 " ——雷军 小米科技创始人 13年前,雷军那句" 台 风来了, 连 猪都能飞上天 ",开启了小米的"顺势而为"。 如今,小米已成长为世界 500强中最年轻的公司,小米手机销量连续六个月保持国内前三,小 米汽车稳居新势力汽车销量前三。 小米手机的成功,顺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势"。 小米汽车的成功,顺的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 "势"。 那么,当下创业者遭遇的最大 "台风"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 AI。 AI是大势。 正如 18世纪瓦特 改装 蒸汽机 开启工业革命一样, AI正在重塑人类文明的事实,正逐渐被大 家接受。 医疗、教育、消费、媒体 ……AI势必重塑千行百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