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业务

搜索文档
兴蓉环境: 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6 19:15
主体评级与债项概况 - 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A,2025年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信用等级为AAAsti,评级展望稳定[1] - 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6亿元,期限5年,募集资金用于偿还"20兴蓉01"到期本金[3] - 按发行规模上限测算,本期债券发行对公司现有债务规模影响较小[4] 业务运营情况 - 公司是成都市最主要的水务运营主体,业务区域专营优势显著,供水能力达389.64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434.36万吨/日[3][29][34] - 2024年营业总收入90.49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自来水制售业务收入26.2亿元(占比28.95%),污水处理服务业务收入36.41亿元(占比40.24%)[25] - 2024年自来水制售业务毛利率45.57%,污水处理业务毛利率41.63%,环保业务毛利率45.76%,综合毛利率41.45%[25]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484.48亿元,所有者权益195.53亿元,资产负债率59.64%[8] - 2024年EBITDA 45.03亿元,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6.81亿元,现金收入比94.75%[5][8] - 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10.51%,全部债务/EBITDA为4.09倍,EBITDA利息倍数7.25倍[5][8] 行业与区域环境 - 水务行业具有公益性和区域垄断性特点,供水行业相对成熟,污水处理行业处于发展期[11] - 成都市2024年GDP同比增长5.7%至2351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9.5亿元,财政自给率74.7%[14][15] - 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总供水能力达944.3万立方米/日,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24立方米内[14] 发展优势与关注点 - 优势包括区域专营优势显著、持续获得政府补助(2024年0.49亿元)、盈利能力强劲[5] - 关注点包括重要在建项目总投资142.03亿元(已投70.7亿元)带来的投资压力,以及异地项目扩张风险[5][6] - 异地污水处理能力110.03万吨/日,涉及兰州、西安、银川等地,需关注运营回款情况[37]
深圳国际(00152):国企优质资源禀赋,物流园转型升级带来业绩弹性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1 17: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深圳国际,给予“买入”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深圳国际是深圳市属直管企业中唯一整体境外上市公司和国有产业集团,以粤港澳大湾区等为战略区域,介入“水陆空铁”领域,业务涵盖收费公路、物流、港口、大环保等,各业务稳中提质 [5] - 公司探索出“投建管转”大闭环和“投建融管”小闭环商业模式,前者通过物流园转型升级获土地增值和开发收益,后者通过资产证券化回笼资金 [5][28] - 华南物流园转型升级预计贡献税后收益超156.58亿港元,公司维持稳定分红政策,高股息特征具吸引力 [5][37] - 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1/34.30/39.25亿港元,对应股息率8.28%/9.22%/10.55%,PE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均值,股息率高于可比公司,看好业绩增长稳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深圳国企,高股息优质标的 1.1 扎根深圳辐射全国,城市配套开发运营国企力量 - 深圳国际前身1951年在香港成立,2000年更名,后注入物流等资产,聚焦物流园区城市更新和资产证券化 [18] - 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是深圳市国资委,截至2024年底持股约43.94%,旗下子公司业务广泛 [21] - 公司以“城市配套开发运营国企力量”为定位,构建四轮驱动产业格局,拓展业务至细分市场,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商和运营服务商 [17] 1.2 四轮驱动产业布局,致力长期稳定分红派息政策 - 公司发展物流、港口、收费公路、大环保等核心业务,定位清晰,协同效应显著,业绩复苏,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增长 [24] - 物流及港口业务为主业,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是收入基本盘,探索出“大小闭环”商业模式实现业绩增长 [28] - 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2015 - 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8.5%,物流园转型升级及物流港资产证券化贡献主要利润弹性 [31] - 公司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汇率风险和融资成本,未来将继续优化债务结构 [36] - 公司自2017年以来派息比例维持在归母净利润50%左右,2015 - 2024年累计分红155.93亿港元,预计未来归母净利润继续增长,维持稳健分红政策 [37] 2. “大小闭环”商业模式协同发展 2.1 “大闭环”物流园转型升级带来业绩弹性 - 公司推动核心城市物流园转型,实现“投建管转”大闭环模式,获取投资收益支撑业务发展 [38] - 物流园转型升级分拆迁、土地整备、开发及运营三阶段,可获拆迁补偿、土地增值和地产开发运营收益 [42] 2.2.1 前海项目是物流园转型升级的成功实践 - 前海项目集产业数字经济小镇等为一体,助力前海发展,实现“投建管转”大闭环模式 [43] - 通过前海土地整备,获约83.73亿元土地使用权补偿,置换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 [43] - 前海项目数年来先后7次释放税前收益合共约144.48亿元,未来还将贡献增量收益和租金收入 [48] 2.2.1 华南物流园转型项目继续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 2023年10月公司就华南物流园一期土地开展整备项目,获约10.58亿元拆迁补偿费,可留用土地规划容积694160平方米 [50] - 2024年10月公布土地整备单元规划,12月第一期留用土地获批,公司确认土地整备税后收益约23.67亿港元 [51][52] - 华南物流园转型整体项目预计贡献税后收益超156.58亿港元,包括拆迁补偿、土地增值和开发及运营收益 [56] 2.2 “小闭环”物流港资产证券化加速资金回笼 - 公司实施“投建融管”小闭环商业模式,通过发行物流产业基金实现资产证券化,加速资金回笼,提升业务利润 [61] - 2021 - 2024年公司多个物流港项目置入基金或REIT,贡献收益,如南昌项目贡献股东应占盈利约1.75亿元,华夏深国际REIT录得税后收益约5.87亿元 [64][65] - 公司推动公募REITs发行,盘活存量资产,回笼资金,增强投资循环和知名度,截至2024年底持有华夏深国际REIT份额31.28%,获分红收益约1190万元 [65] 3. “水陆空铁”四轮驱动战略布局 3.1 物流业务作为公司主业推动业绩释放 - 公司以成为“全国领先的一流物流产业综合服务商”为愿景,提供物流园开发运营和综合物流服务 [69]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在全国42个城市布局,运营面积约579万平方米,成熟物流园区综合出租率约91%,大湾区布局14个项目 [70] - 物流服务集中在智冷业务和海运集装箱物流综合信息服务,2024年发布新产品“AI易集运” [71] - 2015 - 2024年物流园及物流服务收入波动增长,2021年起“小闭环”模式带来稳定收入和利润增量 [72] 3.2 港口业务积极布局贡献稳定收入 - 2024年公司港口联网布局成型,构建港口营运产业链,完成“2个枢纽港 + 3个配套港”布局,已投产港口泊位22个,控制岸线超3300米,港口吞吐量逾亿吨 [80] - 2021 - 2024年港口业务营收增长,2024年收入上新台阶,但归母净利润因竞争和成本因素同比下降 [81] - 长期来看,港口作为基础设施具垄断性和抗周期能力,国家政策支持内河航运,为港口板块带来机遇 [87] 3.3 收费公里及大环保业务是收入基本盘 - 公司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由深高速统筹经营,深圳国际间接持有深高速47.3%股份,为间接控股股东 [90] - 深高速聚焦“收费公路 + 大环保”双主业,投资经营16个高速公路项目,控股权益里程约613公里,布局大环保产业 [91] - 深高速疫情前营业收入逐年增长,2015 - 2024年复合增速11.7%,近三年稳定,路费收入为主要营收 [95] - 深高速路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居前列,积极推进新建、改扩建项目,加强智慧交通研究运用 [99] - 深高速大环保业务包括固废资源化处理和清洁能源发电,2024年有机垃圾设计处理规模约6700吨/日,已并网风力发电项目累计装机容量约668MW [107][109] 4. 投资分析意见 4.1 关键假设 - 预计公司物流园及物流服务业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19.29/20.25/21.27亿港元,同比增速均为5% [7] - 预计港口业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38.85/40.97/44.85亿港元,同比增速为8%/5%/9% [7] - 预计收费公路及大环保业务2025 - 2027年整体营业收入为100.58/102.12/103.70亿港元,同比增速0.3%/2%/2% [7] - 预计物流园转型升级业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1.54/1.77亿港元,2028年房地产开盘销售产生现金流收入 [8] 4.2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测深圳国际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1/34.30/39.25亿港元,对应股息率8.28%/9.22%/10.55% [6] - 以2025年盈利预测为估值基础,深圳国际PE估值为5.9x低于可比公司均值,股息率为8.28%高于可比公司,低估值高股息特征具吸引力 [6]
深高速20250506
2025-05-06 23:27
纪要涉及的公司 深高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4 年营收 92.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1.5 亿元,每股收益 0.411 元,利润同比下降,因参股项目房开收益减少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7.72 亿元,归母净利润约 4.78 亿元,同比微增,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 16%,每股收益 0.203 元[2][4] 2. **业务板块表现** - **收费公路业务**:总体平稳,深圳区域路费收入增长,沿江高速日均路费收入同比增长 18%,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投资或经营的高等级收费公路里程按权益比例折算约为 613 公里[2][6][7] - **大环保业务**:有机垃圾日处理设计规模超 6900 吨,17 个项目商业运营,一季度处理量 32 万吨,营收 1.74 亿元;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约 668 兆瓦,一季度上网电量 34.1 万兆瓦时,发电收入 1.17 亿元,但整体亏损,部分项目盈利能力薄弱[2][8] 3. **融资情况** - 2025 年 3 月完成 A 股定向增发募资约 47 亿元,一季度发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募资 73 亿元,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2025 年一季度融资票面利率 1.64% - 2.29%,综合借贷成本约 3.19%[2][9][26] 4. **发展战略** - 全力推动外环三期和广深高速改扩建等重要公路项目,启动新一轮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11] - 公路和环保项目投资 IRR 标准调整至 6% - 7%,仍高于行业平均,对收购并购优质公路项目持开放态度,但强调盈利性[5][17][18] - 重视股东回报,承诺 2024 - 2026 年净利润现金分配比例不低于 55%,2024 年可能超 60%[5][25] - 2025 - 2027 年资本开支约 206 亿元,主要用于外环三期和基河凯博健项目建设[5][24] - 利用智慧交通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5][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路产客货比**:深圳区域路产客货车流量比例维持在 8:2 左右,客车收入占比约七成,客货比多年来较稳定[5][13] 2. **路网结构影响**:2025 年一季度路网结构较稳定,2024 年深中通道和沿江二期通车对深圳部分公路有分流影响,但总体正面因素大于负面因素,清连高速受天气和新路影响显著[14] 3. **改扩建项目情况** - 广深高速广州至东莞段已开工,预计耗时五年,深圳段预计 2025 年内动工,工期四到五年,施工期间保障原有车道通行[15] - 外环三期 2023 年底动工,预计 2029 年末完工,对一二期通行无实质性影响,建成后提升道路通达程度[3][16] 4. **环保业务定位和方向**:环保业务短期盈利能力弱,希望处置薄弱项目,清洁能源发电业务盈利稳定,但未来对该领域投资更谨慎,整体节奏放缓[21][22] 5. **减值情况**:2024 年计提减值总额 5.84 亿元,其中约 5.3 亿元来自环保业务,约 5000 万元来自贵州房开项目,目前暂无需再做减值[23] 6. **财务费用**:2024 年浮动利率占比超 55%,固定利率占比约 40%,公司灵活调整策略,虽预计借贷规模增长,但将控制负债率和新增借贷利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