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想VLA司机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自6月27日后理想再提VLA, 没给多久发的预期
理想TOP2· 2025-07-17 22:06
2025年6月27日理想自动驾驶负责人郎咸朋表示"VLA交付后就可以把"梯队"拿掉了。 2025年7月17日理想官方账号有个理想发了VLA相关的文章,未给多久发的预期。以下为有个理想全文。 7月15日,车用人工智能标准化促进中心正式于天津成立。理想汽车凭借领先的 VLA 与 AI 信息安全技术能力,经过层层筛选,从众多申报 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 " 端到端 AI 模型评价及测试研究组"组长单位和"车用AI信息安全评价与测试研究组"副组长单位,成为同时牵头两 个车用人工智能标准化促进中心下设研究组的车企。 让车辆完成合理且安全的驾驶任务、实时有效抵御潜在的网络攻击,这些场景都是以上 两个标准化研究组的研究方向。 以前,不小心错过路口,要手忙脚乱地寻找掉头点,自己打方向盘、看路况,慌乱之下容易出错。现在,只要说 一句:"理想同学,前面掉头", VLA 立刻听懂指令、自动执行。 这就是理想VLA司机大模型。 我们把"眼睛"(视觉)、"大脑"(语言)、"手脚"(行为)融入进同一颗芯片, 让车从"识别路况"进化到"读懂场景"。 VLA的所有模块经过全新设计,不是简单地将端到端模型和VLM模型结合在一起。空间编码器通 ...
理想汽车连续十个季度盈利,李想:年营收上3000亿再推轿车
中国经济网· 2025-05-30 22:16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在增程SUV、纯电SUV及理想MEGA全面交付后实现年度3000亿人民币营收目标 [1] - 未来将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价格更合适的MPV和轿车产品 [1] - 纯电SUV理想i8将于7月发布,理想i6将于9月发布,测试里程已突破950万公里 [8]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收入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1%,车辆销售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8% [2][3] - 一季度毛利53亿元,毛利率20.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3] - 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9.4%,连续十个季度保持盈利 [3] - 经营利润271.7亿元,同比下滑92.7% [2] - 现金储备1107亿元,为长期研发提供支撑 [5] 销量与市场表现 - 一季度交付量92864辆,同比增长15.5%,蝉联2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2][3] - 因L6焕新版订单未达预期,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5] - 5月20万元以上市场市占率14.7%,预计焕新版车型将重回月销5万辆水平 [6] 研发与智能化 - 一季度研发费用25亿元,重点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应用 [5] - 自研辅助驾驶系统VLA司机大模型将随理想i8同步发布,整合空间、语言及行为智能 [8] 产能与供应链 - 北京工厂和供应链体系加速产能提升,预计7月交付量将达2500-3000辆/日 [6] 基础设施布局 - 超充网络覆盖高速公路超5万公里,国家级高速主线覆盖率超70% [5] - 已开放2350座超充站,配备超1.27万根超充桩 [5] 二季度展望 - 预计二季度交付量12.3万-12.8万辆,同比增长13.3%-17.9% [8] - 预计二季度营收325亿-338亿元,同比增长2.5%-6.7% [8]
从造车到造“脑”,理想AI无人区的拓荒法则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11:29
理想VLA司机大模型技术演进 - 公司将AI工具划分为三个层级:信息工具、辅助工具与生产工具,强调VLA司机大模型属于重构AI生产力的生产工具层级[3] - VLA发展经历三阶段:昆虫动物智能阶段(依赖规则算法和高精地图)、哺乳动物智能阶段(端到端学习人类行为)、人类智能阶段(理解物理世界并执行复杂动作)[5] - 端到端技术是VLA的基础,公司强调技术积累没有捷径,需先掌握规则算法才能过渡到端到端,最终实现VLA训练[5] 自动驾驶技术突破与价值观锚定 - 公司在VLA训练中采用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对齐驾驶行为,确保系统既遵守交通规则又符合社会驾驶习惯[7] - 提出自动驾驶"上限高下限低"的矛盾,通过超级对齐技术提高安全下限,强调AI需具备人类价值观和道德边界[7] - 定义AI好司机标准需具备专业、职业和信任三要素,类比企业选员工标准[7] 开源战略与技术普惠 - 开源星环OS具备适配灵活、芯片适配范围广、性能更强等五大优势,既构筑产品护城河又打破技术壁垒[9] - 公司认为开源源于技术自信,表明"理想车的系统真的做的很好"[9] - 从汽车无人区探索转向AI无人区,强调VLA技术路径未被Deepseek、OpenAI、谷歌等巨头涉足[9] 企业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在2年内完成辅助驾驶"三段跳":从2023年底全场景NOA到2024年10月端到端+VLM,再到2025年3月发布VLA架构[3][10] - 强调人工智能爆发时刻取决于生产力本质回归而非参数堆砌,VLA模型体现对生产力范式的重构[10] - 提出内卷时代需夯实基本功,VLA研发注重规则算法积累和端到端技术打磨[10] 商业逻辑与用户价值 - 将VLA定位为生产力工具而非辅助工具,类比"雇佣司机"的商业逻辑[5] - 主张AI应融入人类生活成为合作伙伴,而非高高在上的技术产物[5] - 技术发展始终锚定"用户价值"企业价值观,通过超级对齐实践该理念[7]
未知机构:国海汽车理想VLA司机大模型从动物进化到人类理想AITalk第二季核心-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10: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人形机器人 - 公司:理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VLA司机大模型 - 核心观点:VLA司机大模型是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生产工具级”技术突破[3] - 论据:三阶段进化,1.0规则算法和高精地图能力受限(昆虫智能);2.0端到端(E2E)模仿人类能力提升(哺乳动物智能);3.0融合3D/2D视觉、语言推理和行动控制,类人决策[1] - 论据:训练体系,训出云端VL基座模型,蒸馏成3.2B端侧MoE模型;后训练加入Action模仿学习模型规模近4B;强化训练融入人类驾驶习惯,产出车端运行的VLA模型[1] AI发展新认知 - 核心观点:AI价值升级需从“信息工具”迈向“生产工具”[3] - 论据:AI工具三级价值论,信息工具存在数据失真与效率瓶颈;辅助工具提升局部效率,但需人类干预;生产工具独立完成专业任务[1] - 核心观点:技术合作与开源加速行业进步[3] - 论据:开放自研四年的整车操作系统,推动技术共享,目标成为汽车领域的“安卓生态”[1] 创业逻辑与个人成长 - 核心观点:创业要聚焦“解决问题”与“人的能量” - 论据:创业核心方法论是坚持解决行业痛点,技术积累不可跳跃,规则算法到E2E再到VLA,需扎实基本功[2] - 论据:团队与自我成长方面,组建互补型团队,关注成员优点与成长;接受优缺点,以“成长”替代“改变”;能量源于亲密关系与团队连接[2] 业务抉择与市场愿景 - 核心观点:不做Robotaxi,专注家庭用车,参与人形机器人研发,争夺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市场前列位置 - 论据:预判L4自动驾驶后家庭用车更受青睐;参与人形机器人研发可攻克L4自动驾驶难题;立足中国有机会争夺市场前列位置[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时代需保留人性多样性并关注“人的连接”[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