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指数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前瞻:中期趋势并未逆转
Wind万得· 2025-09-08 06:40
港股通与ETF市场动态 - 港股通南向资金交易活跃 ETF日均交易量创互联互通开放以来新高[3] - 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兴趣持续升温 海外长期资金也在回流[3] - 恒生指数公司推出跨市场产品 如覆盖港股+美股的生物科技指数及港股+A股的科技指数 未来生态圈将更加完善[3] 铀矿市场供需变化 - 全球核电反应堆对铀的需求到2030年将上涨三分之一至8.6万吨 2040年将达15万吨[6] - 铀现货价从2020年的30美元/磅大涨至一度突破100美元/磅 现维持在80美元/磅水平交易[6] - 加拿大Sprott公司旗下实物铀信托基金(SPUT)增发融资2亿美元用于采购实物铀[6] - 铀生产商潜在交付不足及能源需求增长激励核能产能增加 使铀价面临巨大看涨风险[7] 新型工业化与科技创新政策 - 工信部部署"十五五"时期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并建立投入机制[8]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8] -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和未来产业 巩固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8] - 加快培育优质企业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加大清理拖欠账款等帮扶力度[8] 水生态环境治理进展 -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水污染防治资金1245亿元 支持重点工程项目6000余个[9] - 2025年1-7月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监测断面比例为88.9% 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 地级及以上城市治理成效进一步巩固[9] 房地产市场趋势 - 房企认为房地产市场已基本触底但反弹力度偏弱 政策将继续优化限购及推动城市更新[10] - 行业核心主题从"规模扩张"转向"生存质量"与"新模式探索"[10] - 房企积极探索经营模式转型开辟新增长点或主动寻求债务重组化解风险[10] 可再生能源补贴情况 - 吉电股份2025年前8月获可再生能源补贴12.71亿元 同比增154.2%[12] - 补贴回收将显著改善公司现金流状况 对经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2] 可转债回售与股东减持 - 宏川智慧因股价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低于转股价格70%触发有条件回售条款[13] - 江天化学股东南通江山农药化工拟减持不超3.0%股份(433.08万股)[14] - 润禾材料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3.0%股份(539.6万股)[15] - 香山股份股东赵玉昆拟减持不超3%股份(391.5万股)[16] - 星帅尔控股股东拟减持2.5%股份(900万股) 多名高管拟合计减持0.15%股份[17] 限售股解禁数据 - 本周(9月8日-12日)40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合计解禁量40.54亿股 解禁市值950.21亿元[19] - 9月8日解禁市值约606亿元 占本周解禁规模63.78%[19] - 解禁市值前三:时代电气(278.23亿元)、南网储能(230.81亿元)、华大智造(133.82亿元)[20] - 解禁股数前三:南网储能(20.87亿股)、时代电气(5.90亿股)、国联民生(2.09亿股)[20] - 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公司达16家 股权激励限售股份解禁公司11家[20] 新股发行安排 - 本周有3只新股申购:世昌股份(北交所)、昊创瑞通(创业板)、友升股份(沪市主板)[22] 机构市场观点 - 中信证券指出ETF资金流向分化 宽基减而行业/主题增 A股减而港股增[25] - 市场或步入2021年以来主动型公募产品最后一轮密集申赎换手阶段[25] - 海外高债务资金利率和央行被动降息压力共存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25] - 银河证券认为A股大概率延续震荡上行 融资资金转向电力设备、非银金融等行业[26] - 中泰证券指出中期趋势未逆转 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为5.32%处于10年中等水平[27] 重要经济数据预告 - 中国8月贸易帐(美元计价)前值982.4亿元[30] - 中国8月出口年率(美元计价)前值7.2% 进口年率前值4.1%[30] - 中国8月M2货币供应年率前值8.8% M1前值5.6%[32] - 中国8月PPI年率前值-3.6% CPI年率前值0%[32] - 美国8月PPI年率前值3.3% 核心PPI年率前值3.7%[33] - 美国8月CPI年率未季调前值2.7% 核心CPI年率未季调前值3.1%[34]
ETF南向通日均交易量创新高!
券商中国· 2025-09-07 16:13
港股通南向资金交易活跃度 - 今年以来港股通南向资金日均交易量达1200亿港元 同比增长约2.4倍 [3] - ETF南向通日均交易量91亿港元 创互联互通开放以来最高水平 [3] - 香港市场整体日均交易量达2480亿港元 [3] 跨市场指数产品发展 - 恒生科技指数推出5年后累计有29只ETF 资产管理规模达373亿美元 [4] - 内地恒生科技ETF达10只产品 内地投资者贡献AUM达142亿美元 [4] - 恒生指数公司推出覆盖港股+美股的生物科技指数及港股+A股的科技指数等跨市场产品 [2][4] 投资者结构变化 - 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兴趣持续升温 海外长期资金在中东、欧洲及亚太地区回流 [2][3] - AH股价差收窄显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优质资产信心增强 [3] 市场机制优化方向 - 港交所推进扩大ETF互联互通标的范围及降低部分权重限制 [3] - 研究缩短结算周期至T+1机制 [3] - 保险资金可投范围有望扩大 ETF管理费存在进一步降低空间以提升流动性 [5] 产品生态建设 - ETF指数底仓需满足规模大、代表性强及流动性好三大要素 [4] - 港交所上市优质企业增加为工具创新提供基础 [5] - 需引入更多国际资产满足全球化配置需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