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左侧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银华基金和玮:知行合一,将持有人体验放在首位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12:19
基金经理和玮的投资理念 - 追求产品状态为“让投资者偶尔会想起来,但大部分时间会忘记”,注重风险收益比与客户持有体验 [1] - 不刻意追求排名极致,投资决策核心是安全边际和长期主义 [1] - 投资终极目的是让持有人安心托付资产,经历时间沉淀收获稳健回报 [1] 大资金管理经验的影响 - 管理长期大资金的经历塑造了其投资哲学,使其成为长跑型选手 [2] - 大资金规模促使投资思路带有“左侧”与“逆向”基因,成为情绪稳定器 [2] - 基于长期价值判断而非短期情绪博弈,内化为清晰稳固的投资框架 [2] 投资框架与策略 - 持股周期更长,很多重仓股持有三年左右,每年带来较好回报 [3] - 构建宏观长期视角与中观行业分析相互验证的决策体系 [3] - 非常看重买入股票的价格,估值是决定风险收益比的关键一环 [3] - 警惕行业景气高点时看似低廉的市盈率估值以及估值很高、交易拥挤的赛道标的 [3] 对市场与行业的看法 - 从长期维度看好A股,认为中国资产全球性价比高,安全性非常高 [7] - 国际资本未来将趋势性提高中国资产配置比例,市场大概率长期向上 [7] - 有色金属是近三年核心关注方向,源于对美元信用体系下行的长期展望 [7] - 铜和铝与新能源紧密相关,供需结构长期向好,是中长期确定性较好的方向 [8] 对科技股的态度 - 将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类比,指出盈利模式尚远、依赖融资现金流的特点 [9] - 对现阶段部分科技股保持警惕,在组合中对此类资产保持较低参与度 [9] - 通过配置其他板块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减少不必要波动风险 [9]
不要慌!A股,大盘指数没有问题了
搜狐财经· 2025-10-13 16:53
大盘指数走势 - 上证指数在3800点附近企稳,向下急跌的极限预期为50点,有效跌破3750点的可能性较低[3] - 指数呈现探底回升又冲高回落的正常节奏,难以单边拉升翻红[1] - 市场处于筑顶形态,中期调整尚未开始,之后大概率震荡向上但过程不明确[3][7] 科技资产表现 - 科技指数反弹最快但回落也最多,2个交易日跌幅达10%,继续下跌空间预计为5%至10%[1] - 科技资产做头部结构,呈现暴涨暴跌特性,适合日内交易但难持续上涨或大跌[1][5] - 恒生科技指数大幅回调并跌破6000点,预期会跌至5500点附近[5] 投资策略建议 - 对科技指数可采取抄底策略抢反抽行情,预期10月份反抽利润为5%至10%[1] - 建议采用基金定投方式补仓,或使用ETF网格量化策略,分批进行左侧投资[1][3][5] - 高位的股票存在暴跌风险,当前策略应是高位出货、低位吸筹,市场仅适合仓位管理和持股运营[3][7] 不同资产类别表现 - 老登资产表现不瘟不火,没有明显大跌也没有上涨,缺乏短期反弹性价比[1][5] - 证券、白酒、保险、银行等板块未出现护盘或拉升迹象[3] - 双创指数预计会出现反抽,但最终低点不明确[3]
不用慌!下周,A股大概率没有问题
搜狐财经· 2025-10-11 18:38
投资策略与理念 - 投资策略为长期持股,持仓周期可达数年,并非短线交易[1] - 盈利模式基于长期深度套牢后获得大额利润,持仓被套数百天是常见情况[3] - 左侧投资策略强调安全边际和确定性,但资金上限较小,不适合小本金投资者[6] 资产配置与市场观点 - 当前资产配置集中于“老登资产”,几乎不持有科技类筹码,因此在市场波动中表现稳健[8] - 对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预计行情将先跌后涨,3800点可能难以有效跌破[8] - 非银金融、证券、银行、白酒等行业处于相对低位,具备对冲行情的潜力[8] 对不同资金规模投资者的建议 - 建议本金不足100万元的投资者追求高周转率的投机策略,而非长期左侧投资[6][4] - 小本金投资者通过右侧交易或短线操作有机会实现财富增长,但长期左侧投资几无可能变富[6] - 强调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投资需要大量本金投入,而投机类似于以小博大的彩票模式[6]
中银基金范锐:构建右偏的收益曲线,做投资者敢买的产品
搜狐财经· 2025-09-25 22:09
投资理念与框架 - 投资世界观认为未来高度不确定,投资需构建具有风险收益比的组合以应对不确定性,看对时组合表现好,看错时也不会出现太大伤害[10] - 投资优先目标是守住收益下限,通过寻找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机会,使客户在看对市场时产品表现不错,看错时表现也不会差[12] - 核心理念是在不确定的市场中通过持续调整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追求相对好的结果,在想赢之前先想不要输[33][49] - 投资结果在短时间维度具有随机性,更注重决策和组合构建过程的正确性以及下限结果的控制[8] - 理念形成与可转债研究背景相关,研究发现拉长时间看买入估值高低对长期收益率影响很大,低估组合长期能跑赢高估组合[46][47] 可转债投资策略 - 可转债投资核心在于利用其涨跌的不对称性,低估值才有高赔率,天然高波动行业转债能更大程度实现不对称性[16][8] - 仓位择时主要看转债相较股票的赔率,在转债系统性估值便宜时增加风险暴露,高估时降低仓位,两者胜率相同但赔率不同[15][16][17] - 择券理念是基于正股特征的风险收益比分析,将转债拆分为价格、溢价率、正股行业和公司,前两者是客观赔率,后两者是主观胜率[20] - 个券选择中对客观赔率权重略高于主观胜率,偏好赔率优先,赔率有优势时可为胜率判断留出容错率[20][8] - 转债适合左侧投资,因价格底和顶相较股票更易把握,且有天然流动性特点,但需对所购资产价值和安全边际有清晰把握[8][22] 组合构建与资产配置 - 在含权仓位上不做小择时但做大择时,根据市场中长期位置做大幅仓位调整,市场点位抬高时逐步降权益仓以保持风险收益特征稳健[29][30][35] - 股票和转债配置根据估值动态调整,转债估值高时以股票为主,转债估值低时以转债为主,两者波动方向一致但风险收益特征不同[30][26] - 组合构建追求行业和风格大体均衡,股票偏向大盘价值风格,转债偏好中小盘科技成长风格,形成一定对冲,使组合在不同市场风格下都能跟上[37][38][39] - 纯债部分不做信用下沉,主要配置3A资质央企国企,久期调整频率低,根据宏观胜率和转债赔率综合调整,不参与利率债交易博弈[41] 投资案例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四季度市场情绪低迷时买入一批个位数转股溢价率的中小盘科技成长转债,这些转债相比正股有显著赔率优势,后续市场修复后实现双击[2][24] - 2021年1月减仓股票加仓平衡型中小盘转债,之后市场走出小盘行情,转债涨至泡沫化水平为组合带来很好回报[31] - 2023年四季度某银行转债跌至YTM接近3%水平时持有近10%仓位,该笔投资下行风险接近纯债,向上有较大潜在价值[31] - 管理的中银产业债A过去一年取得9.31%收益率,比较基准收益率2.36%,相对基准跑赢6.95个百分点[1] - 中银产业债A过去五年同类排名前22%(49/225),中银转债增强A在2023年熊市同类排名前20%,2024年熊转牛同类排名前10%[13]
中银基金范锐:构建右偏的收益曲线,做投资者敢买的产品
点拾投资· 2025-09-25 19:00
投资理念与框架 - 投资理念基于未来高度不确定的世界观,核心是构建具有风险收益比的组合,以在判断正确时获得良好回报,判断错误时控制下行风险[11] - 投资目标是守住收益下限,寻找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机会,使产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稳健,为客户提供明确的预期[12][13] - 投资结果在短期维度具有随机性,更注重决策过程和组合构建的正确性,以及对下限结果的控制[9] 可转债投资策略 - 转债择券核心理念是基于正股特征的风险收益比分析,将转债拆分为价格、溢价率、正股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四个因素进行考量[3][9][20] - 转债仓位择时主要依据转债相较股票的赔率,在转债估值较低时增加风险暴露,高估时降低仓位,实现资产切换[17][18][30] - 偏好左侧投资转债,因其价格下限(约100元)和上限(140-150元)相较股票更易把握,能更好克服流动性问题并实现涨跌不对称性[9][22] - 高赔率机会通常出现在市场低迷或恐慌时,例如2024年四季度买入隐含波动率和估值均低的中小盘科技成长转债,后在市场修复中实现双击[3][24][25] - 转债组合的期望收益是转债赔率乘以正股胜率,赔率优势可提供容错空间,客观赔率的权重略高于主观胜率[9][20][21] 资产配置与组合管理 - 在含权资产配置上不做小择时,但会做大择时,根据市场中长期位置调整权益仓位,市场高位时逐步降仓以保持风险收益特征稳健[29][34] - 股票与转债配置以转债估值为锚,估值高时以股票为主,估值低时以转债为主,例如2021年初减股票加中小盘转债,2023年四季度重仓某银行转债[30][31][32] - 组合构建追求行业和风格均衡,股票偏好大盘价值龙头公司以控制波动,转债偏好中小盘科技成长公司以最大化不对称性,形成互补[35][36][37] - 纯债部分不做信用下沉,主要配置3A资质央企国企,久期调整频率低,不参与利率债交易博弈[39] 业绩表现与归因 - 中银产业债A过去一年收益率达9.31%,跑赢业绩比较基准6.95个百分点[2] - 中银产业债A过去五年同类排名前22%(49/225),中银转债增强A在2023年熊市同类排名前20%,2024年熊转牛同类排名前10%[14] - 超额收益主要来自含权资产,通过在高性价比时减股票加转债的操作,将部分股票收益让渡给转债,提升整体风险收益比[41]
A股: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了,下周不出所料,很可能创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9-07 02:52
市场情绪与投资心态 - 市场情绪因短期波动而变化,牛市预期易受行情影响而动摇 [1] - 左侧投资策略基于确定性和安全边际,而非短期市场博弈 [1] - 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耐心,通过低吸潜伏3至5年获取利润 [1] - 真正的价值投资路径包含各种回撤和深坑,上涨时间仅占5% [3] - 投资盈利更多依赖于等待而非预测、操作或技术水平 [3] - 无法熬过完整牛熊周期是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 [3] 当前市场观点与持仓策略 - 当前A股市场仍被视作牛市 [3] - 持仓策略已切换至金融和消费行业,尽管这些行业目前不被市场看好 [3][5] - 此策略可能在未来1至3年内实现大涨,属于逆向选择 [3][5] - 市场存在严重分化,科技板块经历盛宴后,资金可能从双创板块(创业板、科创板)及中证2000指数等获利了结 [5] - 双创指数、北证指数及中证2000指数均已实现翻倍上涨,积累了大量获利盘 [5] - 市场预计将呈现震荡上行格局,主板有望拉升而双创板块高位震荡 [5][7] 指数投资与个股投资差异 - 指数投资能确保投资者在不同市场上涨中均能获益 [7] - 指数投资与个股投资的玩法存在根本性不同 [7] - 指数基金的观点主要面向指数投资者,个股投资者需自行判断取舍 [7]
量化布道者许仲翔的投资哲学:A股的“成长阵痛”与进化逻辑
新浪财经· 2025-08-08 16:38
许仲翔职业经历与锐联发展历程 - 许仲翔是RAFI基本面量化策略联合发明人及SmartBeta策略开拓者 在国际量化投资圈是关键人物[1] - 2002年创立ResearchAffiliates(锐联美国) 通过策略授权模式与美国大型基金公司合作 将量化学界成果推向市场[1] - 2009年与沪深交易所以及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国内头部公募采用策略授权模式合作[1] - 2016年拆分锐联亚洲、成立锐联财智 2021年旗下上海锐联景淳投资获批成为外商控股私募基金管理人 全方位进入中国市场[1] 投资哲学与市场观点 - 反对以历史暴涨业绩为核心的基金营销 认为其本质与彩票广告无异[2][5] - 提倡"赚慢钱"是唯一可持续路径 认为持续盈利者从无暴利神话[4] - 投资核心概念简单:要么承受高风险追求高回报 要么接受低风险获取低收益 "高回报无风险"选项是骗局[5] - 认为上涨时点及领涨板块不可预测 应对之策是充分分散和量化赋能[7] 量化投资方法论 - 量化研究核心是借助海量数据验证规律的可重复性 依赖统计和数据处理进行系统性建模[8] - 股价受公司基本面和市场情绪两大因素驱动[8] - 锐联量化模型围绕基本面维度(评估公司护城河、研发投入、盈利能力等)和情绪面维度(追踪市场参与者交易行为)构建[8] - 基本面量化持仓周期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深度参与企业成长周期[9] 中美市场比较与本土化实践 - 全球真正值得重点布局的是中美市场[11] - 中国市场数据比美国早期更"干净" 交易所全信息化 数据规范易获取[11] - 锐联依托海外市场海量数据和成熟市场演进规律 结合国内数据进行本土化调整[9] - 不会因短期监管调整或市场波动动摇对中国市场的信心[9] A股市场发展阶段与监管环境 - A股市场需经历浮躁期才能走向机构化与专业化 美国市场早年也经历过类似阶段[10] - 国内监管制度日趋完善 监管趋严源于基金经理薪水与基民收益长期背离[10] - 转型需要认知升级驱动的系统性进化 头部机构和专业媒体需协同打破对短期指标的盲目追捧[10] - 中国市场会遵循从草创到成熟的普遍规律 最终走向类似海外市场的成熟阶段[12]
从2023年开始,对A股牛市充满期待了
搜狐财经· 2025-07-07 21:00
投资策略 - 采用左侧投资策略 从2023年开始持续看好A股 未进行任何唱空操作 [1] - 投资标的以场内基金为主 包括ETF QDII FOF REIFS等 不直接持有股票 [3] - 2021年初曾大幅减仓A股 将大部分仓位转移至港美股 越南市场及大宗商品 [3] 市场操作 - 2023年10月8日上证指数3674点时保持原有持仓 但建议他人不要进场 [1] - 2024年重新布局A股 此前优先抄底港股 使用纳指兑现利润进行调仓 [5] - 2021-2024年期间仅进行少量白酒板块的急跌反弹波段操作 [5] 投资理念 - 强调持仓周期较长 单轮持仓最少1000天 不做追涨杀跌操作 [5] - 认为投资需建立独立交易体系 不同投资者的本金 预期 成本存在差异 [7] - 指出市场认知存在局限性 无法获取认知范围外的利润 [7] 投资者教育 - 反对盲目跟随他人投资观点 强调需认清自身需求 [3] - 认为不同投资风格之间存在适配性问题 如同理科生学习音乐美术 [7] - 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自主性 他人成功路径不可简单复制 [5]
博时基金田俊维——解码“灰马股”长跑秘诀 锚定三大黄金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6-23 01:58
基金经理田俊维的投资策略 - 采用GARP策略为核心投资框架,融合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的内核,旨在规避单一策略的局限性 [1] - 投资风格强调以合理价格布局长期优质成长股,兼顾价值与成长、进攻与防御的平衡型投资框架 [2] - 投资体系持续迭代,通过拓展能力圈延伸至更多行业,并在自下而上选股逻辑中融入组合管理思维 [2] 成长性标的筛选 - 重点关注高速成长和高质量成长两类标的,保持均衡配置 [2] - 高速成长潜力公司主要参考PEG指标,以科技公司居多 [2] - 高质量成长股以消费行业优质标的居多,注重竞争壁垒 [2] - 挖掘成长本质驱动力,高速成长股筛选以产业趋势为锚,高质量成长股需深度理解企业竞争优势与行业竞争格局 [3] 左侧布局与"灰马股"策略 - 擅长左侧布局,在标的估值低位或产业拐点初期介入 [4] - 不追逐热门赛道,以"灰马股"为核心持仓,独家挖掘处于成长初期、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的潜力标的 [4][7] - 左侧投资升级为"逆向投资+组合管理"复合模式,有效控制组合波动 [6] 产业趋势与投资方向 - 投资组合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个股选择,资产配置与行业配置贡献度较低 [7] - 锁定三大产业方向:数智化转型、安全与自主可控、新兴及未来产业 [7] - 数智化转型领域关注生成式AI推动的产业效率提升 [7] - 安全与自主可控方向看好电子、计算机、机械、国防等领域 [7] - 新兴及未来产业领域聚焦内需导向的科技领域 [7] 投资理念与生命周期关注 - 将产业趋势作为核心抓手,而非狭义定义为科技主题 [8] - 近年来关注企业生命周期早期阶段,集中研究新兴产业贝塔上行机会 [5] - 研究重心从衰退产业转向新兴领域,捕捉产业趋势拐点 [1][4]
寻找时空平衡的艺术
中国证券报· 2025-06-09 05:29
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 基金经理杨超偏向稳健式投资,核心投资理念为左侧挖掘低估值、收益空间较大的标的,同时考虑投资效率[1] - 选股关注两大核心要素:未来估值修复空间更大、修复节奏更快[1] - 看好芯片、军工、内需消费等投资方向[1] 投资框架与理念 - 投资框架坚持从价值维度出发,全市场寻找被低估且未来潜在收益空间大的标的,提前布局[2] - 重视投资收益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平衡,倾向于在行业低谷期寻找投资机会[2] - 关注行业库存变化和需求维度,寻找供给过剩到供求平衡的拐点[3] 行业投资案例 - CIS芯片投资案例:2021年供应链扰动导致芯片价格大涨,2022年供给恢复价格下跌,2024年行业营收改善库存消化后投资取得回报[4] - 芯片行业需求处于增长趋势,整体增速在制造业中处于偏高水平,修复较快[5] - 介入时点一般为行业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季度收入和盈利出现持续修复时[5] 能力圈与行业覆盖 - 投研覆盖行业包括医药、消费、汽车、新能源、芯片、军工等[6] - 新消费板块投资需关注收入和盈利兑现情况,对纯概念炒作保持谨慎[6] - 消费升级产品配置比例动态调整,曾配置宠物、轻工纺服、AI眼镜概念等标的[6] 产品业绩与策略 - 金信转型创新成长产品业绩主要来自芯片和军工领域的投资[6] - 金信消费升级股票局限于消费行业选股,波动性相对较小[7] - 金信智能中国2025定位稳健低波型,投资策略不同导致收益与波动特征不同[7] 投资偏好与性格 - 投资风格反映性格偏谨慎保守,喜欢左侧挖掘机会,不盲目追市场热点[8] - 对AI和机器人赛道持谨慎态度,认为当前投资机会偏主题性,更看重企业收入和盈利快速增长[9] - 习惯于用周期思维看待行业发展,认为资产管理行业有高潮也会有低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