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新材料

搜索文档
600111最新公告:预计暴增1883%
第一财经· 2025-07-09 21:52
公司业绩 - 北方稀土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亿—9.6亿元 同比增幅1882.54%—2014.71% [1] - 扣非净利润预计8.8亿—9.4亿元 同比增幅5538.33%—5922.76%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2.87亿元 同比增长61.19% 净利润4.31亿元 同比增长727.3% [3] - 业绩增长主因是镨钕产品均价同比升高 原料成本同比降低 毛利同比增加 [3] 行业动态 - 稀土价格4-5月经历短暂下滑 后因政策明朗化重新回升 [3] - 子公司内蒙古北方稀土磁性材料公司订单饱满 对未来价格走势持乐观态度 [3] -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 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 半导体制造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4]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当前处于稀土板块行情第二阶段 静待内外盘涨价共振 [4] 市场表现 - 业绩预增公告发布后 金力永磁H股由跌近4%拉升翻红 收盘涨2.35% [3] - 券商认为随着海外补库需求传导和国内新能源汽车旺季来临 稀土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4] - 稀土磁材企业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击 优选资源和磁材端龙头企业 [4] 未来展望 - 2025年或成为稀土市场重归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节点 [5] - 行业资源整合和毛利率提升将显著增强长远发展和价值创造能力 [5]
谱写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新篇章
经济日报· 2025-07-04 06:05
中部地区经济地位与战略定位 - 中部六省以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1/4人口并创造1/5经济总量 [1] - 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巩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 - 2021年政策提出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全国约2.5%水平 [4] 经济发展核心数据 - 2015-2024年GDP从不足15万亿元增至2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5% [6] - 2024年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经济总量均突破5万亿元 [6] - 2024年中部粮食产量20431.8万吨占全国28.92% [10] - 2024年山西原煤产量12.69亿吨占全国26.7% [10] 产业结构特征 - 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河南/湖南/湖北超8%) [6] - 安徽/江西第二产业占比略高于全国 [6] - 形成株洲轨道交通/长沙工程机械/武汉光电子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8]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从2013年20.7%提升至2023年42.9% [15] 科技创新布局 - 中部地区拥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30% [4] - 合肥/武汉布局量子计算/激光/可控核聚变等新兴产业 [9] - 安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服务全球100多国家地区 [16] 重点产业发展 - 安徽2024年汽车产量357万辆(全国第2),新能源汽车168.4万辆 [15] - 全球10%笔记本电脑/20%液晶显示屏/50%光伏玻璃在皖生产 [15] - 武汉光电子信息/合肥智能语音产业形成竞争力 [8] 区域协同与开放 - 郑州机场2024年全货运航线57条,综保区进出口全国前列 [9] - 鄂州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5 [9] -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促进区域联通 [16] 安徽转型实践 -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元(中西部首位) [13] - 打造"基金丛林"计划投入超2000亿元 [15] - 制造业投资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5]
鄂尔多斯市—包钢集团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供需对接会召开
内蒙古日报· 2025-06-14 08:56
产业链协同发展会议 - 会议主题为"新融合—暖城与包钢",聚焦鄂尔多斯市与包钢集团的产业链协同发展[1] - 参会嘉宾超过400名,来自能源、煤炭、化工、基建、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1] - 会议围绕包钢钢铁、稀土新材料等产品展开供需对接与合作洽谈[1] 协同发展模式 - 采用"链主企业+资源富集地区"的协同发展模式,连接包、鄂两座城市[1] - 该模式是落实自治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1] - 将成为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实践案例[1] 合作目标 - 以"为下游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协同发展目标[1] - 落实自治区助企行动,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1] - 促进企业共享改革发展红利[1]
内蒙古包头市“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交出硬核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9 12:06
二是建成全国产能规模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目前全国磁材企业前15强已有10家落户包头,稀土新材 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以永磁电机产业破题,加快向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迈进。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用不到一年的时 间由概念变为现实,落户企业达22家; 四是稀土科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初显。建成鹿城实验室、内蒙古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形 成"一院一校一国重一实验室两中心"错位发展的稀土创新平台体系,国家级稀土创新平台达到13家,新 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总量分别较2022年翻两番。 放眼未来,科技创新始终是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核心动力。丁绣峰在致辞中表示,包头市将用好稀土 科技创新"国家队"优势,在科技创新上加快突围;同时抓住用好稀土产业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坚持优存 量与扩增量并举,在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韧性上持续发力,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稀土产业集群,确 保今年全市稀土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推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6月8日,"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来自稀土领域 的院士专家和行业学会协会、高校院所、创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