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餐具

搜索文档
西牛麻竹笋 “新” 字篇:从“剥皮黄金”到领鲜百亿的新新向荣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09:33
行业概况 - 西牛麻竹笋产业从传统农业发展为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标杆[5] - 2025年种植面积达100.53万亩,较2022年62万亩增长60.1%[39][40] - 形成124家相关企业、32家规模加工企业、4家"四上"企业的产业格局[40] 种植规模扩张 - 种植面积从60余万亩增至近100万亩,两年新增24万亩[11][19][20] - 推行"五边植竹""全域植竹"模式,盘活荒山和低效林地[22][23][25] - 金融机构发放产业贷款7.2亿元,2024年新增3.5亿元[31] 科技创新应用 - 亩产量从1000斤跃升至3000斤,增幅200%[42] - 采用"航天宝"微生物菌剂防控笋腐病,减少10%-30%产量损失[45][49] - 建立174亩试验基地,开展53次技术培训解决34个种植难题[44][60] 产业链延伸 - 产品形态从初加工拓展至72种精深加工品,包括竹叶茶、护肤品、可降解餐具等[66][68][81] - 加工企业增至34家,生产线从23条扩至54条,深加工食品笋占比超15%[83][84] - 建成全自动化无尘生产线,年加工即食笋产品超5000吨[70] 市场拓展 - 占据日本市场超90%份额,成为柳州螺蛳粉酸笋主要原料[91][92] - 产品首次出口俄罗斯、东南亚及南非市场[114][115] - 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一桌菜体验店",开发东北、西北特色菜品[108][104] 品牌建设 - 通过"清远好风土"品牌活动进军贵阳、成都等8个城市[99][100] - 联合广州酒家等餐饮企业研发多档次麻竹笋菜品[107][108] - 媒体联盟实施"媒体+创意/渠道/品牌"五项赋能行动[35][36]
蔬菜类第一名!西牛麻竹笋入选2025年广东特色食材名录
南方农村报· 2025-07-18 20:31
行业动态 - 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顺德举办,会上发布《2024-2025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5] - 《2025年广东特色食材名录》公布,西牛麻竹笋以83 88分金榜指数位列第四,为蔬菜类第一名[6][7][11] - 名录评估指标包括全网媒体传播态势、出口表现、文化影响力及电商市场表现四大维度[7][8] 公司表现 - 西牛麻竹笋产自清远英德,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和"蔬中第一珍"[12] - 产品特性鲜嫩爽脆,是广式餐饮重要食材,且易于加工适配预制菜标准化需求[13][14] - 已形成"清供优品""巨元孖宝""大西牛"等品牌,产品线涵盖笋干、清水笋、酸笋及竹制餐具[18][19] 市场拓展 - 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俄罗斯、欧美等海外市场[19][20] - 2024年清远麻竹笋种植面积达99 3万亩,产量151 4万吨,产业综合产值109 65亿元[20][21] - 全市拥有麻竹笋企业124家,成为清远首批突破百亿产值的农业产业[21] 品牌活动 - 2025年第三届清远西牛麻竹笋尝鲜季暨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将于7月27-28日在英德举办[22][23]
浙江宁波外贸企业以绿电提升竞争力 绿色产品走俏海外
人民日报· 2025-06-18 05:43
绿色供应链建设 - 浙江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通过使用绿电实现从生产到运输的环保闭环,产品生产采用来自浙北山区的风电和光电,去年购买3141张绿证为产品赋予"绿色身份证" [1] - 公司竹制产品凭借绿电生产优势避免欧盟碳关税影响,传统生产方式碳税可能侵蚀两成利润,现产品在展会上受国外客商青睐 [1] - 运输环节采用电动集装箱卡车,通过宁波—义乌新能源重型卡车线路运输,单趟80公里可减少8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1] 绿色电力应用 - 梅山港区使用绿电驱动的龙门吊装卸集装箱,远洋货轮接入智能岸电系统,形成完整绿色供应链 [2] - 宁波已有超2000家外贸企业通过采购绿证提升竞争力,今年前4月全市绿色电力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7% [2] 生产流程优化 - 士林公司采用全自动生产线将竹子加工成餐具,实时能耗监控系统记录每道工序碳足迹,从竹材砍伐到抛光成型的碳排放被精准追踪 [1] - 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协助企业完成绿电交易和绿证购买,帮助清晰核算碳排放数据 [1] 基础设施配套 - 宁波—义乌新能源重型卡车线路配备6座充电站和4座换电站,支持电动卡车环保运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