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供应链
icon
搜索文档
SHEIN首个碳中和物流园获认证
环球网· 2025-09-12 11:58
碳中和认证 - 公司位于肇庆的物流园区获得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颁发的《碳中和核查意见书》 实现符合ISO14068-1:2023标准范围1和范围2的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1] - 该物流园区成为公司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物流园区 标志着公司在产业绿色化升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 减排目标 - 公司设定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并获得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验证[3] - 以2023年为基准年 到2030年范围1和范围2绝对排放量减少42% 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3] - 到2050年长期目标将范围1、范围2和范围3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减少90%[3] 能效提升措施 - 公司通过安装屋顶光伏推广绿电使用 优化照明系统和制冷系统 新建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提升仓储物流环节能源效率[3] - 2024年在自营场所实施近60项能效提升措施 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3万吨 相当于种植约107万棵树[3] - 措施覆盖仓储物流园区及服装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等多个自营场所[3]
海天味业2025中报亮眼:营收净利双增,净利强势实现双位数增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9 15:4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7.5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3.35% [1] - 成功登陆港股后首次披露经营业绩 [1] 市场地位与产品布局 - 连续28年保持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地位(按2024年销量计) [1] - 酱油、蚝油销量多年中国市场第一,调味酱、醋、料酒位居前列 [1] - 海天酱油和蚝油销售额双双位列全球首位 [1] - 消费者触及数达7.54亿,较上年增长2160万 [6] - 连续11年荣登"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榜单 [6] - 酱油、蚝油、酱类连续多年C-BPI行业榜首,食醋连续2年细分市场第一 [6] 产品战略与创新 - 坚持"全场景烹饪解决方案"战略,覆盖厨房至餐桌多场景需求 [1] - 开发凉拌汁、辣鲜露、鸡精和鸡汁等特色调味品 [1] - 食醋领域推行"传统醋+特色醋"双线策略,包括白米醋、黑米醋、苹果醋等品类 [3] - 料酒领域形成基础系列、有机系列、老字号系列多系列布局 [6] - 在有机醋细分赛道积极布局 [3] 供应链与研发体系 - 2024年研发投入超8亿元创历史新高,累计获授专利超1000项 [7] - 高明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名单 [7] - 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供应链转型,提升柔性生产能力 [7] - 作为链主企业发起行业首个全产业链减碳联盟"碳路者绿链联盟" [7] 品牌建设与营销创新 - 实现从传统品牌向现代品牌转型升级 [8] - 2023年酱油冰淇淋快闪活动成为现象级营销案例 [8] - 2024年开展"科普大求真"项目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8] - 推出"小粉盖"公益行动关爱特殊人群,捐赠铁强化酱油等特调产品 [8] - 2025年上半年冠名美食竞技综艺《一饭封神》,实现近50亿次品牌曝光 [10] - 通过"阳光工厂"参观、"海天请宁叹佛山"等活动强化品牌形象 [10]
天力锂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6亿元 研发费用投入3593.42万元
中证网· 2025-08-29 11:2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66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净利润亏损6089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 [1] - 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1]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研发费用投入3593.42万元 增强锂电池材料技术竞争力 [1] - 累计取得国内专利授权128项 其中发明专利31项 [2] - 专利涵盖三元正极材料制备、前驱体精确控制、高镍材料生产等核心技术 [2] 行业地位与市场 - 位列2025年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十企业 [2] - 上半年中国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2.1万吨 同比增长4.2% [2] - 在小动力锂电池应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产品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移动储能设备和电动工具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核心产品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碳酸锂等锂电池材料 [1] - 掌握三元正极材料(NMC及NCA)关键制备技术 实现高性能产品稳定量产 [2] - 在高镍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 [2]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建成年产1万吨碳酸锂回收产能 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4] - 通过回收再生业务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稳定性 [4] - 优化供应链管理 提升抗风险能力 [4] 研发体系与合作 - 与高校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加速技术迭代 [2] - 布局固态电池材料和高镍低钴技术 [2] - 建成多个省市级研发平台 包括河南省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市场策略与协同效应 - 实现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产品的客户资源协同 [3] - 形成产品结构互补的竞争优势 增强抵御市场波动能力 [3] - 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储能领域需求显著释放 [1]
补齐绿色标准缺失短板 绿色招采引领供应链变革
经济日报· 2025-08-25 07:29
绿色招标采购政策支持 - 绿色招标采购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对扩大绿色产品应用和推动行业深化改革意义重大 [1] -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首次从顶层设计系统部署绿色转型 明确提出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并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 [2]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优化绿色招标采购推广应用机制 编制示范文本 引导招标人设置绿色标准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3] 绿色采购实施进展 - 2019年以来发布节能产品采购 环境标志产品采购 商品包装政府采购等多项标准 [4] - 2024年除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外 还对绿色工程 绿色建材 绿色建筑等提出明确要求 [4] - 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在原材料供应链上加大推广使用再生材料和再生原料比例 [4] 企业绿色采购实践案例 - 国家电网发布《绿色采购指南》 将17项绿色要素纳入采购评审 每年带动产业链供应链投资超1万亿元 [5] - 国家电网建成央企首个万亿级供应链管理平台国网绿链云网 2024年平台采购交易额达1.28万亿元 注册供应商超40万家 [6] - 南方电网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供应链管理 实施绿色采购 绿色仓储物流 绿色回收 推进绿色服务升级 [6] - 中国大唐集团建设全链条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以采购引领供应链上下游绿色低碳转型 [6] 行业标准建设 - 电力行业发布首个绿色采购行业标准《电力企业绿色采购管理导则》 明确绿色采购管理整体要求和全过程管理要求 [6] - 当前不同行业绿色标准缺乏统一规范 存在定性多定量少 标准交叉重复 指标缺乏行业通用性等问题 [8] - 通过绿色招采促进绿色标准体系建设 将有效推动供应商按绿色标准组织生产 [8] 绿色采购机制作用 - 通过招标采购政策引导绿色生产与消费 可有效优化投资与消费结构 [2] - 形成"不是绿色我不买"的供应链倒逼机制 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 [3] - 低碳需求主要来自政府绿色采购 企业绿色供应链和碳排放成本内部化三方面 [7] - 绿色采购大规模推广可使绿色低碳供应链成本逐步下降 叠加金融税收政策支持将释放绿色溢价效应 [7]
慧聪集团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2272.8万元,同比减少64.04%
智通财经· 2025-08-22 20:02
财务表现 - 销售收入6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272.8万元,同比收窄64.04% [1] - 每股基本亏损0.0174元 [1] - 亏损主要源于分占联营公司除税后亏损约2110万元,较2024年同期3410万元有所减少 [1] 业务战略 - 深化"慧买卖+慧小店"双轮驱动战略 [1] - 加速供应链区域化下沉并加码慧小店数字化赋能 [1] - 精准嫁接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红利加速零售战略落地 [1] - 依托智能化系统优化运营效率,驱动平台GMV持续增长 [1] 发展布局 - 积极前瞻布局跨境出海试点 [1] - 建立旧机回收碳积分体系强化绿色供应链标志 [1] - 深化ESG为未来增长蓄力 [1] - 通过会员运营与本地化服务融合巩固下沉市场优势 [1]
慧聪集团(02280)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2272.8万元,同比减少64.04%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9:52
财务表现 - 销售收入60.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3% [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2272.8万元人民币 同比收窄64.04% [1] - 每股基本亏损0.0174元人民币 [1] - 亏损主要源于分占联营公司除税后亏损约2110万元人民币 较2024年同期3410万元人民币有所减少 [1] 业务战略 - 深化"慧买卖+慧小店"双轮驱动战略 通过供应链区域化下沉和数字化赋能巩固下沉市场优势 [1] - 嫁接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红利 加速零售战略落地 [1] - 深化分级会员运营与本地化服务融合 依托智能化系统优化运营效率 [1] - 平台GMV持续增长 同时布局跨境出海试点 [1] 可持续发展 - 建立旧机回收碳积分体系 强化绿色供应链标志 [1] - ESG深化举措为未来增长蓄力 [1]
我国首个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强制性国标来了 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第一财经· 2025-08-22 15:58
标准发布与实施 - 中国发布首个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6572—2025 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1] - 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60余家单位共同研制 [1] 管控范围与要求 - 明确管控10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包括4种重金属元素和6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 - 对各有害物质含量提出强制性要求 推动企业加强有害物质减量和替代 [1] - 要求RoHS标识 有害物质信息披露及技术支撑文档保存 确保管控结果可追溯可核查 [2] 技术手段与国际接轨 - 鼓励企业通过二维码与电子屏幕显示等数智化技术进行有害物质信息规范标识 [2] - 管控的有害物质种类 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与国际通行规定基本一致 [2] - 有利于推动中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与国际全面接轨 为国际贸易提供便利 [2] 行业发展历程 - 电器电子产品量大面广 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业产品 [3] - 中国于2006年发布《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2016年扩展为《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3] - 实施"达标管理目录+合格评定+后监管"管控制度 合格评定结果上传中国RoHS公共服务平台 [3] 监管与未来规划 - 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加大监管力度 标志着有害物质管控领域迈出新步伐 [3] - 工信部等部门将推动标准宣贯应用 有序扩大管控电器电子产品种类及有害物质种类 [3] - 进一步完善中国RoHS管控机制 [3]
李宁2025中期业绩发布:保持稳健,收入增3.3%至148.2亿
搜狐财经· 2025-08-21 23:4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48.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2024年上半年:143.45亿元人民币)[2] - 毛利为7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2024年上半年:72.3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50.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2] - 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7.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0%(2024年上半年:19.52亿元人民币),溢利率为11.7%(2024年上半年:13.6%)[2] - 每股基本收益为67.43分人民币(2024年上半年:75.80分人民币),中期股息每股33.59分人民币,派息比率50%[2] 现金流管理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24.11亿元人民币(2024年上半年:27.3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主要因零售回款降低及税费支付增加[3]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117.9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加42.99亿元人民币;加回定期存款后总现金余额达191.90亿元人民币,净增10.50亿元人民币[3] 经营战略与品牌建设 - 核心战略为"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2025年签约成为中国奥委会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合作伙伴(2025-2028年)[4] - 聚焦跑步、篮球等六大核心品类,拓展户外运动、网球等新兴品类,通过科技创新强化产品力[4] - 营销主题"中国荣耀,李宁同行"强化专业运动品牌定位,结合运动时尚与中国文化价值[4] 渠道与零售运营 - 销售点总数7,534家(含李宁YOUNG),较2024年底净减51家[5] - 高层级市场深化商业体合作,新兴市场优化渠道层级布局,零售端强化商品组合与消费者互动[5] - 新零售体系以数字化为核心,物流体系完成全国仓储网络布局(南宁中心仓启用)[6] 电商与供应链 - 电商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及专属营销IP驱动增长[6] - 供应链优化柔性供应能力,拓展电商专供产品线,绿色友好产品订单量超额达标[6] 童装业务(李宁YOUNG) - 销售点1,435家,较2024年底净减33家,聚焦产品研发与IP打造[7] - 渠道策略覆盖核心市场与新兴市场,联动篮球、跑步等品类开展多元营销[7] 前景展望 - 产品端聚焦科技与时尚融合,发力女子运动、户外装备及青少年用品三大新兴赛道[8] - 深化中国奥委会合作,计划发布米兰2026冬奥领奖服及主题营销[8] - 渠道与供应链协同提效,线下强化终端竞争力,线上整合全域生态[9] - 人才、财务与数字化三大支撑:构建AI驱动的运营系统,优化资金效率与风险控制[9] 行业与公司定位 - 行业存在高质量增长潜力,公司目标成为消费者首选的专业运动品牌[10][11]
科沃斯重研发年投入8.85亿;产品曾被爆信息安全漏洞,半年才修复
搜狐财经· 2025-08-20 19:1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沃斯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展示公司在ESG领域的进展和挑战 重点包括绿色供应链管理 光伏应用拓展 产品创新和员工权益保障 同时部分环境指标因业务扩张出现显著增长 信息安全及售后服务存在改进空间 [1][2][4][6][8][11][12] 环境表现 - 供应商ESG评估全面覆盖 服务机器人有320家供应商 添可有366家供应商 新增供应商使用ESG维度评估占比达100% [2] - 与本地供应商合作紧密 服务机器人江苏省本地供应商占比43.44% 添可占比66.12% 降低物流成本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3] - 光伏发电设施积极建设 科沃斯厂房自建光伏系统2024年发电量达2546.10兆瓦时 自用电2530.71兆瓦时 泰鼎新能源购入电量3500.64兆瓦时 [4]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2024年达5.11万吨CO₂e 较2023年2.73万吨显著上升 主要因泰鼎新能源投入生产经营 范围一排放量从2167.77吨增至8691.88吨 范围二从25147.94吨增至42452.96吨 [4][5] - 综合能源消耗强度2024年达54575.73兆焦耳/百万元 较2023年10983.19兆焦耳/百万元大幅上升 与泰鼎新能源投产相关 公司预计随产能释放该指标将逐渐下降 [6] - 总耗水量和废弃物产生总量增长与业务规模扩大直接相关 公司已建立ISO 14001认证环境管理架构及节能减排措施 [6] 社会表现 - 研发投入8.85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5.35% 研发人员达1667人 推出创新产品如添可食万天工和科沃斯地宝X8 PRO PLUS 获2024IFA产品技术创新大奖 [8] - 创新驱动被列为实质性评估排名第一议题 [10] - 员工权益保障完善 正式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100% 采用三维薪酬激励结构并优化长期激励计划 2024年员工培训覆盖率100% 人均培训时长17.96小时 [11] - 信息安全存在漏洞 2024年5月Deebot X2扫地机器人被曝安全漏洞 黑客可通过蓝牙远程控制设备摄像头和麦克风 同年11月通过OTA修复但未在国内市场充分回应 [11] - 产品质量和售后不足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量达3784条 集中在产品故障如建图异常 卡住 Wi-Fi连接不稳定 以及售后维修费用高昂 流程繁琐 维修效果不佳 [12] 公司治理与供应链 - 供应商考核与激励定期进行 依据供货质量 交期等关键指标分层管理 签订廉洁条款供应商比例和供应商社会责任协议签收率均为100% [4] - 实质性议题评估中 应对气候变化排名第二 公司治理排名第三 能源利用排名第四 产品和服务安全与质量排名第五 数据安全与客户隐私保护排名第六 [10]
日增2-3店!麦当劳中国8年狂奔,7100店背后的中国加速度
第一财经· 2025-08-05 16:20
公司扩张战略 - 麦当劳中国门店数量突破7100家,是8年前的三倍,每天保持2-3家新店开业速度,每年服务顾客超过13亿人次 [2] - 公司计划以每年1000家店的速度扩张,目标在2028年实现万店规模,2025年全球一半新开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中国 [1][2] - 2024年底将进驻宁夏和青海,完成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全覆盖,目前门店已覆盖超过280个地级市 [2] 市场下沉策略 - 约50%麦当劳餐厅分布在三至五线城市,改变早期聚焦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模式 [4] - 针对不同市场层级采用差异化餐厅模式:工作场景门店强调效率配备智能取餐柜,社区和商圈门店保留儿童乐园及生日派对区 [4] - 发展式特许经营合作伙伴助力下沉市场扩张,通过对当地市场的熟悉度实现区域覆盖 [2] 供应链本土化 - 超过90%食材和原材料实现本地采购,过去5年与供应商共同投资超过120亿元打造"麦链"生态 [5] - 采用"三脚凳理念"供应链管理基石,形成品牌、供应商和员工相互支撑的稳定结构 [5] - 中国本土供应商生产的派、鸡肉等产品开始反向供应麦当劳全球系统 [5] 组织架构与决策 - 建立本土化董事会,约半数董事为中国人且长期居住国内,提升市场洞察和决策效率 [6][7] - 管理团队向本土化董事会汇报而非芝加哥总部,实现更有效的观点交流和决策辩论 [7] 数字化变革 - 90%订单通过手机或自助点餐机完成,超过6000家餐厅配备智能取餐柜实现无接触取餐 [7] - 拥有超过450人的IT团队实现100%自研创新,支持数字化消费场景重塑 [7] 绿色可持续发展 - 拥有超过3800家LEED认证绿色餐厅,规模全球第一,95%新开餐厅为绿色餐厅 [8] - 在湖北孝感与四大供应商共建智慧产业园,应用光伏、节能节水等环保技术打造绿色供应链标杆 [10] - 2018年起以标准化方式建设绿色餐厅,首次在中国开发应用LEED批量认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