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简爱酸奶
icon
搜索文档
三问“心机商标” :少玩文字游戏,多点真材实料
南方农村报· 2025-06-10 17:34
核心观点 - 文章揭露了市场上"心机商标"通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分析了其运作机制、法律漏洞及整治建议 [1][10][55] 商标争议案例 - 白象食品"多半"商标引发争议:包装将"多半"(注册商标)与"袋面"并列使用,配合"大分量,倍满足"标语,使消费者误认为产品分量增加50%以上,实际仅增30%-50% [2][3][14][16] - 其他典型案例包括:晨光乳业"供港"牛奶(与香港无关)、"壹号土猪"("壹号土"为商标)、千禾"0"酱油(与"零添加"混淆)、今麦郎"手打"面("手打"为商标) [8][9][26][17] 运作机制分析 - 拆分词汇法:将商标与商品名称组合(如"壹号土"+"猪肉")制造高端联想,使普通商品溢价 [20][21][22][23] - 夸大描述法:利用商标与行业术语的相似性(如"千禾0"与"零添加")建立虚假品质认知 [26][27] - 信息插入法:在配料表等关键信息中嵌入商标(如简爱酸奶"其他没了"商标),造成"零添加"误解 [51][52][53] 法律与监管现状 - 商标法明确禁止"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但审查阶段主要评估显著性、国家标志等技术指标,难以预判实际使用中的误导行为 [31][37][38][42][54] - 部分商标因缺乏显著性被驳回(如白象2018年申请的"多半袋"),但相同词汇换形式(如"多半")可能通过审查 [43][44][47][48] - 现有救济措施包括:消费者三倍赔偿诉讼、集体维权、商标无效宣告制度(如今麦郎"1桶半"商标被第三方申请撤销) [59][60][68][69][70] 行业影响与建议 - 损害消费者知情权与市场秩序,长期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10][33][56][57] - 政策层面需细化标准(如明确"零添加"定义)、加强执法力度、提升标签透明度 [63][64][71][72][78][79] - 企业应平衡合规性与消费者信任,避免依赖商标噱头而透支行业信用 [55][56][76][77]
热搜爆了!白象道歉,这次惹上了大麻烦
凤凰网财经· 2025-06-04 21:49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方便面宣传的"多半"实为注册商标而非分量增加,引发消费者质疑[1][2]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多一半"系列仅比正常面饼多25%(100g vs 80g)[1][7] - 公司申请的"多半袋"、"多半桶"等商标被驳回处于无效状态[5][8] 商标擦边行业现象 - 食品行业存在"千禾0酱油"、"壹号土猪肉"等类似商标擦边案例[11][15] - 商家利用描述性词汇注册商标混淆消费者认知,如"山里来的土"为商标而非产品描述[11][13] - 此类行为违反《商标法》诚实信用原则和食品标签真实性要求[14] 白象公司背景信息 - 创建于1997年,在10省布局12个生产基地,拥有20余家分子公司[9] - 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集团、广发证券等机构[9][10] - 2020年曾获1.74亿人民币战略融资[10] 消费者反应与公司回应 - 消费者质疑"白象飘了"、"玩心眼",部分表示将品牌列入黑名单[16] - 公司道歉声明称"多半"产品面饼重量为110-120g(原70g),"多一半"为100g(原60g)[10] - 承诺调整产品包装避免误解,但未直接回应商标误导问题[10] 行业影响与品牌信任 - 事件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舆论质疑声浪骤起[15][16] - 长期建立的"有温度"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口碑受到冲击[15] - 行业警示:品牌公信力需以产品实质和透明信息为基础[18]
这种“擦边”,收割了多少咬牙花钱的中产
凤凰网财经· 2025-03-29 22:11
商标误导消费者现象 - 千禾味业"千禾0"商标被指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是"零添加",实际检测出0.0110mg/kg的镉 [1] - 类似商标操作还包括海天味业注册10个"海天0"相关商标、简爱酸奶将"其他没了"注册为商标、壹号土猪肉拆分商标名称 [1] - 千禾味业声明"千禾0"是零添加产品标识,但承认让消费者产生误会并道歉 [1] 具体企业案例 - 简爱酸奶宣传"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没了"的清洁配方,但"其他没了"是其母公司朴诚乳业注册的商标 [2][4] - 壹号食品旗下"壹号土猪"商标引发争议,公司解释为2009年注册的图形商标,但产品介绍与实际猪种存在差异 [6] 行业问题分析 - 企业利用消费者对商标法的认知盲区,通过模糊商品描述与商标界限制造信息不对称 [1] - 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利用消费者健康焦虑,在宣传上夸大概念或使用模糊表述 [11] - 行业标准缺失与滞后导致"零添加"等说法混乱,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11] 监管进展 - 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3月27日实施,明确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强调食品配料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