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禾酱油
icon
搜索文档
7000亿巨头跌落神坛!海天酱油被消费者打回原形,还救得回来吗?
搜狐财经· 2025-11-02 19:08
公司市值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1年最高点125.54元跌至2024年4月的36.89元 [3] - 公司市值从7000多亿元跌至约2000亿元,三年间蒸发近5000亿元 [3][20][22] - 2024年公司股价在38元左右,市值恢复面临困难 [22] 双标门事件影响 - 2022年事件曝光,公司被指国内售卖酱油含添加剂(如谷氨酸钠、苯甲酸钠),而出口产品仅含水、大豆、食盐、砂糖和小麦 [5] - 事件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担忧及对公司信任度下降 [5][7][22] - 公司回应称添加剂符合国内法律要求,各国标准不同,但消费者对解释不买账 [7][9][11] 公司应对措施与市场反应 - 公司推出新产品如调味酱、醋、料酒,并完善线上销售渠道,但未能阻止市值下滑 [17][20] - 竞争对手千禾酱油趁机推出“零添加”产品,抢占公司市场份额 [17] - 消费者对公司信任难以恢复,即使公司推出零添加酱油,市场选择增多导致股价上涨困难 [22] 事件根源与教训 - 事件被归因于公司公关应对不足,未能充分重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 [24] - 公司回应被指态度傲慢,未能有效解释国内外产品差异原因,加剧消费者不满 [13][15][18] - 公司需吸取教训,但预计难以恢复以往市场盛况 [24]
不要在商标上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
北京青年报· 2025-09-24 13:49
核心观点 -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宣告“千禾0+”等商标无效,引发对食品行业利用商标进行误导性营销的广泛讨论 [1] - 部分企业通过商标、包装上的文字游戏,刻意模糊产品真实信息,涉嫌误导消费者和虚假宣传 [2][3] -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规范市场,但企业坚守诚信底线是长远发展的根本 [3][4] 行业营销策略与监管动态 - 行业内存在利用商标玩文字游戏的普遍现象,例如将“0+”、“零添加”等字样在包装醒目位置突出,但实际产品仅指某种配料零添加而非全部无添加 [1][2] - 其他案例包括“‘三德土’鸡”、“‘壹号土’猪肉”、“‘水牛’奶”等,其中“土”和“水牛”仅为商标内容,与产品实际属性无关 [2] - 企业瞄准消费者求安全、求绿色的心理,刻意放大易误解字样,而将真实配料内容以极小字体说明 [2] -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规,明确禁止在食品标签上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3] 企业案例与消费者反应 - 千禾味业公司的“千禾0+”商标被宣告无效,但注册号为46717423的“千禾0”商标仍合法有效 [1] - 公司客服回应称“千禾0”仅为注册商标,产品是否“零添加”需查看配料表,此回应被部分消费者视为继续打擦边球 [1] - 消费者普遍认为官方对“千禾0+”等商标的处理结果契合预期,并批评此类行为是让消费者交智商税 [1][2] 企业诚信与长期发展 - 产品的商标、名称和包装是企业对品质的承诺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忽略真实品质而追求文字花样会透支品牌信誉 [2][4] - 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商标的每一个元素都应恪守真实诚信原则,不能刻意误导消费者 [3] - 企业应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以过硬的品质建立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而非依靠概念和噱头 [4]
千禾味业:2014年至今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包装、标签计划年内焕新
新浪科技· 2025-07-04 11:59
公司战略与政策响应 - 公司积极响应食品添加剂"双减"政策,推行"极简配方"理念,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对添加剂的依赖 [1] - 公司计划年内完成产品包装和标签焕新,以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实现产品类别高效区分 [1] - 公司将在产品研发上持续升级,科学还原古法酿造工艺,生产配料简单、味道自然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调味品的需求 [1] 研发与技术成果 - 公司上市以来研发投入超4亿元,拥有112项相关专利,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古法新酿 [2] - 公司产品从原料到生产全程无添加、可追溯,酱油、醋、料酒、蚝油等产品抽检合格率100% [2] - 公司采用天然原料和加工工艺,酱油产品仅使用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等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3] 产品质量与市场表现 - 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公司23批次产品,结果显示全部符合酿造酱油国家标准,未检出防腐剂、甜味剂等添加剂 [2] - 公司产品在抖音、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5月销量环比增长约35%,线下商超销售也环比提升 [3] 行业政策动态 - 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推动食品添加剂"减量减品种",推行"极简配方"理念 [3] -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 [1]
莫玩商标“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08
商标使用乱象 - 白象公司因"多半"袋面商标引发争议 公司通过道歉和调整包装平息事件 凭借良好口碑和及时回应未受严重影响 [1] - 行业出现"供港牛奶""壹号土猪""0蔗糖饮料"等擦边商标现象 实际经营中呈现扩大趋势 相关事件频繁登上热搜反映消费者高度关注 [1] - 部分企业具备产品质量但商标注册存在跟风心态 另一些企业进行防御性注册以防止被碰瓷 [1] 商标误导行为类型 - 企业通过组合式使用注册商标(如"xx土+鸡")刻意误导消费者 实际使用形态与注册形态不一致 [2] - 部分企业成功注册"xx土猪""xx土鸡"类商标 这类包含品质标识的商标注册合理性存疑 可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2] - 商标法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带有欺骗性的商标 但组合式使用等违规行为仍频繁出现 [2] 行业整改与制度建议 - 商标擦边事件多以企业道歉整改收场 但同类事件持续发生显示企业整改力度不足 [3] - 建议商标审查机构对描述性词汇保持审慎 从源头减少误导性商标注册 [3] - 提议建立商标"组合式使用"备案制度 加强商标使用透明度监管 [3] 商标功能定位 - 商标本质是商品身份证而非营销工具 规范使用关乎市场秩序根基 [1][3] - 商业伦理和法律底线不容模糊 企业应避免将商标作为文字游戏 [1][3]
“零添加”新规引导调味品健康规范 千禾味业5月销量环比大幅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18:47
市场表现 - 5月线上销量环比4月增长约35%,抖音、京东、天猫等平台表现稳步回升 [1][3] - 线下渠道5月销量环比4月增长约20%,沃尔玛、红旗连锁等商超销售大幅回升 [1][3] - 天猫旗舰店料酒品类行业第一,健康调味品在C端渗透率提升 [3] - 端午节期间促销活动销量环比5月增长31%,全国开展促销活动625场 [3] 行业规范 - 国家发布《新规》,明确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等用语,设置两年过渡期 [2] - 《新规》填补行业规范空白,促进生产者规范标识,杜绝市场乱象 [2] - 公司表示将尽快落实《新规》要求,取消部分产品"零添加"字样 [2] 消费者趋势 - 健康调味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者转向配料简单、味道自然的产品 [4] -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更严格,品质认知更为理性 [5] - 央视财经频道深度报道公司酱油酿造过程,认可其产品品质 [5] 公司回应 - 公司强调"千禾0"商标产品仅用食品原料,绝不添加食品添加剂 [2][5] - 董事长明确表示零添加产品配料表真实,不存在违反生产要求的情况 [5] - 权威部门检测和官方媒体认可平息市场争议 [6] 行业影响 - 监管力度提升给品质保证的企业更多机会,行业将优胜劣汰 [5] - 《新规》明确指导或为专注产品创新研发的企业带来新增长机会 [6]
关心:白象“多半”的心机,早晚酿成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6-05 14:51
食品行业商标乱象 - 白象方便面将"多半"注册为商标,导致消费者误以为是"多半袋"面而非"多半"袋面 [1] - 千禾味业酱油产品使用"千禾0"商标,实际并非零添加产品 [1] - 元气森林乳茶产品在"0蔗糖"和"0糖"概念上存在混淆 [1] - 朴诚乳业将"其他没了"注册为商标,与产品配料表自相矛盾 [1] - 多个挂面品牌将"手擀"注册为商标,实际为机器生产非手工制作 [1] - "六个核桃"饮料商标使消费者误以为产品含有六个核桃的营养成分 [1] - "农家"、"山林"、"鲜土"等商标被工业化笼养鸡蛋品牌滥用 [1] 跨行业商标误导现象 - 电子产品品牌将"120W"注册为商标,实际充电功率远低于120瓦 [1] - 洗发水产品使用"去屑三分钟奇迹"商标存在误导性 [1] - 出现"小天才特×"、"小天才酷×"等与知名品牌"小天才"高度相似的商标 [1] - "胖东来"品牌被模仿为"胖都来"等近似商标 [1] 商标误导手段分析 - 通过谐音、近义词或具体数值制造联想,使产品特性与消费者预期不符 [3] - 利用消费者对传统、天然的偏好,掩盖工业化生产背景 [3] - 通过商标制造认知偏差,回避消费者真正关切的问题 [3] 商标注册审查漏洞 - 商标注册流程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但对误导性认定存在主观差异 [3] - 部分公司通过拆分商标、多类别申请等手段规避审查 [3] - "壹号土"商标与猪肉搭配时易被误解为"土猪肉"而非"壹号土"猪肉 [3] - "夜郎"商标因近似被拒后,通过改为"夜郎古"获得注册 [3] 商标代理行业问题 - 部分商标代理机构协助客户进行恶意抢注和商标囤积 [3] - 代理行业存在为招揽生意而参与不规范商标注册的行为 [3] 商标法律后果 - 违反法律的商标即使注册成功也可能被宣告无效 [3] - 故意误导的商标可能被行政管理机关宣告无效 [3] - 任何人均可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误导性商标无效 [3] 行业诚信建设 - 食品行业关系大众健康,诚信与安全自律尤为重要 [4] - 商标注册是商家信用承诺的第一步,需对真实性负责 [4] - 建议将被宣告无效商标的商家列为失信主体进行公示 [4] - 应建立机制使经销渠道拒绝接受失信商家的产品 [4]
热搜爆了!白象道歉,这次惹上了大麻烦
凤凰网财经· 2025-06-04 21:49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事件 - 白象方便面宣传的"多半"实为注册商标而非分量增加,引发消费者质疑[1][2] -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多一半"系列仅比正常面饼多25%(100g vs 80g)[1][7] - 公司申请的"多半袋"、"多半桶"等商标被驳回处于无效状态[5][8] 商标擦边行业现象 - 食品行业存在"千禾0酱油"、"壹号土猪肉"等类似商标擦边案例[11][15] - 商家利用描述性词汇注册商标混淆消费者认知,如"山里来的土"为商标而非产品描述[11][13] - 此类行为违反《商标法》诚实信用原则和食品标签真实性要求[14] 白象公司背景信息 - 创建于1997年,在10省布局12个生产基地,拥有20余家分子公司[9] - 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复星集团、广发证券等机构[9][10] - 2020年曾获1.74亿人民币战略融资[10] 消费者反应与公司回应 - 消费者质疑"白象飘了"、"玩心眼",部分表示将品牌列入黑名单[16] - 公司道歉声明称"多半"产品面饼重量为110-120g(原70g),"多一半"为100g(原60g)[10] - 承诺调整产品包装避免误解,但未直接回应商标误导问题[10] 行业影响与品牌信任 - 事件导致品牌形象受损,舆论质疑声浪骤起[15][16] - 长期建立的"有温度"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口碑受到冲击[15] - 行业警示:品牌公信力需以产品实质和透明信息为基础[18]
拿什么平息调味瓶里的风波
经济日报· 2025-03-26 05:57
行业监管与法规动态 - 商标法明确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3]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未使用的物质,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等字样强调[3] - 目前法律法规对零添加如何界定、如何标注尚未形成定论,但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近期即将出台[4][5] 企业营销策略与市场影响 - 千禾公司凭借“0添加”标签在2022年脱颖而出,迅速打开市场,并带动整个调味品行业力推零添加概念[4] - 部分企业的“零添加”宣传存在模糊性,例如千禾酱油瓶身醒目的“千禾0”是企业注册的商标,并非零添加的保证书[3] - 零添加被企业作为按需定价的营销噱头,而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线的差异[4]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挑战 - 零添加是一个能抓住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概念,但其定义模糊,消费者对厨房调味品的具体添加情况仍不清晰[4] - 专家指出零添加后面必须加上特指对象才有意义,否则企业可随意解读,导致消费者困惑[4] - 消费者需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态度,不必神化零添加或妖魔化所有添加剂[5] 产品质量与行业趋势 - 近期有媒体测试发现部分号称“零添加”的酱油产品中检出了重金属[3] - 无论产品是否零添加,都必须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企业不能仅依靠营销概念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4] - 这场风波是调味品乃至整个食品行业在过度营销零添加概念背景下一记迟早会到来的回旋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