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EV)

搜索文档
日本三大车商4月在华新车销量出炉:丰田销量增20.8%,本田暴跌40.8%【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14 11:28
日本车企在华销量表现 - 丰田汽车4月在华销量同比增长20.8%至142,800辆,连续3个月同比上升,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领域布局[2] - 本田4月在华销量同比下滑40.8%至43,689辆,连续15个月下滑[2] - 日产4月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5.7%至46,295辆,连续13个月下滑,计划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并关闭三家工厂[2] 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5052.67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35.41%[5]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24.4%全球第一,欧洲17.3%紧随其后[7] - 比亚迪董事长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全球3-5年[9] 主要车企新能源布局 - 特斯拉产品线涵盖MODEL S/3/X/Y等车型,同时发展能源存储和太阳能业务[5] - 比亚迪产品包括秦/唐/宋/元/汉等系列及电动巴士,推出全球首个商用电动大巴[5] - 蔚来主打ES8/ES6/EC6等豪华SUV,创新换电技术解决充电时间长问题[5] - 大众推出ID系列纯电动车(ID.3/ID.4/ID.BUZZ)并发展MEB电动平台[5] - 奔驰推出EQ系列电动车(EQC/EQA/EQB/EOS)覆盖多个细分市场[5] 行业发展趋势 - 欧洲传统车企(大众/奔驰/宝马)加速电动化转型[3] - 美国市场由特斯拉主导并推动技术创新[3] - 日韩车企(丰田/现代)积极布局电动化领域[3] - 前瞻产业研究院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提供全产业链服务[9][10]
验证中国制造2025(上)造船份额70%,EV掌握主导权
日经中文网· 2025-05-06 11:27
中国制造2025政策成效 -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核心驱动力为2015年5月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十年计划,聚焦纯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10个重点领域,通过举国体制提升技术与生产力 [1] 造船领域 - 2024年中国企业造船订单量达4650万CGT(修正总吨),占全球70%,韩国仅为中国五分之一,美国未进入前列 [4] - 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低、钢铁采购价格优势,持续扩大订单份额,造船业直接关联军事力量,美国已对中国籍船舶征收手续费 [4][6] - 美国造船业严重弱化,无法满足军舰新建与维修需求,反映制造业整体衰退 [6] 太空开发领域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独立拥有载人空间站的国家,并实现月球背面登陆及样本采集 [7][8] - 美国载人航天计划"阿尔忒弥斯"延期,NASA面临成本削减压力,中国在火箭发射次数上10年增长近4倍至66次(2024年),但美国以SpaceX为主力达150次,中国在发射成本与超大型火箭技术仍落后 [8][10] 汽车产业 - 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量占全球50%,宁德时代占据车载电池市场38%份额,前三大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达60% [12] - 中国通过激烈市场竞争提升电动车价格与质量竞争力,供应链优势显著,未来可能全面超越美国 [12] 半导体行业 -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仅20%(2023年),远低于70%目标,尖端制程仍落后台积电,但在成熟产品领域占全球产能24% [13] -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加速技术自产化,长江存储65%设备、85%材料已实现国产 [13] 政策背景 - "中国制造2025"选择10个重点领域与23个品类,旨在2049年成为制造强国,直接引发美国对华技术管制升级 [14]
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奠基
中国新闻网· 2025-04-28 22:18
文章核心观点 当地时间4月28日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奠基 该项目对柬埔寨经济、中柬合作等有重要意义 [1][3] 项目概况 - 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是柬埔寨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1] - 工厂占地面积12公顷 总投资额3200万美元 [1] - 一期主要生产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预计今年四季度投产 规划年产能1万辆 [1] 各方表态 - 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称工厂落地助力柬绿色低碳经济转型 柬政府将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众多外资企业增加在柬投资体现国际投资者对柬营商环境的信心 [3] -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汪文斌表示工厂奠基是中柬经贸合作重要成果 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柬首个生产项目 对加快柬工业化进程、密切中柬产供链合作及推进中柬“工业发展走廊”建设有推动作用 [3] - 西哈努克省省长蒙西纳感谢比亚迪工厂建设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使该省更具投资吸引力 中柬合作提升了柬埔寨人民生活水平 [3]
从日本股市里的中国概念股股价说起
日经中文网· 2025-03-12 11:22
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以TDK和Tokyo Electron等10家中国营收占比较高的日企总市值加权平均值为基准(2024年3月底=100),截至3月7日已降至67,显示中国概念股陷入苦战 [1][2] - 相比之下,SUBARU和武田药品工业等美国营收占比较高的10家日企指数仍为91,与日经平均指数持平 [2] - 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2024年新车销量同比增长40%,突破380万辆,首次跃居中国市场份额首位 [2] - 本田、日产、丰田在中国销量分别同比减少30%、10%、7% [2] 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 中国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如电池生产)和技术创新(如"中国制造2025"政策)显著提升效率,2017-2022年中国实际劳动生产率上升30个百分点,远超日本的7个百分点 [3] - 东海碳素因铝电解炉零部件业务竞争计提612亿日元特别损失,2024财年亏损567亿日元 [3] - UBE计划缩减基础化学品业务,预计2024财年计提350亿日元损失 [3] 日本企业的应对策略 - 丰田在上海单独建设雷克萨斯工厂,并推出11万元低价EV车型 [4] - 贝亲通过增加广告费和网红营销,使中国奶瓶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V型复苏 [4] - 贝亲财报公布后股价单日涨幅达15%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汽车行业成为中日企业竞争代表领域,比亚迪通过EV/PHV车型抢占市场 [2] - 日本企业在硬件质量与安全领域仍存优势,AI等软件发展或带来新机会 [5] - 中国市场从"日本取胜即全球通行"转变为全球主战场之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