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风

搜索文档
新车开发缩短至30个月,“技术日产”能否复活?
日经中文网· 2025-06-26 10:47
日产汽车新车开发问题 - 股东大会上股东质疑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完全没有新车" [1][2] - 公司开发周期长达55个月,未能及时更新车型 [1][2] - 君爵车型自2010年问世以来未更新 [2] 公司应对措施 - 社长伊万·埃斯皮诺萨表示正努力缩短新车推出时间 [2] - 计划将开发周期从55个月缩短至30个月 [2] - 2025年将对聆风进行8年来首次更新 [2] 技术竞争力现状 - 公司曾以"技术日产"著称,2010年率先推出量产型纯电动汽车聆风 [2] - 目前在EV领域落后于中国品牌和美国特斯拉 [2] - 新款聆风将采用最先进EV技术,续航里程达同类车型世界最高水平 [2] 公司发展挑战 - 需要通过销售增加营收以恢复投资能力 [1] - 在资金有限情况下需提升技术竞争力 [2] - 能否复活"技术日产"品牌形象面临考验 [1][2]
日本三大车商4月在华新车销量出炉:丰田销量增20.8%,本田暴跌40.8%【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14 11:28
日本车企在华销量表现 - 丰田汽车4月在华销量同比增长20.8%至142,800辆,连续3个月同比上升,增长主要来自新能源领域布局[2] - 本田4月在华销量同比下滑40.8%至43,689辆,连续15个月下滑[2] - 日产4月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5.7%至46,295辆,连续13个月下滑,计划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15%)并关闭三家工厂[2] 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5052.67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35.41%[5] -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24.4%全球第一,欧洲17.3%紧随其后[7] - 比亚迪董事长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全球3-5年[9] 主要车企新能源布局 - 特斯拉产品线涵盖MODEL S/3/X/Y等车型,同时发展能源存储和太阳能业务[5] - 比亚迪产品包括秦/唐/宋/元/汉等系列及电动巴士,推出全球首个商用电动大巴[5] - 蔚来主打ES8/ES6/EC6等豪华SUV,创新换电技术解决充电时间长问题[5] - 大众推出ID系列纯电动车(ID.3/ID.4/ID.BUZZ)并发展MEB电动平台[5] - 奔驰推出EQ系列电动车(EQC/EQA/EQB/EOS)覆盖多个细分市场[5] 行业发展趋势 - 欧洲传统车企(大众/奔驰/宝马)加速电动化转型[3] - 美国市场由特斯拉主导并推动技术创新[3] - 日韩车企(丰田/现代)积极布局电动化领域[3] - 前瞻产业研究院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提供全产业链服务[9][10]
日产车告急
投资界· 2024-12-25 16:24
本田与日产合并谈判 - 本田与日产宣布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若成功将成为斯特兰蒂斯成立以来汽车行业最大合并案例 新集团将包含本田、讴歌、日产、英菲尼迪及三菱品牌 [4] - 合并后年销量将超800万辆 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集团 但整合面临领导权分配和运营差异等挑战 [17] 日产财务危机 - 2024年4-9月净利润192亿日元(约9亿人民币)同比下滑94% 第三季度单季亏损93亿日元 汽车业务自由现金流-1456亿日元 [6] - 全球裁员10% 削减产能20% 出售三菱10%股份获686亿日元 现金流仅能维持12-14个月 面临破产风险 [8] 日产市场表现恶化 - 2024年前11月中国销量74万辆同比跌30% 日系车在华份额跌破20% 美国市场因停售混动车型导致份额流失 东南亚市场份额从50%降至35% [9][11] - 全球销量从2019年500万辆降至2024年300万辆 2024年目标从365万辆下调至340万辆 前6个月仅售160万辆 [9][14] 产品战略失误 - 研发投入190亿人民币开发三缸奇骏引发市场抵触 停产蓝鸟、GT-R等经典车型 过度依赖VC-Turbo发动机技术 [12] - 首款电动车聆风早期领先但后续乏力 纯电战略在美国市场遇挫 2024年一季度美国混动市场增长43%而纯电仅增2.7% [9][17] 行业格局变化 - 中国新能源车以"极致性价比"抢占市场 纯电车型进入10-15万元区间 智驾系统加速下放 开发周期仅为国际同行一半 [15][17] - 全球电动车销量前20无日系车型 丰田首款纯电bZ4x因技术缺陷暂停销售 传统配置宣传与智能驾驶趋势脱节 [17][18] 管理层问题 - 现任CEO内田诚与印度裔高管团队长期不睦 前CEO戈恩通过激进改革挽救日产但2019年因权力斗争逃亡 [14] - 雷诺减持日产股份从40%降至15% 原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面临解体 [14] 本田现状 - 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暴跌61% 全球产量降至去年同期90% 中国区产量仅剩60% 关闭两家中国工厂 [14] - 在美国混动市场与丰田合计占据75%份额 但市值是日产的4倍 合并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