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坛酸菜面

搜索文档
 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饮品方便面双轮驱动加速成长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格隆汇· 2025-10-24 03:35
 公司财务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实现营收303.3亿元,同比增长6.1% [1]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49亿元,同比增长10.9% [1] - 盈利能力逐步修复,主要由于2023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 [1] - 资本开支保持稳定,现金充足,实行高比例分红政策 [1] - 截至2025年10月20日,近12个月股息率为5.44% [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4.89/344.14/362.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1%/5.92%/5.37%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4/25.21/27.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42%/11.34%/9.05% [3] - 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15.0/13.4/12.3倍 [3]   行业市场与竞争地位 - 中国软饮料行业规模2024年达6914.17亿元,预计2029年将达8869.76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11% [1] - 方便面市场规模达千亿,保持稳健增长,行业呈现高端化健康化升级趋势 [1] - 公司在软饮料有糖茶、即饮奶茶等细分品类保持领先地位 [1] - 在方便面市场,公司龙二地位长期稳固 [1]   产品战略与创新 - 软饮料方面,顺应健康化趋势,加速无糖茶产品推广 [2] - 经典饮料产品海之言焕新升级为电解质饮料后实现快速增长 [2] - 有糖茶、即饮奶茶等经典产品推出减糖及无糖版本 [2] - 方便面方面,经典产品老坛酸菜面保持稳健增长 [2] - 高端面产品汤达人通过前瞻布局保持领先地位 [2] - 2019年推出新品牌茄皇,聚焦中端市场,主打番茄口味,与老坛酸菜形成互补,通过年轻化品牌形象实现快速增长 [2]   渠道建设与发展 - 公司不断变革销售体系以提升效率 [2] - 通过渠道精耕建立了较深的渠道网络体系 [2] - 积极拥抱新渠道变化,与高端会员店、零食量贩系统等建立深度合作 [2]
 “要表、要PPT、要业绩”,总部对区域越管越乱,盯的越严、销量越差
 36氪· 2025-10-10 18:30
 核心观点 - 快消品行业存在“一管就乱”的现象,即公司对某产品进行高强度管理和资源倾斜时,其销量反而不理想,而当公司降低关注度后,产品销量却出现显著增长 [1][2] - 这种现象源于总部过度管理导致终端业务员执行动作变形,以及总部与区域之间存在的信任缺失和管理脱节 [4][8][10] - 理想的管理模式需要在总部战略指导和区域自主权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过度考核和内耗 [13]   产品管理悖论 - 老吴公司的冰红茶和电解质饮料在被作为重点狠抓时,公司压了很多货但销量不理想,而在公司降低关注、转向无糖茶等新赛道后,原有产品反而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老张公司的红烧和老坛口味速食产品在增加10-15个点的费用投入后,销量增长未能匹配投入,今年降低投入后产品却悄悄增长7-8个点,而今年整个方便面行业增长很低 [2]   过度管理的负面影响 - 总部为抓重点产品会设置大量考核项目,并与员工收入挂钩,导致区域业务员为应对考核而增加终端动作,如将产品排面从3-4个增至6-7个,改变陈列方式,补全漏点跳点等,最终使执行动作完全变形 [4] - 总部因投入费用增加(如增加15%的费用)会要求产生更高回报(如20%以上的销售额),并实施时时跟踪(周进度、月进度、表格、PPT),给业务员造成过大压力 [5] - 过高的考核目标如同让员工“天天跳着去摘果子”,可能导致员工放弃努力,使得“重点”项目反而搞不成,员工工资可能比以往更低 [5][7]   管理放松后增长的原因 - 案例中的产品(如冰红茶、电解质饮料、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本身有很强的市场基础,终端业务人员七八年没怎么变化,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市场经验,知道如何卖货 [8][10] - 当公司重点考核其他项目、管理放松时,业务员能依靠经验在市场环境异动时抓住机会,使老产品产生新增长 [10] - 部分总部管理者脱离前线太久,陷入无意义的内卷,为考核而考核,为忙而忙,导致基层业务员成为内卷的耗材 [10][11]   理想的管理模式 - 公司管理应避免极端,既不能过度管理导致“一管就乱”,也不能完全放任导致“下面更散” [3][13] - 总部应给出大方向,但考核不宜过多,表格和数字反馈不宜过急,需给予区域一定的自主权 [13] - 在区域未能意识到的关键趋势(如电商平台、零食折扣等)上,总部应强势插手,不能逆势做市场 [13]
 中金:维持统一企业中国“跑赢行业”评级 升目标价至10.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5-09 09:27
 公司业绩表现   - 1Q25公司整体收入增长低双位数,净利润6.02亿元,同比+32%,超市场预期 [1]   - 饮料业务收入同增低双位数,其中红绿茶、海之言及冰糖雪梨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食品业务收入同增高单位数,其中茄皇、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汤达人恢复低单位数增长 [2]     财务指标分析   - 1Q25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约0.5ppt,其中饮料毛利率提升约2ppt,面毛利率下降1ppt以上 [3]   - 1Q25销售费率同比下降约0.5ppt,主要由于面因成本上涨减少费用投入及费用投入效率提升 [3]   - 饮料经营利润率(OPM)提升较好,面OPM持平微降,饮料OP占比约9成,带动核心利润高增 [3]     行业与市场动态   - 1Q25茶饮料/包装水/果汁/功能饮料/碳酸饮料销售额同比+4.4%/+4.5%/+10.4%/+7.0%/+2.1%,软饮料全渠道延续较好景气度 [2]   - 公司推出无糖茶新口味春拂焙茶、小茗同学新口味产品等,并推广焕神能量饮料产品,积极拓展饮料品类 [2]   - 饮料行业较好景气度有望利好业绩持续成长,面和饮料格局改善有望带动公司利润率稳中有升 [4]     未来展望   - 4月公司和饮料仍延续较好增长,渠道库存保持良性 [4]   - 25年出行及新品推广等有利因素有望延续,饮料收入有望持续较好增长,面增速有望改善 [4]   - 25年饮料PET及白糖成本利好、产能利用率提升等,饮料利润率提升或有望带动整体利润率改善 [4]     估值与预测   - 公司当前交易在16/14倍25/26年P/E [1]   - 上调25/26年盈利预测3.1%/3.2%至22.2/25.4亿元,上调目标价7%至10.5港币,对应19/17倍25/26年P/E和17%上行空间 [1]
 在中国市场边缘求生,把泡面打造成“精致速食”的“方便面鼻祖”做错了什么?
 新消费智库· 2025-04-21 20:17
 日清食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2024财年营业收入38.12亿港元,同比下降0.56%,连续第二年下滑[4]   - 净利润大幅下滑39.1%至2.01亿港元,净利润率降至5.3%[5]   - 计提1.359亿港元非现金减值,涉及内地及香港非油炸面、冷冻食品等业务[5]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22.72亿港元(占比60%),同比下滑2%,经营溢利下滑6.3%[5]     日清的市场策略与历史优势   - 1984年进入香港市场,1994年拓展内地,早期以"合味道"、"出前一丁"占据香港杯面市场82%份额[11]   - 差异化定位高端市场,杯面均价5-6元,是康师傅同类产品1.5倍[12][18]   - 采用冷冻干燥技术,主打健康概念,海鲜口味占内地收入80%[12][15]   - 聚焦华东/华南一二线城市,通过动漫IP联名(如《死神》《阴阳师》)制造社交媒体话题[1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2020年472.3亿份降至2023年431.2亿份[26]   - 2023年日清市场份额降至4%,远低于康师傅(45%)、白象(12%)[21]   - 外卖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2023年),网上外卖用户5.92亿人[26]   - 预制菜市场规模2023年5000亿元,预计2026年达10720亿元[28]     日清面临的核心挑战   - 产品创新不足:核心产品"合味道""出前一丁"多年无颠覆性升级[31]   - 性价比劣势:2022年涨价12%,价格高于本土品牌但竞争力下降[31]   - 渠道短板:线下覆盖不足,线上布局弱于康师傅(淘宝年销8.3亿)、白象[33]   - 本土化迟缓:未适应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渠道[33]     行业竞争动态   - 康师傅推出非油炸"Express速达面馆"系列、鲜Q面等创新产品[29]   - 白象通过"酸甜苦辣"系列、香菜方便面等爆款逆袭,强化线上渠道[31][33]   - 统一、今麦郎分别以茄皇系列、"一桶半"高汤系列提升性价比[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