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技术

搜索文档
在中美金融终极对决之前,还要有一场武器性能的比拼!
搜狐财经· 2025-09-14 10:34
地缘政治战略博弈 - 美联储降息不会立即引发中美金融终极较量 金融全面对抗前将在其他领域先行战略博弈[1] - 中美防长深夜紧急通话显示双方竭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1] - 中国在南海黄岩岛划定管辖范围宣示主权核心利益立场[1] 军事技术合作与能源战略 - 俄罗斯向中国出售最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 标志两国军事技术合作达新高度[4] - 俄将输华天然气价格下调至比欧洲现货市场低30% 重大能源决策具深远战略意义[4] - 以色列行动显示美制武器系统较欧盟装备具显著优势[1] 战略博弈区域选择 - 俄罗斯与欧洲接壤广阔地带是最符合要求的战略博弈舞台[7] - 北约对俄罗斯无人机越境表示不构成实质威胁 态度出现微妙转变[4] - 在该舞台展示战略实力后 中美才可能在金融领域展开最终较量[7] 博弈结果决定因素 - 金融较量的胜负将完全取决于各自经济实力与金融智慧[7] - 任何一方不得在失利后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改变结果[7] - 普京参加中国抗战胜利日阅兵后的系列动作揭示战略博弈方向[1]
兔主席:中美经贸博弈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中国如何“点穴”美国?
观察者网· 2025-07-06 09:39
中美经贸博弈底层逻辑转变 - 中美经贸博弈从传统关税战转向更复杂的"供应链战"及"科技战",双方在伦敦达成"措施框架",中国将审批管制物项出口,美国取消对华限制性措施[1] - 特朗普主导的关税战属于美国对华政策的"非共识"部分,而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才是美国朝野的真正共识[2] 特朗普关税战的特点与影响 - 特朗普关税战缺乏政策共识、经济条件和民意基础,目标相互矛盾且执行混乱,导致政治基础和市场信任削弱[5] - 美国平均关税税率达18.8%(2024年仅2.4%),市场暂时认为可消化当前税率,但若经济恶化可能改变看法[7] - 当前关税水平被美国政界和资本市场接受:对中国征收30%(其他国家10%),年收入约4,000亿美元,部分企业调整供应链[8] - 资本市场通过抛售股票和债券制约特朗普(TACO逻辑),标普500指数从2月高点跌19%至4月低点,迫使其暂缓关税政策[5][8]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共识与行动 - 技术出口管制是美国两党共识,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政策,推动"战略脱钩":敏感领域脱钩,非敏感领域保持往来[11] - 美国通过工业和安全局(BIS)系统性升级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包括切断商业、金融、学术联系,并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12][13] - 技术管制底层逻辑是"科技战"和"国家安全",优先于"贸易平衡",即使影响企业利润也被视为必要[12] 中国稀土反制的战略效果 - 中国对美稀土出口管制导致4月出口量同比降59%,5月骤降93%,美国多个行业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16][17] -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开采70%、加工90%),稀土是风电、电动汽车、军工等关键材料,美国依赖度高[16] - 稀土反制迫使美方在框架协议中让步,取消部分限制措施以换取中国恢复出口,体现"卡脖子"博弈的不对称性[17][18] 中美有限合作与供应链博弈 - 最新框架协议为临时性安排:中国放宽稀土出口(有效期6个月),美国部分取消技术限制,类似冷战军控对话[21] - 供应链博弈进入"武器化"时代,双方在各自优势领域相互制衡,长期解决方案尚未形成[21] 中国的战略机遇与应对 - 特朗普关税偏好分散美国资源,为中国在科技战谈判中争取空间,其交易属性促成务实交换性安排[23] - 中国需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如半导体、航空发动机),利用稀土等资源优势建立精准反制体系[25][26] - 特朗普任期剩余时间有限,中国需把握战略窗口期推进技术突破和产业链自主可控[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