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

搜索文档
民营美术馆正在批量死亡
虎嗅· 2025-08-21 08:10
行业现状 - 中国民营美术馆出现大规模闭馆或停摆现象 包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部分员工2025年1月至6月未能足额收到工资 上海分馆全面停摆[1][4] 深圳木星美术馆宣布闭馆[5][6] 青岛西海美术馆发布停运通知[7] 上海东一美术馆2025年年初突然闭馆[9] 廊坊Ennova艺术中心年初进入停摆状态[11] - 闭馆趋势早有预兆 2023年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缩减运营并压缩团队结构[13] 2022年广东时代美术馆因母公司资金链断裂一度闭馆[13] OCAT多个展厅停止对外开放[13] - 全球艺术品市场2024年销售额下跌12% 其中画廊部门销售跌幅达6%[15] 43%的画廊盈利出现下滑 仅32%实现利润增长[16] 发展历程 - 中国民营美术馆高光时期出现在2010年代中后期 2016年到2020年全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家博物馆[20] - 发展动力来自工业厂房改造 城市更新配套 地产导向文化设施和一线城市艺术消费升级[22] - 当时行业被认为迎来黄金十年[24] 但实际缺乏稳定盈利模型 依赖开发商投资和私人注资[26] 运营模式缺陷 - 绝大多数机构未建立稳定盈利模型 主要依靠地产开发商投资和私人注资[26] 自身造血功能不足[27] - 运营成本高昂 包括展品运输 保险 布展搭建 专家费用 空间租金 能源费用和团队薪资[37] - 早期过度投入硬件建设 聘请国际建筑大师和引进海外大展[38] 但缺乏国外美术馆的政府资助 社区支持和社会捐赠体系[39] 观众结构问题 - 观众以打卡拍照为主流[31] 多数人将美术馆视为拍照地标而非艺术场所[32] - 缺乏用户黏性 观众很少参与导览 购买画册或参加公教活动[35] 更少办理年卡或捐赠[36] - 美术馆成为"内容场"而非"内容本身" 展品像道具 展览像滤镜 流量成为主角[34][35] 对比案例 - 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每三年吸引约100万观展游客[43] 艺术成为旅行目的地本身[52] - 直岛Benesse House酒店客房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 全年满房[49] 艺术养活了住宿 交通 餐饮和当地居民[51] - 形成可持续的文旅系统节点 游客愿意反复来访并延长停留时间[52][57] 根本性问题 - 用情怀驱动现金流 用展览抵抗账单[30] - 艺术被当作装修 展览被当作道具 观众被当作KPI[54] - 未能建立让观众反复来访的可持续模式[55][58]
书店的北京范儿丨社区里的文化场所(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7-24 08:27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为一方书庄,位于丰台区方庄街道文化艺术中心,是丰台区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 [1] - 公司服务覆盖周边20多个社区,覆盖人口超过10万 [1] - 公司定位为"立体艺术殿堂",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空间 [1] - 公司运营获得街道提供的场地支持,能够专注于服务本身 [1] 业务模式 - 一层及地下空间是书店核心区域,陈列近3万册图书,品类近万种 [1] - 书店融合咖啡休闲区和儿童体能培训区,营造轻松多元氛围 [1] - 二楼设有常年免费开放的艺术展览空间,年均办展约十场 [1] - 三层小剧场兼顾商业演出与公益相声、儿童剧 [1] 文化活动 - 每周举办2-4场读书会、艺术沙龙、音乐会、手工体验、非遗活动等活动 [2] - 已举办20余期音乐沙龙活动,邀请吕思清、朱亦兵等顶尖艺术家举办公开课 [2] - 推出"夜宿书店"创意活动,吸引远至门头沟、通州的孩子前来体验 [2] 便民服务 - 设有旧书交换角鼓励知识共享 [2] - 提供书籍免费阅读,拆封限制极少 [2] - 负一层阅读区不设强制消费,成为居民公共客厅 [2] 未来发展 - 计划推出图书借阅服务 [2] - 将旧书交换等活动直接送入各个小区,让文化服务更加"零距离" [2]
水上娱乐、夜间游艺,北京全市公园推出280项暑期游园文化活动
新京报· 2025-07-09 17:26
暑期游园文化活动 - 北京全市公园推出280项暑期游园文化活动 涵盖自然教育 消夏活动等 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需求 [1] - 活动信息可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方网站及"首都园林绿化"官方微博微信查阅 [1] 自然科普与研学活动 - 紫竹院公园推出趣探活动 包括蝴蝶形态特征学习及"蝶与花"标本画制作 [2] - 北京动物园开发系列研学课程 探究达尔文进化论在动物中的演进过程 [2] - 龙潭西湖公园提供夜探活动 观察蛐蛐 青蛙等夜间动物 [2] - 双秀公园推出自然笔记活动 引导儿童观察并记录花草树木 昆虫飞鸟 [2] - 北京世园公园推出沉浸式田野研学体验 结合自然探索 农耕劳动 荒野技能 [2] - 中山公园 玉渊潭公园 香山公园 天坛公园围绕夏季鸟类 古树名木 古建筑等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2] 艺术与文化体验 - 紫竹院公园推出当代水彩画艺术展 竹笛演奏沙龙 "竹间"武侠主题音乐会及荷灯手作亲子互动 [3] - 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博物馆奇妙夜"暑期夜宿活动 涵盖园林历史 文化 艺术等知识 [3] - 长阳公园推出"绿水青山"流沙画制作 [3] - 天坛公园举办七夕非遗手工秀 展示京绣团扇制作 [3] - 香山公园推出香文化体验活动 包括打香篆 搓香丸 制香囊 [3] - 奥北森林公园提供掐丝珐琅荷花冰箱贴 非遗蜡染画制作体验 [3] - 颐和园 玉渊潭公园 柳荫公园 八大处公园推出传统二十四节气系列文化活动 [3] 水上娱乐与消夏活动 - 香山公园推出沉浸式亲子探险游戏"剧本杀" [4] - 柳荫公园浮感空间乐园提供水上大闯关 喂鱼互动等水上娱乐项目 [4] - 紫谷伊甸园打造"紫谷王者奇幻夜+电竞赛事"主题消夏夜游活动 [4] - 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夏日戏水节 包含"浑水摸鱼" "CS湿地大冒险" 野营等活动 [4] - 温榆河公园推出消夏艺术季 集赏荷 夜游 国风市集 光影秀于一体 [4] - 北京世园公园开展"花园夏Yeah"夜骑夜跑活动 [4] - 石景山游乐园打造"狂欢之夏" 包含音乐 美食 光影等消暑游玩项目 [4] 游园建议 - 市园林绿化局建议市民错时 错峰游览热点公园 避开人流集中区域 [4] - 高温天气下推荐选择场地开阔的郊野公园 森林公园及自然风景区避暑 [4]
旧街“老社新治”成网红打卡地 成都把艺术展搬到街头
中国经营报· 2025-06-07 03:36
城市更新政策与规划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 [3] - 文件要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整治安全隐患,支持加装电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改造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6] - 推动街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打造活力街区,改造商业步行街和旧商业街区,优化交通组织,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产业赋能 [8] - 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历史建筑修缮,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路径 [9] 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 成都长信公寓通过改造新增停车位、升级垃圾站、设置电瓶车充电区,加装电梯解决老年住户爬楼问题 [3][5] - 蓓蕾社区将背街巷道改造为"无边界美术馆"展廊,引入街头表演和主题艺术展,同时升级临街商业业态,吸引咖啡馆、饰品店等年轻化店铺 [4][5] - 社区建设食堂并对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用餐补贴(60-79岁补贴3元/餐,80岁以上补贴6元/餐) [6] - 玉林东路改造缩减车行道宽度、拓宽人行道,为商户提供外摆空间,案例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 [10] 商业与文化融合案例 - 成都太古里保留广东会馆等历史建筑并融入川西元素,吸引Cartier Maison、CAFéDIOR等国际品牌入驻,形成奢侈品潮牌聚集区 [7] - 蓓蕾社区将街道办办公楼改造为"白夜花神诗空间"咖啡馆,引入白夜酒吧品牌,带动文创摊主聚集形成文化地标 [8]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城市更新需园林、交通、城管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如玉林东路改造涉及道路规划与商户空间协调 [10] - 《意见》要求构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分级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政策与资金保障,避免形式主义 [11]
小博物馆也能做大文章(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41
不仅服务教育教学,还搭建学术知识平台,让更多观众得以走近文物、触摸历史,这样的高校博物馆不 在少数。以学术资源为依托,提供主题化、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多高校博物馆成为深受大众 欢迎的"第二课堂"。 相较于社会公共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的藏品层级和数量往往不占优势,怎样在提供文化服务上展现更大 作为?挖掘特色是关键。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着1万多件我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 物、蜡染、刺绣等藏品,成为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在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的VR互动体验 区,参观者可以沉浸式体验桥梁、隧道、道路等施工场景,感受公路交通理论知识在工程现场的应用。 中国农业大学的饲料博物馆,则凭借动物的"食品多样性"让人眼界大开。不求"大而全",紧扣专业性、 特色性、学术性,在"小而精""小而美"的赛道潜心耕耘,高校博物馆同样能收获关注、出圈出彩。 让"宝藏"展品走出"深闺"、提高"能见度",还需要创新呈现形式。南京林业大学树木标本馆把展陈搬到 线上,一场直播获得270多万观看量,观众感慨"没想到植物也可以这么有趣"。黑龙江大学博物馆组织 开展历史考古、红色党史、民族民俗等方面的参观研学,讲解团队的年累计志愿 ...
文旅新探丨厦门鼓浪屿:艺术荟萃的“琴岛”之旅
新华网· 2025-04-29 06:40
鼓浪屿艺术旅游发展现状 - 鼓浪屿通过在全岛设置8个共享钢琴演奏点和3个音乐会客厅,打造沉浸式音乐体验,吸引音乐爱好者重复游览[3] - 共享钢琴通过微信公众号免费预约使用,结合景点布局形成"循音打卡"新旅游模式[3] - 亚洲最大管风琴"卡萨翁700"经国际团队四年修复后成为核心文化IP,带动专业游客专程到访[4] 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 延平戏院通过闽南传统戏剧展演(提线木偶戏、高甲戏、南音)实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春节期间成功吸引游客[6] - 外国文物馆举办"中国龙与法国百合花"特展,以17-18世纪中法宫廷交流文物展示跨文化魅力[6] - 八卦楼开设管风琴修复公开课,由首席维修师现场教学,将专业技术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4] 未来发展规划 - 管委会计划在五一及暑期旺季深化沉浸式艺术项目,通过"老景点+新体验"模式提升游客粘性[8] - 全岛艺术资源整合形成完整游览动线,覆盖从古典音乐(管风琴)到现代互动(共享钢琴)的多元体验[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