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艾迪注射液
icon
搜索文档
合规危机与业绩困局交织,益佰制药深陷发展泥潭
新浪财经· 2025-08-15 10:25
合规危机 - 公司核心产品小儿止咳糖浆因"记录不实、电子数据不可靠"等缺陷被贵州省药监局要求立即停产停售 [2] - 小儿止咳糖浆四年累计营收1763万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不足0.3% [3] - 2024年4月明星产品艾迪注射液因药材提取工序违规被勒令停产,该品种年销售额曾达7.3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超20% [3] - 2025年6月因商业贿赂被列入信用评价"一般失信"名单,将严重影响其参与各地集采的资格 [4] - 2024年销售费用高达10.97亿元,是研发费用的10倍有余 [4] 经营业绩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17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770万至2124万元,延续亏损态势 [4] - 主要产品销售减少导致收入下降15%,尽管成本费用压缩20% [4] - 2021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从1.36亿元逐年递减至1.01亿元,累计降幅达25.7% [5] - 2024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达38.7% [5] 产品管线 - 艾迪注射液至今未恢复生产,其市场已被竞品快速蚕食 [3] - 在研产品中仅有3款处于临床阶段,且均为仿制药或改良型新药,管线储备明显不足 [5] - 新获批的中药配方颗粒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6] - 小儿止咳糖浆等OTC产品因质量瑕疵损害品牌口碑 [6] 公司治理 - 实控人窦啟玲家族长期深度干预企业经营 [5] - 2019年窦啟玲通过签订虚假工程合同套取公司资金3294.87万元用于个人消费 [5] - 2018年拟以1.62亿元高价收购窦啟玲名下6套房产,评估增值率超100% [5] - 窦啟玲父女2024年年薪分别高达229.9万元和209.5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5]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仅余2.8亿元,而短期借款达4.3亿元,流动性风险加剧 [6] - 2025年初拟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仓储项目 [6] - 加速推进绵阳富临医院等医疗服务板块的整合 [6]
益佰制药产品质量、业绩亏损与营销合规难题待解
新浪财经· 2025-08-14 19:57
公司现状与困境 - 公司核心产品艾迪注射液因生产违规被责令停产,涉及药材提取工序违规、批记录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被处以200万元罚款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大跌22.92%,净亏损3.17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770万至2124万元,扣非后亏损2780万至3336万元 [2] - 小儿止咳糖浆因生产记录不实被暂停生产和销售,虽销售额占比低(2012-2024年累计营收1763万元,占比0.10%-0.30%),但品牌信任受损 [2] - 公司被列入商业贿赂通报名单,2022-2024年销售费用分别高达11.96亿元、12.38亿元、10.97亿元,占营收比重43%-50%,是研发投入的十倍 [3] 公司治理问题 - 管理层被质疑资金使用不当,包括套取资金购置办公家具和家装用于个人住所,经核查后被迫归还款项 [3] - 公司及其代理曾因向医院相关人员行贿被公开判决 [3] - 公司治理松懈,实控人行为引发操守质疑,商业贿赂事件暴露底层文化与风险控制不健全 [3] 未来改进方向 - 需重构生产质量控制与合规审核机制,确保生产过程可追溯、记录真实 [4] - 应调整营销与研发费用结构,将更多资源导向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 [4] - 需加强治理透明度,提升董事会独立性与监督力度,重建投资者与公众信任 [4] - 应积极配合监管整改,与政府、采购平台建立合规沟通机制,争取复产核心产品与恢复信用评级 [4] 行业启示 - 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质量为根、诚信为魂、创新为本的经营之道上,而非规模扩张与短期营收 [4] - 公司正面临道德与市场的博弈,需以"责任医药"为底色重建市场信任 [4]
益佰制药涉商业贿赂年市场费达9亿 近五年亏1.88亿公司及高管频被监管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1
商业贿赂问题 - 益佰制药因商业贿赂被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通报,是25家涉事企业中唯一上市主体 [1][3] - 2023年6月公司收到上交所监管函,被问询销售费用中是否存在变相利益输送,涉及学术推广等市场费用8.33亿元(占销售费用69.65%) [5] - 2023-2024年市场费用持续高企,分别为9.66亿元和8.81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升至77.98%和80.33% [6]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34.13亿元降至21.74亿元,归母净利润波动剧烈,其中2022年亏损4.38亿元,2024年亏损3.17亿元 [9][10] - 2024年一季度仍亏损0.09亿元,但同比减亏86.29% [11] - 2022年计提商誉减值6.13亿元,与收购标的业绩未达预期有关 [11] 研发与销售投入失衡 - 研发投入连续四年下降,从2021年1.36亿元缩减至2024年1.01亿元,较2017年峰值2.20亿元缩水54% [8] - 同期市场费用维持在8.33-9.75亿元高位,2020-2024年累计市场费用达44.13亿元 [8][6] 监管违规记录 - 2024年因艾迪注射液生产工序违规被贵州省药监局行政处罚 [12] - 同月因未及时披露主要产品停产信息被贵州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12] - 6月18日再因信披问题被上交所监管警示 [12]
益佰制药、华润医药等药企涉商业贿赂案被通报
经济观察网· 2025-06-21 11:43
医药商业贿赂案件曝光 - 益佰制药、华润医药、海王生物因涉医药商业贿赂案件被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曝光 [2] - 相关企业需领取《价格招采信用评价评级函》 [2] - 涉及企业包括贵州益佰制药、华润安徽医药、华润滁州医药、安徽海王国安医药等 [2] - 华润安徽医药和华润滁州医药为华润医药商业集团下属公司 [2] - 安徽海王国安医药为海王生物子公司 [2] 益佰制药业务及产品 - 公司业务涵盖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和大健康产业 [2] - 医药工业板块包括化学药、中成药和生物药 [2] - 产品涉及肿瘤、心脑血管、妇科、儿科、骨科和呼吸等多个治疗领域 [2] - 抗肿瘤药品2024年营收6.12亿元,毛利率88.38% [3] - 抗肿瘤用药包括注射用洛铂(独家品种、原研药、一类新药)和复方斑蝥胶囊、艾愈胶囊等中药产品 [3] 益佰制药财务数据 - 2024年销售费用10.97亿元,同比下降11.44%,占营收50.45% [3] - 销售费用中学术推广、营销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占比约80% [3] - 2024年研发费用1亿元,同比下降10.38%,占营收4.62% [3] 益佰制药营销体系 - 设立中药肿瘤产品、化药肿瘤产品、心脑血管、妇儿、综合产品等专业学术推广条线 [3] - 构建"五纵一横"专业营销体系,覆盖医院、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 [3] 益佰制药生产违规事件 - 2024年4月因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被要求暂停生产、销售艾迪注射液 [4] - 艾迪注射液用于肝癌、肺癌、直肠癌等治疗,2023年销售量超2900万支 [4]
核心中药注射液停产引发业绩“雪崩”:益佰制药2024年由盈转亏3.17亿元,研发费用不及销售费用十分之一折射创新困境
华夏时报· 2025-05-10 20:5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21.74亿元,同比下降22.92%,归母净利润亏损3.17亿元,同比下降406.79% [2][7]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3.23亿元,同比下降579.10%,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687万元,同比下降76.99% [3][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01亿元,同比下降12.43%,归母净利润亏损938.57万元,但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 [8] 核心产品影响 - 艾迪注射液2024年4月因生产违规被停产,导致抗肿瘤产品收入6.12亿元,同比下降50.30% [6][7] - 艾迪注射液2020-2023年营收分别为7.37亿、6.93亿、4.80亿、4.73亿,占公司营收比例从21.61%降至16.77% [12] - 该产品被取消广东联盟集采中选资格,影响2020-2023年区域营收约4.99亿元 [6] 业务板块分析 - 医药工业板块2024年收入16.84亿元,同比下降28.36%,是营收下滑主因 [7] - 医疗服务板块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88%,大健康产业板块贡献较小 [7] - 销售费用10.97亿元,费用率从43.91%升至50.45%,研发费用1.005亿元同比下降10.38% [12][13] 公司战略与研发 - 公司推进注射用阿扎胞苷、普乐沙福注射液等新药研发,创新药YBR-8002处于临床前研究 [12] - 研发投入营收占比4.62%,较上年提升,但绝对值低于行业优秀企业水平 [12][14] - 销售模式转型为管理区板块模式,加强院外和民营医院市场开拓 [13] 历史财务波动 - 2018年因商誉减值亏损7.25亿元,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亿、2.29亿、2.44亿 [9] - 2022年再次亏损4.26亿元,主因计提子公司商誉减值5.37亿元 [9][11]
患者输液两小时后离世,专家:中药注射液风控仍有短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9:30
中药注射液安全性争议 - 安徽阜阳患者使用刺五加注射液后2小时内死亡 家属要求尸检 卫健委和医院启动调查 [1] - 刺五加注射液近半数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 严重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1] - 2023年刺五加注射液销售额达6.14亿元 位居中药注射液前列 [2][3] - 中药注射剂在危急重症治疗中有独特疗效 但存在安全性隐患 需加强监管和提高质量标准 [2] - 2014-2019年四川1270例刺五加不良反应报告显示 45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为主 多发生在用药30分钟内 [3] - 热毒宁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也多集中在用药30分钟内 [3] 行业监管政策 - 2017版医保目录限制39种中药注射液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基层使用无法医保报销 [4] - 2023版医保目录放宽23款中药注射剂支付限制 9款放宽为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 [13] - 2009年启动中药注射剂再评价 2017年要求严格控制口服改注射制剂 [14] - 2023年《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要求中药注射剂上市后持续收集不良反应信息 完善说明书 [15] - 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3年后仍"尚不明确"将不予再注册 [15] - 2025年炎琥宁注射剂说明书新增黑框警告 限制6岁及以下儿童使用 要求具备抢救条件 [11] 市场表现与企业困境 - 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从2015年831.3亿元缩水至2023年479.8亿元 下降近50% [7] - ST龙津2024年医药制造业营收下降36.19%至0.48亿元 核心产品降价67%参与集采 [7] - 大理药业2021-2023年连续亏损 2025年退市 醒脑静注射液等产品销量下降 [8] - 振东制药、红日药业、益佰制药2024年营收跌幅超5% [9] - 康缘药业2024年营收下降19.86% 热毒宁注射液销量下滑30.98% [9] - 益佰制药艾迪注射液因生产违规被勒令暂停生产销售 [9] 行业改进措施 - 企业开展安全性再评价 如上海凯宝进行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后研究 [9] - 建议医院制定中药注射剂管理使用制度 明确剂量、疗程、不良反应救治等 [15] - 利用现代科技筛查潜在致敏成分 建立监测前瞻模型 [16] - 加强生产质量管理 控制原材料质量 优化生产工艺 [15] - 对有效性不明确或安全性风险大品种采取限制使用或淘汰措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