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企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手握减肥“药王”也顶不住,诺和诺德裁员近万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9-10 21:21
诺和诺德不是近期唯一一家裁员的跨国药企,但是是裁员规模 最大的一家。就在2025年7月,Moderna和默沙东均宣布将 在全球裁员,涉及人数分别约为1000人和6000人。 作者: 张铃 封图:图虫创意 9月10日,诺和诺德宣布裁员约9000人,预计到2026年底每年节省80亿丹麦克朗(约合89.4亿元人 民币)。 同时,诺和诺德将2025年营业利润增长预期下调至4%—10%,此前预期为10%—16%。 裁员是诺和诺德转型计划的一部分。诺和诺德称,决定转型是因为其"近期增长放缓",故计划简化 组织结构、提高决策速度,节省的资金将投入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领域的增长机遇。 目前,诺和诺德在全球有78400名员工,此次裁员计划人数约占总员工的11%。据悉,裁员名单中 超过一半将来自诺和诺德的总部丹麦。 截至2024年底,诺和诺德在华员工为6978人。诺和诺德暂未公布丹麦以外区域裁员数量。经济观 察报函询诺和诺德中国区受此次裁员影响情况,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诺和诺德是一家有102年历史的跨国制药巨头,最初靠胰岛素产品起家,百年来也一直在糖尿病领 域有所建树。近几年,其以横空出世的减肥药司美格鲁肽引领着新一轮全球范围内火 ...
打败全球“药王”的康方生物创始人拟套现4.5亿港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16:23
核心事件与市场反应 - 8月28日公司公告两位创始人通过配售各减持150万股 按每股149.54港元计算合计套现近4.5亿港元[2] - 同日公司宣布发行新股募资35亿港元 2024年已通过两次配售新股分别募得11.7亿港元和19.2亿港元[2] - 配售公告发布后股价下挫4.2% 报150港元/股 总市值1350亿港元 在创新药企中排名第7位[1][2]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 主要受益于核心产品卡度尼利和依沃西进入医保后的销售放量[3][4] - 同期亏损扩大至5.9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5亿元) 主因对Summit股权投资损失由0.3亿元增至1.9亿元及研发投入增加1.37亿元[4] - 截至2025年6月底账面现金余额14.5亿元人民币 短期借款5.1亿元 流动负债约20亿元[2] - 销售团队扩张至1200多人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0%达6.7亿元人民币[4] 研发与战略定位 - 公司正处于从Biotech向Pharma转型关键期 拥有7款自主研发上市产品 12款处于III期临床 12款处于I/II期临床[4] - 15款药物为全球首创或同类最佳 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4] - 2024年5月因核心药物在头对头临床试验中击败全球"药王"K药引发市场关注[2] 股价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5年股价从年初58港元/股上涨至8月27日历史最高点179港元/股 受益于创新药股市热潮[2] - 当前市值1350亿港元在创新药企中位列第7 反映市场对其行业地位的认可[1][2]
集采倒逼传统药企转型,多家企业创新药收入贡献过半
第一财经· 2025-08-25 23:51
创新药成为业绩核心驱动力 - 多家药企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超50%,其中恒瑞医药创新药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比60.66%)[3][5][6],翰森制药创新药收入61.45亿元(占比82.7%)[7],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27.76亿元(占比77.4%)[8] - 创新药业务带动整体业绩增长:恒瑞医药净利润同比增长29.67%[5],翰森制药净利润同比增长15%[7],先声药业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1.1%[8] - 远大医药创新和壁垒产品收入占比达51%(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剔除集采及汇率影响后收入同比增长约13%[7] 企业研发投入与管线布局 -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累计研发投入超480亿元,拥有10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临床开发中[9][10] - 先声药业研发投入率28.7%,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元,建成超60个创新药研发管线[10] - 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收购加码创新药业务,以5亿美元全资收购礼新医药以增强肿瘤领域竞争力[10] 国际化进程现状与挑战 - 国产创新药目前主要依赖国内市场销售,仅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进入2024年全球销售前100药物(收入26.44亿美元)[11] - 企业出海多采用对外授权模式:恒瑞医药累计达成15笔对外授权合作[12],先声药业实现3项自研出海[13] - 远大医药和先声药业均将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强调通过对外授权和临床双报加速全球化布局[12][13] 行业转型背景与趋势 - 2018年集采政策倒逼传统药企向创新转型,2018年成为国产创新药元年(首个国产PD-1单抗获批)[7][10] - 恒瑞医药仿制药收入承压导致2021-2022年业绩下滑,2023年起依靠创新药止跌回升[7] - 创新药收入占比提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收入占比达44.4%[10]
合规危机与业绩困局交织,益佰制药深陷发展泥潭
新浪财经· 2025-08-15 10:25
合规危机 - 公司核心产品小儿止咳糖浆因"记录不实、电子数据不可靠"等缺陷被贵州省药监局要求立即停产停售 [2] - 小儿止咳糖浆四年累计营收1763万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不足0.3% [3] - 2024年4月明星产品艾迪注射液因药材提取工序违规被勒令停产,该品种年销售额曾达7.3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超20% [3] - 2025年6月因商业贿赂被列入信用评价"一般失信"名单,将严重影响其参与各地集采的资格 [4] - 2024年销售费用高达10.97亿元,是研发费用的10倍有余 [4] 经营业绩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17亿元,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770万至2124万元,延续亏损态势 [4] - 主要产品销售减少导致收入下降15%,尽管成本费用压缩20% [4] - 2021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从1.36亿元逐年递减至1.01亿元,累计降幅达25.7% [5] - 2024年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达38.7% [5] 产品管线 - 艾迪注射液至今未恢复生产,其市场已被竞品快速蚕食 [3] - 在研产品中仅有3款处于临床阶段,且均为仿制药或改良型新药,管线储备明显不足 [5] - 新获批的中药配方颗粒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6] - 小儿止咳糖浆等OTC产品因质量瑕疵损害品牌口碑 [6] 公司治理 - 实控人窦啟玲家族长期深度干预企业经营 [5] - 2019年窦啟玲通过签订虚假工程合同套取公司资金3294.87万元用于个人消费 [5] - 2018年拟以1.62亿元高价收购窦啟玲名下6套房产,评估增值率超100% [5] - 窦啟玲父女2024年年薪分别高达229.9万元和209.5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5]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仅余2.8亿元,而短期借款达4.3亿元,流动性风险加剧 [6] - 2025年初拟投资1.5亿元建设智能仓储项目 [6] - 加速推进绵阳富临医院等医疗服务板块的整合 [6]
跨界入主引发股价“过山车”!康惠制药转型迷雾下,三年亏损困局待破
新浪证券· 2025-03-26 16:13
股价波动与市场反应 - 康惠制药股价在3月17日至18日连续两天涨停,市场传闻"恒昌医药借壳",但公司澄清否认 [2] - 控股股东拟以24.7元/股(较停牌前溢价36%)向悦合智创转让股份,总价超5亿元,实控人将变更为李红明、王雪芳夫妇 [2] - 复牌首日股价再度涨停,但此后两日暴跌超16%,呈现"利好兑现后资金出逃"特征 [2] 跨界实控人与业务冲突 - 新实控人李红明夫妇旗下亿安天下主营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与康惠制药医药主业无直接关联 [3] - 亿安天下近三年净利润稳定增长(2023年达4237万元),但医药行业监管严格、研发周期长,与互联网"快迭代"模式存在天然冲突 [3] - 资源错配可能加剧业绩风险,跨界管理难题不容忽视 [3] 公司业绩与财务压力 - 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6306万元、2616万元,预计2024年亏损扩大至8500万元 [3] - 亏损原因包括新生产基地折旧、借款利息增加及子公司整合拖累利润 [3] - 当前股价(18.12元)已低于转让价24.7元,新股东账面浮亏近30%,高成本接盘压力或传导至二级市场 [3] 行业与转型挑战 - 康惠制药的股价波动与业绩困局折射出传统药企在转型期的典型困境 [4] - 医药行业特殊性要求转型需兼顾长期投入与短期盈利平衡 [4] - 新股东互联网背景带来想象空间,但基本面仍是投资者需关注的核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