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

搜索文档
花850万装修别墅 贵州女厅官被控受贿5448万
经济观察网· 2025-09-17 11:22
案件基本情况 -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党组书记杨慧涉嫌受贿罪受审 检方指控其非法收受财物共计5448万余元人民币[1] - 杨慧利用职务便利在医疗设备采购 工程项目承接 工作调动等事项上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帮助[1] - 杨慧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法庭宣布择期宣判[1] 受贿细节 - 杨慧授意朱某某成立公司从事医疗器材销售业务 并通过权力为其业务发展提供帮助[2] - 2019年初至2021年初期间 朱某某在每个春节和中秋共赠送600万元现金给杨慧[2] - 2021年9月杨慧看中价值4000万元别墅 朱某某分17次共赠送4500万元用于购房 另支付850万元装修费用[2] 行业腐败情况 - 医药领域被形容为"针插不进去 水泼不进去的利益怪圈"[3] - 原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王小林受贿金额达1.5亿余元人民币[3] - 王小林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并购重组 医疗设备采购 药品销售等领域为相关方提供帮助[3] 上市公司牵连 - 贵州科开医药有限公司因单位行贿罪和安怀略行贿罪被立案审理[4] - 科开医药母公司信邦制药发布公告称诉讼事项预计不会对公司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4] - 科开医药2023年营业收入22.78亿元 净利润9450.25万元 净资产24.82亿元 分别占信邦制药相应指标的35.26% 26.71%和34.75%[4] 企业并购涉案 - 王小林支持科开医药前身终止与国企并购程序 转而与张某某制药公司并购 并收受利益相关方巨额财物[3] - 信邦制药作为贵州省医药流通龙头企业 建立了覆盖省内主要等级医院的销售网络和全品类配送体系[4]
一纸判决书揭开医药代表行贿黑幕 百神药业IPO终止背后的销售费之谜找到答案?
新浪证券· 2025-08-27 17:39
案件核心事实 - 医药代表通过支付回扣推动药品销售 行贿金额达192万元 涉及30余名医生 相关药品销售额超1000万元[1] - 行贿方式按开药金额10%-15%比例支付现金回扣 个人获利约25万元[2] - 行贿时间段为2018年底至2024年 与公司IPO进程高度重叠[2] 公司IPO相关情况 - 公司2022年7月递交深交所主板招股书 2023年9月主动撤回上市申请[2] - 2019-2022年销售费用累计超9亿元 其中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占比极高 三年合计近8亿元[2] - 学术推广会议累计花费4.21亿元 开会频率远高于同行[2] 销售费用合规性问题 - 销售费用率持续超过50% 2020-2022年研发费用仅5300万元 不足销售费用的6%[4] - 多家推广服务商存在异常:安徽夏达成立当年即成第一大推广商 注册地址偏僻 2022年注销[3] - 推广服务商普遍存在成立即合作 合作完就注销的特征 不符合一般市场逻辑[3] 行业影响与合规趋势 - 医疗领域反腐力度加大 销售费用合规性成为药企IPO最敏感审查环节[4] - 多家拟上市药企因推广费用真实性存疑及商业贿赂风险被终止审核[4] - 公司虽未被认定单位行贿 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存在重大缺陷[4]
那些放弃晋升的三甲年轻医生
虎嗅· 2025-08-26 10:25
三甲医院医生职称晋升现状 - 越来越多三甲医院主治医生放弃晋升副高职称 这些医生年龄在30-40岁之间 入职时学历不高 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但临床经验丰富 多为科室骨干[2] - 2023年国内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通过率创十年新低 三级医院高级职称评审淘汰率达42%[2] - 2024年高级职称申报者中博士学历占比达45% 显示学历要求持续提升[2] 职称晋升门槛变化 - 传统晋升规则要求担任主治医师满5年并满足科研条件可晋升副主任医师 但实际门槛已大幅提高[6] - 过去晋升副高仅需厅级课题和普通SCI文章 现在需要省自然或国自然课题加两篇二区以上SCI文章[6] - 博士毕业生入职时即满足副高晋升条件 只需等待年限 形成对本科/硕士学历医生的"科研碾压"[7] 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 攻读在职硕士期间绩效奖金从月均2万元锐减至3000元 五年学费等硬性支出超10万元[5][8] - 达到参评副高条件总经济花费约40万元 包括课题经费和SCI版面费等[8] - 评上副高后劳务分配系数从1.0提升至1.2 月收入增加4000-5000元 职业生涯可多获90万元收入[8] - 从统计学角度 只有当评上副高概率超过50%时 40万元投入换取90万元收益才合理[9] 职业发展替代路径 - 头部医院外科主治晋升意愿最强 因手术量多且不同职称收入差距大[10] - 副高职称外科医生可通过周末"飞刀"赚取额外收入 单台手术费用2000-5000元 周末可达数万元[11] - 大型三甲医院医生可跳槽至民营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 这些机构对职称要求较低[15] - 临床能力突出的医生可通过自媒体开展科普 粉丝数超百万者不在少数 既能获得认同感也能产生经济收益[16] 政策改革方向 - 2021年国家多部委发文明确不把论文 科研项目 博士学位作为职称申报必要条件[14] - 浙江 江苏试点"临床型职称" 仅考核手术量 患者满意度等指标[14] - 上海胸科医院推出"工匠型"医师评聘体系 以手术创新和疑难病例处理为核心指标[14] - 山东试点"双自主"改革 实现职称与岗位聘用脱钩[14]
白云山股价微跌0.11% 公司前高管涉医药反腐被立案
金融界· 2025-08-14 03:3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3日15时,白云山股价报26.7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03元,跌幅0.11% [1] - 当日成交量为79641手,成交金额达2.13亿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生物医药等研发制造,以及大健康产品、医疗服务等业务领域 [1] - 公司拥有王老吉、陈李济等知名品牌,在医药行业具有重要地位 [1] 公司治理 - 白云山及广药集团前董事长李楚源、前董事张春波等高管因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1] - 涉及问题包括虚增药价套取资金、品牌授权管理腐败等 [1] - 这是近期医药反腐风暴中的重要案件之一 [1] 资金流向 - 8月13日白云山主力资金净流出68.02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795.89万元 [1]
中纪委再次点名医药腐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20:54
反腐高压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1906万件次,立案521万件,处分42万人[2][5] - 国有企业、工程建设、能源、消防、高校、医药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系统整治深入推进[2][5] - 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843万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占比494%,第二种形态占比404%,前两种形态占比近90%[6] 医药领域反腐 - 医药领域作为"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典型代表被中纪委点名[3]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委联合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聚焦关键领域环节加大执法力度[3] -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王茂生案涉案金额巨大,陕西省商洛市查处医疗领域违纪违法案件46件[7] 医疗行业治理措施 - 公立医院开展诊疗行为专项整治,退回医保基金9377万元[9] - 建立集采全流程管理体系,实现医院运营成本降低、患者支出减少、医保基金增效[9] - 修订完善《外送检验(查)项目管理规定》等16项制度文件,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10] 企业合规建设 - 终端销售推广和入院采购是医药行业不合规问题高发领域[10][11] - 部分企业销售费用占比较高但对合规管理重视不足[11] - 建议健全医院关键岗位人员任职交流回避和轮岗制度,完善举报查处闭环机制[11]
深入推进!中纪委再次点名医药腐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8:04
核心观点 - 国家层面反腐高压态势持续 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收信访举报1906万件次 立案521万件 处分42万人[1] - 医药领域作为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被重点整治 14部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2] - 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处理843万人次 其中前两种形态占比近90%[3][4] - 公立医院通过审计整改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宁夏退回医保基金9377万元[6] - 医药企业终端销售推广和入院采购环节为不合规问题高发领域 需加强多维度合规体系建设[7][8] 反腐态势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收信访举报1906万件次 立案521万件 处分42万人[1] - 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843万人次 其中第一种形态417万人次占比494% 第二种形态341万人次占比404%[3][4] - 第三种形态处理42万人次占比5% 第四种形态处理43万人次占比52%[4] - 陕西省商洛市查处医疗领域违纪违法案件46件 党纪政务处分46人[4] 医药领域整治 - 医药领域被列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进行系统整治[1][2] - 14部委联合印发《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2] - 专题片揭露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原院长王茂生藏匿现金等典型案例[4] - 重点打击"隐形变异"违规收送礼金行为 推动以案促改促治[5] 公立医院合规管理 - 宁夏公立医院开展诊疗行为专项整治 退回医保基金9377万元[6] - 建立集采全流程管理体系 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和患者支出[6] - 修订完善《外送检验(查)项目管理规定》等16项制度文件[7] - 安徽芜湖审计部门开展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核查[7] - 湖北武汉严查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使用环节合规性[7] - 甘肃兰州运用Oracle、Python建立9个数据分析模型[7] 医药企业合规挑战 - 终端销售推广和入院采购为不合规问题高发领域[8] - "带金销售"形式更加隐蔽 入院采购存在较高合规风险[8] - 部分企业销售费用占比较高 合规管理重视程度不足[8] - 需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投入保障三方面加强合规体系建设[8] - 建议医院健全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和举报查处移送闭环机制[9]
健友股份: 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25
公司信用评级 - 联合资信维持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AA,维持"健友转债"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1] - 公司信用风险低,主要基于其研发能力、产品种类优势以及财务状况改善[3] - 评级考虑因素包括公司制剂业务增长、原料药价格压力、存货管理及债务负担减轻[3] 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9.2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利润总额扭亏为盈至9.92亿元[3] - 制剂收入同比增长10.04%至30.50亿元,占比提升至77.86%,原料药收入同比下降21.05%至7.87亿元[3] - 综合毛利率从48.45%下降至43.28%,主要受制剂业务毛利率下滑影响[3]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5.01亿元,现金收入比102.79%[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95.10亿元,资产负债率31.78%,较上年下降7.34个百分点[3] - 全部债务20.79亿元,同比下降20.68%,现金短期债务比1.67倍[3] - 存货规模36.75亿元,计提减值准备7.55亿元,主要原材料为肝素粗品[3] - 研发投入5.32亿元,占营业收入13.57%,在研项目49项[4] 行业分析 - 全球肝素市场规模约66.4亿美元,低分子肝素占超90%份额[3] - 行业受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驱动,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5%-7%[3] - 中国肝素出口价格波动反映行业供需变化,新兴市场渗透率提升带来增长机会[3] - 行业面临新型口服抗凝药替代和原料药价格波动挑战[3] 风险因素 - 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90.84%,肝素粗品价格波动影响盈利能力[5] - 海外收入占比76.75%,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和美国加征关税影响[5] - 存货规模较大,需关注肝素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跌价风险[5] - 制剂销售价格下降可能导致毛利率进一步下滑[3] 竞争优势 - 拥有100多项境外药品注册批件和30多项国内批件,产品线覆盖抗凝血、抗肿瘤等领域[4] - 通过美国FDA认证,研发管线涵盖抗感染、抗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3] - 债务负担持续减轻,2024年偿还债务导致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7.31亿元[3] - 现金类资产充裕,期末达20.91亿元,对短期债务保障程度高[3]
益佰制药涉商业贿赂年市场费达9亿 近五年亏1.88亿公司及高管频被监管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1
商业贿赂问题 - 益佰制药因商业贿赂被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通报,是25家涉事企业中唯一上市主体 [1][3] - 2023年6月公司收到上交所监管函,被问询销售费用中是否存在变相利益输送,涉及学术推广等市场费用8.33亿元(占销售费用69.65%) [5] - 2023-2024年市场费用持续高企,分别为9.66亿元和8.81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升至77.98%和80.33% [6]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34.13亿元降至21.74亿元,归母净利润波动剧烈,其中2022年亏损4.38亿元,2024年亏损3.17亿元 [9][10] - 2024年一季度仍亏损0.09亿元,但同比减亏86.29% [11] - 2022年计提商誉减值6.13亿元,与收购标的业绩未达预期有关 [11] 研发与销售投入失衡 - 研发投入连续四年下降,从2021年1.36亿元缩减至2024年1.01亿元,较2017年峰值2.20亿元缩水54% [8] - 同期市场费用维持在8.33-9.75亿元高位,2020-2024年累计市场费用达44.13亿元 [8][6] 监管违规记录 - 2024年因艾迪注射液生产工序违规被贵州省药监局行政处罚 [12] - 同月因未及时披露主要产品停产信息被贵州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12] - 6月18日再因信披问题被上交所监管警示 [12]
事关医药反腐,14部委划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6-16 16:51
医药反腐纠风工作要点 - 2025年医药反腐纠风工作将持续深入,系统纠治医疗服务乱象,14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强化监管 [1] - 监管重点包括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加强医药卫生领域新型、变异和隐形问题研判预警 [1] - 产业端将加强医药行业专项审计,穿透式监管向药品生产端覆盖 [1] 医药购销领域穿透式监管 - 聚焦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医用设备、基建和信息化项目招投标等监管重点,规范检测样本外送、外配处方等关键环节行为 [2] - 鼓励医药企业参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加强合规管理,推动医药代表在医疗机构内的合规管理 [2] - 利用穿透式审计打破信息壁垒,审计部门联合纪检监察、市场监管、医保等机构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2][3] 药品追溯与销售端监管 - 全面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全场景采集应用,打通从原材料采购到招标采购的监管通路 [3] - 紧盯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职业骗保人,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整治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 [3] 医疗服务乱象专项治理 - 重点聚焦患者隐私保护、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医疗美容、儿童近视防控、医学证明开具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5] - 深入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5] - 互联网诊疗监管聚焦互联网处方等重点环节,打击网络"医托"、违规医药广告及虚假营销行为 [5]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与医德医风 - 落实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制度要点,压实医疗机构医德医风管理主体责任 [6] - 对个别医务人员违背医德、败坏医风的行为"零容忍",严肃处理 [6] - 探索医德考评结果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联动机制,营造风清气正行业环境 [7] 纠风工作整体部署 - 通知共4部分15项内容,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 [7] - 持续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压实各部门全流程监管主体责任,加强对医药行业社会组织的督促指导 [7]
天津一医院院长巨额受贿获刑:多名下属为升职行贿,儿子“吃空饷”躺赚百万元
华夏时报· 2025-06-06 16:23
案件概述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院长雒明池因受贿1174万元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80万元 [1][4] - 受贿行为涉及供药、工程中标、职务晋升等事项,时间跨度从2005年至2024年 [4] - 案件为医药反腐高压态势下的典型案例,彰显行业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9] 受贿细节 - 受贿来源包括12名下属(11万元至87万元不等)、9家药企(如安徽某某药业87万元、旭志医药20万元购物卡)、5家民营医院(如天津华北医院23万元)及亲属(641万元) [5][6][7] - 金额最大单笔受贿来自亲属雒某江,14年累计641万元,占总受贿额过半 [7] - 安排儿子雒某哲在两家企业挂职"吃空饷",8年获利109.6万元(工资及五险一金) [8] 涉案企业关联 - 行贿药企旭志医药原为达仁堂(600329 SH)控股子公司,2023年6月达仁堂退出持股后由魏某明全资控股 [5] - 民营医院天津华北医院、天津河东丽人医院通过行贿获取经营便利 [6] 行业影响 - 案件反映医药领域权力腐败问题,凸显内外部监督机制缺失 [9] - 专家建议完善医疗系统选人用人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与媒体监督 [9] - 医药反腐持续高压态势将推动"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