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鲢

搜索文档
稻浪翻滚、虾蟹满塘 “一田多收”模式解锁希望的田野“财富密码”
央视网· 2025-09-10 17:21
盐碱地改良与农业创新 - 吉林省大安市通过有机硅新材料改良剂和生物治理技术实现10万亩盐碱地当年改良当年种植[1][3] - 创新稻蟹虾共生模式 盐碱地养殖小龙虾20万尾 新增1200亩设施养殖产出虾苗4200万尾[5][7] - 盐碱地改良项目预计产值达2500万元 实现一田多效一水多用的生态农业模式[7] 特色水产养殖发展 - 新疆石河子首次成功养殖澳洲蓝龙虾130万尾 依托天山冰雪融水矿物质和充足日照条件[8][12] - 采用智能化饲喂系统提升养殖效率 龙虾提前一个月上市 每亩产量达200公斤[12][14] - 安徽宣城南漪湖32万亩水域结束160天封湖禁渔 实施人工增殖放流促进渔业资源恢复[15][19] 农业技术升级与产业增效 - 内蒙古准格尔旗通过坡改梯田和滴灌覆膜技术将1.6万亩荞麦亩产量从190斤提升至260斤[20] - 建成全产业链模式带动10个村社规模化种植 实现农户亩均增收300元[20] - 南漪湖渔业通过生态养护措施有效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19]
白鲢跃清波(多味斋)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16
寒山湖渔业资源概况 - 水域资源丰富,盛产鲫鱼、白鲢、花鲢、鲤鱼、草鱼、螺蛳青等多种淡水鱼种 [1] - 周边生态体系完整,存在鳑鲏、泥鳅、黄鳝、溪鳗、甲鱼等辅助水生物种 [1] - 年捕活动具有季节性特征,冬捕主要针对胖头鱼(花鲢),其他鱼种会被放回湖中 [3] 白鲢生物学特性与市场定位 - 白鲢被称为"跳鲢",性情活跃易受惊,常跃出水面 [1][2] - 春季会浮出水面争食松花粉,夏季低气压时探出水面透气 [2] - 外形特征为体侧银白闪亮,但头小肉多、腥气重、刺多且细,肉质相对松散 [2] - 主要加工用途为制作鱼丸,浙北地区会加入墨鱼蓉提升口感 [4] - 处于淡水鱼鄙视链末端,市场价格较低,部分沿海地区禁止上餐桌 [3] 花鲢/胖头鱼生物学特性与市场价值 - 花鲢别称鳙鱼/胖头鱼,外形肥头大耳带黑褐色斑纹,性格沉稳 [2] - 每年增重约1斤,10斤重大鱼需生长7-8年 [3] - 头部富含胶质,是剁椒鱼头、红烧胖头鱼等名菜的主要原料 [2] - 捕捞难度大,挣扎力道强劲,曾造成渔民骨折事故 [3] 区域消费习惯差异 - 北部山区将白鲢作为年夜饭"碗头鱼",象征"连年有余",通过油煎红烧方式烹饪 [3] - 南部沿海地区以大黄鱼为"碗头鱼",排斥白鲢上桌 [3] - 浙北杭嘉湖地区专注白鲢深加工,发展出特色鱼丸制作工艺 [4] 生态互动关系 - 鸬鹚种群以湖鱼为食,单只每日消耗约10条活鱼,主要捕食上层的白鲢 [2] - 春季松花粉落入湖面形成天然饵料,引发鱼类集体摄食行为 [1]
【安康】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倍增计划—鱼肥水美产业兴
陕西日报· 2025-08-19 08:05
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 白河县丰源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高密度陆基桶养殖模式 配备自动化给氧供电和24小时排水系统 实现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 [1] - 陆基桶养殖依托循环供水模式 鱼类粪便通过管道进入净化池进行生物降解 达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 - 该公司养殖鲈鱼50余万尾 预计年产量30余万公斤 产值超1000万元 [1] 产业带动与增收模式 - 白河县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务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1] - 岚皋县渔业从业者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 [4] - 白河县发展休闲垂钓和渔旅观光项目 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并带动餐饮民宿产业发展 [2] 区域渔业发展规模 - 白河县培育33家水产规模经营主体 包括8家现代设施渔业主体和25家流水跑道式池塘养殖企业 [2] - 白河县建成陆基鱼池3万余立方米 水产品产量5300吨 生态渔业总产值突破2.3亿元 [2] - 岚皋县水产养殖面积18671亩 年产水产品7000余吨 [4] 特色品种与产业链延伸 - 岚皋县聚焦冷水鱼+富硒产业 以杂交鲟鱼和多鳞白甲鱼为特色品种 [4] - 延伸鱼子酱和鱼糜制品等精深加工产业链 建设垂钓基地 [4] - 陕西省顺兴硒源农旅发展公司养殖基地面积1.5万平方米 现有200个直径两米育苗盆 [3] 养殖品种与产能规划 - 陕西省顺兴硒源农旅发展公司投放鲟鱼苗8万尾 花鲢苗5万尾 计划增投20万尾 [3] - 引进200尾鲟鱼种鱼 最大种鱼重200多斤 [3] - 岚皋县培育出南宫鱼 岚翠湖 汉岚等一系列特色品牌 [4] 区域资源与产业定位 - 白河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 水资源丰沛适宜生态渔业 [1] - 岚皋县拥有600余条河沟 为冷水鱼提供优良生存环境 [4] - 安康市推进生态渔业倍增计划 通过扩面积增产量提质效实现以鱼净水以水养鱼以渔富民 [2]
陕西吴起:漫山遍野的绿,就是聚宝盆
人民日报· 2025-08-14 14:32
生态修复成效 - 林草覆盖率从1997年19.2%提升至目前72.9% [1] - 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46万亩 林地总面积从49.8万亩增至470余万亩 [4] - 采用植保无人机提升补植效率 单次运送20棵树苗仅需3分钟 [4] 现代农业发展 - 建成日光温室2950座及拱棚3304座 种植山地苹果12万亩 [7] - 牧兴庄村大棚果蔬年均增收约60万元 单棚哈密瓜产量达8000斤 [7] - 水产养殖面积超1.5万亩 2023年鱼塘产量4万斤实现收入40万元 [5][7] 生态旅游产业 - 2024年接待游客84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4.13亿元 [9] - 南沟村文化旅游季月均吸引游客近万人次 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8][9] - 开发彩虹滑道等旅游项目 操作员月工资2800元 [7][8] 碳汇经济开发 - 已开发碳汇林79万亩 预估首期碳汇交易量24万吨 [9] - 与深圳企业签署林草碳汇协议 预期收益1920万元 [9] 产业结构转型 -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超17亿元 [7] - 从传统放牧转为舍饲养殖 90只羊实现规范化管理 [3] - 苗木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 通过科学栽植法和混交模式实现 [3]
重庆市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7批次食品安全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10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7 16:21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抽检27批次食用农产品 其中25批次合格 2批次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7.4% [2] - 不合格产品涉及龙眼和桂圆 二氧化硫残留量分别达0.276g/kg和0.277g/kg 超出≤0.05g/kg的国家标准限值 [3] - 监管部门已启动不合格产品查处程序 包括风险控制 产品召回和下架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 不合格产品信息 - 綦江区共午天蓝苑食品店销售的龙眼(2025-01-20进货) 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5.5倍 [3] - 綦江区何氏水果经营部销售的桂圆(2025-01-22进货) 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5.5倍 [3] 合格产品抽样情况 - 抽检范围覆盖水产 蔬菜 食用菌 肉制品等品类 包括花鲢 洋葱 芹菜 金针菇 杏鲍菇等25个品种 [4] - 涉及重庆本地及湖北 贵州 山东等多地生产企业 如湖北新代米生物科技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等 [4] - 被抽样单位包括个体经营户和超市 如綦江区姜侯食品经营部 綦江区家喜生活超市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