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车记录仪
icon
搜索文档
奥尼电子股价微跌0.28% 盘中振幅超5%
金融界· 2025-08-21 02:3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0日收盘,奥尼电子股价报35.93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0元,跌幅0.28% [1] - 当日开盘价为36.04元,最高触及37.37元,最低下探35.36元,全天振幅达5.58% [1] - 成交量为47001手,成交金额1.70亿元 [1] 公司概况 - 奥尼电子属于通信设备制造业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音视频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涵盖网络摄像机、行车记录仪、蓝牙耳机等消费电子领域 [1] - 公司注册地位于广东省,具有专精特新企业资质 [1] 资金流向 - 8月2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3.26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2803.54万元 [1]
博实结20250715
2025-07-16 08:55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博实结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2024 年总收入约 14 亿元,利润约 1.8 亿元;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长迅速,预计第二季度利润增速优于第一季度,因无春节影响[2][7] - **业务板块情况** - **智能车载终端业务**:面向后装市场,对标锐明技术和移为通信,综合毛利率约 30%,海外略高于国内,产品有定位导航仪等[2][9][10] - **智能出行组件业务**:含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组件,受益于高端客户切入和成本改善,预计 2025 年毛利率回升至 15%-20%,有望恢复增长[2][11] - **智能睡眠终端业务**:推出面向北美市场的智能床笠,预计 2024 年收入约 2 亿元,毛利率约 17%,对净利有正向影响,未来应用前景广阔[2][13][14] - **其他智能硬件业务**:涵盖收款音箱等多种品类,目前收入体量小,单项品类收入占比超 10%将单独披露[15] - **海外市场**:自 2024 年重点拓展,收入占比达 22%-23%,盈利能力强于国内,部分业务毛利偏低使整体毛利下降,但智能视频终端净利率高影响不大,未来增长势头良好[2][8][16] - **公司优势** - **研发层面**:具备模组自研和生产能力,研发效率高[17] - **管理层面**:事业部独立核算利润,核心人员参与分成,费用管控积极;生产人员占比高且地处惠州,管理费用率低于对手[17][18] - **投资建议**:看好海外市场开拓、智能视频终端发展和整体毛利改善三大增长点,预计 2025 年利润有望 25%以上增长,后续增速或提高,目前估值约 36 倍[3][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发展历程**:2009 年成立,专注车载终端;2015 年自主研发模组;2017 年设立 IoT 事业部,布局智能硬件领域[4] - **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董事长赵晓强直接控股约 34%股份,上市前近 18%股权分配给高管和核心员工,形成长期激励机制[5] - **业务选择策略**:业务选择看重利润,利润过低的业务可能不再开展,导致 2020 - 2022 年部分业务下滑[12]
鸿泉物联(688288):公司深度报告:国四补贴为重卡注入明确增量,乘用车及两轮车加码成长斜率
信达证券· 2025-06-18 17: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信达证券首次覆盖鸿泉物联,给予“买入”评级 [3][8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鸿泉物联作为国内商用车车联网领域领军企业,凭借全产业链技术布局与前瞻性市场卡位,在商用车更新、乘用车及两轮车智能化升级三大赛道协同突破,业务结构从单一商用车领域向多维度智能化市场延伸,成长逻辑转向技术与场景共振新范式 [13][86] - 国四汰换政策重构行业生态,重卡市场迎结构性复苏,鸿泉物联全栈智能网联能力构筑壁垒,深度绑定头部主机厂,在政策驱动的更新周期中具备先发优势 [13] - eCall国标落地催生新蓝海,鸿泉物联获得欧盟认证,打开出海通道;域控制器需求爆发,公司在该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产品覆盖多元场景,在供应链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14] - 两轮车智能化浪潮兴起,分级团体标准出台,鸿泉物联紧抓趋势,前装市场布局抢占行业先机,有望开辟第三赛道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商用车车联网领军者,国四汰换开启新机遇 - 商用车全栈智能网联与座舱产品:鸿泉物联拥有行车记录仪、T - BOX、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等全栈商用车网联产品,多数已成为重卡前装零部件。其中行车记录仪可记录存储车辆信息并提供驾驶指导;T - BOX可实现车联网应用等功能;ADAS能降低车辆运营安全隐患;智能座舱的中控屏和仪表可提升司机驾驶体验,公司围绕智能座舱开发多种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16][19][27] - 商用车报废更新政策加码,国四纳入补贴范围:2025年政策范围扩容,新增国四车型并将天然气重卡纳入补贴体系;资金渠道和拨付方式调整,提高资金给付落实效率;实施期限延长。补贴政策从报废和新购两方面鼓励车主汰换老旧车辆,报废 + 新购补贴叠加最高可达14万元。2024年重卡销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整体变化不明显,2025年若国补政策推动效果显著,销量同比增长空间显著 [30][33][35] eCAll及域控制器,帮助公司打开乘用车市场 - 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标准发布,有望撬动百亿市场空间:欧盟等多地出台eCall法案,佐思汽研预测全球eCall系统市场到2030年将增长至99.31亿美元。2025年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5672 - 2025发布,将于2027年7月1日实施,预计2027年国内乘用车eCAll市场规模约为110.3亿元 [44][45][48] - 鸿泉物联eCAll获得欧盟认证,助力国内主机厂出海:2024年公司获得重要客户海外版车型的E - call产品定点,2025年4月获得欧盟eCall认证。随着国内主机厂整车出口增长,公司有望在乘用车市场获取长期增益 [52] - 多样化座舱需求带动控制器市场规模攀升,公司相关收入高速增长:智能座舱个性化需求崛起,推动域控制器市场快速扩容。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我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规模达57亿元,2025年将达88亿元左右。鸿泉物联在该领域有多种产品,2024年控制器产品实现收入9075万元,同比增加201.57%,毛利率36.13%,销量累计达55万件 [55][60][64] 两轮车智能化趋势明确,有望带动配套硬件出货增长 - 两轮车智能化团体标准出台,多家主机厂有望跟进智能化前装布局:2024年中国电子商会发布两轮车智能化分级团体标准,将骑行智能化划分为六个级别,从多个方面对智能化进行判断,并已在部分企业试点。两轮车智能化需求增加,其硬件基础智能化需求有望显著增加,传统主机厂有望加速智能化布局 [65][66][67] - 鸿泉物联紧抓趋势性机会,两轮车收入有望突破性增长:公司把握两轮车智能化趋势,2024年研发相关产品,已与部分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测算摩托车智能化市场在不同渗透率下规模可观,且主机厂财务状况较好,有望支撑公司订单落地和兑付 [68][72][75] - 拐点已现,公司有望在三重推动力下实现强势增长:过去公司业绩受重卡产销规模周期波动影响显著,随着进军乘用车和两轮车市场,下游需求更丰富,有望平滑业绩波动。2025Q1公司归母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基本面回暖且具备持续性 [76][77] 盈利预测、估值与投资评级 - 盈利预测及假设:预计车载联网终端业务2025 - 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4%/29%/29%,毛利率分别为34%/36%/37%;控制器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49%/41%/34%,毛利率为41%/38%/36%;平台软件开发服务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8%/15%/14%,毛利率为69%/70%/71%;智能座舱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75%/63%/62%,毛利率稳定在27%左右 [83] - 估值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6.97/9.35/12.55亿元,同比增长33.2%/34.1%/34.2%;归母净利润0.60/0.85/1.22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7.6/33.6/23.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6]
中国的跨境电商,何时能重回越南?
雷峰网· 2025-03-07 19:02
Temu在越南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 Temu因不符合新电商法规在乌兹别克斯坦面临运营限制,且未获得正式许可[2] - 尽管遭遇合规问题,公司仍将越南视为关键增量市场,正积极解决审批问题以重返市场[3][4] - 下架前在越南表现亮眼:日订单量达数十万单,GMV超百万美元,通过90%折扣和“砍一刀”社交玩法快速获客[6] 低价策略的争议与合规风险 - 低价策略引发越南本土商家恐慌,如行车记录仪售价仅7.1万越南盾(20元人民币),远低于其他平台[7] - 被下架主因包括未提交业务注册申请、税收及财务报告不合规,连带Shein也被迫停运[8][9] - 行业分析指出,越南政府保护本土产业力度强,Temu模式可能冲击当地批发体系与制造业[7][8] 越南电商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越南电商市场规模达138亿美元,Shopee以59.2%份额领先,TikTok Shop两年内跃居第二(23.3%)[12] - TikTok凭借直播电商快速崛起,日均订单量100-200万单,文化相似性助力其复制中国成功经验[13][14] - Temu件单价6-7美元,略高于TikTok(6-8美元)和Shopee(5-8美元),但东南亚市场低价优势不明显[15] Temu重返越南的机遇与挑战 - 越南电商渗透率不足10%,增长潜力大,年轻消费者转向线上或推动渗透率升至20%-30%[12] - 行业认为Temu需解决合规问题并调整策略,单纯依赖广告投放和低价难以撼动Shopee/TikTok地位[15] - 越南政府改组可能带来政策松动,公司若完善本土资质仍有较大回归希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