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
搜索文档
有中成药差价高达3000倍,多地紧急出手整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5 22:43
中成药价格治理行动概况 - 多地密集发布中成药异常价格风险线索,价格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安徽、山西、山东、内蒙古、天津、辽宁等多地近日发布通知要求企业自主降价[2] - 此项覆盖多地的价格治理工作始于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以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目前多地已基本实现常态化治理[2] - 随着工作深入推进,部分省市信息公开力度加大,价格差异引发广泛关注,例如天津在11月21日发布的清单中公布了药品每日费用[2] 价格差异的具体表现 - 在天津发布的药品清单中,部分药品每日费用与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相比在千倍以上,最高达3042倍[2] - 根据7月的风险线索通报,全国挂网的8.8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药品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5] - 国家医保局将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分发各地,专项治理行动由此展开[6] - 天津的药品清单共涉及886个药品,大部分每日费用与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相比在10倍以内,但有多款药品价差超千倍,例如药都制药集团的逍遥丸每日费用2129.40元对比同品种最小0.70元,价差3042倍;其补中益气丸每日费用3807.00元对比1.50元,价差2538倍[6] 价格治理的规则与执行 - 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要求企业将相关药品自主降价至“同种药品最小每日费用”3倍以内,对自主降价后价差在3倍至5倍的药品进行黄标管理,5倍至10倍进行红标管理,高于10倍及以上则暂停挂网[7] - 黄标和红标预警是各地推进工作的主要方案,但存在差异,例如内蒙古对于调整后日治疗费用不超过5元的药品不进行预警[7] - 企业若对处置结果存疑可提起申诉,如安徽省要求申诉时须提供情况说明、相关药品全国价格体系等证明材料[8] 价格差异的合理因素 - 同一名称的中成药成分可能不同、不同企业的质量标准可能有差异,因此同一种中成药价格会有所差异[3][7] - 同种药品剂型不同,即使口服剂型也有多种,且中成药缺乏明确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标准,质量标准高的企业产品价格也会较高[7] 对行业与企业的影响 - 价格治理以同品种最低日均费用为基准分级管控,价差超10倍可能被暂停挂网或禁用,红黄标药品会被医院谨慎采购,直接冲击产品销量,企业面临降价与业绩的双重考验[10] - 行业分化将加剧,大型企业有实力通过自建种植基地、改进工艺应对成本压力,而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与标准化质量管控的中小药企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10] - 长期依赖高营销费用的企业需压缩不合理开支,营销模式难以为继,价格治理将倒逼企业将重心转向药材品质、生产工艺和临床疗效[10][11] - 合规且能证明“优质优价”的企业,反而能在规范市场中巩固竞争优势,获得更多临床认可[11] 构建长效控价机制的举措 - 国家医保局除推进医药价格风险处置外,还组织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挂网药品价格专项治理等,目前第四批中成药集采正稳步推进,涉及28个采购组、90个药品[11] - 专家建议扩大中成药集采覆盖面,将挂网治理中发现的高价高频品种纳入集采,并持续优化集采规则,形成“集采压价+挂网控价”的双重防线[11] - 建议建立中成药质量与定价挂钩体系,完善全链条追溯与监管,强化招采信用体系,对价格造假、拒不调价的企业实施失信惩戒[12] - 探索以大规模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为支撑,明确中成药临床疗效定位,对疗效确切、不可替代的品种予以合理定价[12]
有中成药差价高达3000倍,多地紧急出手整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5 22:35
21世纪传媒 · 公众号矩阵成员。 近日,多地密集发布中成药异常价格风险线索,中成药价格治理向纵深发展。 11月25日,安徽发布《关于中成药医药价格核查线索通报处置的通知》,要求涉及的中成药企 业于2025年11月25日至11月28日登录省药品交易系统自主降价。除安徽外,山西、山东、内 蒙古、天津、辽宁等多地近日也发布类似通知。 以下文章来源于21新健康 ,作者闫硕 21新健康 . 这项覆盖多地的价格治理工作始于今年7月。彼时,业内流传一份名为《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 报(第一批)》的文件,这是国家医保局为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而发布的。随后,各地积极 记者丨 闫硕 编辑丨季媛媛 响应,开展中成药异常价格风险线索处置工作,目前多地基本实现常态化治理。 随着此项工作深入推进,部分省市的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价格差异引发广泛关注。以天津 为例,在今年9月发布的治理清单中尚未公布涉及药品的每日费用,但在11月21日发布的清单 中进行了公布,部分药品每日费用与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相比在千倍以上,最高达3042倍,相 差较大。 一般而言,由于同一名称的中成药成分可能不同、不同企业的质量标准可能有差异等因素,同 一种中成药价格会 ...
3000倍价差!中成药价格异常 多地启动专项整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5 18:52
11月25日,安徽发布《关于中成药医药价格核查线索通报处置的通知》,要求涉及的中成药企业于2025 年11月25日至11月28日登录省药品交易系统自主降价。除安徽外,山西、山东、内蒙古、天津、辽宁等 多地近日也发布类似通知。 这项覆盖多地的价格治理工作始于今年7月。彼时,业内流传一份名为《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 批)》的文件,这是国家医保局为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而发布的。随后,各地积极响应,开展中成药 异常价格风险线索处置工作,目前多地基本实现常态化治理。 随着此项工作深入推进,部分省市的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价格差异引发广泛关注。以天津为例,在 今年9月发布的治理清单中尚未公布涉及药品的每日费用,但在11月21日发布的清单中进行了公布,部 分药品每日费用与同品种最小每日费用相比在千倍以上,最高达3042倍,相差较大。 一般而言,由于同一名称的中成药成分可能不同、不同企业的质量标准可能有差异等因素,同一种中成 药价格会有所差异,但如果中成药名称、选材、剂型、质量标准均相同,却出现十几倍甚至数十倍价 差,说明存在明显的价格水分。业内普遍认为,中成药价格风险治理工作的推进将有效挤压价格水分, 并将与其他价格治 ...
2025年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概览:“她经济”消费升级,聚焦女性健康需求
头豹研究院· 2025-06-03 20:23
报告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近年来稳健增长并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妇科调经中成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未来在“她经济”与老龄化背景下,细分市场潜力凸显,叠加政策与资本支持,市场将持续扩容,有望成为大健康领域重要增长引擎 [3] 各部分总结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行业概述 - 不同地区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差异,正常月经周期为21 - 36天,平均28天,包括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三个阶段 [15] - 子宫肌瘤是常见良性肿瘤,40 - 49岁患病率最高,治疗方案有观察、药物、手术与介入治疗 [22]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病、疑难病,典型症状为盆腔疼痛,一线治疗药物包括NSAID等 [26] -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内分泌疾病,提倡个体化综合治疗,高雄激素治疗用药包括短效COC等 [31] - 妇科调经用药指恢复女性正常月经周期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西药有孕激素、雌激素类,中药常用中成药有加味逍遥丸等 [35][38]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的市场规模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238.9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312.8亿元,未来政策红利释放和消费端需求升级将推动发展 [43] - “月经羞耻”使行业渗透率有提升空间,女性健康意识觉醒推动需求从“隐性”转向“显性” [48]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产业链分析 - 2024年4月部分中成药原料价格处历史高位,抬升生产成本,头部药企更具成本控制优势,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53][54] - 截至2025年4月,补气养血类中成药主导市场,头部企业品牌壁垒凸显,行业集中度偏低 [61] - 2020 - 2024年网上药店销售占比上升,2024年Q1 - Q3妇科调经用药销售占比领先且同比增长,市场有扩容空间 [69]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以太极集团等为代表,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优;第二梯队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强或产品线丰富;第三梯队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弱 [77] - 市场竞争分散复杂,头部企业扩大优势,中小企业突围,未来头部企业将扩大份额,中药新药研发加速 [78][79]
2025年中国妇科经纬用药行业概览:“她经济”消费升级,聚焦女性健康需求
头豹研究院· 2025-06-03 20: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近年来稳健增长,市场需求与政策红利推动行业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妇科调经中成药占主导地位,未来在“她经济”与老龄化背景下,细分市场潜力大,市场将持续扩容 [3] - 月经失调是常见问题,中西医治疗思路差异大,行业西药以孕激素和雌激素为主,中药品种丰富竞争激烈,随着月经观念开放与女性健康意识觉醒,行业将迎来新增长空间 [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行业概述 - 月经是女性生理事件,不同地区女性初潮年龄有差异,正常月经周期为21 - 36天,平均28天,分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 [15] - 月经失调指周期和经血量异常,诱发因素有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病症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4] - 妇科调经用药指调节生殖内分泌或整体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药物,分西药和中药 [35] -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受政策支持和女性健康意识提升影响发展,西药以激素类为主,中药多元化竞争 [3][5]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的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妇科调经用药行业市场规模达238.9亿元,预计2029年增长至312.8亿元,女性健康意识提升、政策支持等推动市场发展 [43] - 未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端需求升级,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43][48]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产业链分析 - 中成药上游原料价格分化,头部药企更具韧性,中小药企面临经营压力,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53][54] - 中成药中游市场稳定增长,厂商格局长尾分散、头部集中,经典名方占主导,头部企业有竞争壁垒 [60][61] - 妇科调经用药下游顺应线上渠道渗透趋势,市场扩容源于需求刚性与消费粘性,线上购药匿名性契合部分消费者需求 [71]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由消费需求升级驱动,未来将呈现结构性分化与创新突围并行趋势 [76] - 市场竞争分散、多维,头部企业扩大优势,中小企业突围,增速分化显著 [78] 中国妇科调经用药的代表企业分析 - 第一梯队以太极集团、国药现代和同仁堂为代表,盈利能力优异,产品线丰富 [77] - 第二梯队以白云山、奥瑞特和丽珠集团为代表,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强,部分企业产品线丰富 [77] - 第三梯队以海王生物为代表,盈利能力弱,品牌影响力有限,妇科疾病治疗非重心 [77]
同仁堂科技:“聚焦”战役 提升营销效能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30 15:54
公司战略与营销 -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品种与渠道建设,推广资源向大品种、中线品种、御药300年、阿胶、儿药等倾斜,形成结构清晰的品种群 [1] - 营销聚焦"插旗行动",覆盖山东、广西、河北等10个重点省份,累计开展206场活动,举办终端推广近1500场次,实现重点省份巩固与空白市场覆盖 [9] - 通过"京牛冰雪季"和"京东超级品牌日"活动,结合亚冬会热点与年轻受众心理,推出创新营销策略 [11] 核心品种表现 - 优化西黄丸、京制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系列价格体系与运营策略,三品种覆盖全国30个以上省份 [9] - 京制牛黄解毒片、补中益气丸、加味逍遥丸在"养生钜惠"活动中成为爆品,订单量显著提升 [13] - 西黄丸、京制牛黄解毒片通过AI短片《AI"丸"儿转养生宇宙》引发年轻群体共鸣,成为春季养生热搜词 [14] 品牌传播与创新 - 设计"养生slogan"海报(如加味逍遥丸"情绪堵车时,我走ETC车道"),在地铁、公交站等场景吸引路人关注 [12] - 结合冰雪运动热点,在哈尔滨策划"袪火养生潮"活动,强化京制牛黄解毒片的品牌认知 [11][14] - 采用跨次元创意(如博物馆文物、外星人元素)制作短视频,提升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效率 [14]
汗在哪里,病就在哪里?提醒:这3个地方出汗要小心了→
央视财经· 2025-04-23 23:46
出汗与健康关系 - 适量排汗有利于健康 但出汗过多可能导致伤津耗气 出现气阴两虚症状如口干舌燥 心烦心悸 神疲倦怠 [11] - 出汗过多还可能引发身体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食用生地 麦冬 沙参等养阴生津药材 [12] 异常出汗部位及对应病症 手心脚心出汗 - 症状:阴虚火旺 表现为口干舌燥 失眠多梦 心烦易怒 夜晚盗汗 [1] - 改善方法:养阴清热 滋阴降火 [2] - 推荐中成药:知柏地黄丸(需中医指导 脾虚便溏者慎用) [3] 大腿根部出汗 - 症状:肝经湿热下注 表现为阴部潮湿瘙痒 尿少尿黄 大便黏腻 [4] - 改善方法:清热除湿 泻肝 [5] - 推荐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疗程≤2周 肾病患者禁用) [6] - 饮食禁忌:忌辛辣 油腻 甜食及饮酒 [7] 鼻头出汗 - 症状:脾气虚 表现为抵抗力差 气虚乏力 易感冒 [8] - 改善方法:健脾益气 [9] - 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实证湿热者禁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