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加快打造消费新高地 向“新”而行,消费市场活力更足
人民日报· 2025-10-19 09:48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国庆中秋假期湖北零售业和餐饮业累计交易额达526.06亿元,网络零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15.3% [1] - 今年前8月湖北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19.2% [3] - 国庆中秋假期湖北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2.9% [8] 方式创新:跨境电商与直播电商 - 依托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跨境电商实现商品“隔夜达全球”,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 [2] - 天门市服装电商城企业湖北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去年日均发货10万单,年销售额达13亿元,今年新基地开工后目标销售额20亿元 [2] - 天门市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约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超1.3万家,已构建“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全链条体系 [2] - 天门服装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仓投用后,海外消费者线上下单最快次日收货 [3] 技术创新:小龙虾产业突破 - 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约870亿元 [4] - 通过温棚土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等多种模式技术攻关,实现“四季有虾”,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潜江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 [5] - 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今年上半年鲜活小龙虾交易量达17.7万吨,交易产值达75.27亿元,产品可送达全国600多个城市 [6] - 今年前8月湖北省限上餐饮营业额增长6.3% [6] 内容创新:茶文旅融合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推动茶产业与研学、科技、文旅深度融合,打造茶园景区、茶厂展厅等特色文旅项目 [7] - 今年前8月五峰共接待游客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1% [7] - 湖北省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发展 [8]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向“新”而行,消费市场活力更足
人民日报· 2025-10-18 15:16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国庆中秋假期零售业和餐饮业累计交易额达526.06亿元,网络零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15.3% [1] - 今年前8月湖北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19.2% [3] - 今年前8月湖北省限上餐饮营业额增长6.3% [6] - 国庆中秋假期湖北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2.9% [8] 跨境电商与新型消费 - 依托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实现中国电子产品、生物医药、汽车配件“隔夜达全球”,以及进口生鲜产品及时送达 [2] - 天门市已构建“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全链条体系,纺织服装类经营主体约7000家,电商平台注册店铺超1.3万家 [2] - 湖北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去年日均发货10万单,年销售额达13亿元,今年新基地开工后目标销售额20亿元 [2] - 天门服装已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仓投用后,当地消费者线上下单最快次日收货 [3] - 商贸流通企业加快数字化赋能,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表现抢眼 [3]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消费 - 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约870亿元 [4] - 通过温棚土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稻田养虾等多种模式实现“四季有虾”,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潜江冬虾上市量达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 [5] - 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今年上半年鲜活小龙虾交易量达17.7万吨,交易产值达75.27亿元,产品可快速送达全国600多个城市、1200多个服务网点 [5][6] - 技术创新推动武汉热干面、襄阳牛肉面、潜江小龙虾、宜昌肥鱼等餐饮服务消费火爆出圈 [6] 文旅融合与内容创新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推动茶产业与研学、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今年前8月共接待游客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1% [7] - 五峰县打造青岗岭生态茶园、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等特色文旅项目,通过沉浸式演出《一叶芳华》等吸引游客,实现“茶园变景区、茶厂变展厅、茶农变导游” [7] - 湖北持续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已建成投运文旅综合体项目104个,带动避暑、冰雪、演艺等业态蓬勃发展 [8]
双节嗨翻英德!20万+游客打卡各大茶厂解锁花式玩法
南方农村报· 2025-10-12 20:31
文章核心观点 - 英德市在“双节”假期以“茶文旅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各大茶厂丰富的活动和创新玩法,吸引了超过20万游客,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9][11][29] 红旗茶厂表现 - 红旗茶厂单日客流量创历史峰值,达到1.38万人次 [8] - 双节8天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其中3日至5日连续单日客流“破万” [11][12] - 活动以“年代感”为主题,设置复古NPC互动、红旗大舞台歌唱表演、每日抽奖及“红旗小课堂”制茶手作体验,吸引大量粤港澳大湾区游客 [14][15][16][20][21] 积庆里红茶谷表现 - 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2万人次,迎来新一轮打卡热潮 [28][29] - 借助央视节目《山水间的家》明星效应,推出撒贝宁同款茶饮,带动消费 [31][32][33] - 推出红茶冰淇淋、奶茶等茶系新品,并每日进行中式茶艺与英式下午茶表演,同时国风NPC舞蹈演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4][35][38][39] 英九庄园表现 - 双节8天茶啤销售近3000箱,文旅总收入近80万元 [45][46] - 创新推出“英红九号中式精酿茶啤”等跨界新品,并将茶咖升级为茶啤花园 [44][45] - 百亩狗尾草滩成为热门拍照打卡点,吸引年轻人拍摄氛围感大片 [49][50] T三峰林茶谷表现 - 假期接待游客过万人次,中秋落日音乐会获得游客好评 [52][53] - 提供从采茶、炒茶到擂茶、拉奶茶的沉浸式茶文化体验,深受亲子家庭欢迎 [56][57][58] - 设置艺术打卡装置、集章兑礼、趣味游戏及市集等主题化互动项目,增加探索乐趣 [60][61][62] 英德茶产业基础 - 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1.78亿元,增幅8.5%,首次荣登全国红茶类第一 [67][68] - 英德产茶历史可追溯至1600多年前,享有“世界红茶之乡”美誉,其红茶以“浓、醇、甜、香”特点被评为“世界高香红茶” [64][65][66]
乡村“慢生活”成为文旅新时尚(强化文旅融合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10-03 06:13
青砖、灰瓦、木窗……福建宁德福鼎市白琳镇玉琳村,老宅改建的同顺泰茶馆古色古香。窗外,白琳老 街熙熙攘攘,烟火气十足。 寻一方茶桌,点两杯白茶,来自江苏苏州的游客吴女士和朋友品茗聊天,"待在这儿惬意得很!" 国庆、中秋假期,白琳老街人气兴旺。"每天起码有三五百人进店消费。"同顺泰茶馆负责人黄红心说。 茶馆里有老故事。茶叶广告纸、茶叶储藏袋、老账册、信纸……茶馆里展陈着各类关于茶的老物 件。"白琳老街有近300年的历史,近代曾是茶叶贸易集散地。"黄红心细数白琳老街的过往,"这座老宅 以前就是知名茶馆所在地。" "小时候走在街上,满街飘着茶香。后来随着发展重心转移,'茶街'渐渐不复往日繁华。"白琳茶业协会 党支部原书记林海说。 "白琳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保留不少茶馆旧址和传统民居,何不发展旅游?"林海说。2018年起,白琳 镇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老街进行修缮改造。2020年,老街重新"开街"卖茶,并通过"以修代租"的方 式,陆续吸引12家商户入驻,来自浙江杭州的黄红心就是其中一员。 茶馆里还有新产品。"茶饮有新意,每个品类的味道都有特色。"喝完茶,吴女士又购买了伴手礼。 在福鼎,这样的新式茶馆和咖啡馆还有不少。福 ...
安徽祁门:百年红茶香飘四海
经济日报· 2025-08-07 15:45
行业概况 -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 与印度大吉岭红茶 斯里兰卡乌瓦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其香气被命名为"祁门香" 是茶叶界唯一以地名命名的香型 [1] - 2022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年祁门县茶叶产量7800吨 综合产值70亿元 公共品牌价值46.6亿元 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前十 [1] - 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9万亩 茶叶初制 精制厂家及经营主体600余家 包括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6] 产业模式 - 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从种苗管护到采摘包装提供持续大半年的务工周期 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例如湘东村茶农户均收入达3万元 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2][3] - 生态茶园用工需求大 村民采摘茶叶日收入可达100-300元 除草 采摘等环节创造大量劳务收入 [2] - 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秋挖队 茶园修剪队开展社会化服务20余次 惠及200余户茶农 [3] 产品与品牌 - 开发祁红香螺 祁红金针 祁红毛峰 祁红粽茶 祁红花茶 祁红饼茶 祁红中药茶饮包等新品类 适应市场需求 [4] - 茶叶类商标注册总数超1300件 包括驰名商标1件 安徽省著名商标18件 安徽省名牌产品5个 安徽省老字号6个 [4] - 2024年发布"祁门红茶协会"集体商标与年份祁门红茶标准 要求原产地在祁门 持有相关许可证 产品质量合格 以维护品牌独特性 [4][5] 科技创新 - 推广智慧茶园管理 使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土壤温湿度 光照 无人机巡查病虫害 实现精准施药 例如西塘智慧茶园通过虫情测报灯和实时传感器采集环境参数 实现"一屏观茶园 一键管生产" [7] - 研建首条祁门红茶初制 精制一体化5G智能化生产线 加工时间从传统工艺50天压缩至13小时 日加工鲜叶约2万斤 年精制加工能力达1000吨 [7][8] - 槠叶种茶籽完成空间诱变育种实验 已长出近百株苗 未来将作为槠叶种的太空改良版推广种植 [8] 文化传承与国际化 - 策划"就到徽州过大年 祁门红茶去邀约"主题活动 冠名高铁专列 举办送"茶"礼等活动12场 拍摄微短剧2部 设计虚拟人"群芳最"作为品牌代言人 [9] - 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 串联6个重点产区 100余家主题民宿 形成"春采茶 夏避暑 秋制瓷 冬品宴"全季旅游模式 [9] - 在英国布里斯托开设首家海外体验店 采用"茶咖联名"模式 举办非遗茶艺表演 并在英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尼泊尔开展推介会 参与国际展会 [10]
福建安溪 全链创新畅通茶香通道
经济日报· 2025-08-04 06:00
产业规模与品牌价值 - 2024年安溪县茶园面积60万亩 茶叶总产量6.2万吨 茶产业综合产值416亿元 [1] - 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43.07亿元 连续10年居全国茶叶类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榜首 [1] - 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世遗"称号 [1]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升级 -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实现亩均效益提高30%以上 减少农药使用并降低环境污染 [2] - 八马茶业第六代智能化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升20倍 能耗下降30% [3] - 建设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及3个国字号科技平台 茶园良种覆盖率与标准化技术覆盖面达100% [3] 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 - 每年组织超百场品牌宣传活动 2023年进入联合国总部及粮农组织总部进行文化展示 [5] - 编撰《安溪茶史》《安溪茶志》 创作《铁观音》等情景剧创新文化传播形式 [6] - 形成157家地理标志准用企业品牌矩阵 拥有3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16家/市级12家) [6] 全产业链配套体系 - 茶机械产业占全国80%市场份额 茶包装年销售额70亿元占全国通用包装市场三分之一 [7] - 272家物流企业设立1000多个服务点 日均处理涉茶快递16万件 实现全国产茶县最低物流成本 [7] - 全县茶叶电商销售额达125亿元 县内外茶业营销人员30万人 全国开设茶店超6万家 [8] 茶旅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建成41座特色茶庄园 创新"现代农业+文旅"模式 [8] - 2024年接待游客906.79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07.08亿元 茶文旅收入占比近一半 [9] - 开发"茶文化体验游""非遗制茶工坊"等文旅项目 推动"精品战略+渠道下沉"模式实现产品溢价提升25% [8]
江苏茶旅共融点“绿”成金
江南时报· 2025-05-08 23:04
茶文旅融合发展 - 江苏省无锡、常州等地通过"茶文旅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包括宜兴太华镇乾元村、溧阳天目湖玉枝茶场和金坛茅山茶海 [1] - 乾元村从经济薄弱村转型为乡村旅游典范,2024年村办旅游公司收入近400万元,民宿年接待超100万人次,营收达5500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人均年增收上万元 [2] - 玉枝茶场运用物联网智能系统管理2000亩茶园,配备水肥光一体化设备和选色机提升生产效率,并免费培训周边村民种植技术 [5][6] - 茅山茶海开发30多种茶食品(如抹茶冰淇淋、蛋糕),结合茶叶深加工、文化传播和农事节庆打造多功能园区 [7] 产业升级与创新 - 乾元村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华山茶叶合作社拥有106户社员,资产规模678万元,通过龙头企业技术指导提升茶叶品质与茶农收入 [3] - 江苏乾元茶业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通过直播带货和联名产品(如与"乳果说"合作的宜红鲜乳茶)拓展新零售渠道,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4] - 茅山茶海创新抹茶种植技术,采用遮阳网调控叶绿素含量,并设立茶叶科技馆展示茶科技与文化创新成果 [7] 社会经济效益 - 乾元村发展休闲农业园、民宿等业态,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5500万元营收,显著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与村风建设 [2][3] - 玉枝茶场通过技术共享带动集体致富,茅山茶海以茶食品开发延长产业链,两地均实现产业与文旅协同发展 [6][7]
这款粤东佳茗,点亮岭南茶文旅新地标|挖掘私藏粤茶④
南方农村报· 2025-05-08 09:31
行业概况 - 广东拥有凤凰单丛、英德红茶等知名茶品IP,同时存在众多工艺独特、风味罕见的小众茶品[3][4] - 柏塘山茶作为粤东惠州特色茶种,承载千年客家茶文化,在岭南茶界占据重要地位[8][9] - 茶产业正通过"茶文旅融合"模式升级为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引擎[36][37] 产品特性 - 柏塘山茶具有"甘、香、醇、滑"的独特风味,得益于北纬23度黄金产茶带的气候条件[17][18] - 发现全国稀有珍贵的小叶种紫芽茶,与陆羽《茶经》"紫者上"记载相呼应[32][33] - 保留130余棵百年古茶树,其中一株树龄近200年,成为当地茶文化活化石[31] 历史文化 -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晋代,唐代《全唐诗》和宋代苏东坡诗作均有记载[22][23] - 明清时期因醇厚口感和悠长回甘受文人雅士及达官贵人喜爱[23][24] - 被《广东省志·农业志》记载为罗浮山茶代表,属岭南四大名茶之一[26][27][28] 产业发展 - 当前茶叶种植面积达4.32万亩,年产值突破10亿元[43] - 形成近6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广东省十大茶乡"[34] - 70%农户通过种茶、制茶、茶旅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43] 文旅融合 - 建成1.5公里生态茶园栈道,日均接待游客数千人次[40][44] - 万亩茶园核心产区成为兼具采茶体验与观景功能的生态文旅地标[39][40][41] - 2025年春节期间游客量显著增长,茶旅融合成效显现[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