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祁门:百年红茶香飘四海
经济日报· 2025-08-07 15:45
行业概况 - 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 与印度大吉岭红茶 斯里兰卡乌瓦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其香气被命名为"祁门香" 是茶叶界唯一以地名命名的香型 [1] - 2022年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年祁门县茶叶产量7800吨 综合产值70亿元 公共品牌价值46.6亿元 连续两年位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前十 [1] - 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9万亩 茶叶初制 精制厂家及经营主体600余家 包括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6] 产业模式 - 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从种苗管护到采摘包装提供持续大半年的务工周期 带动农户稳定增收 例如湘东村茶农户均收入达3万元 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2][3] - 生态茶园用工需求大 村民采摘茶叶日收入可达100-300元 除草 采摘等环节创造大量劳务收入 [2] - 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成立秋挖队 茶园修剪队开展社会化服务20余次 惠及200余户茶农 [3] 产品与品牌 - 开发祁红香螺 祁红金针 祁红毛峰 祁红粽茶 祁红花茶 祁红饼茶 祁红中药茶饮包等新品类 适应市场需求 [4] - 茶叶类商标注册总数超1300件 包括驰名商标1件 安徽省著名商标18件 安徽省名牌产品5个 安徽省老字号6个 [4] - 2024年发布"祁门红茶协会"集体商标与年份祁门红茶标准 要求原产地在祁门 持有相关许可证 产品质量合格 以维护品牌独特性 [4][5] 科技创新 - 推广智慧茶园管理 使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土壤温湿度 光照 无人机巡查病虫害 实现精准施药 例如西塘智慧茶园通过虫情测报灯和实时传感器采集环境参数 实现"一屏观茶园 一键管生产" [7] - 研建首条祁门红茶初制 精制一体化5G智能化生产线 加工时间从传统工艺50天压缩至13小时 日加工鲜叶约2万斤 年精制加工能力达1000吨 [7][8] - 槠叶种茶籽完成空间诱变育种实验 已长出近百株苗 未来将作为槠叶种的太空改良版推广种植 [8] 文化传承与国际化 - 策划"就到徽州过大年 祁门红茶去邀约"主题活动 冠名高铁专列 举办送"茶"礼等活动12场 拍摄微短剧2部 设计虚拟人"群芳最"作为品牌代言人 [9] - 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 串联6个重点产区 100余家主题民宿 形成"春采茶 夏避暑 秋制瓷 冬品宴"全季旅游模式 [9] - 在英国布里斯托开设首家海外体验店 采用"茶咖联名"模式 举办非遗茶艺表演 并在英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尼泊尔开展推介会 参与国际展会 [10]
福建安溪 全链创新畅通茶香通道
经济日报· 2025-08-04 06:00
产业规模与品牌价值 - 2024年安溪县茶园面积60万亩 茶叶总产量6.2万吨 茶产业综合产值416亿元 [1] - 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43.07亿元 连续10年居全国茶叶类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榜首 [1] - 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世遗"称号 [1]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升级 -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实现亩均效益提高30%以上 减少农药使用并降低环境污染 [2] - 八马茶业第六代智能化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升20倍 能耗下降30% [3] - 建设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及3个国字号科技平台 茶园良种覆盖率与标准化技术覆盖面达100% [3] 品牌建设与文化传播 - 每年组织超百场品牌宣传活动 2023年进入联合国总部及粮农组织总部进行文化展示 [5] - 编撰《安溪茶史》《安溪茶志》 创作《铁观音》等情景剧创新文化传播形式 [6] - 形成157家地理标志准用企业品牌矩阵 拥有3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16家/市级12家) [6] 全产业链配套体系 - 茶机械产业占全国80%市场份额 茶包装年销售额70亿元占全国通用包装市场三分之一 [7] - 272家物流企业设立1000多个服务点 日均处理涉茶快递16万件 实现全国产茶县最低物流成本 [7] - 全县茶叶电商销售额达125亿元 县内外茶业营销人员30万人 全国开设茶店超6万家 [8] 茶旅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建成41座特色茶庄园 创新"现代农业+文旅"模式 [8] - 2024年接待游客906.79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107.08亿元 茶文旅收入占比近一半 [9] - 开发"茶文化体验游""非遗制茶工坊"等文旅项目 推动"精品战略+渠道下沉"模式实现产品溢价提升25% [8]
江苏茶旅共融点“绿”成金
江南时报· 2025-05-08 23:04
茶文旅融合发展 - 江苏省无锡、常州等地通过"茶文旅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包括宜兴太华镇乾元村、溧阳天目湖玉枝茶场和金坛茅山茶海 [1] - 乾元村从经济薄弱村转型为乡村旅游典范,2024年村办旅游公司收入近400万元,民宿年接待超100万人次,营收达5500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人均年增收上万元 [2] - 玉枝茶场运用物联网智能系统管理2000亩茶园,配备水肥光一体化设备和选色机提升生产效率,并免费培训周边村民种植技术 [5][6] - 茅山茶海开发30多种茶食品(如抹茶冰淇淋、蛋糕),结合茶叶深加工、文化传播和农事节庆打造多功能园区 [7] 产业升级与创新 - 乾元村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华山茶叶合作社拥有106户社员,资产规模678万元,通过龙头企业技术指导提升茶叶品质与茶农收入 [3] - 江苏乾元茶业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通过直播带货和联名产品(如与"乳果说"合作的宜红鲜乳茶)拓展新零售渠道,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4] - 茅山茶海创新抹茶种植技术,采用遮阳网调控叶绿素含量,并设立茶叶科技馆展示茶科技与文化创新成果 [7] 社会经济效益 - 乾元村发展休闲农业园、民宿等业态,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带动5500万元营收,显著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与村风建设 [2][3] - 玉枝茶场通过技术共享带动集体致富,茅山茶海以茶食品开发延长产业链,两地均实现产业与文旅协同发展 [6][7]
这款粤东佳茗,点亮岭南茶文旅新地标|挖掘私藏粤茶④
南方农村报· 2025-05-08 09:31
行业概况 - 广东拥有凤凰单丛、英德红茶等知名茶品IP,同时存在众多工艺独特、风味罕见的小众茶品[3][4] - 柏塘山茶作为粤东惠州特色茶种,承载千年客家茶文化,在岭南茶界占据重要地位[8][9] - 茶产业正通过"茶文旅融合"模式升级为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引擎[36][37] 产品特性 - 柏塘山茶具有"甘、香、醇、滑"的独特风味,得益于北纬23度黄金产茶带的气候条件[17][18] - 发现全国稀有珍贵的小叶种紫芽茶,与陆羽《茶经》"紫者上"记载相呼应[32][33] - 保留130余棵百年古茶树,其中一株树龄近200年,成为当地茶文化活化石[31] 历史文化 -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晋代,唐代《全唐诗》和宋代苏东坡诗作均有记载[22][23] - 明清时期因醇厚口感和悠长回甘受文人雅士及达官贵人喜爱[23][24] - 被《广东省志·农业志》记载为罗浮山茶代表,属岭南四大名茶之一[26][27][28] 产业发展 - 当前茶叶种植面积达4.32万亩,年产值突破10亿元[43] - 形成近6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和"广东省十大茶乡"[34] - 70%农户通过种茶、制茶、茶旅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43] 文旅融合 - 建成1.5公里生态茶园栈道,日均接待游客数千人次[40][44] - 万亩茶园核心产区成为兼具采茶体验与观景功能的生态文旅地标[39][40][41] - 2025年春节期间游客量显著增长,茶旅融合成效显现[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