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山核桃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前三季度GDP达16900亿元
每日商报· 2025-10-27 06:25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新动能持续积蓄。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25亿元,同比增长 6.3%。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9.5%和9.4%,快于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1.4、3.2和3.1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4.5%和33.0%。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82.9%、97.9%和 229.1%。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9亿元,同比增长 5.1%。限额以上单位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6.3%,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3.6%,家用电器 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2.8%。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 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3%、12.6%和58.3%。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商报讯(记者徐菁菁通讯员李叶彩方志)日前,杭州市统计局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杭州经济运行情况。总 的来看,前三季度杭州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延续向新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报告显 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 ...
一颗山核桃的“发展活力”
杭州日报· 2025-10-24 11:01
在精准金融服务的催化下,近年来,临安山核桃产业迎来了一场"链式变革"——从种植到加工,从 技术到品牌,全产业链焕发新活力,让农户与企业"双赢"。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这句临安农谚,道出了山核桃丰收的喜悦,也隐含传统农 业"靠天吃饭"的无奈。不过,今年在"中国山核桃之都"临安,一颗颗山核桃从枝头到消费者手头,背后 有了科技赋能与金融活水的双重加持——采收机高效作业、无人机调度运输、智能化生产线精深加工, 曾经的"小山货"正蜕变为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浙江骏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直接受益者之一。连续两年获得近千万元担保支持后,企业不再为采 收季的原料发愁:提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按市场价敞开收货,既稳定了农户收益,又保障了自身原 料品质。"有了资金底气,我们更敢投入。"企业负责人介绍,如今骏辉已建成十万级净化车间,引进3 条全自动生产线,年加工能力从原来的不足万吨跃升至3万吨,产能与品质实现双重飞跃。 这背后,离不开杭州融担集团的资金保障。近年来,该集团累计为临安区30余家山核桃加工企业提 供了1.1亿余元担保支持,不仅让企业"有订单不愁资金",更推动产业从"高产"向"高质高值"跨越。 在行业龙头 ...
“大树王国”借绿生金
人民网· 2025-10-06 11:09
保护区生态资源概况 -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大树王国与物种宝库,保存有全球最古老的野生银杏林、全球面积最大的古柳杉群落、全球最高的金钱松以及古树名木5615株 [1] - 保护区于1996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通过出台专项条例等举措,初步构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至动态监测于一体的抢救保护体系 [1] 生态保护与科研成就 - 针对一度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天目铁木,保护区联合多家科研院所成功解决其天然更新难题,人工繁育种苗3000多株,并在全国7省11地开展迁地保护 [2] - 借助科技赋能与区域协作,天目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7.56%,相较20年前提高10.6个百分点 [2] 生态经济与产业发展 - 保护区联动周边乡镇打造天目山名山公园,培育精品民宿、农田采摘、森林露营等产业,推进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3] - 2024年仅天目山镇就接待游客1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亿元,竹笋、山核桃、小香薯等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35亿元 [3] - 当地村民通过开办高端民宿等业态参与生态经济,部分民宿投资300多万元并实现两年回本,几乎天天满房 [2][3]
2024年 浙江天目山镇实现旅游收入1.81亿元——“大树王国”借绿生金
经济日报· 2025-10-06 06:00
文章核心观点 -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系统性保护与科技赋能,成功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并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1][2][3] 保护区生态资源与保护成效 - 保护区被誉为大树王国与物种宝库,保存有全球最古老的野生银杏林、最大古柳杉群落和最高金钱松,拥有古树名木5615株 [1] - 森林覆盖率达到97.56%,较20年前提高10.6个百分点 [2] - 构建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繁育-野外放归-动态监测一体化抢救保护体系 [1] 科技赋能与物种保护案例 - 针对濒危物种天目铁木,通过科研攻关成功解决天然更新难题,人工繁育种苗3000多株,并在全国7省11地开展迁地保护 [2] -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保护新范式,区域协作共筑生态安全新防线 [2] 生态经济转化与产业发展 - 以天目山保护区为核心联动周边打造天目山名山公园,培育精品民宿、农田采摘、森林露营等产业 [3] - 2024年天目山镇接待游客1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亿元,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35亿元 [3] - 村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民宿经济,例如有民宿投资300多万元,两年回本并几乎天天满房 [2][3]
小而美做精成制胜关键一招!凭借高标准技艺闯新路 小核桃撑起数十亿级大产业
央视网· 2025-10-02 12:33
行业概况与核心地位 - 山核桃产业在浙江杭州临安区支撑起50亿元的综合产值 [1] - 临安区山核桃年加工规模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 [1] - 近5年临安区山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57万亩,产值逐年增长 [5] 生态治理与转型 - 当地曾因长期使用除草剂和化肥导致土壤退化、产量下降,陷入恶性循环 [5][7] -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侵袭导致部分水土流失严重的林地损毁,促使生态治理启动 [8] - 生态治理划定“生态红线”,政府收回土壤破坏严重的2万多亩山核桃林经营权,进行为期10年的封山育林 [12] - 在红线外区域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肥减药技术,并探索“山核桃+”立体种植模式,实现“一地多收” [14][16] - 截至目前,全区建成示范基地100多个,应用张网采收的山核桃林地累计突破10万多亩 [18] 加工技艺与产品价值 - 临安山核桃加工技艺包含18道核心工序,其中“团圆仁”手工敲击技法为核心特色,要求每分钟完成4颗完整果仁提取且合格率达90%以上 [22] - 纯手工敲制的山核桃仁价格可达约七八百元一斤,远高于普通山核桃仁的130至150元一斤 [22] 产业升级与国际化 - 当地龙头企业联合多部门制定高于“国标”的地方品质标准,提升产品溢价并获得“国际通行证” [25] - 企业将山核桃的采收加工工序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并采用择选机等设备替代复杂人工作业 [24] - 凭借高标准的加工工艺,一家企业自营出口额从2023年的100万美金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800万美金,2025年预计攀升至1500万美金 [26] - 龙岗镇从单一初加工向覆盖所有坚果种类的精制造、多元业态全产业转型,2024年全镇坚果加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5.9亿元,同比增长18.5% [26]
淳安:精准气象服务助无人机稳稳吊运山核桃“出山”
杭州日报· 2025-09-26 09:54
无人机应用与效率提升 - 无人机彻底改变了延续百年的传统肩挑背扛作业方式,将山核桃从山顶运至山下 [1] - 无人机载重达数10公斤,一趟飞行仅需3分钟,一天工作量能抵以往10人的劳动力,效率显著提升并保障安全 [1] - 未来该高效安全的空中运输网络将应用于高山茶叶、中药材等更多农产品运输,甚至在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气象服务保障与创新 - 淳安县气象局将精细服务提升至“一公里范围、一小时间隔”,为无人机吊运山核桃量身定制“天时”保障方案 [1] - 气象局在王阜、威坪、临岐等主要产区增布6套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实时回传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数据,将“区域天气”切分为精确的“网格点天气” [2] - 气象局联合农业农村局建立“淳安山核桃无人机采收”微信群,预报信息具体到适不适合飞、什么时候能飞,确保飞手第一时间接收服务 [2] 行业挑战与技术应对 - 无人机对天气变化极为敏感,风切变可能令其失控,阵雨突袭易损坏零件,山雾会导致迷航 [1] - 气象局加强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并将服务从“预测天气”升级为“指挥生产” [1] - 气象局提供操作建议如“午后山区热对流发展强盛,建议避开山谷地带,选择山脊线飞行”,使飞手敢飞且飞得安心 [2]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新华网· 2025-09-23 15:19
文章核心观点 -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依托独特的土楼建筑群和“晒秋”民俗,成功发展特色旅游,从过去的“空心村”转变为游客量达21.56万人次的“网红村”[25][30] 村落特色与资源 - 村落以连绵数百栋、保存完好的300余栋土楼建筑群闻名,区别于徽州地区常见的白墙黛瓦风格[8][13] - 秋收时节村民在房前屋后晾晒辣椒、玉米、山核桃等农作物,形成独具特色的“晒秋”景观[1][22] - 村落山多地少,主要种植山核桃、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22] 旅游发展成效 - 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21.56万人次,其中“晒秋”期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30] - 当地政府依托土楼和“晒秋”特色发展旅游,村民通过担任向导、开办民宿和农家乐实现增收[25] - 村民在村内打包待售土特产,显示旅游带动了农产品销售[28] 村民生活与活动 - 村民日常活动包括晾晒农作物、修缮房屋、劈柴劳作等,展现传统乡村生活图景[3][17][18] - 游客在村中游玩互动,显示旅游活动已融入村民日常生活[23][27]
科技赋能促振兴 现代农业绘出好“丰”景
新华社· 2025-09-21 11:3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广泛应用正有效提升效率、破解生产难题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 无人机运输、专家技术指导、智能田间管理等具体举措助力多地农作物稳产增收 [1][1] - 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动行业从传统“看天吃饭”向现代化“知天而作”转型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1][1] 科技应用案例 - 杭州市临安区在山核桃采收中使用无人机运输 将下山时间从人工半小时缩短至五六分钟 [1] - 山西省通过现代农业薯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开展观摩调研和技术指导 以科技赋能薯类产业 [1] -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组织农技人员指导21.42万亩花生的田间管理 通过追肥、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措施保障提质增产 [1] 技术领域与影响 - 无人机、育种技术创新、智能灌溉、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 [1] - 科技应用直接导致各地稳产增产 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1]
秋日好“丰”景 科技赋能+政策扶持让农户增产增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9 16:56
新疆喀什玉米产业 - 喀什地区春播玉米种植面积达92.95万亩,预计9月下旬完成收割 [5] - 疏附县通过推广良种和调整种植模式,玉米单产达到722公斤 [3] - 种植大户通过土地平整、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收割效率大幅提升,200亩地一天即可收完 [1] - 种植大户引进新品种并接受农业部门指导,每亩收入约2000元 [5] 河南濮阳红薯产业 - 清丰县红薯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并已进入收获期 [6] - 当地打造“清丰红薯”等品牌,并延伸出红薯醋、雪糕等多元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 [10] - 红薯生产涵盖割藤、机收、分拣等多道工序,带动产业化发展并为周边群众提供务工机会 [8] - 当地计划突出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以打造全国知名特色农业品牌 [10] 浙江临安山核桃产业 - 临安山核桃种植面积57万亩,进入采收季,今年为丰收年,产量比去年增长50%以上 [11] - 加工企业引入新烘干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日产能包括山核桃仁5吨及手剥山核桃10吨 [11] - 当地供电部门实施“一村一策”电网升级方案,并为变压器升级“5G大脑”,以保障加工用电 [13] - 今年临安山核桃产值预计突破49亿元 [13] 广东梅州金柚产业 - 梅州金柚种植面积65万亩,产量预计超100万吨 [14][18] - 得益于良好气候条件和科学种植技术培训,柚子品质提升,销售旺盛 [14] - 加工企业采用无损糖度检测和自动化分类包装生产线,根据糖度进行销售 [16] - 有果商单次采购15万斤,解决了种植户整园约8成的销量 [14]
临沧凤庆供电局:电力护航致富路 助农丰收“黄金果”
中国能源网· 2025-09-18 11:17
公司保供电措施 - 南方电网云南临沧凤庆供电局提前谋划并制定完善的保供电措施以保障山核桃采摘加工过程的安全用电需求[1] - 各乡镇供电所从8月份开始对山核桃加工企业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普查并对存在缺陷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整改升级[3] - 供电局工作人员在采摘期间分组巡山并加强供电线路巡检以防止竹竿击打山核桃时触碰高压线引发事故[7] - 各供电所在采摘前对林区线路进行设备巡视包括红外线测温和无人机特巡以发现并消除隐患[9] 行业用电保障执行 - 供电局深入山核桃加工车间加强供电线路巡检并为村民讲解防触电安全知识以应对用电需求急剧上升的繁忙季[5] - 在采摘期间各供电所安排加强值班力量和值班人手以实际行动保障山核桃顺利采收加工[9] - 供电所对部分用户已备的加工设备和用电环境进行检查并指导配合安全用电的相关要求[3] - 供电局向农户及企业进行宣传使其认识到在临近带电线路打山核桃的危险性以保障采收及用电安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