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唐源电气陈唐龙:立足轨交智能运维 拓展“AI+机器人”应用
上海证券报· 2025-06-11 02:05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由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唐龙于2003年在成都创办,专注于轨道交通智能运维领域 [2] - 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行业领军者,印证了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理念 [3] - 2019年登陆创业板,为壮大资本实力提供保障 [4] - 目前是国内轨道交通运维行业领军企业,A股唯一掌握350公里时速机器视觉高清动态监测技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拥有国内领先的高速机器视觉技术,并在AI、轨交机器人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2] - 掌握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嵌入式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核心技术 [4] - 构建"机器视觉+激光测量+AI算法"的三维技术矩阵,部分核心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2024年研发金额达7380.94万元,超过净利润,占营收比重达11.54% [4] 市场拓展与客户覆盖 - 客户群体从铁路领域延伸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覆盖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下属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中国中车及其下属主要车辆厂,国家能源集团、陕煤集团等地方铁路集团公司,以及全国多家地铁公司和总承包商 [3]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设备与系统几乎覆盖中国每一条高铁、地铁线路,重点客户涵盖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和50余家地铁公司 [6] 业务布局与创新模式 - 采用"1+N"发展模式,以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为核心主业,同时拓展智慧车站、智慧应急、机器人与智慧工厂、新材料等多个创新业务领域 [6] - 智慧车站方面,智能站台门系统已中标重庆永川南站、北京新机场站等项目并投入使用 [6] - 孵化培育全资子公司智谷耘行切入智慧应急领域,已部署5个省级平台,业务覆盖四川、甘肃、西藏等多个省份 [6] - 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已获天津地铁6号线示范应用,并在合肥地铁启动应用 [7] - 控股子公司唐源新材料在地铁杂散电流防护领域的市场拓展取得积极成效,已完成青岛地铁既有运营线路和新线杂散电流防护的纳米绝缘涂层材料应用示范 [7] AI与机器人领域布局 - 自主研发"神源"轨交供电AI运维平台,利用机器视觉动态监测、图像智能识别等核心技术,结合AI技术构建多业务场景关联算法模型 [8] - 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机器视觉、自主导航等核心技术,融合深度学习AI技术,能够实现海量数据源的精准识别 [8] - 拟融资不超过8.64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轨道交通智能运维AI大模型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 [8]
唐源电气定增募资事项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加速推进智能运维机器人产业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5-29 14:01
公司定增募资进展 - 公司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等议案定增募资事项取得新进展 [1]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定向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8.64亿元用于投资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4个项目 [1] 募投项目具体规划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将开发接触网智能综合巡检机器人等全系列产品并优化配套机器人云平台及大模型产品 [1]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AI大模型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将提升轨道交通领域知识管理效率并赋能行业智慧应用 [1] - 其他募投项目包括营销与技术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 募投项目战略意义 - 项目将助力公司构建机器人和AI大模型底层技术护城河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增强客户需求响应能力 [2] - 项目有助于公司在轨道交通智能运维领域占据先发优势提升市场渗透率增强客户黏性扩大销售规模 [2] - 公司聚焦轨道交通运维机器人和AI大模型技术通过募投项目进一步发力智能运维及检测机器人领域 [2] 行业专家观点 - 此次定增将增强公司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与盈利能力顺应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趋势 [2] - 募投项目将推动行业提供更先进智能的运维产品与解决方案加速智能化升级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2] - 定增核心在于智能化产业化平台化是公司围绕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展开的系统性战略布局 [2] 行业发展趋势 - 轨道交通从新建走向重运维公司通过机器人与AI大模型结合构建从前端感知到后端智能决策的完整闭环 [3] - 智能机器人在轨道交通运维领域应用场景多元市场空间巨大 [3] - 公司已掌握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并组建成熟技术团队 [3] 公司技术储备与市场基础 - 公司一代机器人产品已在天津地铁等项目得到应用具备一定市场基础 [3] - 智能运维机器人与现有产品技术同源性高下游客户重合度高 [3] - 丰富客户资源和良好前期业务表现将助推项目产业化顺利推进 [3]
人工智能、激光、机器人……行业需求旺 轨道交通向智能化延伸
四川日报· 2025-05-16 10:24
在成都市双流区成都轨道装备智慧工厂,3个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机器人已上岗月余,为成都轨道交 通列车车门"把脉问诊",效率较传统人工检修提升约100%……当前,从列车自动驾驶到智能运维管 理,从客流预测调度到安全风险预警,AI的创新应用正不断解锁轨道交通行业新需求。 助力轨道交通与新兴技术跨界融合 系统构建轨道交通全场景应用生态 近年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 造、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格局。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成都地 铁、有轨电车、悬挂式单轨等整车产能突破1492辆,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营收超4400亿元。 面对产业发展变革,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有哪些新增长点?"成都把人工智能、激光技术、智能机器 人等硬科技产品作为'破局'钥匙,借助智能感知、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系统构建轨道交通 全场景应用生态,让技术革新与场景创新双向赋能。"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装备制造产业处(轨道交 通产业处)处长刘莎说。 人工巡检效率难以匹配需求,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困境之一。活动中,来自成都轨道交通产 业技术研究院的"地铁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 ...
唐源电气拟定增募资8.64亿元 强化机器人、AI大模型技术提升和产品服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5-13 19:02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投资者定向发行股票 募资不超过8.64亿元 [1] - 募资用途包括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AI大模型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营销与技术服务体系升级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 - 募投项目将加快构建机器人和AI大模型底层技术护城河 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 增强客户需求响应能力 [1] - 募投项目将提升营销服务能力 增强客户黏性 扩大销售规模 [1] - 发行将有效提升公司资本实力 为产品开发升级和产业化提供支撑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机器视觉和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要面向智慧交通 智慧应急 智能制造领域 [2] - 公司已布局多款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产品 包括接触网智能综合巡检机器人 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等 [2] - 公司进行了AI模型与多款大数据智能管控系统产品的融合开发 [2] - 公司4月份发布"神源"轨道交通供电AI运维平台新产品 [2] 募投项目细节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建设期3年 将开发接触网智能综合巡检机器人 轨道扣件机器人 接触轨检测机器人 隧道探伤机器人 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全系列产品 [3]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AI大模型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建设周期3年 将从自然语言 图像+音频多模态 生成式 时空决策等关键维度提升知识管理效率 [3] 行业趋势与影响 - 轨道交通运维产业正由传统人工运维向数字化 智能化现代监测维护方式转变 [2] - 下游客户对牵引供电 工务工程 车辆工程 电务工程等领域的智能运维及大数据管控需求快速增长 [2] - 募投项目契合轨道交通智能化转型趋势 将推动行业运维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升级 [4] - 公司全系产品与云平台生态构建或将成为行业智能化标杆 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4]
【西安】描绘智慧城市建设新图景
陕西日报· 2025-05-12 06:46
城市智慧化管理 - 西安市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 构建城市数字底座 日均处理上万条信息 实现环卫 交通 燃气等领域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 [1] - 西安地铁8号线采用全自动运行车辆检修库 配备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 具备自主导航 自动巡检 无线传输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 可进行多股道作业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制慧通大模型 应用于教学管理领域 可辅助教师生成教案与个性化习题 评阅学位论文 支持多轮学科问答 分析教学行为并智能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为西北地区及全国人工智能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提供普惠算力 支持政府发布AI应用需求 促进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 [2] - 西安因诺航空科技开发风力发电智慧巡检系统 无人机系统已完成与国产鲲鹏 昇腾架构适配 应用于数字城市治理 应急救援 智慧交通 智能巡检 智慧水利等领域 [2] - 2025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制造业"智改 数转 网联"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 [2] 数字经济政策支持 - 西安市相继出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计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 明确规划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3] - 西安拥有大数据企业400多家 人工智能企业300多家 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2600多家 形成以软件应用开发产业为轴 时空大数据 数字内容 计算和数据安全产业纵向延展的"一横四纵"核心产业发展格局 [4] - 西安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 支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加强政产学研协作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