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轩尼诗
icon
搜索文档
外企在中国|对话酩悦轩尼诗肖斯:促进美食美酒交流 进一步拉近中法距离
新华网· 2025-08-12 14:13
公司业务发展 - 酩悦轩尼诗在中国市场深化业务合作 在品牌 酿造技术 零售渠道等领域扩大投资[1] - 公司在一 二 三线城市拓展销售网络 并将国际领先葡萄酒酿造工艺带到中国[3] - 在云南投资打造敖云品牌 在宁夏创立夏桐起泡酒酒庄[3] - 敖云经过10年打造已成为比肩法国波尔多 勃艮第的中国高端葡萄酒品牌 并出口欧美等地[3] - 进口葡萄酒和烈酒在中国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上海 广东和福建市场发展较好[3] - 在海南省展开大规模投资 已设立20余家不同级别零售店作为消费者互动平台[3] - 2023年末在上海开设轩尼诗内地首家零售旗舰店[4] 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公司以"由壤而生 永续共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再生土壤方面投入大量资金[4] - 对葡萄栽培技术进行投资以减少以至杜绝化学品使用[4] - 重金投入重新造林活动 在中国内蒙古和贵州开展多年重建森林项目[4] - 目前已种植170万棵树 恢复840公顷森林[4] 品牌历史与文化传承 - 轩尼诗品牌具有近300年历史 由轩尼诗家族创立并世代传承[4] - 与酩悦香槟共同创立酩悦轩尼诗 后与路易威登合并成为路威酩轩集团(LVMH)一部分[4] - 公司传承不仅包括品牌 客户与工作方式 还包括将美好地球传给子孙后代的理念[4] 中法文化交流 - 公司在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期间在法国巴黎及中国各地举办庆祝活动并推出纪念限量版产品[4] - 与中法两国大厨保持紧密合作 鼓励相互走访交流 用美食美酒搭建文化沟通桥梁[3] - 美食美酒能够帮助彼此拉近距离 在探索过程中相互学习[1]
全世界喝酒的股民都懵了
新浪财经· 2025-07-18 10:51
全球烈酒股走势分析 - 全球烈酒股过去4年多持续下跌 中国白酒龙头股自2021年高位下跌25% 法国人头马同期暴跌77.66% 美国尊尼获加跌幅达48% [7] - 烈酒股暴跌主因包括估值泡沫破裂 2021年白酒龙头PE达40-70倍 欧美烈酒巨头PE在40-50倍 目前普遍回落至10-20倍 部分公司股价跌幅超70%-80% [7] - 消费趋势转向健康化 疫情后低酒精饮品更受欢迎 年轻一代饮酒频率下降 日本及欧美烈酒消费量停滞 [7] - 烈酒奢侈品属性弱化 经济下行导致社交需求减少 茅台等高端酒类"社交货币"功能减弱 [7] 白酒行业估值现状 - 当前白酒行业PE为17倍 处于2016年以来较低水平 接近2010年历史低点 [9] 其他行业动态 - 汽车行业短期融资额同比大增 系置换应付款响应"反内卷"政策 实体投资型车企受益 套利型车企将受惩罚 [10] - 医药、光伏、风电等科技属性板块估值较低 创新药因BD订单启动 风电招标价回升带动行业复苏 [10]
奢侈品不香了?前世界首富遭遇“史上最大危机”
虎嗅· 2025-06-30 17:04
公司概况 - LVMH是全球奢侈品行业翘楚,汇集70多家知名品牌,业务覆盖时装与皮革、酒类、香水及化妆品、钟表及珠宝、精品零售5大领域 [1] - 旗下核心品牌包括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Tiffany&Co、Moët&Chandon、轩尼诗、丝芙兰等 [1] - 伯纳德·阿尔诺执掌集团36年,建立850亿欧元商业帝国 [2] 行业困境 - 全球个人奢侈品行业规模达3640亿欧元,当前正经历急剧衰退 [3] - 中国消费者转向国产品牌,美国市场面临50%关税威胁,两大关键增长引擎衰退 [7][9] - 本轮危机与2001年9·11和2008年金融危机存在本质差异,缺乏缓冲因素 [6] 财务表现 - 股价较2023年4月峰值下跌近50%,市值蒸发2210亿欧元 [5] - 2024年营运自由现金流达105亿欧元,同比增长超25%,负债率降至13% [18] - 预期市盈率约20倍,显著低于爱马仕的50倍 [11] 品牌运营问题 - 并购狂潮导致管理臃肿,累计收购超75个品牌 [4] - 迪奥占集团利润14%,增速落后于LV(占利润55%),产品涨价策略受质疑 [21] - 轩尼诗面临干邑销量下滑,裁员13%,CEO被更换 [16][28] 战略调整 - 出售Off-White和Stella McCartney等表现不佳品牌 [15] - 探索分拆丝芙兰(曾考虑阿姆斯特丹上市)和轩尼诗 [25] - 任命乔纳森·安德森为迪奥新任创意总监 [22] 家族治理 - 阿尔诺家族持有49%股权和65%投票权,近期回购11亿欧元股票 [19] - 继承计划未明确,CEO年龄上限延长至85岁 [30][36] - 五名子女均参与集团业务,重大决策需家族一致同意 [33][34] 管理层变动 - 轩尼诗新任领导层由前CFO吉奥尼和亚历山大·阿尔诺组成 [27] - 副手史蒂芬·比安奇负责中期继任计划,擅长接班人培养 [34][35]
“美国关税阴影”笼罩全球酒业:百年制桶厂即将关闭、千亿美元跨境贸易遭遇风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9 23:06
核心观点 -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酒业产业链造成冲击,导致企业裁员、工厂关闭、成本上升及贸易下滑 [2][3][6][9][13] - 酒类产品高度依赖原产地特性,难以通过转移生产规避关税,加剧行业困境 [14][15] - 全球酒类消费持续疲软,叠加关税不确定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18][19][20][22][23] 行业影响 企业动态 - 百富门关闭百年制桶厂,裁员12%(5400人),预计年省7000万美元成本并回收3000万美元资产 [2][3] - 帝亚吉欧取消业绩指引,保乐力加/人头马君度下调预期,三得利转向日本国内市场 [6] - 美国近50家威士忌酒厂破产,以中小型为主;苏格兰蒸馏厂停产应对需求下滑 [19][20] 贸易数据 - 2024年美国进口酒类:蒸馏酒114.2亿美元、啤酒67亿美元、葡萄酒68亿美元 [6] - 全球酒类年消费额4000-5000亿美元,跨境贸易额超1000亿美元 [12] - 美国威士忌对欧盟出口下降20%,欧盟占美国酒类出口50%份额 [9][10] 成本传导 - 法国葡萄酒实际价格可能上涨30%(含20%关税叠加效应) [13] - 美国酒企面临欧洲酒桶/软木塞涨价,啤酒包装铝材成本上升风险 [14] - 嘉士伯警告铝/玻璃/大麦等原材料成本波动将冲击啤酒业 [16] 区域市场表现 欧美市场 - 2023年美国烈酒销量近30年首降2%,仅龙舌兰/本土威士忌/预调酒增长 [18] - 德国5年减少93家啤酒厂,法国葡萄酒遭遇"半世纪最严峻寒冬" [20] - 保乐力加2025财年前九月美国销售额下滑5%,LVMH干邑业务收入暴跌17% [22][23] 亚太市场 - 苏格兰威士忌对中国内地出口额2024年同比下滑30% [20] - 澳大利亚葡萄酒对华出口反弹,南澳州年出口额达创纪录7.9亿澳元 [21] - 富邑集团销售额/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0-30% [21] 产品特性分析 - 烈酒/葡萄酒具有强产区绑定特性(如干邑/香槟/波本威士忌法定产区) [14][15] - 啤酒本地化生产程度高,受关税直接影响较小但面临成本压力 [15][16] - 高端酒类产区限定更严格,加剧关税冲击下的不可替代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