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钠离子储能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储能电芯市场再“爆单” 全球市场需求持续放量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20:53
行业需求与增长态势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58GWh 同比增长106% 中国出货252GWh 同比增长109% [1] - 海外市场成为需求最强引擎 美国、欧洲、中东需求激增 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持续释放潜力 [2][3] - 行业呈现长时化趋势 4小时及以上系统应用增多 对电芯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1][4][5] 企业产能与订单状况 - 头部企业生产线高负荷运行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收入284亿元 毛利率25.52% 亿纬锂能储能收入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2] - 工厂订单排产至年底 海辰储能厦门及重庆基地持续满产 宁德时代签约南亚2.2GWh光储项目及澳大利亚3GWh储能系统 海辰储能签署英国720MWh及沙特1GW/4GWh项目 [2][3] - 国内"531"并网政策刺激短期抢装潮 中短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2] 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 - 行业向高能量密度、低度电成本、长时储能方向演进 需构建大容量、长寿命及系统安全性优势 [4] - 电芯容量存在变大趋势 但需兼顾安全寿命、系统集成匹配性及工程可行性 非盲目追求容量 [4] - 海辰储能推出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及循环超20000次钠离子电池 1175Ah与587Ah电池已量产 N162Ah钠离子电池及6.25MWh系统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 [5] 市场竞争与行业生态 - 上半年国内储能系统价格全面走低 海外订单具备更高毛利但要求更严格 [4]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家企业占据全球75%份额 技术壁垒持续提升 [4] - 需坚持技术溢价与价值竞争 避免价格战 构建良性竞争生态 [5]
德业股份:公司已关注到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7:19
公司储能电池技术布局 - 当前储能电池主要采用磷酸铁锂和三元技术路线 [1] - 钠离子电池作为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正处于公司研究探讨阶段 [1] - 公司正评估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的技术可行性 [1] 行业竞争动态 - 竞争对手可能于今年年底发布钠离子储能电池产品 [1] - 钠离子电池技术被业界视为降低储能成本的重要发展方向 [1] - 公司已关注到该技术路线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 [1] 公司战略规划 - 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计划向更多领域拓展业务 [1] - 公司持续跟踪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 [1] - 保持对储能技术路线变革的积极应对姿态 [1]
长沙经开区:以营商环境之“优” 促经济发展之“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8:53
园区经济发展 - 长沙经开区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突破76%,39个项目总投资63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9亿元,1至6月已完成投资70.3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6% [1] - 园区实施"全周期管理+精准服务"机制,通过近30次专题调度会推动项目投资量与实物量双提升,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遍地开花"格局 [1] - 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如美湖智造长沙基地高效节能智能电机项目预计11月竣工,湘能浩明智能装配制造项目一期已投产,华夏特变长沙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投用 [2][3][5] 重点产业项目 - 美湖智造长沙基地新建20条智能化生产线,专注车规级电机生产,厂房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8条产线已运行,实现24小时连续生产 [2] - 湘能浩明项目总投资2.2亿元,聚焦高低压配电设备,一期投产,预计达产后年产值4亿元 [2] - 华夏特变长沙生产基地占地296亩,建成后具备"双百万"特高压变压器制造能力,预计年产值36亿元 [3] - 钠能时代总部一期建设2万吨硬碳负极材料产线,预计6年内总产值59.9亿元 [3] - 宇环智能项目投资2.2亿元建设高端数控磨床研发中心,预计2025年底完工 [4] 招商引资策略 - 新引进项目62个,总投资329.6亿元,包括中科曙光、智启未来等重大项目 [6] - 组建5支招商小分队按"1+1+N"原则分工,设立远期规模200亿元的科创基金和产业专项基金,实施"招投联动" [7] - 依托中非经贸总部大厦等平台,落地创鸿立德、广物优车等外贸项目,盘活闲置地块1500亩、厂房15栋 [8][9] 产业升级与创新 - 推动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延链强链,引入钠能时代、朗逸发动机等项目 [8] - 布局新兴产业如九号机器人、征祥医药等,引进西安交大钱学森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 [8][9] 营商环境优化 - 长沙经开区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全国第六,推行极简审批,广汽埃安项目1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许可核发 [10] - 全省率先试点优化环评分类管理,为企业降本10万元、节省时间2个月 [10] - 出台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审批时限提速40%,推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模式 [11][12] - 开展"我为企业+"服务活动115场,解决企业诉求200个,政策免申即享比例提升至6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