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手机
搜索文档
王自如没那种命
新浪财经· 2025-10-30 13:45
文|科技风评 陈小春在39岁接受采访时表示,闯荡歌坛十载,自己最喜欢最能表心声的,还是那首《没那种命》。"我觉得人生当中真的很多事情,我没命去做。"这是他 思索良久给出的答案。 这几天,王自如坐绿皮车吃泡面的视频火了。 面对采访,他自爆欠债约1亿元,属于被限高人员。 离开格力和董大姐,跟当年的陈小春年纪相仿,37岁的王自如又开始为钱发愁。他说,现在创业首要目标是还钱。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他的老冤家,上演了"真还传"的罗永浩。 王自如第一次让网友见识了名人被限高的窘境。从这点来看,王自如值得掌声,不像某些青年才俊,欠着消费者的押金不退被限高,还能飞到美国再创业。 此后,王自如入职格力,再入职雷鸟,开启打工模式。在网友心目中,曾经的评测第一人,变成了"我就看她怎么开会,说什么做什么,我都觉得是一件幸 福的事儿"的油腻中年。 罗永浩则一直创业当老板,甭管公司经营的怎么样,即便喜提"行业冥灯",老罗的个人声望却一路高升,还跨界脱口秀,收割一波波粉丝。 巧的是,尽管老罗还了8个亿,但因与紫辉创投的1500万元纠纷,也被法院列为限高人员。 自从2014年直播一别,王自如和罗永浩的创业之路便大相径庭。 罗永浩和他的锤子手机, ...
罗永浩口中“被包养的男顶流”,与仓井空直播,如今负债1亿
搜狐财经· 2025-10-23 18:07
创业历程与融资 - 2010年发布第一条自购设备的开箱评测视频,并为此背负30万元贷款[2] - 2012年6月成立ZEALER,一个月后获得顺为资本200万元天使投资[4] - 后续获得金立、OPPO、步步高等手机厂商以及腾讯、君盛、徽瑾等资本投资,公司估值从百万元级别蹿升至2亿多元[4] 公司经营与债务危机 - 融资过程中包含对赌条款,核心为“几年内达到特定营收或估值,否则需回购股份”[5] - 2017年5月顺为资本退出,其股份由王自如接手回购[6] - 因未能履行与上海曙晖创投的股份回购协议,被判赔偿3384万元,其中2879万元未还导致被限制高消费[6] - 若需全部回购股份,总负债规模约为1亿元[7] 关键事件与品牌影响 - 2014年因评测锤子手机与罗永浩进行公开辩论,罗永浩在辩论中质疑其因接受手机厂商投资而缺乏独立性[8][9] - 该场辩论虽然对公司形象造成冲击,但也带来了巨大流量,使ZEALER更加出圈[11] - 公司后期转向追求流量,2017年曾与退役AV女优苍井空合作进行安全套测评直播,话题度极高[11] 职业转型与现状 - 2021年离开ZEALER,加入格力电器担任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职位相当于副总裁级别[13] - 在格力任职期间,据参考副总裁级别薪酬,年薪约在200万至400万元区间[15] - 在格力工作不到三年后离职,期间所得收入仍不足以偿还债务,其车辆已被抵押[15] - 2024年6月进行二次创业涉足AI领域,10月入职新公司[15]
王自如欠债何以达到一个小目标?雷鸟能否成为他的应许之地?
36氪· 2025-10-23 15:47
王自如的职业轨迹与争议 - 王自如因乘坐绿皮火车出差登上热搜,该事件发生在其新公司雷鸟创新新品发布会(10月23日)前一天(10月22日),时间点高度巧合,被认为是为新品制造话题热度的借势营销行为 [1] - 从科技评测机构ZEALER的创始人,到格力电器高管,再到因对赌协议失败累计被强制执行超3600万元,总负债逼近1亿元,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职业轨迹伴随巨大争议 [1][6][9] - 入职格力电器后被委以渠道改革重任,并获得七位数年薪,但其与董事长董明珠的紧密关系及公开言论引发“依附上级”的争议,最终于2024年8月离职 [7][9][10] ZEALER的兴衰 - 王自如于2012年创办科技评测机构ZEALER,凭借专业拆机评测在蓝海市场迅速崛起,估值一度飙升至数亿元,成为行业“初代独角兽” [3] - 2014年与罗永浩就锤子手机评测的公开辩论,导致ZEALER“客观中立”的公信力受损,用户流失、合作收缩,经营状况急转直下 [4] - ZEALER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品牌广告,面临内容独立性与商业利益的冲突,加之行业竞争加剧和短视频分流,发展遭遇天花板 [4] 雷鸟创新的战略定位 - 王自如入职的雷鸟创新(RayNeo)是TCL旗下专注于AR设备与空间计算技术的前沿科技公司,与TCL另一子品牌雷鸟娱乐(聚焦智能电视)分属不同赛道 [10][12] - 雷鸟创新在2025年第二季度以39%的全球市场份额登顶AR眼镜销量第一,并连续三年半蝉联中国市场冠军,已完成多轮亿元级融资 [12][13] - 公司背靠TCL集团资源,但面临“行业知名、大众陌生”的破圈挑战,急需提升普通消费者层面的品牌认知度 [13] 合作背后的博弈与风险 - 雷鸟创新选择王自如的核心诉求是利用其“黑红体质”带来的流量,以低成本实现大众层面的品牌破圈,为新品发布会引流 [1][13] - 对王自如的长期价值评估取决于其能否将科技行业经验、用户需求洞察及格力渠道改革能力转化为实际产品优化和市场突破,而非仅提供短期热度 [15] - 合作存在风险,若王自如的流量价值耗尽或债务争议引发新的舆论危机,可能重蹈格力“价值不匹配即离场”的覆辙,被公司切割 [15][18] AR赛道的机遇与挑战 - 全球AR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百亿美元,为雷鸟创新及王自如提供了巨大的产业增长空间 [17] - 王自如需在雷鸟通过助力Air 4系列新品市场表现或产品策略建议来证明其专业价值,以重塑形象并获取可能超越薪资的长期回报(如股权激励)来应对亿元债务 [17][22][23] - 挑战在于其“争议人物”的标签已深度固化,且需快速适应TCL体系的管理文化,实现“流量→价值→收益”的转化,否则债务压力将持续加剧 [18][23]
罗永浩郑刚改名互讽,双方纠纷持续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9-19 10:12
个人社交媒体动态 - 罗永浩微博账号更名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粉丝数量达140.5万 账号获得430万转评赞[1][3] - 郑刚微博账号同步更名为"郑刚的红绿灯" 此前曾用名"果郡王"[1][4] 双方争议事件 - 2023年1月7日紫辉创投创始人郑刚在朋友圈发文指责罗永浩 声称将联合数十位投资人对罗永浩发起回购[1] - 2024年8月26日罗永浩发表《"真还传"第二季——从6亿到13亿》文章 指控郑刚长期造谣诽谤 并表示将对其提起诉讼[1] - 郑刚在朋友圈回应称罗永浩文章省略重要内容 并预告将发布有理有据的图文视频材料进行反驳[1] 争议金额规模 - 罗永浩在文章中提及债务规模从6亿增长至13亿[1] - 郑刚指罗永浩文章长度达15000字 但首篇仅发布1000字内容[1]
锤子科技成老赖?内部人士回应
观察者网· 2025-09-18 21:43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9月17日,锤子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新增2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俗称"老赖")。 相关信息显示,锤子科技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而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涉及与苏州紫辉盛网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 伙)相关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该内部人士同时表示,罗永浩本人曾明确表示,自己愿意以个人名义替公司偿还对紫辉创投的这笔债务,但鉴于紫辉创投负责人郑刚近两年与罗永浩公开发 生过的几次矛盾和冲突,罗永浩决定将紫辉创投的债务处理事宜放在最后。 紫辉创投是一家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创始人,郑刚曾与罗永浩是多年"好友",多次为锤子手机站台发声,与锤子手机"黑粉"辩论,发 文怒斥阿里投资拖延,抵押房产筹措资金,直至2022年,罗永浩想用新创立的AR公司细红线科技股权抵消此前锤子科技接受的15亿元投资款,郑刚不满意 如此安排,由此掀起了一场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撕扯"。 据悉,郑刚与罗永浩的公开矛盾始于2023年1月,他发文炮轰罗永浩拖死锤子、不懂感恩,之后又多次公开指责。2024年8月,罗永浩称将起诉郑刚, ...
何小鹏亲述创业“至暗时刻”:一年换血十余高管
凤凰网· 2025-08-26 15:00
公司战略与运营调整 - 2024年公司遭遇重大销量滑坡与组织效率问题 董事长从一线业务全面接管并完成十余名高管更替[1] - 高管调整中大部分属于主动退休 过程平稳 未引发外部剧烈震荡[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200%增长 反映2023年同期经营艰难 近90%一线部门负责人发生变动[1] - 2024年二季度公司陷入严峻亏损 月销量仅维持数千台[1] - 董事长与公司骨干进行数十次坦诚沟通 预计第四季度好转 但仍有约30%员工最终选择离开[1] 产品表现与市场突破 - 2024年8月推出面向年轻用户的纯电车型MONA M03 起售价11.98万元 定位15万级AI汽车[2] - MONA M03仅用216天实现10万台交付 创新势力纯电车型最快量产纪录[2] - 截至2025年7月22日 MONA M03累计交付突破15万台 连续10个月月销过万[2] - MONA M03稳居A级纯电轿车销量榜首 成为公司销量支柱产品[2] 品牌命名与文化认知 - 董事长谈及企业使用个人名字的争议 多年有建议称改名可使销量翻倍[2] - 品牌命名涉及文化自信与市场认知 中国消费者长期存在"洋气很重要"的偏好[2] - 节目中提及另一科技公司品牌命名案例 因优质名称注册困难而采用英文名Smartisan[2] 创业历程与早期发展 - 董事长分享财富自由实现路径 包括彩票 房产 公司期权与创业四种方式[3] - 创业初期获得丁磊80万人民币借款支持 该金额在当时可维持两年运营[3] - 借款原计划转为投资但未实施 数年后归还丁磊[3]
斜杠青年罗永浩的多面人生
36氪· 2025-08-25 07:48
罗永浩职业转型与创业历程 - 2024年8月回归社交媒体平台 微博名变更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B站播客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上线 首期嘉宾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 节目时长约4小时 播放量超200万 罗永浩B站涨粉超20万 [1] - 2020年4月开启直播带货生涯 首场直播销售额超1.1亿元 打赏收入360万元 直播20分钟涌入超270万人 [8] - 直播三年累计收入达6亿元 年均收入2亿元 超过A股60%上市公司2020年净利润 [12] 科技创业与业务调整 - 2012年进军手机行业 初始资金800万元 2014年发布Smartisan T1 发布会次日预订量超5万台 [6] - 锤子科技累计销量不足500万台 2018年资金链断裂 背负6亿元债务 2019年手机业务变卖给字节跳动 [6] - 2022年6月创立AR公司Thin Red Line(细红线) 天使轮融资近4亿元人民币和约5000万美元 [13] - 2025年放弃AR智能眼镜研发 转向AI软硬件结合 原因为"10年内AR眼镜都不太可能商业化" [3][17] 个人品牌与流量影响力 - 被称为"行业冥灯" 长红20多年的网红 早期因"老罗语录"走红 曾位列MP3下载榜单榜首 [4][5] - 直播带货期间为极米投影仪口误道歉 现场90度鞠躬 为售卖剃须刀刮掉标志性胡子 [9] - 2024年9月通过脱口秀宣布还清债务 总金额达8.24亿元 [14] - 2025年通过TBT泡面营销引发关注 疑似复活锤子科技时期秘密项目 [17] 商业模式演变 - 直播电商公司"交个朋友"成为抖音头部直播电商公司之一 [12] - 2022年6月抖音账号更名为"交个朋友直播间" 主播阵容C位变为创始人黄贺 [12] - 目前招聘重点转向大模型 软件 算法工程师等AI相关岗位 [17] - 采用多面开花策略 不再孤注一掷创业 同时维持社交媒体影响力 [14][18]
杀回B站!罗永浩对话李想狂揽百万播放后,端出一盒“泡面”?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20:27
罗永浩创业历程与商业活动 - 2025年8月19日推出B站深度播客《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首期嘉宾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 对谈时长7小时 [1] - 高中辍学后经历筛沙、摆摊、赴韩推销壮阳药等社会生涯 后续通过《我的奋斗》一书展现其直率风格 [3] - 创业轨迹涵盖羊肉串店、药材期货、电脑配件销售 2006年创办牛博网(两年点击破百万后关闭) 后成立英语培训机构 [5] - 2012年创立锤子科技 目标打造"东半球最好手机"并扬言收购苹果 但累计销量不足500万台 2018年资金链断裂导致6亿债务 [5] 直播带货与债务偿还 - 2020年3月26日签约抖音成为独家直播带货平台 4月1日首秀观看量超4800万 交易总额1.1亿元 创当时抖音带货纪录 [6] - 首场直播坑位费60万元/款 22款产品带来1200万元前置收入 加上佣金约2200万元(按20%计算)及打赏分成近200万元 单场收入保守估计3600万元 [6] - 通过直播带货原计划5年还清6亿债务 实际3年内完成 年均收入2亿元 其团队一年利润超过A股60%上市公司(2659家)2020年净利润 [8][9] 争议事件与公众形象 - 近期评论董宇辉单飞后年收入达20-30亿元 并揭露与俞敏洪的长期恩怨 包括早年版权纠纷获赔7901元 [11] - 2025年8月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中支持杨某媛 强调关注性骚扰事实而非其人品或学术造假问题 [15] - 曾发表"父母无恩论" 反击投资人郑刚称为"巨婴资本家" 批评前员工"不安心工作、整天炒币" [11] TBT项目与新动向 - 2025年8月20日宣布推出尘封九年的TBT项目 宣传语为"重构你对泡面的想象" 疑似涉及硬件产品 [18][21] - 内部录音显示TBT项目曾抽调锤子科技资源 间接导致手机业务资源错配与失败 现项目已准备就绪 [18] - 网友猜测TBT可能为方便面产品 相关微博引发"九年了…终于端出一盒泡面"等评论 [21][22] 科技领域尝试与商业调整 - 2022年成立细红线科技押注AR领域 后因十年难盈利放弃 硬件团队解散 总部迁至上海 [23] - 公开表示AR眼镜十年内难商业化 AI软硬件结合中软件出现工程灾难 纯软件方案预计两三个月内上线 [23] - 名下关联33家企业中仅11家存续或迁出(包括成都锤子科技等) 超20家已注销 锤子科技目前仍面临2142万余元执行标的 [23] 转型与未来方向 - 2025年转向播客内容创作 与科技领袖对谈 被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劝告发挥"靠嘴吃饭"天赋 [25] - 商业故事持续充满戏剧性 目前处于流量与理想、商业与情怀的十字路口 [25]
滑铁卢!1500万借款官司终审败诉,罗永浩“真男人”人设碎一地
新浪财经· 2025-06-30 17:38
法院判决与债务纠纷 - 锤子科技被法院终审判决需偿还投资人郑刚1500万元借款及6%年利率[1] - 该笔借款起源于2016年锤子科技经营困难时期郑刚提供的无息救助资金[3] - 2018年双方续签协议约定6%利息但锤子科技始终未履行还款义务[3] 罗永浩商业形象演变 - 罗永浩曾通过直播带货三年偿还4亿元债务建立"真还传"公众形象[3] - 本次1500万债务纠纷暴露出其商业承诺与实际行动存在显著差异[4] - 从"中国乔布斯"形象转变为法院认定的违约方[6] 投资关系演变过程 - 郑刚自2013年起通过紫辉创投多次投资锤子科技并公开支持[6] - 2023年郑刚披露锤子科技三年未召开股东会且存在股份回购争议[7] - 双方关系从紧密合作转变为全面法律纠纷包括知情权诉讼和回购仲裁[8] 创业项目发展轨迹 - 锤子科技手机项目失败后字节跳动完成收购[6] - AR眼镜项目经大量研发投入后被证实10年内难以商业化[9] - 当前重点转向数字人直播领域 26分钟GMV超越真人1小时表现[9] 商业合作模式 - 直播带货业务三年创造超十亿元收入[6] - 与百度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数字人直播业务[9] - 创业模式呈现持续追逐风口特征 从手机 电子烟到直播带货及AR[9]
为啥说雷军才称得上乔布斯的传人?他真正学到了“乔帮主”的真谛
搜狐财经· 2025-06-23 15:35
品牌营销与价值观塑造 - 乔布斯最核心能力在于营销 其将品牌价值观植入消费者心智 通过"Think Different"广告将苹果与特立独行的伟大人物关联 激发用户渴望与众不同的心理[2] - 品牌核心是建立信仰而非功能 苹果像耐克一样通过价值观营销 让用户感觉使用产品即代表改变世界的能力[2][7] - 雷军深得乔布斯营销真谛 小米文化强调"赢人心而非利润" 将用户视为朋友而非上帝 形成独特的粉丝文化[5][6] 企业领导力与文化 -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通过删繁就简和强化价值观重塑公司 证明文化权是企业最大管理权 后续CEO因无法驾驭企业文化导致失败[8] - 优秀创始人需具备复合能力 乔布斯虽非技术专家 但凭借商业才华将苹果品牌成功商业化 显示单一技术或产品不足以支撑商业成功[8] - 雷军与乔布斯相似之处在于对营销本质的领悟 刘强东评价"不要与雷军比营销" 反映其已超越术的层面达到价值观共鸣高度[5] 产品与用户关系 - 乔布斯通过"扭曲现实力场"激发用户信仰 当竞品聚焦参数功能时 苹果已升维至精神认同层面 使用户自视为非凡群体[7][8] - 小米效仿苹果粉丝经济模式 通过平视用户的朋友关系建立情感连接 这种用户运营策略使其新品持续获得市场关注[5][6] - 营销两大核心是取信于人和用户视角 小米文化中"用户非上帝是朋友"的理念 精准契合消费者心理需求[6] 行业竞争维度 - 乔布斯认为竞争不应聚焦"比对手更好" 而应明确"想让用户铭记什么" 这种价值观驱动模式被雷军成功复制到小米生态[8] - 行业常见误区是过度强调产品功能 而顶级企业如苹果/小米通过构建文化认同形成差异化壁垒[2][7][8] - 企业家学习乔布斯应注重"道"而非形式 模仿外在行为易失败 理解价值观内核才能实现持续成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