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

搜索文档
初代“雪糕刺客”,破产了
搜狐财经· 2025-08-07 06:05
公司发展历程 - 2018年创立钟薛高,瞄准高端雪糕市场,获得真格基金、经纬创投等机构共计13亿元投资 [10] - 成立一年销售额破亿元,2021年突破10亿元,成为"新消费第一网红" [10] - 2022年尝试线下扩张,在三四线城市投放5万台自有冰柜但策略失误导致"雪糕刺客"事件 [14] - 2023年裁员过半,2024年公司仅剩100余人,2025年社保缴纳人数仅2人 [18] - 2024年7月因无法清偿债务进入破产审查程序 [3][20] 营销策略与市场表现 - 创始人林盛广告出身,擅长高端定位营销,曾成功操盘马迭尔(一年扩张至30家门店)和中街1946(2017年618活动4分钟售出10万支) [9] - 钟薛高初期通过李佳琦、罗永浩等头部主播带货,单场直播卖出19.8万支 [10] - 以"贵"为营销点,如2018年推出66元/支的"厄瓜多尔粉钻",宣传稀有成分 [10] - 线上销售占比仅5%的冰品市场中,钟薛高抓住巨头线下主导的空隙快速崛起 [10] 危机事件 - 2021年林盛"爱买不买"言论被恶意剪辑传播,引发口碑危机 [12] - 2022年"火烧不化"事件导致消费者质疑产品成分与价格不符 [12] - 蒙牛、伊利等传统品牌加码线上(伊利直播首秀售出15万份),挤压生存空间 [13] - 自有冰柜与平价雪糕混放策略失误,导致"雪糕刺客"标签广泛传播 [14] 创始人现状 - 林盛转型直播带货,售卖42.9元/5斤红薯被称"红薯刺客",账号粉丝仅3000+ [4][19] - 公开承认欠729名员工薪资,直播一年仅偿还30余人 [18][19] - 持续在社交平台发布"鸡汤文学",未直接回应破产事宜 [19]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冰品企业线下渠道占95%市场份额,蒙牛、伊利通过便利店冰柜主导市场 [10] - 哈根达斯依靠线下门店模式,与钟薛高形成差异化竞争 [10] - 2019年后巨头加速线上布局(蒙牛京东专供款、伊利直播),行业竞争加剧 [13]
你敢信,贾跃亭的新车卖了一万多辆
36氪· 2025-07-21 10:24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车市格局基本确定,主要玩家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以及"蔚小理零"等新势力 [1] - 行业出现整合趋势,吉利汽车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推进"一个吉利"战略 [4][6] - 外资车企面临生存压力,捷豹XEL降价17.48万元至15.98万元起,降幅达52% [6] 新威马汽车复产计划 - 新威马计划2025年9月复产EX5和E.5车型,目标年产销1-2万台 [2] - 2026年量产目标10万台,2027-2028年目标年销量25-40万台 [2] - 计划2029-2030年产量挑战100万台,营收1200亿,并启动IPO筹备 [2] - 将通过老客户置换、网约车采购和出海(泰国KD工厂)等策略打开市场 [1][2] Faraday Future争议事件 - FF宣布获得1.05亿美元融资,计划推出FX Super One新车型 [8] - 发布会宣称获得10034辆订单,但被质疑研发态度(改装魏牌蓝山MPV) [8][10] - 行业质疑FF过去10年实际成果,认为其操作在技术创新时代显得拙劣 [8][10] 行业动态与技术发展 - 本田发布全新纯电小型车N-ONE e:,预计9月慕尼黑车展首发 [6] - 吉利强调整合技术优势,打造全球领先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4] - 新威马计划通过AI赋能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并布局高阶辅助驾驶 [2]
李宁(02331.HK):营销投入加大 静待体育资源逐步催化业绩增长
格隆汇· 2025-07-19 19:28
公司25Q2业绩表现 - 25Q2李宁品牌(不含李宁YOUNG)流水同比录得低单位数增长 [1] - 线下渠道流水同比录得低单位数下降,其中零售渠道流水同比中单位数下降,批发渠道流水同比低单位数增长 [1] - 电商渠道流水同比录得中单位数增长 [1] - 上半年合计净减少18家门店,其中零售净减少19家、批发净增加1家 [1] 中国奥委会合作与产品矩阵 - 公司成为2025-2028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涵盖洛杉矶2028年奥运会等国际赛事 [1] - 线下门店升级陈列增加奥运主题元素,推出"荣耀系列"产品 [1] - 合作有望丰富品牌产品矩阵,提升品牌形象与产品力 [1] 签约球员杨瀚森NBA入选影响 - 签约球员杨瀚森在2025年NBA选秀首轮第十六顺位被波特兰开拓者队选中 [2] - 杨瀚森入选NBA短期有望推动品牌关联产品销售,长期或提升篮球运动国内热度 [2] - 品牌可借助杨瀚森影响力及产品设计性能推进篮球产品销售 [2] 盈利预测与公司发展规划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45亿元/28.46亿元/31.04亿元 [3] - 公司聚焦"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发展规划,持续迭代鞋履/服饰核心技术 [3] - 产品兼顾专业性与时尚性,渠道调整及创新能力有望构筑长期增长驱动 [3]
刘润:企业想活得久、赚得多,必须懂得挖护城河
创业家· 2025-07-18 17:56
产品力与营销渠道 - 产品力被视为价值势能的核心 营销的作用在于降低认知摩擦 渠道的作用在于降低流通摩擦 [1] - 红利被定义为短暂的供需失衡 无法成为企业长期依赖的要素 [1] - 恶性竞争下的利润被归类为社会工资 只有构建护城河的企业才能获取长期利润 [1] 消费行业培训课程 - 课程由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主导 聚焦消费领域实战方法论 涵盖中日消费巨头的经验 [2] - 课程内容包含日本30年周期经验的本土化路径 涉及效率革命、需求重构、资本破局等主题 [2] - 导师团队包括三浦展、萨莉亚前社长、明治食品爆款教父等业内专家 [2] - 课程原价12800元/人 早鸟价9800元/人 地点设于上海 时间为8月7日至8月9日 [3][4]
科特勒警告的三大营销顽疾,仍在杀死品牌
吴晓波频道· 2025-07-17 23:39
文章核心观点 - 《营销管理》作为营销学经典教材,自1967年出版以来持续迭代,其底层逻辑在数字化时代仍具指导意义 [6][7][9][10] - 当前营销环境与1960年代相似,面临产能过剩、媒介革命(直播/AI)、全球化三大挑战,需回归科特勒提出的核心方法论 [2][19][20][24][26] -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混淆广告与营销、依赖低价竞争、忽视市场细分等问题,科特勒20年前的批评至今仍适用 [33][34][35] 营销理论发展历程 - **早期雏形**:1898年AIDA法则提出行为科学解构模型,1912年首本营销教材出版,1923年AC尼尔森开启消费行为量化研究 [11][12][14] - **关键突破**:1931年宝洁首创品牌经理制,1960年麦卡锡提出4P理论,1967年科特勒整合前作出版《营销管理》 [15][16][17][18] - **迭代机制**:教材每3.5年更新一版,已迭代至第16版,通过持续自我革新保持理论生命力 [9][60][61] 1960年代营销成为显学的三大动因 - **产能过剩**:二战后西方工业品过剩,中国1992年取消粮票后轻工业品过剩倒逼品牌营销 [20][21][23] - **媒介革命**:1965年美国电视普及率达93%,传播效率几何级提升,类比当前手机与直播渗透 [24][25][26] - **全球化市场**:消费需求碎片化要求差异化营销策略 [26][27] 科特勒对中国企业的三大启示 - **客户心智占领**:聚焦客户占有率而非市场占有率,服务特定人群需求 [36][37] - **全生命周期运营**:建立客户终身价值思维,超越单次交易 [38] - **经验销售转型**:互联网时代零售商需输出产品价值认知而非单纯商品搬运 [39][40][41] 红海市场竞争策略 - **标杆管理**:模仿行业领导者核心模式(如小米对标苹果) [45][46] - **反向解构**:差异化定位形成认知区隔 [46] - **技术跃进**:通过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47] 营销与公司战略的关系 - 营销驱动技术-产品-销售-利润的正向循环,无效技术将滞留实验室 [51][52] - 涉及价值观、产品、组织架构的系统工程,需整体性变革 [50] 数字化时代的营销进化 - 直播、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场景要求持续学习,5年内传统模式将失效 [57][58] - 保持"坚硬核心+持续迭代"的双重能力是关键成功要素 [61][62] 推荐延伸阅读 -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稻盛和夫《活法》、巴菲特致股东信等构建商业知识体系 [64][65][66][67]
为啥说雷军才称得上乔布斯的传人?他真正学到了“乔帮主”的真谛
搜狐财经· 2025-06-23 15:35
品牌营销与价值观塑造 - 乔布斯最核心能力在于营销 其将品牌价值观植入消费者心智 通过"Think Different"广告将苹果与特立独行的伟大人物关联 激发用户渴望与众不同的心理[2] - 品牌核心是建立信仰而非功能 苹果像耐克一样通过价值观营销 让用户感觉使用产品即代表改变世界的能力[2][7] - 雷军深得乔布斯营销真谛 小米文化强调"赢人心而非利润" 将用户视为朋友而非上帝 形成独特的粉丝文化[5][6] 企业领导力与文化 -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通过删繁就简和强化价值观重塑公司 证明文化权是企业最大管理权 后续CEO因无法驾驭企业文化导致失败[8] - 优秀创始人需具备复合能力 乔布斯虽非技术专家 但凭借商业才华将苹果品牌成功商业化 显示单一技术或产品不足以支撑商业成功[8] - 雷军与乔布斯相似之处在于对营销本质的领悟 刘强东评价"不要与雷军比营销" 反映其已超越术的层面达到价值观共鸣高度[5] 产品与用户关系 - 乔布斯通过"扭曲现实力场"激发用户信仰 当竞品聚焦参数功能时 苹果已升维至精神认同层面 使用户自视为非凡群体[7][8] - 小米效仿苹果粉丝经济模式 通过平视用户的朋友关系建立情感连接 这种用户运营策略使其新品持续获得市场关注[5][6] - 营销两大核心是取信于人和用户视角 小米文化中"用户非上帝是朋友"的理念 精准契合消费者心理需求[6] 行业竞争维度 - 乔布斯认为竞争不应聚焦"比对手更好" 而应明确"想让用户铭记什么" 这种价值观驱动模式被雷军成功复制到小米生态[8] - 行业常见误区是过度强调产品功能 而顶级企业如苹果/小米通过构建文化认同形成差异化壁垒[2][7][8] - 企业家学习乔布斯应注重"道"而非形式 模仿外在行为易失败 理解价值观内核才能实现持续成功[10]
理想第一产品线产品营销负责人如何理解营销与企业关心的问题
理想TOP2· 2025-06-13 18:52
营销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 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环节 关系到产品价值实现 若营销失败 其他努力将无效[1] - 技术优势需通过营销体现 单纯强调产品而忽视营销是能力不足的表现[1] - 华为和小米为营销标杆案例 华为通过IPD和IPMS流程将营销前置至研发阶段 部分产品设计直接服务于营销需求[1] 企业盈利的核心驱动因素 - 企业终极目标是盈利 需确保收益大于成本[2] - 商业成功三要素为行业选择 战略定位 战略执行 前两者无法单独决定盈利能力[2] - 战略执行是盈利关键 行业与战略优势需通过高效落地转化为实际收益[2] 附加信息 - 提供理想汽车长期基本面交流渠道 非车友社群[3]
渠道老化、研发掉队,拉芳家化能靠营销“东山再起”吗?
新京报· 2025-06-06 20:50
品牌营销策略 - 公司从"爱生活爱拉芳"广告语转变为"中国拉芳冠军之选",反映直播带货等电商新模式对品牌策略的影响 [2] - 公司通过签约中国国家跳水队为官方合作伙伴,并邀请全红婵等运动员做客直播间,带动主打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4]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达6707.9万元,同比增长22.55%,占营业收入31.94%,主要因电商流量费用及广告推广费用增加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8.89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拉芳品牌销售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9.11%,营收占比72.2% [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3.3%至1304.88万元,主要受销售费用激增影响 [4] - 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27%至2.83亿元,销售费用率31.83%,广告及推广费用激增95.5%至8288.03万元 [6] 渠道结构 - 公司销售渠道仍以经销为主,2024年经销渠道营收6.23亿元,占比70.11%,同比增长4.42% [6] - 电商渠道及其他营收2.65亿元,占比29.8%,公司表示将加大电商投入并逐步开启24小时常态化直播 [2][6] - 公司坦言依赖经销渠道可能面临营销模式无法顺应市场变化的风险 [6]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4160.81万元,研发费用率4.68%,研发人员96人,占公司总人数8.95%,其中博士0人、硕士1人 [6]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691.05万元,同比下滑8.66%,研发费用率3.29% [7] - 公司计划2025年构建智能和数字化工厂,接入DeepSeek技术加速AI与智能研发融合 [7] 市场竞争与挑战 - 2015年拉芳品牌在国内洗发水市场销售额占有率2.52%,排名第六,但后续面临线上消费转移及国内外品牌竞争压力 [3] - 公司称日化行业"内卷"加重,直播电商带来强势冲击,计划通过强化品牌心智和丰富产品矩阵应对 [3][6] - 公司高额营销策略短期促进销量增长,但长期需解决渠道布局和研发创新问题 [7]
百亿补贴小传,一个营销产品如何重塑拼多多
晚点LatePost· 2024-09-11 21:36
行业价值观与营销策略 - 百亿补贴成为中国互联网平台竞争的核心原则,反映行业追求低价而非生活品质的价值观 [3][4] - 拼多多最初对"百亿补贴"命名持保留态度,但最终保留这一可被广泛复制的营销概念 [3] - 该策略成功塑造了拼多多"正品低价"的平台心智,2023年贡献GMV超23%达近1万亿元 [4][16] 百亿补贴的起源与演进 - 2019年6月首次上线,通过补贴iPhone等高价商品突破一二线城市用户 [7][8] - 采用差异化策略:不满减、不凑单、全网最低价,打破传统大促时间限制 [7] - 初期通过华强北等非授权渠道凑货,后期渗透品牌经销商体系获取稳定货源 [8][10] 竞争策略与行业影响 - 组建数百人比价团队实时监控竞品价格,保证最低价优势 [12] - 2019年新增用户1.7亿,超过阿里京东总和,GMV突破万亿元 [13] - 迫使阿里京东跟进百亿补贴,但受制于既有商业模式难以完全复制 [11][12] 运营机制与风控体系 - 采用平台背书替代店铺展示,背后是数十家供应商实时竞价 [24] - 建立严格风控制度:可疑订单砍单精确到门牌号,黑名单覆盖批发市场 [27] - 2020年起补贴模式转为平台与商家共担,仅对部分商品官方补贴 [23][33] 品牌关系与渠道变革 - 从被品牌抵制到2023年覆盖超8万种品牌商品,部分品牌份额达40% [25][33] - 宝洁等品牌开始允许经销商自主定价入驻,形成"消费者版天猫" [33] - 经销商清库存需求加速品牌入驻,手机等品类呈现向拼多多迁移趋势 [35] 行业格局与竞争本质 - 电商平台差异化消失,竞争要素同质化转向纯粹零售能力 [35] - 拼多多营销费用率连续五年高于阿里京东,维持补贴强度 [16] - 各平台GMV目标导向导致风控松懈,假货和刷单问题重现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