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镇江香醋
icon
搜索文档
恒顺醋业郜益农:持续守正创新,全力拥抱大健康产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2:52
公司历史与市场地位 - 公司拥有超过180年历史 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镇江香醋的代表企业 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制醋企业和全国食醋行业首家上市公司[1][2] - 食醋年产量超过30万吨 在醋调味品赛道市占率保持全国第一已持续20多年 被行业誉为"醋茅"[1][2] - 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态分层发酵技艺"酿醋法 严格遵循传统工艺包含40多道工序 生产周期达70天[2][3] 财务表现与产能建设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25亿元 同比增长12.03% 归母净利润1.11亿元 同比增长18.07% 实现销售数量和利润双增长[3] - 通过股票定增融资加大生产投入 建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 实现25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应用 今年2月获评国家级首批"卓越智能工厂"[3][4] - 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追溯管理体系 强化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监管 确保产品品质稳定[3] 产品创新与研发投入 - 打造"A+X"产品矩阵(核心产品+潜力产品) 创新推出枸杞醋 沙棘醋 苹果醋饮 醋味冰激凌等新产品[1][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71% 重点投入"健康醋营养图谱分析"和醋食品新品研发[6] - 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合作 共同开发香醋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 拓展保健产业赛道[6] 渠道建设与市场拓展 - 线下覆盖全国超1700家经销商 终端网点突破35万家 华东核心市场稳定增长 加速下沉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场[7] - 线上加速布局社交电商和社区团购新业态 针对性打造"线上大单品" 推动线上线下全渠道协同发展[7] - 形成"醋酒酱"三驾马车产品体系 包括黄酒 酱料包等品类 重点推广年轻人喜欢的新消费食品类型[7]
坚持党建引领 聚焦生产经营——恒顺集团奋力开创“恒顺味道、全球共享”新局面
搜狐财经· 2025-08-01 18:14
公司战略与治理 - 未来五年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不动摇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1] - 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程序 厘清党委会与董事会等治理主体权责边界 健全重大决策跟踪督办制度[4] - 加快建立权责法定 权责透明 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 将防风险要求嵌入业务流程提升规范化水平[12] 党组织建设与人才发展 - 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在评星定级上谋求新突破[5] - 实施双通道晋升机制(岗位职务序列为主 专业技术技能序列为辅)和双向交流机制 培养一专多能人才队伍[13] - 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计划 推进薪酬绩效考核改革 实现员工收益与企业效益深度绑定[11] 产品研发与品质管理 - 深耕镇江香醋国家级非遗传统工艺 融合现代技术优化酿造工艺 精进产品风味与品质核心竞争力[6] - 聚焦食醋健康价值研发 推进功能型产品迭代升级 拓展小支醋 有机醋等健康化产品矩阵[7] - 完善全员参与 全程可控 全链溯源三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 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9] 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 突破渠道瓶颈 系统谋划餐饮渠道突破 特通渠道提升 电商渠道发力三大行动[9] - 构建全域品牌传播矩阵 对内深挖百年匠心文化 对外强化健康调味品牌信任[9] - 持续办好酱醋文化嘉年华 发挥醋文化博物馆平台作用 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13]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整合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工业生态系统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11] - 搭建数字化营销体系 建立人货场数据模型 推进产线溯源系统从核心单品向全品类覆盖[11] - 与江南大学 瑞金医院等机构开展联合科研 从菌种研发 生产工艺等方面建立攻关小组[11] 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 充分发挥集采平台作用 优化供应商管理体系 依托全面预算管理持续降本增效[12] - 通过改进配方 调整工艺参数 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挖掘成本管控潜力[12] -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实施职工身心健康关爱计划 每年为职工办实事[12] 行业地位与社会责任 - 作为中国食醋行业龙头和首家醋业上市公司 定位于生物医药领域大健康产业[7][9] - 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在服务区域发展 帮扶弱势群体等方面树立负责任国企形象[14] - 肩负擦亮中国醋都镇江金字招牌责任 持续弘扬恒顺众生核心价值观[13]
绿茵场上战鼓擂,烟火街巷商机涌 赛事搭台,消费唱响经济“大戏”
镇江日报· 2025-07-08 07:36
赛事经济与消费促进 - 镇江商务局通过"苏超"联赛策划消费促进活动 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能量 包括"早茶德比""阿镇请客吃面条"等热搜话题[1] - 主场周期间豪送万碗锅盖面套餐 覆盖35家门店 包含肴肉和香醋 外地游客消费占比超80% 营业额环比增长50%[2] - 推出1000份"乘着大巴炫面条"服务 确保客场球迷第一时间体验本地美食[2] 城市特色产品推广 - 通过"坐镇江南"美食套票发放特色礼袋 内含恒顺香醋旅行装 华秀锅盖面 源春即食肴肉等产品 强化"镇江三怪"品牌认知[3] - 江苏省文旅厅举办非遗展示活动 丹阳眼镜 鱼跃医疗等特色产品亮相"苏"式好物板块 香醋 肴肉等进入"'超'级好吃"板块[3] 票根经济与场景联动 - 球票变身城市"通票" 串联餐饮 住宿 出行等消费场景 球迷凭票根在百家门店享受折扣 免打车费等福利[4] - 联赛与镇江书展联动 书迷可持购书小票在百余家商户享受专属优惠 球迷也可获得书展福利 开创"文化+体育"新场景[4] - 联合滴滴推出88元出行券包 美团 抖音等平台推出超千万规模优惠 覆盖购物 餐饮 住宿等领域[5] 夜间经济与商圈激活 - 重点商圈设置百块大屏转播赛事 打造"第二现场" 吸引超35万人次观赛 重点商业综合体客流量环比增长20%以上[5] - 苏宁广场 八佰伴等综合体结合赛事推出观赛福利和特色市集 餐饮企业推出观赛优惠套餐 有效拉动夏夜经济[5]
日本厨房里的中国菜
虎嗅· 2025-07-03 18:56
日本调味料行业 - 日本料理核心调味料为"出汁"(海带木鱼花高汤)和酱油,构成鲜味基础[1] - 酱油文化深入日常生活,成为日本饮食文化标志性特征[2] - 中华调味品(甜面酱/豆瓣酱)在日本普及度提升,但存在本土化改良现象[4] - 日本本土开发出"味霸"调味料,融合猪骨鸡骨高汤,成为中华料理店标配[12] - 调味料呈现文化融合趋势,如用日本甜酱油做红烧鱼,味醂替代白糖[7] 中日食材贸易 - 中国蔬菜1980年代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形成"中国野菜热潮"[23] - 青梗菜等38种新蔬菜获官方命名统一,但民间仍沿用习惯称呼[25][26] - 日本超市中华调味品供应充足(镇江香醋/蚝油/绍兴料酒),但部分食材(蒜苗)仍稀缺[3][5] - 冷冻虾主要来自南美/南亚,活虾(车海老)价格高昂[15] - 肉类呈现明显产地分级,日本国产肉溢价显著[17][18] 饮食文化融合 - "多文化共生"政策推动饮食文化相互借鉴[8] - 出现"和洋折衷"烹饪方式,如三文鱼配淡奶油[14] - 中华料理在日发展催生新需求,如广记商行开发"味霸"适应市场[12] - 蔬菜命名体现文化融合特征,如"チンゲンサイ"采用拼音化表述[26] - 新一波中国蔬菜(莴笋)正在尝试进入日本市场[29]
把“土特产”煅为“金招牌”
广州日报· 2025-06-06 04:14
行业政策与培育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39个重点培育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 涵盖乳制品制造 饮料制造 酿酒工业 精制茶制造等主要门类 [1] - 重点培育对象包括云南小粒咖啡 广式凉茶 柳州螺蛳粉 镇江香醋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 [1] - 该名单被视为"特产地图"和"产业升级路线图" 旨在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品牌化 标准化 国际化发展 [1] 产业发展现状与案例 - 部分传统食品已实现产业升级 如云南普洱茶从农副产品发展为百亿级产业集群 贵州刺梨汁通过深加工实现价值翻倍 [1] - 传统食品面临现代化生产挑战 包括口味更新 工艺标准化 产能提升等问题 [2] - 国际成功案例包括法国勃艮第红酒 意大利帕尔玛火腿 印度大吉岭红茶等 均通过保持特色工艺实现高附加值 [2] 产业升级路径 - 需平衡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 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工艺活化 如贵州茅台镇采用5G智能温控系统辅助传统酒曲发酵 [2] - 品牌重塑是关键 需挖掘文化故事提升附加值 推动从"小而美"到"大而强"的跨越 [2] - 最终目标是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消费名品" [2]
镇江香醋上榜首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镇江日报· 2025-06-05 08:12
行业政策支持 - 工信部公布第一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镇江香醋入选且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对象 [1] - 工信部要求各地加大指导支持力度 加强产区建设和产业培育工作 推动特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宣传推广 [1] 镇江香醋产业概况 - 镇江香醋产业为历史经典产业 是全国首个获得"中国醋都"称号的城市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覆盖全市 [1] - 品牌价值达45892亿元 现有制醋企业27家 配套企业近50家 [1] - 食醋年产能70万吨 较2020年增加20万吨 食醋出口量全国同行业第一 约占全国60%出口市场份额 [1] 产业发展规划 -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香醋产业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 加强集群发展 构建以"香醋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食醋产业体系 [2] - 计划打造国内最大智能化食醋生产基地和世界健康食醋产区 推动产业高质量高能级发展 [2]
做好“找上门”的外贸生意
新华日报· 2025-05-13 07:35
离境退税新政全面落地 - 中国离境退税新政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 现金退税限额提升至2万元 并推广"即买即退"模式 [1] - 江苏凭借长三角区位优势 制造业集群和丰富文旅资源 有望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1] 打造特色消费地标 - 南京新街口 苏州观前街 无锡太湖广场等核心商圈将率先实现"即买即退"全覆盖 [1] - 计划在苏州园林推出丝绸刺绣"非遗退税专区" 南通家纺城试点"线上预订+线下退税"模式 [1] 提升本土商品竞争力 - 扬州漆器 宜兴紫砂 镇江香醋等本土特色产品可借助新政走向国际市场 [2] - 计划推出"江苏限定版"高附加值电器电子产品 利用2万元退税上限吸引大宗采购 [2] - 试点"退税商店+跨境电商"联动模式 实现"现场体验—线上下单—海外直邮" [2] 打造精细化服务体系 - 将培训"双语退税管家" 提供全流程购物顾问服务 [3] - 开发多语种退税小程序 实现"扫码预审—即时到账—离境核验"全流程线上服务 [3] - 在国际机场设立"离境退税快捷通道" 配备多语种导购机器人 [3] - 设立外卡支付纠纷快速处理基金 承诺争议款项先行垫付 [3] 新政的战略意义 - 新政将"外贸战场"前置到本土消费场景 通过"即买即退"串联文旅 商业和产业升级 [3] - 有助于将江苏文化资源转化为外贸增量 同时展示中国制造的品质与创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