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问天实验舱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空间站:神二十荣耀返航倒计时,神二十一接棒!
新华社· 2025-11-01 15:05
嗨!我是中国空间站。还记得2025年4月25日那天,当神舟二十号乘组入驻时,我别提多激动了。掐指 一算,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位航天员在这里,已经超过180天啦!这段朝夕相伴的时光,像一部满是 惊喜的太空纪录片,每一帧都值得好好珍藏。 这些日子里,三位伙伴的脚步从不停歇。四次出舱活动,每一次都让我既紧张又骄傲。看着他们穿着航 天服,在我的"身体"外忙碌,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我总在心里为他们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0:00 问天实验舱内,"升级版"太空菜园——植物高效培养技术试验装置迎来了新一轮丰收。看着鲜嫩的蔬菜 茁壮成长,航天员脸上的笑容,比太空中的星光还要灿烂。 如今,三位伙伴的太空出差之旅渐渐进入尾声,他们正在为返回地球做准备。虽然即将分别,但我知 道,这段在太空里的美好回忆,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不过,让我欣喜的是,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已成功 入驻,这场跨越星河的"太空会师"振奋人心,新伙伴的到来让这份太空情谊继续延续。期待未来,会有 更多航天员伙伴来到我这里,一起在浩瀚太空中,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 记者:杨志刚 蔡琳琳 赵小帅 编导:郝一林 配音:边江 声音制作:边江工作室 素材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
神舟二十一号|神舟二十号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
新华网· 2025-10-30 13:52
新华社酒泉10月30日电(记者李国利、刘艺)神舟二十号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 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方面,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 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典型成果包括:空 间环境下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晶体,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潜在靶点;钨合金被成功加热到3100摄氏度, 刷新了国际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最高加热温度的纪录;首次发现带电胶体在微重力下结晶形成长寿命亚稳 态结构等。 10月30日上午举行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综合计划局局长张静波这样表示。 "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已188天,有望刷新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最长纪录。"他介 绍,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将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返回 东风着陆场。 他表示,神舟二十号乘组指令长陈冬成为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400天的中国航天员,已累计完成6次出 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任务期间,乘组共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和7次载荷进 ...
逐梦星辰大海!这些“大国重器”蕴含的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 2025-09-26 11:07
神舟二十号乘组出舱任务 - 任务于25日19时45分开始,26日1时35分结束,持续约6小时,航天员王杰和陈中瑞执行出舱作业,陈冬在舱内提供支持 [1][5][7] - 任务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舱外设备设施巡检,这是首次由两名第三批航天员共同执行的舱外作业任务 [7][10] - 此次任务首次使用了天和舱机械臂适配器,并采用了优化的路径规划,提高了出舱作业效率 [10] - 随着此次任务完成,空间站问天舱段规划的所有碎片防护装置均已安装完毕 [10] - 神舟二十号乘组已完成4次出舱活动,成为我国执行出舱任务次数最多的乘组之一 [10]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状态 - 乘组已在轨飞行超过150天,工作饱满,完成了大量科学实验、平台载荷维护、天舟八号分离撤离及天舟九号交会对接等任务 [12][14] - 三名航天员整体状态良好,后续将继续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计划在空间站欢度国庆和中秋佳节 [12][14] 福建舰试验训练进展 - 福建舰近日成功实施了歼-15T、歼-35和空警-600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其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19] - 此次训练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在我国航母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9] - 福建舰试验训练正按计划顺利推进,预示着其正式交付使用的日期临近 [19]
硬核!原来这些纵横天地间“大国重器”是天津制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1 14:18
天津"十四五"发展规划 - 天津开展"十项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科教兴市人才强市 港产城融合发展等专项行动[1] - 国务院2023年8月印发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强化其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支点的作用[3]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 天津制造海底勘探节点采集装备"海脉"部署700米深海床 为海洋油气勘探提供高清数据支撑[3] - 中交天航局研发亚洲最大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浚"轮 舱容达4万立方米 应用于全球航道疏浚和港口建设[3] - 天津研发配备人工智能的无人机 应用于自助巡检和消防应急领域[3] 航空航天产业 -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在天津完成制造总装测试 "十四五"期间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4] - 天津完成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的总装测试工作 在距地球400公里太空组建首个太空家园[4]
我国空间站首次应用专业领域AI大模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20:54
航天任务执行情况 - 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 陈中瑞 王杰于北京时间2025年8月15日22时47分完成约6.5小时出舱活动 [1] - 出舱航天员陈冬 王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悟空AI"大模型上行至空间站 [1] - "悟空AI"大模型在神二十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准备工作中发挥辅助支撑作用 [1] - 该大模型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提供智能化 专业化支持 [1]
出差将满月 神舟二十号乘组都干了啥?
央视新闻· 2025-05-22 17:52
空间站环境适应与交接 - 神舟二十号乘组进驻中国空间站后首先熟悉环境 并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太空换班" 交接内容包括飞行器状态设置 在轨物资管理 延续性工作进展等[1] 空间站设备维护与升级 - 完成核心舱节点舱径向舱门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在轨安装 通过物理防护降低微小空间碎片撞击风险[3] - 对再生生保系统 饮水分配器 太空跑台等设备进行维护及组件更换 开展舱内环境清洁与物资整理[7] - 对站内3套舱外航天服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完成设备状态检查与设置 为出舱活动做准备[9] 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 开启国内首次"空间微重力和辐射环境对涡虫再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索"实验[3] - 在问天实验舱对生物技术实验柜内样品进行观测 完成固体培养样品采集 获取数据支持细胞组织培养模块微生物效应机制研究[5] 航天医学实验 - 将上行细胞实验单元转运至人系统研究机柜医学样本制备装置进行培养 定期进行样本手动观察 回收与保存 支持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长研究[5] - 完成听力测试 超声检查 动态心电血压测量 运动肺功能检查等医学检查 获取数据监测航天员健康状况[9] 在轨训练与应急演练 - 开展首次医疗救护在轨训练 熟悉微重力环境下救护操作方式与施力特性[7] - 进行首次全系统压力应急演练 模拟内部失压情况下天地协同紧急处置流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