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

搜索文档
全国六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最新发展情况一览
机器人圈· 2025-05-30 19:30
全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展概况 - 2023年底起全国掀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热潮,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广东、安徽等地率先布局,推动战略新兴领域发展[1]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3年11月成立中国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2024年10月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中心,由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科技等企业联合组建[2] - 研发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拟人奔跑机器人"天工"系列,实测奔跑速度12公里/小时,开放结构设计文档等关键资料供二次开发,已有上百家机构参与[2] - 推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整合AI大模型任务规划与数据驱动技能执行,提升复杂环境自主决策能力[4] - 联合北京大学发布数据集"RoboMIND",累计下载超1.5万次,应用于清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内外机构[5] 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3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2024年5月获国家地方共建授牌[6] - 发布国内首款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身高185cm,峰值扭矩400N·m,算力400TOPs,支持多模态交互[8] - 开发"格物"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基于Unity RL框架实现从仿真到硬件部署全流程自动化[10] - 联合复旦研发7B龙跃大模型MindLoongGPT,支持多模态输入生成连贯动作[11]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4年4月成立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研发机构[12] - 推出全球第三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自重25公斤,负载5.5公斤[13] - 发布中国首个视觉扩散架构任务生成模型R-DDPRM,提升任务执行效率并降低算力成本[15] - 实现全国首个自主跨空间任务规划系统,基于3DSGs技术实现长视野推理[16]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 2024年4月启动,聚焦医疗、电力、制造等领域,整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资源构建产业集群[17]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 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联合中科大、科大讯飞等13家单位建设[18] - 研发"启江"系列人形机器人,二代产品身高1.8米,38个自由度,提升非结构化环境运动能力[18]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 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建,重点研发智能感控技术与整机系统[20] - "领航者2号"机器人AI算力达275TOPs,最快速度6km/h,已进入联想、吉利工厂实训[21]
机器人谷提升创新能级
经济日报· 2025-05-19 05:50
深圳机器人谷发展 - 深圳机器人谷汇集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吸引越疆科技、速腾聚创、智平方、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领军企业入驻,形成创新生态高地 [2] - 北京大学与智平方成立北大—智平方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突破4D世界模型、端到端智能体等前沿技术难题 [2] - 云鲸智能累计申请技术专利超1300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发下一代具身智能产品 [3]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新增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 [3] - 2024年一季度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0.1% [3] 深圳机器人产业政策与生态 -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深圳成立,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4] -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南山区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约30%,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重点发力关键核心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 [4] -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模型AI生态社区"模力营"在南山区揭牌,已吸引24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5] 张江机器人谷发展 - 张江机器人谷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机器人、特色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2024年园区整机企业出货千余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预计达万台以上 [6] -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智元灵犀X2机器人,具备高自由度运动能力和情感计算引擎,适合科研教育、娱乐陪伴等场景 [6]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代表行业较高硬件设计水平 [7] -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物流机器人先行者k2拥有30公斤大负载能力,充电1小时可支撑8小时连续作业 [7] 张江机器人产业技术与政策 - 智元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使机器人1-2小时内学会复杂技能,国地中心建立行业标准并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 [8] -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发布全球首个全流程工具链 [9] - 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9]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推动浦东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引领区 [9]
报名开启,五月底上海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全球瞩目!论坛赛事展览重塑产业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2 11:34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占据全球63%份额 其中本体制造环节占比超50% [1] - 国产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实现技术突破 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1] -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最高245%关税 对行业构成挑战 [1] - 中国市场已有11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启动量产 其中6家2025年规划产量超千台 [2] - 特斯拉Optimus量产目标翻倍至近万台 波士顿动力与现代汽车签署"数万台"采购大单 [2]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张江聚集73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 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 [7]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公版机"青龙"并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 [2] - 上海出台《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 明确打造具身智能发展高地 [7] - 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由上海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发布 为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撑 [7] 2025张江开发者大会亮点 - 采用"峰会+大赛+展览"三位一体模式 汇聚200余家企业及1000余位行业领袖 [3][13] - 设置五大赛道:应用场景挑战赛、具身智能挑战赛、核心部件创新赛、足球挑战赛、达人秀 [30][32][33] - 获奖企业最高获5万元现金奖励+20万元科创服务券+24个月人才公寓免租 [34] - 优胜团队可获长三角国创中心"项目经理"职位及最高3000万元"拨投结合"经费 [35]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 - 国产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 加速国产替代 [1][24] - 具身智能技术在情感识别、语境理解和自然交互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7] - 能源、建筑、汽车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场景需求对接 [20] - 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引导企业参与联合开发与场景验证 [26] 展览与生态建设 - 创新产品展设置四大主题展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开发者生态 [36][37] - 展览面积3000平米 集中展示50余家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年度新品 [36] - 开发者生态展区聚焦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 [37] - 优秀产品可入选"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方阵" [35]
报名开启,五月底上海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全球瞩目!论坛赛事展览重塑产业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9 19:20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占据全球供应链63%份额 本体制造环节占比过半 [2] - 国产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 谐波减速器 行星滚柱丝杠等国产化率持续攀升 [2] -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最高245%关税 为行业发展带来挑战 [2] 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已有11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开启量产 其中6家2025年规划超千台 包括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 优必选等 [2] - 国际巨头加速布局 英伟达合作14家人形机器人公司 特斯拉Optimus量产目标翻倍至近万台 波士顿动力获现代汽车"数万台"订单 [2] - 国家地方共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 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 制定首批团体标准 [2]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浦东张江聚集73家人形机器人企业 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 覆盖上下游各环节 [6] -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出台专项政策 打造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地 [7] - 国地共建创新中心联合高校发布"格物"仿真平台 为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撑 [7] 大会核心内容 - 采用"峰会+大赛+展览"模式 汇聚200余家企业 1000余位专家 探讨技术落地与生态构建 [7][13] - 主论坛设置南北对话 圆桌论坛 院长对话等环节 聚焦人机交互 商业化路径 技术突破等议题 [16][17][18][19] - 开发者论坛覆盖本体技术 具身智能 关键零部件等六大领域 强化创新生态 [20][22][23][24][25][26][27] 创新创业大赛 - 设置五大赛道 包括应用场景挑战赛 具身智能挑战赛 核心部件创新赛 足球挑战赛和达人秀 [28][29] - 工业场景覆盖汽车贴标 料箱搬运等任务 家庭场景包括障碍穿越 衣服折叠等日常操作 [31] - 获奖企业可获得最高5万元现金奖励 20万元科创服务券 24个月人才公寓免租等支持 [32] 展览与生态建设 - 创新产品展设四大主题区 展示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核心零部件及开发者生态 [34][36] - 沉浸式场景实验室提供家庭服务 工业巡检等实景体验 技术共创枢纽促进开发者交流 [36] - 生态链接长廊提供人才落户 研发补贴等政策包即时申领服务 助力企业快速落地 [36]
盛会启幕,五月底上海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全球瞩目!论坛赛事展览重塑产业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4 09:59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占据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63%份额 本体制造环节占比超50% [2] - 国产核心零部件实现技术突破 谐波减速器 行星滚柱丝杠等国产化率持续攀升 [2] - 中国市场已有11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开启量产计划 其中6家厂商2025年量产规划超千台 包括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 优必选等 [2]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并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 [2] 浦东张江产业优势 - 张江聚集73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 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本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 [6]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出台专项政策打造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地 [6] -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高校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 为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撑 [6] 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亮点 - 采用"峰会+大赛+展览"三位一体模式 汇聚200余家企业 1000余位专家及开发者 [11][12][13] - 主论坛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趋势 设置南北对话 圆桌论坛等环节探讨商业化路径 [14][16][17] - 开发者论坛覆盖本体技术 具身智能 关键零部件等核心领域 加速技术落地 [18][19][20][21][22][23][24] 创新创业大赛详情 - 设置五大赛道 包括应用场景挑战赛 具身智能挑战赛 核心部件创新赛等 全面覆盖产业链环节 [25][26][29] - 获奖企业可获得最高5万元现金奖励 20万元科创服务券 24个月人才公寓免租等支持 [30] - 优秀产品可入选"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方阵" 优先获得政府合作机会 [30] 创新产品展规划 - 展览面积3000余平 设置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核心零部件 开发者生态四大主题展区 [31][33] - 沉浸式场景实验室提供家庭服务 工业巡检等实景体验 技术共创枢纽促进开发者交流 [33] - 生态链接长廊提供人才落户 研发补贴等政策包即时申领服务 助力企业快速落地 [34] 行业参与企业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云深处 星动纪元 伟景机器人等 [45] - 具身智能企业涵盖银河通用 千寻智能 灵心巧手 睿尔曼智能等 [45]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 因时机器人 坤维科技 脉塔智能等 [47]
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3年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特定行业广泛使用
第一财经· 2025-03-21 20:25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 - 知识迭代周期从摩尔定律的18个月缩短至6个月,技术发展速度远超预期[1]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建成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并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1] - "格物"平台集成强化学习框架与多模态运动控制技术,支持机器人开发与测试产业化[1] 创新中心技术成果 - "格物"采用通用强化学习框架,一套代码适配百余款机器人,新机型导入即训练无需重新编程[2] - 中心已推出开源公版机"青龙"、开源社区OpenLoong,并研发人形机器人"大脑"及数据集[2] - 单日数据采集能力达3万条,单台机器人每日可采集300-500条数据[2] - 计划推出人形机器人2.0版本"Deep Snake",加速产业化落地[2] 仿真平台技术优势 - "格物"实现一键部署/导入/优化,训练速度显著快于传统平台[2][4] - 预置走跑跳抓等技能库,使机器人从"大学毕业"阶段起步,降低70%-90%服务器计算资源需求[4] - 平台将通过OpenLoong社区开源,配套教程和每周线下分享会降低使用门槛[4] 产业化应用展望 - 2027年(3年后)人形机器人有望在特定行业广泛应用[5] - 5-7年内或实现非接触情感陪护场景应用[5] - 全面持家、养老、工厂作业等场景需约10年发展周期[5] - 技术需突破安全、情感、交互等8项关键瓶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