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

搜索文档
全国六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最新发展情况一览
机器人圈· 2025-05-30 19:30
从2023年底开始,伴随具身智能浪潮的加速涌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创新中心建设热潮。 无论是政策牵引还是市场驱动,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迅速响应,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广东、安徽等地率先 落子,纷纷启动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实验室、产业园区的布局,希望在这一战略新兴领域中占据先发优势。 一年过去,这些创新中心发展得如何?是否真正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应用?本文将聚焦全国六大代表性 创新中心,盘点其最新发展情况及研究成果。 全国六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如有未完善之处请指正) 01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 2023 年 11 月成立,是中国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科技、京城机电、中国科学院 自动化所等企业共同组建。2024 年 10 月 10 日,挂牌为 "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北京人形机 器人创新中心在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自主技术突破和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代表性成果: 通用机器人母平台 "天工" 系列 中心研发的"天工"是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拟人奔跑的人形机器人,具备12公里/小时的实测奔 ...
开源·开放·开创,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即将启幕
机器之心· 2025-05-25 18:02
大会概况 - 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会将于5月29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办,包含峰会、大赛、展览三大板块 [1] - 峰会邀请20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1000余位院士及行业专家参与,设置1场主论坛和9场开发者论坛 [1] - 展览面积达3000平方米,集中展示行业创新成果 [1] - 现场将发布《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成立创新中心联盟并启动智元机器人开源平台、张江具身智能基金等 [1] 张江产业生态 - 张江科学城依托政策支持、产业生态和科研实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2]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发布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并制定首批行业标准 [2] - 2025年初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将启用,可容纳100余台机器人同时训练 [4] - 上海具身智能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重点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 [4] 大赛赛道设置 - 国际人形机器人技能大赛设五大赛道:应用场景挑战赛、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挑战赛、核心部件技术创新赛、足球挑战赛、达人秀 [5][6] - 应用场景挑战赛分为工业场景(汽车贴标、搬运等)、家庭场景(衣物折叠等)、全地形动态性能挑战 [7][10] - 具身智能应用场景挑战赛包含工业场景(料箱搬运)、商用场景(超市上架)、创新场景 [10][11] - 核心部件技术创新赛聚焦一体化关节、传感器、电子皮肤、控制器 [12][16] 参展企业与技术 - 上海开普勒K2大黄蜂团队、傅利叶N1机器人、智元远征A2等将展示行走、交互能力 [9][10][22] - 黑戈尔电机、良世机械等展示一体化关节模组,欣佰特科技等展示高精度传感器 [16] - 同济大学多模态仿生柔性电子皮肤团队、南京贞实科技分别展示电子皮肤和控制器创新成果 [16] 论坛与专家阵容 - 主论坛邀请毛明院士、孙立宁院士等专家探讨前沿趋势,设置三场圆桌讨论 [14][17] - 9场开发者论坛聚焦运动控制、具身智能操作系统等技术方向,由上海交大张伟楠教授等行业专家主讲 [17] - 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将分享"具身智能创新发展'破壁'思考" [17]
亮点揭秘!2025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展商风采:四大展区引领具身智能未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19 21:12
大会概况 - 2025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将于5月29日在上海举办,采用"峰会+大赛+展览"三位一体模式,聚焦开源社区、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路径[1] - 活动规模覆盖200余家企业、1000余位专家及开发者,设置1场主论坛、10场开发者论坛、1场创新创业大赛和1场创新产品展[1] - 展览区分为四大主题:具身智能展区、开发者生态展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展区、人形机器人展区[1] 参展企业阵容 - 头部企业包括智元新创、傅利叶智能、开普勒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宇树科技等40余家核心厂商[3][4][5][6] - 产业链企业涵盖绿的谐波、步科自动化、傲意科技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34][38] - 学术机构包括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等支持单位[6]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青龙人形机器人实现43个主动自由度,支持多模态机动/感知/交互/操控,全尺寸开源[13] - 傅利叶GR-2通用人形机器人配备53个自由度,单臂负载3公斤,灵巧手实现精准力控抓取[15] - 智元远征A2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可完成自主导航避障和拟人化动作生成[17] - 银河通用Galbot通过数十亿级数据训练实现95%透明物体抓取成功率[20] 具身智能技术进展 - 松灵机器人通过PiKA、Cobot Magic和PiPER平台推动机器人向具身智能体进化[26] - 光轮智能提供3D视觉合成数据解决方案,服务NVIDIA、DeepMind等国际客户[28] - 开发者生态展区展示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全流程支持,包括青瞳视觉运动性能评测系统[40][41] 核心零部件创新 - 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具有高精度(<1弧分)、大传动比(50-160)、高承载能力(>2000N)特性[34] - 傲意科技ROHand灵巧手实现0.1N触觉传感精度,手指开合时间0.7秒[38] - 集智联机器人展示七轴力控模仿学习设备,适用于Aloha模仿学习等场景[40] 商业化应用场景 - 傅利叶GRx系列已在导览咨询、工业制造、康复医疗等场景实验性落地[15] - 数字华夏星行侠P01支持全面定制,通过"巨号App"实现远程管理[21] - 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配备力控灵巧手,可完成动态站起、舞棍等高难度动作[23]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19 06:02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依托高端制造业基础和长三角供应链优势 [9] - 行业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上海启用,面积5000平方米,预计2024年沉淀1000万条数据 [10][11]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开源公版机"青龙" [11] 技术创新与数据积累 - 机器人智能化依赖大数据训练,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数据采集厂,每天100台机器人训练产生上万条数据 [9] - 异构训练场联合智元、傅利叶、开普勒等公司上百台机器人训练多种技能,避免AI幻觉 [11] - 启用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吸引全球开发者共享数据 [11] 资本支持与融资情况 - 上海市设立百亿级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各区县建立配套引导基金 [13] - 浦东新区筹备人形机器人子基金,宝山区发布5亿元上海首宝智业投资基金 [13] - 傅利叶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GR-1商业化落地交付超100台 [14] - 智元获腾讯B轮融资估值150亿元,2024年1月量产第1000台机器人 [14] 企业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傅利叶GR-2身高1.75米用于康复训练,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合作建示范基地 [9][14] - 智元发布能骑自行车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灵犀X2 [14] - 开普勒K2"大黄蜂"在上汽通用汽车完成实景实训 [6][7] 产业链与应用场景 -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覆盖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全环节 [15] - 关键零部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交叉,精密加工环节可迁移 [15] - 应用场景包括医院护理、家庭助手、汽车工厂装配等 [15] - 行业预测人形机器人未来将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 [16]
机器人谷提升创新能级
经济日报· 2025-05-19 05:50
深圳机器人谷发展 - 深圳机器人谷汇集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吸引越疆科技、速腾聚创、智平方、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领军企业入驻,形成创新生态高地 [2] - 北京大学与智平方成立北大—智平方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突破4D世界模型、端到端智能体等前沿技术难题 [2] - 云鲸智能累计申请技术专利超1300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发下一代具身智能产品 [3]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新增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 [3] - 2024年一季度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0.1% [3] 深圳机器人产业政策与生态 -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深圳成立,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4] -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南山区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约30%,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重点发力关键核心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 [4] -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模型AI生态社区"模力营"在南山区揭牌,已吸引24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5] 张江机器人谷发展 - 张江机器人谷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机器人、特色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2024年园区整机企业出货千余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预计达万台以上 [6] -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智元灵犀X2机器人,具备高自由度运动能力和情感计算引擎,适合科研教育、娱乐陪伴等场景 [6]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代表行业较高硬件设计水平 [7] -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物流机器人先行者k2拥有30公斤大负载能力,充电1小时可支撑8小时连续作业 [7] 张江机器人产业技术与政策 - 智元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使机器人1-2小时内学会复杂技能,国地中心建立行业标准并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 [8] -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发布全球首个全流程工具链 [9] - 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9]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推动浦东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引领区 [9]
永久自行车董事长颜奕鸣:自行车迈向高端化创新 老国货品牌更要适应时代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22:07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吸引近16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参展上市公司包括久祺股份、中路股份、安乃达、拓邦股份、上海凤凰等 [1] - 展会人气爆棚,众多公司带来新潮产品,中路股份旗下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推出高端子品牌"龙牌",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1] 产品创新 - 上海永久高端子品牌"龙牌"采用高强度材料、一体成型技术及空气动力学应用,车架组价值超1万元,突破传统千元价格局限 [1] - "龙牌"在2024年龙年发布应龙(庚辰)、青龙(苍夔)两款原创产品,其中庚辰获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设计大赛金奖 [1] - 永久自行车构建多价格区间品牌矩阵:龙牌1万-3万元、白金品牌3000-1万元、永久品牌800-3000元,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 [2] 战略布局 - 中路股份通过收购及增资方式获得高性能全碳纤维公路自行车品牌Factor的52.87%股权,以提升品牌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 - Factor公司专注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高性能全碳纤维公路自行车,拥有较强研发能力和成熟销售网络,产品遍布欧洲、北美、亚洲 [2] - 中路股份计划整合Factor资源,形成自主研发国际顶级碳纤维自行车技术能力,并借助其销售网络拓展海外高端市场 [3] - 公司将对自行车产业链进行延伸和整合,挖掘更多盈利点,实现多元化收益增长 [3] 未来规划 - 永久自行车产品线覆盖全生命周期,包括儿童系列、童车、青少年车、通勤车、山地车、公路车、电助力车、两轮电动自行车、两轮电动摩托车、三轮电动摩托车等 [3] - 未来将坚守性价比优势,满足消费者对价廉物美、服务好的产品需求,巩固中华老字号品牌地位 [3]
报名开启,五月底上海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全球瞩目!论坛赛事展览重塑产业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2 11:34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占据全球63%份额 其中本体制造环节占比超50% [1] - 国产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实现技术突破 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1] -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最高245%关税 对行业构成挑战 [1] - 中国市场已有11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启动量产 其中6家2025年规划产量超千台 [2] - 特斯拉Optimus量产目标翻倍至近万台 波士顿动力与现代汽车签署"数万台"采购大单 [2]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张江聚集73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 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 [7]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公版机"青龙"并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 [2] - 上海出台《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 明确打造具身智能发展高地 [7] - 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由上海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发布 为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撑 [7] 2025张江开发者大会亮点 - 采用"峰会+大赛+展览"三位一体模式 汇聚200余家企业及1000余位行业领袖 [3][13] - 设置五大赛道:应用场景挑战赛、具身智能挑战赛、核心部件创新赛、足球挑战赛、达人秀 [30][32][33] - 获奖企业最高获5万元现金奖励+20万元科创服务券+24个月人才公寓免租 [34] - 优胜团队可获长三角国创中心"项目经理"职位及最高3000万元"拨投结合"经费 [35]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 - 国产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 加速国产替代 [1][24] - 具身智能技术在情感识别、语境理解和自然交互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7] - 能源、建筑、汽车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场景需求对接 [20] - 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引导企业参与联合开发与场景验证 [26] 展览与生态建设 - 创新产品展设置四大主题展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开发者生态 [36][37] - 展览面积3000平米 集中展示50余家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年度新品 [36] - 开发者生态展区聚焦数据采集、模型训练、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 [37] - 优秀产品可入选"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方阵" [35]
报名开启,五月底上海张江人形机器人开发者大会全球瞩目!论坛赛事展览重塑产业新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4-29 19:20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占据全球供应链63%份额 本体制造环节占比过半 [2] - 国产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 谐波减速器 行星滚柱丝杠等国产化率持续攀升 [2] -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最高245%关税 为行业发展带来挑战 [2] 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中国市场已有11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开启量产 其中6家2025年规划超千台 包括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 优必选等 [2] - 国际巨头加速布局 英伟达合作14家人形机器人公司 特斯拉Optimus量产目标翻倍至近万台 波士顿动力获现代汽车"数万台"订单 [2] - 国家地方共建创新中心发布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 建立OpenLoong开源社区 制定首批团体标准 [2] 产业集群与政策支持 - 浦东张江聚集73家人形机器人企业 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 覆盖上下游各环节 [6] -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出台专项政策 打造人形机器人发展高地 [7] - 国地共建创新中心联合高校发布"格物"仿真平台 为开发者提供技术支撑 [7] 大会核心内容 - 采用"峰会+大赛+展览"模式 汇聚200余家企业 1000余位专家 探讨技术落地与生态构建 [7][13] - 主论坛设置南北对话 圆桌论坛 院长对话等环节 聚焦人机交互 商业化路径 技术突破等议题 [16][17][18][19] - 开发者论坛覆盖本体技术 具身智能 关键零部件等六大领域 强化创新生态 [20][22][23][24][25][26][27] 创新创业大赛 - 设置五大赛道 包括应用场景挑战赛 具身智能挑战赛 核心部件创新赛 足球挑战赛和达人秀 [28][29] - 工业场景覆盖汽车贴标 料箱搬运等任务 家庭场景包括障碍穿越 衣服折叠等日常操作 [31] - 获奖企业可获得最高5万元现金奖励 20万元科创服务券 24个月人才公寓免租等支持 [32] 展览与生态建设 - 创新产品展设四大主题区 展示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核心零部件及开发者生态 [34][36] - 沉浸式场景实验室提供家庭服务 工业巡检等实景体验 技术共创枢纽促进开发者交流 [36] - 生态链接长廊提供人才落户 研发补贴等政策包即时申领服务 助力企业快速落地 [36]
明阳智能驭“风”出海 2024年实现营收271.58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22:58
文章核心观点 明阳智能2024年经营稳健,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利润表现良好,公司以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在风电、新能源电站等多领域取得成果,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未来有望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1][8]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58亿元,归母净利润3.46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04亿元,同比大增51.78%,归母净利润3.02亿元 [1] 创新研发 - 公司坚持技术变革,深耕海陆兆瓦级风电机组创新研发与制造,聚焦多个领域,推出全球首创“明渔一号”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 [2] - 风电产品涵盖2.5 - 15MW系列陆上风机以及5.5 - 25MW系列海上风机,创新推出漂浮式风机 [2] - 针对风机环境差异化需求,定制化开发各系列产品,形成覆盖海陆场景梯度化矩阵 [3] 风机业务 - 2024年公司凭借1229万千瓦风机新增装机容量位列榜单第三,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比达31.3% [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风机及相关配件销售208.33亿元,实现风机新增订单27.11GW,实现风机对外销售10.82GW,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1.66% [3] 新能源电站业务 - 公司通过技术推动运营智能化升级,报告期内在运营电站平均发电小时数2057小时,实现新能源电站发电收入17.29亿元 [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运营的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2.05GW,在建装机容量4.69GW [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电站产品销售收入27.92亿元,同比增长34.21%,并在电站资产证券化领域深入探索 [4]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三十余年来稳步推进全球化战略,业务遍及10多个国家,报告期内重点开拓东北亚、东南亚及欧洲地区市场 [5] - 2024年公司揽获“全球最佳风电机组”三项全球金奖、两项全球第二及多个“全球最佳”,“明阳天成号”投运获多项殊荣 [5] 行业前景 - GWEC预测未来五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从2023年117GW增长到2028年182GW,复合年均增长率约9.4%,其中海风新增装机规模有望从2023年11GW增长至2028年37GW,复合年均增长率约27.5% [6] “风光储氢燃”布局 - 公司在光伏领域发布四款HJT高效组件,获认证适配多种场景;在储能领域推出领先储能系统,攻克“三北地区”调峰调频难题;在氢能领域自主研发的30MW纯氢燃气轮机点火成功 [7] - 公司构建多维度零碳应用场景矩阵,以场景应用驱动多种模式,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7] 未来展望 - 公司聚焦“大海上”“沙戈荒”“风光储氢燃”一体化等战略,深化海陆全方位创新布局 [8] - 公司将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配套产业服务业态,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