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行者k2
icon
搜索文档
七家上市公司投了这家机器人公司!已研发出两款机器人产品
上海证券报· 2025-07-10 19:19
融资进展 - 公司完成A+轮融资 投资人为福然德和涛涛车业 这是近半年第三次披露融资进展 [1] - A轮融资投资人为兆丰股份 汉威科技 乔锋智能3家上市公司 [3] - Pre-A轮引入柯力传感和伟创电气两家上市公司股东 [4] 股东与合作 - 累计引入7家上市公司股东 包括福然德 涛涛车业 兆丰股份 汉威科技 乔锋智能 柯力传感 伟创电气 [2] - 伟创电气合作方向为提升机器人关节运动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 [3] - 柯力传感合作方向为增强环境感知与力控能力 [3] - 兆丰股份合作方向为优化传动效率 保障负载能力与稳定性 [3] - 汉威科技合作方向为提供系统化感知方案 提升环境适应性 [3] - 乔锋智能合作方向为确保核心零部件制造精度 [3] 产品与技术 - 已研发先行者K1和先行者K2两款产品 其中K2为第五代产品 身高175cm 体重75kg 充电1小时可工作8小时 [6] - 产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制造 仓储物流 智慧巡检 安保巡逻 高危作业 商业服务 科研教育等 [6] - 坚持"硬件先行"战略 通过产业链协同构建多维竞争优势 [4] 商业布局 - 与福然德通过渠道共建模式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制造及应用落地 [1] - 借助涛涛车业销售渠道和北美制造能力 计划在美国建立独立品牌并在北美首发 [1] - 针对不同区域市场开发定制化应用解决方案 构建"技术—渠道—市场"三位一体布局 [7] 行业痛点 - 商业化痛点包括场景适配性不足 成本控制难度大 渠道网络碎片化 全球化市场标准不统一 本地化服务体系缺失等 [6]
三大上市公司联投!切入上汽通用核心制造环节!这家具身智能企业宣布完成A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1 10:39
融资动态 -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兆丰股份、汉威科技、乔锋智能,这是公司自2023年成立后的第四轮融资 [1] - 此前公司已完成天使轮融资(2024年4月)、Pre-A轮及Pre-A+轮融资(2025年4月、5月),产业资本持续加码 [2] - 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供应链韧性,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2] 战略投资者分析 - 兆丰股份作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将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高性能传动部件,确保运动精准性与稳定性 [3] - 汉威科技作为国内传感器行业龙头,将赋能开普勒人形机器人提升环境适应能力,提供系统化感知解决方案 [5] - 乔锋智能作为高端数控机床领军企业,将为开普勒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提供高精度制造保障 [7] - Pre-A轮投资方伟创电气与柯力传感在本轮持续加注,聚焦灵巧手技术突破和关键部件国产化 [9][11] 战略合作进展 - 公司与上汽通用汽车签署工业场景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核心环节的应用,包括零部件搬运、装配到质量检测等 [12][13] - 与福兰德股份、伟创电气、柯力传感达成战略合作,围绕工业制造、智能物流、仓储搬运等场景开展深入合作 [17] - 公司通过"硬件供应+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生态协同"四位一体模式,实现协同效应 [1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研发,2023年11月发布首款自研人形机器人产品开普勒先行者系列 [18] - 2024年10月发布第五代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单机重量55公斤,支持双臂协同作业,适用于汽车制造、物流分拣等高强度场景 [20] - 产品计划在2025-2026年实现物流、制造领域的规模化落地 [20] 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其工业场景应用将率先突破 [22] - 公司通过绑定头部产业链,构建技术-场景-数据的正向循环,有望在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22] - 未来在汽车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的标杆案例或将重新定义工业机器人的形态与边界 [22]
开普勒机器人完成A轮融资,背后站着三家A股公司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21:28
融资情况 -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 三家A股上市企业成为新股东 分别为汽车轮毂轴承龙头兆丰股份 传感器龙头汉威科技 中高端数控机床研发企业乔锋智能 未披露融资规模 [1] - 2024年4月以来公司共完成4轮融资 包括Pre-A轮 Pre-A+轮和A轮 均未披露融资额度 Pre-A轮融资中伟创电气 柯力传感两家A股公司参与 Pre-A+轮融资中张科垚坤基金 浦东资本参与 [2] 战略合作与产业协同 - 引入三家产业资本旨在增强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层面的产业协同 兆丰股份可提供高精度传动部件 汉威科技提供智能感知解决方案 乔锋智能提供数控机床技术支持 [1] - 公司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硬件产业链因缺乏协同导致问题频发 例如某关键传感器全球仅3家供应商 交货周期长达6个月 严重影响产业发展速度和成本 [2] 产品与技术 - 公司2023年11月推出"先行者K1"人形机器人 2023年10月迭代为"先行者K2" "先行者K2"灵巧手单手拥有11个自由度 单手负载能力15公斤 单指配置25个力触点柔性传感器 充电1小时可工作8小时 量采基础版售价3万美元 [3] 公司背景 - 创始人杨华同时担任小米生态链企业纯米科技的创始人 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德波曾在中兴 华为等公司从业 [2]
银轮股份携手多方成立合资公司 加码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6-12 20:47
合资公司设立 - 银轮股份与伟创电气、科达利、开普勒、伟立成长共同出资设立苏州依智灵巧驱动科技有限公司[1] - 合资公司出资比例为伟创电气40%、科达利30%、银轮股份20%、伟立成长7%、开普勒3%[1] - 设立合资公司旨在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整合各方技术优势和市场资源[1] 合作方业务优势 - 银轮股份是热管理行业龙头企业,主营热管理产品和尾气后处理产品[2] - 伟创电气专注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2] - 科达利深耕精密结构件研发制造,产品应用于汽车、新能源车、电子产品等领域[2] - 开普勒是高性能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商,其K2机器人重55公斤,适用于汽车制造、物流分拣等场景[2] 战略布局 - 公司将算力及人工智能领域作为第四增长曲线,增设AI数智产品部[3] -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实施"1+4+N"发展战略[3] - 截至2024年末已获得10项专利授权,在关键零部件开发和市场拓展取得进展[3] 行业观点 - 专家认为此举是公司从热管理向高附加值智能装备的战略延伸[2] - 合资有助于整合热管理、驱动控制、锂电等资源,推动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2] - 热管理技术可能成为公司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差异化竞争力[3] - 未来产业将呈现"核心部件国产化+场景分层落地"特点[3]
三家A股上市公司携手 布局灵巧手研发生产
证券时报· 2025-06-12 01:24
合资公司设立 - 依智灵巧注册资本5000万元,伟创电气出资2000万元占比40%,科达利出资1500万元占比30%,银轮股份出资1000万元占比20% [1] - 合资方包括科达利、银轮股份、伟创电气三家上市公司,以及开普勒机器人、伟立成长两家企业 [2] - 合资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灵巧手的研发与生产 [2] 参与方背景 - 伟创电气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能提供人形机器人全套运动执行器解决方案 [3] - 银轮股份主营热管理产品,近年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关节总成等关键零部件 [3] - 科达利经营五金制品、铝盖板等业务,2024年决定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3][4] - 开普勒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2024年10月发布第五代人形机器人K2 [3] 战略布局 - 合资各方预期灵巧手具有广阔市场前景,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 [4] - 科达利采取与产业链企业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4] - 2024年4月科达利设立科盟创新机器人公司聚焦谐波减速器研发 [5] - 2024年9月科达利设立伟达立创新科技公司专注关节组件业务 [5] 科达利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14.44%,净利润14.72亿元同比增长22.55% [5] - 2024年一季度营收30.22亿元同比增长20.46%,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25.51% [5] - 在锂电池行业重点区域设有生产基地,海外布局德国、瑞典和匈牙利 [6] - 产品进入宁德时代、LG、松下、特斯拉等头部电池厂及车企供应链 [6]
重磅!人形机器人研发商「开普勒」一月内完成两轮融资,资本如何押注智能劳动力未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9 15:53
融资情况 - 公司在两个月内连续完成Pre-A轮及Pre-A+轮融资,Pre-A轮由伟创电气、柯力传感、张科垚坤基金联合投资,Pre-A+轮由浦东创投、张江科投发起的上海济君投科技服务合伙企业独家投资[1] - 两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与量产交付[1] - 此前已获得尚势资本和北洋海棠基金的支持[5] 公司背景 - 公司全称为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生态建设[1] - 核心团队创始人杨华为纯米科技(小米生态链企业)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兼CEO胡德波曾在中兴、华为任职,核心成员多来自华为、小米等企业[1] 产品与技术 - 已推出两款蓝领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1和K2,其中K2"大黄蜂"机器人80%核心零部件为自主研发[3] - K2机器人单臂负载15千克,充电1小时可连续工作8小时,量采售价3万美元,工作量相当于1.5名工人[3] - 采用自研KEPLER算法实现动作预设与精准控制,具备高性能、高性价比、高精度优势[3] 业务合作 - 与柯力传感合作实现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国产替代,与兆丰股份合作试点具身机器人在智能工厂自动化产线应用[5] - 已申请国内外专利30余项,其中10余项获授权[5] 行业定位 - 公司被归类为人形机器人企业,同领域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企业[8]
机器人谷提升创新能级
经济日报· 2025-05-19 05:50
深圳机器人谷发展 - 深圳机器人谷汇集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吸引越疆科技、速腾聚创、智平方、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领军企业入驻,形成创新生态高地 [2] - 北京大学与智平方成立北大—智平方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突破4D世界模型、端到端智能体等前沿技术难题 [2] - 云鲸智能累计申请技术专利超1300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发下一代具身智能产品 [3]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数量达74032家,新增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 [3] - 2024年一季度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0.1% [3] 深圳机器人产业政策与生态 -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深圳成立,推动形成自主可控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4] - 《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 南山区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约30%,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重点发力关键核心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 [4] -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模型AI生态社区"模力营"在南山区揭牌,已吸引24家企业和机构入驻 [5] 张江机器人谷发展 - 张江机器人谷重点发展高端医疗机器人、特色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2024年园区整机企业出货千余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预计达万台以上 [6] -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智元灵犀X2机器人,具备高自由度运动能力和情感计算引擎,适合科研教育、娱乐陪伴等场景 [6]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青龙全身多达43个主动自由度,代表行业较高硬件设计水平 [7] -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物流机器人先行者k2拥有30公斤大负载能力,充电1小时可支撑8小时连续作业 [7] 张江机器人产业技术与政策 - 智元机器人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使机器人1-2小时内学会复杂技能,国地中心建立行业标准并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 [8] -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发布全球首个全流程工具链 [9] - 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打造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9]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推动浦东成为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引领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