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星滚柱丝杠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智能汽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协同发展
国元证券· 2025-08-01 19:12
行业投资评级 - 智能汽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产业链协同发展进入加速落地阶段 [6][12] - 2025年成为具身智能量产元年,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入规模化生产 [16] 核心观点 具身智能发展沿革 - 2020年OpenAI发布ChatGPT3开启智能化周期,具身智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8][11] - 2020-2025年为初级智能化阶段,特斯拉、小米、比亚迪等企业密集入局形成产业链雏形 [11] - ChatGPT3推动具身智能从机械执行升级为具备认知能力的智能体 [11] 供给端进展 - 2025年多家厂商量产计划落地:特斯拉年产5000台、优必选1000台、智元机器人1万台产能 [13][16] - 工业场景为优先攻坚领域,技术成熟度与需求适配性较高 [16] 政策端支持 - 2025年深圳、北京、广东等地出台专项政策,聚焦技术攻关与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17][18] - 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差异化布局,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发展 [21] 需求端潜力 - 制造业到2035年替代率预计达59%,机器人需求547.6万只 [23][26] - 住宿餐饮业替代率73%,教育行业机器人需求137.1万只 [26] - 2027-2035年机器人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31.5% [27] 整车产业链与具身智能结合 布局原因 - 硬件趋同:传感器、芯片、电机等组件复用率达70%以上 [43][49] - 软件趋同:自动驾驶VLA模型与具身智能架构高度一致 [59][64] - 生产场景优势:车企工厂提供天然数据采集环境 [76][82] 企业动态 - 特斯拉Optimus成本有望降至2-3万美元,小鹏IRON已实现工厂实训 [36][78] - 华为、比亚迪等车企研发团队超4000人,云端算力达10EFlops [84][86] 具身智能核心硬件 丝杠技术 - 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效率90%,寿命为滚珠丝杠10倍以上 [90][92] - 2023年中国丝杠市场规模31.2亿,行星滚柱丝杠占比4% [94][98] - 本土产品在精度、承载能力上与国际仍有差距 [99]
长华集团:7月29日接受机构调研,包括知名机构盘京投资的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8-01 17:09
行星滚柱丝杠进展 - 公司已成功生产出新的迭代样品并送样检测 检测数据符合行业要求 与相关单位组织了沟通交流及产品送样 [2] - 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 未规模化量产 五月份新购近百亩杭州湾新区土地 设计规划全新生产线 [2] 碳陶刹车盘金属结构件 - 2024年为国产碳陶刹车盘产业元年 具有高强度 高耐磨 轻量化等优势 机构预测市场规模近百亿 [2] - 公司2024年底开始为新势力车企供货 2025年三月份新增产能 本周发布关键金属结构件定点公告 预计生命周期总销售金额超1亿元 [2] - 五月份新购近百亩杭州湾新区土地 设计规划全新碳陶盘关键金属结构件生产线 [2] 在手订单情况 - 2024年度公告客户新定点业务合计13 6亿元 截至2025年7月公告新定点业务20 13亿元 均为超1亿元项目 未达披露标准订单未计入 [3] - 公司紧跟汽车行业趋势 重点开拓新能源业务 在手订单充裕 产能利用率将大幅提升 [3]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4 23亿元 同比下降27 82% 归母净利润679 13万元 同比下降84 87% 扣非净利润337 19万元 同比下降91 69% [3] - 负债率14 29% 毛利率12 07% 财务费用-8 08万元 [3]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金属零部件的研发 生产 销售 [3]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731
万和证券· 2025-07-31 09:27
宏观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615 72点 涨幅0 17% 深证成指收盘11203 03点 跌幅0 77% 创业板指收盘2367 68点 跌幅1 62% [4] - 沪深当月连续指数收盘4147点 涨幅0 04% 恒生期货指数收盘32431 23点 跌幅1 26% [4] - 两市成交额18443亿元 较前一日增加411亿元 上涨家数1632家 下跌家数3376家 [12]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启动大模型一体机性能标准研制 体系化规范性能指标和技术能力 [6]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量产阶段 产业基金扶持前沿智能创新 涉及中大力德、工业富联等企业 [8] - 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落地 推动数字金融全球化布局 涉及四方精创、恒生电子等企业 [8] - 全国首个智能存力调度平台启用 促进算网融合 涉及紫光股份、中科曙光等企业 [8] 上市公司动态 - 雷迪克完成行星滚柱丝杠全类型产品开发并实现量产 [10] - 金一文化子公司开科唯识合作银行开发数字人民币产品 中标AI大模型项目并开发智能体软件 [10] - 万通智控获具身智能大模型域控领域独家授权 将基于Fellow 1芯片制作销售板卡 [10] 市场热点与资金流向 - 影视、油气、乳业概念涨幅居前 银行、游戏板块资金净流入较多 [12] - 数字货币、多元金融概念跌幅较大 华为、AI、机器人板块资金净流出显著 [12] - 涨停个股48家 集中在乳业、影视、医药板块 跌停7家 [12] 技术分析与展望 - 上证指数维持五日线震荡上行 分时量能显示下跌放量 预示次日可能延续分歧 [12] - 周K线显示指数滞涨 10日线附近存在支撑 大幅回落概率较低 [12] - 板块轮动加速 影视、乳业等方向短期强势但持续性不足 水电、PCB、医药等大题材低吸策略更安全 [13]
江阴:竞速AI赛道发力产业创新
新华日报· 2025-07-31 05:16
江阴机器人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本土企业的技术突破。 江苏特贝尔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行星滚柱丝杠,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部件,其精度与灵 活性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凭借"AI视觉检测"等10项关键技术突破,企 业产能提升20%,单位产品成本降低15%。从核心部件到场景革命,江阴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显 现。 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走进"应用场,人才是关键。 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作为多个赛事举办地,不仅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一流的师资力量,更通过校 地共建的"八个一"工程,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江阴还与省产研 院共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联动本地高校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高校成为江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的"智囊团"、技术攻关的"桥头堡"、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 本报记者俞圣彤 蝉鸣七月,暑意正酣,一股赛博朋克风席卷而来。7月15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CON(江阴赛)闭幕,江阴成为大赛开展以来首个连续三届的举办地;时隔约一周,2025"申达 杯"智能无人系统应用挑战赛又在这里开赛。 青年创客们在机器人领域迸发出创新活力,折射出" ...
五洲新春股价下跌2.67% 10亿元定增加码人形机器人零部件
金融界· 2025-07-31 01:2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收盘,五洲新春股价报34.2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94元,跌幅2.67% [1] - 当日成交量为11.74万手,成交金额达4.0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118.46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57% [2] 公司业务 - 公司专注于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主营业务包括轴承、精密机械零部件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汽车、风电等领域 [1] - 近期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领域 [1] 资本运作与产能规划 - 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10亿元,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汽车智驾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1] - 项目达产后预计形成年产98万套行星滚柱丝杠、210万套微型滚珠丝杠、7万组通用机器人专用轴承的产能 [1] 技术研发进展 - 已成功研发出机器人全系列轴承产品 [1] - 产品已配套多家机器人减速器制造企业 [1]
突发停牌!检测行业龙头实控人筹划控制权变更 | 盘后公告精选
金十数据· 2025-07-29 21:17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安车检测实控人贺宪宁筹划股权转让及控制权变更 股票自7月30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2]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通过存续分立直接持有长安汽车14.23%股份 持股比例增至35.04% 实控人仍为国资委 [17][44] - 东安动力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实控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33] 财务业绩 - 华能国际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92.62亿元同比增长24.26% 营收1120.32亿元同比下降5.70% [1][3] - 苏试试验上半年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14.18% 营收9.91亿元同比增长8.09% [5] - 威胜信息上半年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2.24% 拟每10股派现2.5元 [8] - 光智科技上半年净利润2399.88万元同比增长167.77% 营收10.2亿元同比增长78.20% [19] - 凯美特气上半年净利润5584.61万元同比增长199.82% 营收3.1亿元同比增长10.52% [38] 业务进展 - 雷迪克行星滚柱丝杠产品获客户认可 部分机器人订单进入量产阶段 车用滚珠丝杠进入送样验证 [1][4] - 棕榈股份二季度新签合同66个金额16.61亿元 累计已签约未完工订单1124个225.82亿元 [6] - 道氏技术与能斯达及芯培森签署战略协议 合作开发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材料 [15] - 万通智控获具身智能大模型域控板卡5年独家授权 预计对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34] - 中国中车签订329.2亿元合同 含城市轨道车辆143.4亿元及风电储能设备40.3亿元等 [35] 投资并购 - 华勤技术拟23.93亿元受让晶合集成6%股份 转让价19.88元/股 [29][30] - 豫能控股拟与子公司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智慧能源公司 推进煤电及新能源项目 [14] - 中远海发拟31.68亿元建造6艘21万吨级散货船 [15] - 中贝通信终止18.21亿元收购PT Semesta Energi Services 55%股权 [9] 研发与产品 - 立方制药盐酸丙美卡因原料药获批上市 用于眼科表面麻醉 [39] - 上海医药B019注射液获临床试验批准 用于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40] - 津药药业子公司腹膜透析液通过一致性评价 国内年销售额超25亿元 [43] 行业动态 - 中信证券预计eSIM需求将持续提升 2024年全球手机渗透率约25% [45] - 绿地控股上半年房地产销售金额338.95亿元同比增长6.46% [23][27] - 中国外运仓储物流REIT上市 预计增加2025年净利润3.9亿元 [30]
雷迪克(300652) - 300652雷迪克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9
2025-07-29 17:30
公司概况 - 公司于2002年在杭州萧山成立,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设有萧山本部、钱塘区二厂、桐乡三厂基地 [2] - 深耕汽车轴承配件领域二十余年,客户覆盖上汽、广汽等主机市场客户,早期聚焦AM售后市场,2017年后拓展OEM整机市场有成效,获主流车企轮毂单元产品定点 [2] - 产品包括轮毂轴承等,用于汽车悬挂等系统,近期完成对誊展精密控股并表和北方机械参股,成立机器人全资子公司,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 [2][3] 誊展精密情况 - 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来自中国台湾,技术团队有成熟丝杠制造经验 [3] - 深圳厂房8000平方米,员工120人,业务涵盖光电半导体等多领域 [3] - 专注自动化产品研发生产,核心技术聚焦微型滚珠丝杠等产品,适用于机器人灵巧手等微操作场景,已与多家国内灵巧手厂商合作 [3] 北方机械情况 - 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生产精密元器件的专业企业,产品应用于多个行业 [4] - 在行业内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技术和市场,参与制定团体标准 [4] - 完成行星滚柱丝杠开发,实现全类型覆盖,有成熟制造工艺流程,产品获客户认可,部分机器人客户订单已量产 [4] 车用丝杠业务拓展 - 自2024年起战略性布局车用滚珠丝杠产品领域,组建20余人专业研发团队 [5] - 车用滚珠丝杠产品进入客户送样验证阶段,两条专用生产线预计2025年9月底至10月初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 [5]
WAIC观点|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浪潮来袭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8 20:36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与小型化趋势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向工业、家庭服务、医疗手术等多元场景渗透,小型化、轻量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1] - 行业厂商如因时机器人、灵心巧手、智元、宇树等已推出更小型化产品,轻量化技术成为竞争焦点[1] - 当前人形机器人普遍处于轻型机器人阶段(约70kg),轻量化与小型化将重塑行业技术生态与市场格局[2] 轻量化与小型化的核心驱动力 - 工业领域需求:传统机械臂因自重过大导致能耗高、响应慢,难以适应柔性制造快速切换需求[3] - 家庭服务场景需求:过重机器人存在安全隐患,轻量化可提升安全性与空间利用率[3] - 技术原理优势:重量降低减少电机负载,提升续航能力;小型化为类人化动作提供物理基础[3] 结构件优化技术路径 - 参数优化:通过调整零部件尺寸、布局与厚度减少冗余材料,已在工业机器人臂展结构中应用[8] - 拓扑优化:通过算法优化材料分布实现极致减重,如天工Ultra机器人通过拓扑重构实现系统性减重[8] - 集成化设计:借鉴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宇树科技采用碳纤维-铝合金复合关节模组,单关节扭矩密度达120N・m/kg[10] 核心部件协同创新 - 关节模组:天链机器人一体化关节较传统结构减重50%,扭矩密度提升至450Nm/kg[12] - 丝杠系统:诺仕机器人RVI反式行星滚珠丝杠具备高强度和无回隙特征[14] - 驱动系统:特斯拉Optimus Gen 3采用电机-减速器-轴承一体化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显著[14] 材料革命与场景适配 - 镁合金应用:当前镁铝价格比0.87,具备减重与成本优势,力劲集团已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17] - 工程塑料:PEEK材料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61亿元,机器人领域占比将从5%提升至15%[19] - 场景分化:工业场景以铝合金/镁合金为主,家庭服务场景倾向尼龙与改性工程塑料[19] 产业链挑战与机遇 - 技术瓶颈:镁合金耐腐蚀性不足,碳纤维横向抗剪切能力弱,需采用混合材料方案[21] - 工艺瓶颈:拓扑优化结构件量产难度大,3D打印成本高,混合制造工艺成为发展方向[22] - 市场前景: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预计出货量10万台,单机结构件价值量约5万元,对应50亿元市场规模[24]
雷迪克(300652) - 300652雷迪克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2
2025-07-22 17:56
公司概况 - 雷迪克成立于2002年,2017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是综合性轴承生产制造企业,有超20年汽配生产经验,主要从事汽车轴承研产销,产品超三千个品种 [2] - 原以汽车后市场为主,近年开拓汽车前装市场,核心客户有吉利、小鹏等车企 [2] 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8253.20 - 9313.85万元,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5290万元,增长超100% [3] - 业绩增长得益于下游客户销量提升,售后市场业务稳步发展,主机市场供应量提升 [3] 经营策略 - 与主流车企及制动器集成商紧密合作,争取更多定点配套项目,拓展新车企、新平台 [3] 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 - 2025年6月10日收购誊展精密51.00%股权,6月16日间接持有北方机械20%股权 [3] - 并购原因是与标的公司在产品研发、制造和市场方面深度互补,可拓展产品线,增强议价能力 [4][5] 北方机械情况 - 成立于1988年,是专业生产精密元器件的企业,产品有三大类近万种规格 [5] - 2014年开始研发行星滚柱丝杠,已全类型覆盖,有成熟制造工艺流程,部分机器人客户订单进入小批量产阶段 [5]
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到量产,核心零部件机遇梳理-20250718
东海证券· 2025-07-18 20: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叠加资金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落地,产业迎来重要转折点和变革机遇 [3] - 人形机器人量产启动,市场空间倍增,预计到2029年全球产能数量最少达10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元 [3] - 重视核心零部件发展机遇,相关核心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需求预计将迎来显著增长 [3] - 建议关注国内已获重点人形机器人客户定点和合作的机械零部件企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人形机器人行业兴起 - 人形机器人正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借助AI大模型赋能,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6] - 国内外巨头纷纷入局,注入资金与资源,加速行业技术进步与成熟,推动产业链标准化和批量化发展 [8] - 政策明确人形机器人发展方向,各地陆续出台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催化产业链上相关公司发展 [10] - 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场景持续扩散,使用成本极具性价比,替代人成本优势明显 [12][15] - 2025年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受益 [17][21] 谐波减速器:国产量产提速 - 谐波减速器可在精密传动领域广泛适用,工业机器人为其最大下游,202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消费量达到79.55万台 [39] - 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多点开花,谐波减速器市场需求大增,预计2029年全球市场增量将达84亿元 [40][43] - 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哈默纳科占全球市场较大份额,国内企业逐渐展现强劲竞争力和进口替代趋势 [47] - 哈默纳科谐波减速器扩产幅度较小,不能覆盖人形机器人量产需求,国内厂商有望凭借快速扩产优势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51][52] 行星滚柱丝杆:国产突破量产 - 行星滚柱丝杠应用持续拓展,目前全球市场空间仍较小,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7亿美元 [56] - 行星滚柱丝杠量产存在原材料、工艺流程与加工设备三大壁垒 [62] - 受益人形机器人产业兴起,滚柱丝杠市场空间抬升,预计2029年全球市场增量空间将达112亿元 [66] - 行星滚柱丝杠市场主要以欧洲公司为主导,国产替代预期显现,国内企业得到客户认可,加大产能投入力度 [68][75] 无框力矩电机:国产性能超越 - 无框力矩电机可实现系统集成度的跃升,与人形机器人关节高度契合,已成为该领域主流驱动方案 [82][85]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方案采用无框力矩电机,预计2029年全球无框力矩电机市场增量空间将达140亿元 [87] - 国内无框力矩电机厂商发展迅速,替代进程将持续 [91] 灵巧手:技术迭代升级 - 灵巧手是衡量机器人成熟度与商业落地价值的核心标尺,由驱动、传动和感知三大系统构成 [107] - 灵巧手技术路线向轻量化、更灵活和多模态感知发展,未来增量空间巨大,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 [108][114] - 建议关注技术迭代迅速、成本控制优秀、已有落地应用的灵巧手企业 [115] 六维力矩传感器:成本不断压降 - 六维力矩传感器主要用于机器人末端控制,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占比高达72% [120] - 人形机器人将为六维力传感器贡献主要增量,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20亿元 [126] - 六维力矩传感器研发生产壁垒高,全球三大厂商占主要份额,国内企业已开始国产替代 [129][133] - 建议关注已有产品突破且有成本下降预期的传感器企业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