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信托

搜索文档
非标信托迎登记新规 业界期待监管细则出台
证券时报· 2025-08-20 02:57
中国信登日前发布系统公告,将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的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其中要求,对于资产 管理信托,信托公司应当落实组合投资要求,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信托业务。 近期,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信登")对于登记资产管理信托产品要求应进行组合投 资,将自9月起执行。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受到的影响尤其受业内关注。与此同时,业内对组合投资的 一些具体要求仍有疑惑,因此期待监管部门能早日明确具体细则。 上述新要求主要影响非标信托。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此前对记者表示,非标信托组合投资有多重积极 意义,可以实现风险分散化,同时促进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并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服务实体经 济质效。不过,也要求信托公司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等能力。 一位信托公司业务人士表示,目前自主发行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早已进行组合投资。 据介绍,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信托分为标品信托和非标信托。其中,标品信托开展组合投资是自然而然 的事,非标信托的组合投资也已有多种尝试——既包括投向不同非标实体项目的组合,也包括非标项目 与标品资产的组合。 在业界看来,不同融资项目的组合投资,对于信托公司的管理要求更高。" ...
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自9月起终结,行业竞争格局将重塑?
国际金融报· 2025-08-14 13:40
信托行业监管新规 - 中国信登发布《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 0)》,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要求资产管理信托落实组合投资,禁止单一融资方业务[1][2] - 新规要求信托资金通过SPV间接投资的需完整披露交易链条、底层资产及募资主体信息,非标债权类资产需逐一明确资金用途[2] - 证券投资信托需披露投资方向、策略及风控指标,资产服务信托需明确信托目的,行政管理服务信托不得提供资产管理服务[3] 非标信托业务转型 - 传统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因风险集中、流动性差将被淘汰,行业向分散化、标准化、净值化转型[1][3] - 2023年监管文件已明确资产管理信托需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方式开展,2024年新增要求非标信托组合投资及市值法估值[5][6] - 转型本质是信托行业从"类信贷中介"转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需提升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及估值能力[3][6] 组合投资模式影响 - 组合投资将降低对单一融资方依赖,分散底层资产类型、期限及交易对手以管控非系统性风险[7] - 推动信托公司业务模式创新,回归资产管理本源,重构行业生态[6][7] - 投资者受益于组合投资的快速风险处置机制,如债券打折交易可缓解兑付压力[7] 转型实施挑战 - 当前面临资产筛选难度大、业务转型压力、风控及监管标准执行等四大挑战[6] - 服务对象转向投资客户需更复杂产品设计、专业团队及估值模式平衡收益与流动性[6] - 需平衡组合投资收益波动对客户的影响,强化受托管理职能[6]
单一融资模式即将终结非标信托需全面落地组合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8-13 01:37
信托行业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信登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预登记审查标准 要求资产管理信托落实组合投资 禁止单一融资方业务[1] - 新规主要影响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 标品类信托无实质影响 将终结非标信托单一融资人模式[2] - 信托公司需披露完整交易链条 包括嵌套SPV 最终底层资产和募资主体等信息[2] 新规具体要求 - 底层资产分布需涵盖资产类型 行业 地域等多维度 通过分散化配置构建投资组合[1] - 资产管理信托资金不得集中于单一融资方 新登记产品必须采用组合投资模式[2] - 穿透披露要求适用于通过合伙企业或金融产品等SPV间接投资的信托业务[2] 行业现状与影响 - 当前非标信托组合投资占比仍较低 各公司实践进度不一[2] - 组合投资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避免单一融资方问题导致的资产大幅减值[2] - 推动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提升专业投资能力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 政策目标 - 扭转信托公司私募投行角色 以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2] -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单一融资项目不规范模式的依赖[2]
7月资管信托规模下降 政信项目收益回升支撑非标产品收益回暖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3:45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概况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3.85%,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 成立市场呈现数量显著上升(未披露具体百分比)、规模明显下降趋势 [1]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增加72.46亿元(环比增长近30%) [1][4] 标品信托表现 - 标品信托发行1491款,环比增加141款(+10.44%),但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53% [2] - 成立数量环比增加195款(+17.55%),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微降0.09% [2] - TOF类信托成立数量达481款(环比+121款,+33.62%),成立规模85.61亿元(环比+16.90%) [2] 产品业绩基准 - 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89%(环比+0.03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3.78%(环比-0.49个百分点) [3] - 固收类基准趋稳,债市收益率短期上行;混合类基准下行因长期利率走低及底层资产收益逼近历史低位 [3] 非标信托结构变化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30%,主因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供给下滑 [4][5] - 工商企业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近70%,与制造业PMI跌至49.3%及企业融资需求减弱相关 [5] - 基础产业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32%(环比+0.06个百分点),政信业务向中西部扩张 [4][5][6]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7月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退潮,资金利率中枢抬升,非标信托平均收益率回升至5.18%(环比+0.11个百分点) [5][6] - 中西部地区政信项目增加(如陕西、湖南),推升政信项目平均预期收益 [6]
最新动向!7月资产管理信托市场“变奏”
经济观察报· 2025-08-09 12:25
发行市场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发行市场整体呈现数量微降、规模显著下降态势 非标产品发行受挫明显 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3.85% 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 标品信托发行市场逆势增长 7月发行1491款 环比增加141款 涨幅达10.44% 但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53% [1] - 标品信托发行增长主要受益于7月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行情向好 市场整体赚钱效应较好 [1] 成立市场 - 7月资产管理信托成立市场数量显著上升 共成立2295款 环比增长10.50% 但已披露成立规模为776.82亿元 环比下降6.88% [2] - 同比方面 成立数量同比增长12.06% 已披露成立规模同比增长19.83% [2] - 非标成立市场数量微增2.38% 但成立规模显著下降9.30% 其中非标金融类产品受信贷资产受益权转让业务影响 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 [2] - 基础产业类成立规模环比增长接近三成 回归首位 主要得益于高资质地区稳定贡献和中西部地区大幅增长 [2] 标品信托表现 - 7月标品信托成立数量显著增长 环比增加195款 涨幅17.55% 但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微降0.09% [3] - 标品信托产品成立数量连续两个月保持较快增长 主要推动力来自资本市场的火爆行情 [3] 市场整体特征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市场在发行与成立环节呈现复杂多变态势 非标与标品市场各有特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