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组合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非标“降温”拖累10月信托市场表现
上海证券报· 2025-11-16 22:02
10月信托市场整体表现 - 受假期因素和市场流动性变化影响,10月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整体遇冷,发行与成立规模环比双降 [1] - 10月共发行资产管理信托产品2208款,环比下降9.39%,已披露发行规模为1107.32亿元,环比下降12.99% [2] - 10月共成立资管信托产品1651款,环比下降27.71%,已披露成立规模为605.16亿元,环比下降14.62% [2] 非标信托市场表现 - 非标信托显著降温,是拖累10月信托发行市场走弱的主要因素 [1][2] - 非标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8.72%,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9.81% [2] - 非标信托成立市场显著遇冷,成立数量环比下降37.12%,成立规模环比下降22.78% [2] - 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减少50.41亿元,环比下降16.79%,非标金融类产品已披露成立规模减少48.53亿元,环比下降23.5% [2] 标品信托市场表现 - 标品信托在波动中保持韧性,成立规模逆势增长 [1] - 10月标品信托发行1283款,环比微降1.23%,但发行规模环比微增1% [2] - 标品信托成立数量达960款,已披露的成立规模环比增长12.86% [2] - 固收类标品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92%,权益类标品发行数量环比增长55.56% [3] 市场收缩原因分析 - 假期因素导致节前非标信托项目集中落地,长假后市场供需动能减弱,资金募集周期拉长 [4] - 9月预登记新规实施,政信业务须向组合投资转变,短期内无法推出符合要求的新产品,影响非标产品发行和成立 [4] - 《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资产管理信托组合投资提出更明确要求,意味着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结束 [4] 行业转型趋势 - 在低利率环境下,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固收类产品吸引力降低 [5] - 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明显,权益类产品业绩突出,投资性价比提升,吸引更多信托投资者配置 [5] - 信托产品加速向组合投资和标品业务转型将是大势所趋 [4][5]
买ETF基金,新股民的最佳之选?海外投资者半年狂买130亿?
搜狐财经· 2025-10-11 21:31
新股民投资困境与ETF解决方案 - 前7个月新股民增加1456.13万,但面对沪深两市4000多只股票,选股和建仓存在难题 [1] - 行业ETF和板块ETF被提出作为解决方案,其特点是简单、成本低廉且可能跑赢大盘 [1] - 对于缺乏专业选股经验的散户,若看好特定行业前景,可直接购买对应ETF基金以享受行业上涨红利 [5] ETF基金的市场表现与优势 - 在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但超半数股票下跌的行情中,交易所基金净值大幅上涨,例如22日半导体和芯片ETF基金涨幅超过15% [3] - 自6月上证指数从3300点上涨至3800点(涨幅不到20%)期间,科创板芯片、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ETF基金涨幅基本超过50% [3] - ETF基金购买简单、费用低廉,相比股票无需承担千分之一印花税,券商佣金比率也更低,特别适合新手投资者 [5] 特定ETF基金近期涨幅案例 - 科创50ETF富国(588940)最新净值1.360,单日涨幅15.94% [6] - 科创芯片设计ETF(588780)最新净值1.507,单日涨幅15.57% [6] - 科创芯片ETF指数(588920)最新净值1.375,单日涨幅15.45% [6] 基金发行市场热度与投资者行为 - 7月新发基金数量共149只,环比增加25.21%,同比增加61.96%,发行速度加快反映投资者认购热情提升 [8] - 7月新发基金数量高于近三年平均水平124只 [8] - 外国投资者通过海外中国ETF基金进行投资,上半年资金流入达130亿,建仓后获利颇丰 [14]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参与 - 韩国散户在港股市场购买有中国内地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达24亿美元,较2023年底增长41.7% [14] - 韩国散户偏好科技和新能源股,如小米集团、腾讯控股、比亚迪、阿里巴巴、中芯国际、宁德时代等 [14] - 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可通过直接开户、沪港通深港通或直接购买ETF基金等方式 [14] 全球股市估值比较与A股吸引力 - 中国A股在过去4年未经历明显上涨,而纳斯达克、日经指数、韩国股市、欧洲三大交易所指数均有上涨,形成价值洼地 [16] - 通过行业ETF基金,投资者既可赚取A股整体上涨收益,也可获得行业上涨的溢价利润 [16] - 对于新股民,在牛市中通过行业ETF建仓是相对便捷和安全的选择,可避免复杂的选股过程 [16]
教育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虎嗅· 2025-10-09 21:19
文章核心观点 - 教育从投资角度看更近似于投机而非投资 因为其投入成本确定但未来回报高度不确定[4][11]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 投资具有回报概率高、风险相对可控、有确定性以及理性决策过程的特点[2] - 投机具有风险大、结果不确定、可能高收益或大亏以及决策过程随意的特点[3] - 指数基金长期定投和基于基本面研究的投资属于投资 而买彩票、博重组、听小道消息等行为属于投机[2] 教育的投机性特征 - 教育投入的投机性首先体现在预期回报的不合理 高投入追求名校成功概率极低[14][16] - 以上海为例 小学入学人数约15-20万 12年后参加高考考生仅5万左右 占比25%-33%[15] - 上海211及以上高校录取率约13%-15% 以211高校为目标的教育投入成功概率仅约5% 低于刮刮乐22%的中奖概率[16] - 教育回报高度依赖孩子的天赋、努力、兴趣、机遇等随机因素 缺乏可预期的现金流[18] - 教育决策存在非理性 父母作为投入方与孩子作为行动主体不一致 导致低估学习困难和高估投入效果[20] - 教育投入存在从众心理和博傻心理 家长因社会竞争压力而陷入集体非理性投入[21][22] - 教育投机性还体现在忽略机会成本 放弃工作收入去追求不确定的教育回报可能并不经济[24][26] 基础教育的投资属性 - 九年制义务教育学费低且无机会成本 回报确定性非常强 属于典型的长线投资[12] 理性看待教育的框架 - 教育可视为保险型保障投资 用较小投入减少未来失业和被社会淘汰的风险 保费需控制在较低水平[28][29][30] - 教育可视为期权型另类投资 对于有天赋的孩子是低胜率高赔率的选择 需控制投入以限制最大损失[31][32] - 对于高净值家庭 教育是组合投资中的复利因子 通过改变人本身来实现资产和地位的代际传承[34][35] - 古代宗族通过集体资源支持科举形成良性循环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投资 而非现代家庭对单个孩子的高投入[37][38][39] 教育的社会经济属性 - 教育是一项外部性远高于内部性的经济活动 利国利民远高于利家利己[41] - 教育内部性体现在提高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 但具有竞争性易内卷[42] - 教育外部性体现在提升整体劳动力素质、改善经济结构、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等[43] - 当教育普及到一定程度 外部性会远大于内部性 国家是教育投入的最大受益者[44] - 日本出现教育价值评判标准转变 从追求高学历转向实用技能 专门学校受欢迎度升高[45] - 日本企业对硕士博士存在偏见 更青睐可塑性强的本科生 导致研究生教育意愿下降[46] - 日本出现顶尖人才外流现象 如化学家藤岛昭率团队加盟上海理工大学 后者提供1.5亿人民币经费[47]
震荡慢牛行情,以“底仓”思维布局长期阿尔法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18:18
市场表现与趋势 - 自去年9月24日至今年8月末,上证指数累计上涨40.34%,沪深300累计上涨39.97% [1] - 科创50指数涨幅达108.59%,创业板指涨幅达88.83%,成长风格指数表现显著优于大盘指数 [1] - 基本面修复节奏偏缓叠加资金流入速度可能放缓,市场未来波动加剧概率上升,慢牛格局未改 [1]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 - 权益市场是分享优质企业成长红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 [2] - 偏股型基金指数长期收益率远超大多数传统理财产品,完全避开权益类资产可能错失重要长期收益来源 [2] - 单一押注高波动赛道可能面临巨大损失,例如基金回撤50%后需上涨100%才能回本 [2] 投资组合构建策略 - 通过配置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低相关性资产实现风险分散和平滑波动 [2] - 组合应兼顾争取收益的"矛"和控制回撤的"盾",遵循"宁取细水长流,不要惊涛骇浪"原则 [2] - 高锐度产品可用于增强组合进攻性,配置比例需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4] 底仓型基金特性与表现 - 底仓型基金不押注单一赛道或热门主题,通过行业均衡配置和分散持股规避风险 [3] - 重视估值水平和安全边际,避免追高,具备低波动、低回撤特征 [3] - 国富兴海回报A类份额近三年业绩43.27%,国富基本面优选A类份额近三年业绩41.22%,显著跑赢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同期5.03%的涨幅 [4] - 两只产品近三年最大回撤均控制在-20%以内,显著优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同期-34.28%的最大回撤 [4] 资产配置建议 - 根据资金属性、投资目标及风险偏好合理分配底仓型基金与高锐度产品比例 [5] - 稳健型投资者可提高底仓型基金占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投资者可增加高锐度产品配置 [5] - 坚持长期投资理念,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改变策略 [6]
赛道Hyper | 谁为AI供电?亚马逊押注小堆核电
华尔街见闻· 2025-09-03 12:10
文章核心观点 - 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需求推高数据中心用电量 供电侧成为现实问题 美国核能技术公司X-energy与亚马逊AWS 韩国水电核电公司及斗山能源合作部署超过5GW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动员最高500亿美元资本 目标为AI与数据中心供电 并在资本市场 供应链与能源版图重塑价值新路径 [1]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 -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接近翻倍至945TWh 美国是最主要负荷增长点 [2] - 人工智能训练用电量增长速度超出预期 单一风电或光伏难以提供全天候低碳可预测电力 [2] 核电融资模式创新 - 亚马逊不再仅通过购电协议绑定电厂 直接进入上游与反应堆开发商和设备制造商共同构建项目 资本投向扩展到设备制造 燃料供应链及长期金融安排 形成垂直整合架构 [2] - 电力采购不可控风险转化为资本投资可计算回报 [3] - 融资端动员最高500亿美元资本 批量化支持多个项目 分期投放与规模化采购降低不确定性 [5] - 项目端以80MW单模组为基础 先期建设320MW级别电站再滚动扩容 降低首期现金流压力 允许投资人中途重新评估 [5] 供应链挑战与解决方案 -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需要高丰度低浓铀燃料 美国量产能力有限 TRISO-X燃料制造厂产能爬坡需数年 直接影响项目贴现率 [7] - 引入韩国水电核电公司与斗山能源 在压力容器 石墨构件和热交换系统等核心部件提供可复制制造能力 用供应链稳定性对冲项目风险 [8] - 燃料端依托美国能源部与TRISO-X本土扩能 不同风险环节切割分配给具备承受力主体 形成资本市场认可融资模型 [8] 客户信用与金融结构转变 - 数据中心企业直接成为锚定客户 改变资本结构 AWS作为全球最大云服务商之一 电力需求具备长期性和刚性 现金流可预测违约风险较低 [9] - 核电融资更多依赖用电大户信用而非电价市场或政府补贴 让核电成为企业能源债务工具 发电项目担保来自稳定大客户 [9] - 示范电站意义在于形成金融可复制样板 按期按预算交付后 资本市场用实际经验校准未来5GW部署风险模型 [9] 多元化应用场景与监管影响 - 核能不仅为数据中心供电 还与化工制造等产业形成长期热电捆绑合同 多元化场景提高债务与股权资本接受度 [10] - 美国核管会公布18个月施工许可审查时间表 政策风险降低 但社区接受度 废物管理与冷却水资源等隐性成本仍需纳入财务模型 [11] - 资本市场通过增加风险溢价对冲不确定性 可能影响融资规模与利率 [11] 资本模式实验与未来展望 - 合作是资本模式实验 取决于融资纪律 供应链韧性 客户信用与政策协调 [11] - 如果华盛顿州与德州首批厂在2030年前后跑通工期 成本与燃料保障 资本市场将迅速复制模式 5GW部署成为结构化融资项目现实路径 [11] - AI需求倒逼金融重构 核电被重新定义为数据中心长期资产配置 [12]
每日钉一下(组合投资主动基金,有这三大优势)
银行螺丝钉· 2025-09-02 21:18
基金定投策略 - 基金定投适合懒人投资 需制定计划并准备 包含4种方法和止盈策略 [2] - 提供《基金定投指南》免费课程 含笔记和思维导图辅助学习 [3] 主动基金组合投资优势 - 组合投资主动基金比单独投资更稳妥 减少个人风险 [6][7] - 通过构建基金池储备优秀基金经理 降低因人员变更导致的策略变动风险 [8] - 分散配置多种投资风格和行业 降低A股风格轮动带来的波动风险 [9][10][11] - 组合投资提供三大收益来源:股票市场整体收益 基金选股收益 基金经理选择收益 [12] - 运用分散配置和再平衡策略可增厚收益 实现"1+1>2"效果 [12]
大变局!单一融资模式终结,非标信托将迎哪些变化?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23
新规实施与行业影响 - 中国信登自9月1日起执行新《信托登记业务指南》 禁止资产管理信托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 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监管收紧 [1] - 新规刺激8月非标信托发行放量 第三周成立规模达53.4亿元 环比增长9.25% 多家信托公司提前调整产品发行策略 [2] - 非标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 8月第三周业绩比较基准降至5.21% 基础产业类产品收益率降至5.31% [3] 监管政策演变 - 监管自2023年三分类《通知》发布后持续压降非标资产 禁止信托公司以资产管理信托形式开展单一融资业务 [4] - 2023年11月《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实施 将资产管理信托规模及投资者数量设为高权重指标 推动非标压降 [5] - 2024年监管要求非标信托实行组合投资 单一资产占比或不得高于25% 2025年《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要求每年对非标资产进行外部审计 [6] 业务转型与挑战 - 组合投资类业务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可能出现"非标+非标"和"非标+标品"等产品形式 对信托公司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3][6] - 行业面临三重结构性挑战:资产端重构困境、专业能力断层及盈利模式空窗期 2024年信托行业利润总额下降30% [7] - 组合投资实操存在难点 "非标+标品"模式中优质标品资产配置效率存疑 具体执行细节有待监管明确 [6][8] 创新产品发展 - TOF类标品信托组合投资快速发展 2024年7月产品成立数量达481款环比增长33.62% 成立规模85.61亿元环比增长16.90% [9] - 监管鼓励FOF类等多资产组合投资产品 通过母载体配置公募、私募基金形成多资产多策略投资体系 [8] - 行业转型推动信托公司强化投研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长期服务能力 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定位 [7][8]
2025年9月起信托新规终结单一融资模式
搜狐财经· 2025-08-20 07:47
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的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 [1] - 资产管理信托必须落实组合投资要求 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信托业务 [1] - 新规标志着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的终结 行业将全面转向组合投资运作方式 [1] 政策影响 - 新登记标准对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产生直接冲击 [3] - 传统模式下信托公司习惯围绕单一优质融资方开展项目 流程简单且收益明确 [3] - 组合投资要求实施后需同时对接多个融资主体 筛选不同底层资产 对投研能力和风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3] - 信托资金通过特殊目的载体间接投向底层资产时需完整披露交易链条 各层嵌套信息 最终底层资产和募资主体等详细内容 [3] - 底层资产为贷款等类型的项目必须逐一明确募集资金具体用途 穿透式披露要求提升产品透明度 [3] 行业调整进展 - 多家信托公司已开始调整业务结构 [3] - 从今年6月份开始部分公司探索非标产品组合投资模式 新发行项目均采用组合投资架构 [3] - 传统单一标的信托产品逐步退出市场 仅有部分老项目剩余额度仍在消化过程中 [3] 业务转型挑战 - 组合投资模式要求寻找起始和终止时间相对匹配 信用评级一致的项目 并设置建仓期进行逐步管理 [4] - 纯粹的非标组合投资可能受区域 行业 期限匹配等因素制约 操作复杂度较高 [4] - 非标与标品的组合投资主要受制于信托公司的投研实力和产品估值技术水平 [4] 发展前景 - 组合投资要求的全面实施将推动信托公司加快业务转型步伐 [4] - 公司需要强化投研能力建设 完善风控体系 积极探索符合监管要求的新业务模式 [4] - 无论采用非标与非标组合还是非标与标品组合 都要求更精准把握市场动态 深入了解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风险特征 [4]
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自9月起终结,行业竞争格局将重塑?
国际金融报· 2025-08-14 13:40
信托行业监管新规 - 中国信登发布《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 0)》,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新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要求资产管理信托落实组合投资,禁止单一融资方业务[1][2] - 新规要求信托资金通过SPV间接投资的需完整披露交易链条、底层资产及募资主体信息,非标债权类资产需逐一明确资金用途[2] - 证券投资信托需披露投资方向、策略及风控指标,资产服务信托需明确信托目的,行政管理服务信托不得提供资产管理服务[3] 非标信托业务转型 - 传统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因风险集中、流动性差将被淘汰,行业向分散化、标准化、净值化转型[1][3] - 2023年监管文件已明确资产管理信托需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方式开展,2024年新增要求非标信托组合投资及市值法估值[5][6] - 转型本质是信托行业从"类信贷中介"转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需提升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及估值能力[3][6] 组合投资模式影响 - 组合投资将降低对单一融资方依赖,分散底层资产类型、期限及交易对手以管控非系统性风险[7] - 推动信托公司业务模式创新,回归资产管理本源,重构行业生态[6][7] - 投资者受益于组合投资的快速风险处置机制,如债券打折交易可缓解兑付压力[7] 转型实施挑战 - 当前面临资产筛选难度大、业务转型压力、风控及监管标准执行等四大挑战[6] - 服务对象转向投资客户需更复杂产品设计、专业团队及估值模式平衡收益与流动性[6] - 需平衡组合投资收益波动对客户的影响,强化受托管理职能[6]
信托业重磅:单一非标资产的时代结束
经济观察报· 2025-08-13 11:12
核心监管政策变化 -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要求自9月1日起资产管理信托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业务 标志着单一非标准化资产投资模式终结 [1] - 信托公司需落实组合投资要求 预计年底前全面实施 推动财富管理行业产品设计 风险管理及客户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1] - 非标准化资产投资策略从单一融资主体转向组合投资 投资者需通过多种资产配置实现收益最大化并分散风险 [1] 行业转型与影响 - 组合投资模式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控制投资波动 避免单一项目违约引发连锁反应 成为未来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趋势 [2] - 政策实施是防范系统性风险 推动行业规范化及深化主动管理转型的关键举措 长期促进行业向稳健可持续方向发展 [2] - 转型短期可能带来业务收缩与阵痛 但信托公司需在变革中抓住机遇以决定未来财富管理市场格局 [2] 监管导向与行业实践 - 监管部门近年持续释放组合投资导向 引导信托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 [2] - 部分信托公司此前已实施非标信托组合投资操作 通过基础资产行业及具体标的分散化配置实现风险管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