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靶向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前列腺癌风险随年龄增长升高,专家建议50岁以上男性定期筛查
贝壳财经· 2025-08-26 20:33
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 中国前列腺癌年新发病例达13.42万例 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位列首位[1][2] - 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成为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重要疾病[2] - 超过30%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 导致整体预后较差[2] 筛查与早期诊断 - 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 建议50岁以上男性定期进行PSA检测[1][2] - 存在家族史的男性需将筛查年龄提前至45岁[1][2] - 规范PSA筛查可帮助早期患者实现临床治愈[2] 治疗进展与疗效评估 - 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和靶向药物等创新方案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2] - PSA深度速降是预后关键指标 3个月内降至0.2ng/mL以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优[3] - 实现PSA深度下降的患者疼痛和疲劳等生活质量指标明显改善[3] 疾病管理策略 - 需建立个体化监测方案 通过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和PSA监测实现病情控制[3] - 晚期患者治疗目标为延长生存期同时提升生活质量[3] - 多维度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医疗团队和社会协同作用[3]
前列腺癌早筛是关键 专家:把握50-75岁黄金窗口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09:50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 -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快速增长态势 已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1] - 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前列腺癌防治形势日益严峻 [1] - 50岁至75岁是前列腺癌筛查的黄金窗口期 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45岁开始筛查 [1] 筛查与早期诊断 - PSA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前列腺癌筛查手段 [1] - 前列腺癌早期症状隐匿 与前列腺增生症状相似 难以通过症状鉴别 [1] - 规范筛查可提高早期检出率 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1] 治疗进展与生存获益 - 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应用使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达8年以上 [1] - 靶向药物及核素药物为晚期患者带来额外生存获益 [1] - 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泌尿外科/放疗科/骨科)有效缓解骨转移并发症 [2] 患者生活质量管理 - 术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使多数尿失禁问题在半年至一年内改善 [2] - 彩虹饮食原则(每日5种颜色蔬果)和Omega-3补充有助于康复 [2] - 抗肿瘤治疗结合骨保护剂及局部放疗可预防骨折并缓解骨痛 [2] 疾病管理理念转变 - 前列腺癌正从高致死率肿瘤逐步转化为可长期控制的慢性病 [2] - 科学筛查+规范治疗+全周期管理可实现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 [1][2] - 防治策略强调关口前移 需提升公众主动筛查意识 [2]
2025北京国际胸外科学术大会召开
央视网· 2025-07-26 11:48
行业动态 - 2025北京国际胸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九届中意胸外科微创学术研讨会于7月26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为"赋能、致远" 聚焦胸外科领域最新技术与挑战 [2] - 会议围绕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胸壁疾病、肺移植等核心疾病展开讨论 涵盖微创手术技术革新、围术期综合治疗、肺移植关键技术等议题 [2] - 人工智能在预测术后并发症、辅助诊疗决策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成为会议讨论重点 [2] 肺癌流行病学数据 - 2022年全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肺癌仍居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新发病例约106万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 死亡率也位居第一 [2] - 尽管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发展迅速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 但复发和转移仍是主要死亡原因 [2] 临床研究进展 - 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常首选微创手术根治切除 术后不需要辅助治疗 但仍有10-15%患者出现复发转移 [3] - 研究发现对于合并高风险因素(如病理亚型实体性、微乳头型等)的IA期患者 术后接受药物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并延长生存期 [4] - 该研究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4]
早筛早诊,守护泌尿健康
人民网· 2025-04-22 17:02
发病率趋势与高危因素 - 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与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呈现正相关 东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1][2] - 高危人群特征包括老年男性 有家族遗传史 长期吸烟者及接触化学污染物者[2] - 吸烟与肾癌 膀胱癌密切相关 长期饮用含重金属或化学污染水源 将碳酸饮料替代饮水等不良习惯也可能诱发泌尿肿瘤[2] 疾病特征与筛查方案 - 泌尿肿瘤具有早期症状隐匿特点 前列腺癌早期常与前列腺增生症状混淆 膀胱癌和肾癌早期可能仅有无痛性血尿[3] - 普通人群应从50岁起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需提前至45岁[3] - 前列腺癌推荐定期检测PSA 结合磁共振和穿刺活检 膀胱癌与肾癌采用B超和尿常规初级筛查 异常时通过膀胱镜 CT或基因检测确诊[3] - 液体活检等无创技术正逐步应用于临床 未来有望实现更便捷早期诊断[4] 诊疗技术进展 - 靶向药物 免疫疗法及机器人手术带来新突破[5] - 基因检测指导精准用药 前列腺癌BRCA基因突变可联用PARP抑制剂 膀胱癌HER2高表达适用ADC药物[5] - 免疫治疗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内分泌状态以防副作用[5] - 机器人手术实现更精准肿瘤切除与功能保留 前列腺癌根治术可保护控尿和性功能 复杂肾癌手术能保留健康肾组织[5] 医疗体系发展 - 多学科诊疗模式对复杂病例至关重要 转移性前列腺癌需影像科 病理科 肿瘤内科和放疗科协同制定方案[6] -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为基层医院提供规范化诊疗框架[6] - 头部医院通过学术交流 基层帮扶 线上会诊等方式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助力实现诊疗同质化[6]